首页 汽车配件 正文

什么时候可以普及轮胎(轮胎什么时候降价)

现在使用的充气橡胶轮胎最早由英国人邓禄普于1888年用于自行车轮胎,轿车子午胎已实现无内胎、宽断面、扁平化、高速化;我国轮胎工业因受到全球经济减速影响,2011年我国轮胎产量(含各种外胎)达到8.321亿条。...

轮胎最早出现是什么时候?

车轮的历史悠久,一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但橡胶轮胎的出现就相当晚了,大约在19世纪中期。虽然如此,最初的橡胶轮胎只是简单的橡胶轮子,安装在车轮的外周。现在使用的充气橡胶轮胎最早由英国人邓禄普于1888年用于自行车轮胎,直到1895年法国的米其林才首先将充气轮胎应用于汽车。

轮子的历史与现状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逐步发展成为世界轮胎工业第一生产大国,已建成各种规格系列产品齐全的完整工业体系,并获得了一系列具有原始创新特性的国际前沿技术成果。我国载重子午胎经过了高速、高载的考验,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轿车子午胎已实现无内胎、宽断面、扁平化、高速化;紧跟国际潮流的安全、节能、环保轮胎也已稳步推向国际市场并获得认可。2011年,我国轮胎工业因受到全球经济减速影响,轮胎出口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加上橡胶等原材料价格不稳定,成本难以控制等因素影响,生产经济运行十分艰难。但在行业企业共同努力下,全年经济运行总体保持了平稳增长。截至2011年底,我国轮胎制造行业总资产为2933亿元,同比增长17.99%;全年规模以上轮胎制造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40亿元,同比增长30.40%;实现利润总额190.8亿元,同比增长19.57%。2011年我国轮胎产量(含各种外胎)达到8.321亿条,同比增长8.5%。2012年1-6月,我国轮胎制造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2289.122亿元,同比增长17.32%;利润总额达到133.637亿元,同比增长59.81%。我国已经是汽车第一大生产国和新车消费国,从消费来说,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汽车消费仍还有较大增长空间。另一方面,我国及其他新兴市场基础建设投资仍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工程机械消费也有较大增长空间。汽车消费和工程机械消费的增长将推动轮胎行业保持稳健增长趋势。“十二五”期间,轮胎需求仍将继续快速增长,中国轮胎行业发展前景乐观。自2009年以来,中央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消费刺激措施,在这些刺激措施的影响下,汽车消费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汽车消费的繁荣直接带动了轮胎销量的增长。汽车销量的增加刺激了轮胎的销售,但整个轮胎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众多制约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来自于:市场需求的变化、橡胶成本的上涨、绿色轮胎的普及和出口环境的恶化。历史告诉我们,当全球经济处于动荡之中时,市场往往会受到各种突发因素的冲击,如:美国对华的轮胎特保案,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在变化中时刻保持对市场的敏感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

轮胎的发展史??

轮胎的发展史

早的轮胎是19世纪初安装在车轮轮钢上,由生胶制成的实心的胶带。但是生胶的质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1839年发明了硫化方法,对提高轮胎的耐用性具有巨大的意义。生胶经过硫化之后,获得了硬度、弹性和耐磨性。1881年,首次使用了经过硫化、安装在车轮轮钢上的实心轮胎。为了增加弹性,1884年开始制造厚壁空心轮胎和海绵轮胎,但是这种轮胎在高速行驶时生热很高,容易损坏。由于汽车行驶速度的不断提高,势必要求制造出弹性更高和更耐用的轮胎。直至1888年才制造出弹性更高和更耐用的轮胎。

其后几年,为了提高安全性和耐用性,改进了充气轮胎和轮钢的固着方法。开始采用帆布带,以后(1890年-1892年)采用包在外胎胎圈里面的钢丝圈。

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开始应用内胎;轮胎的其他部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无纬织物——帘布的发明,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改进,它大大地提高了轮胎的工作能力和弹性。第一条用帘布制成的外胎是1893年出现的。

1890年-1900年出现了有胎面花纹的轮胎,而在这之前,则只有平滑的轮胎。由于胎面具有了花纹,大大提高了轮胎在泥泞道路上和潮湿道路上工作的安全性。

大约在1925年轮胎钢圈具有了一定的几何形状,并且胎圈凸出部分是镶进轮钢边缘相应的凹陷部分的。但这种固着方法不安全,因此对钢圈结构又作了改进——出现了迄今仍在使用的直角胎圈轮胎。

为了降低汽车的重心和提高行驶的平稳性,以及乘用汽车的发展,开始向减小轮胎外径、着合直径(轮钢直径)和气压方面发展,而轮胎的断面宽却在增大。

1930年“超低压轮胎”的出现是一种最早的特种结构轮胎。

1937年首次生产了钢丝帘布轮胎,从而提高了轮胎的耐用性。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调压轮胎,此类轮胎产生的原因是:降低轮胎的气压时能提高汽车在松软地面上的行驶性能。

直至1948年才出现了第一批无内胎轮胎的业样品。这种轮胎被刺穿后不会马上放气从而避免了事故危险。

1950年-1951年研究出了一种叫做子午线轮胎的新型轮胎。其优点是耐用性高。

1959年出现了有三面环,胎面能拆卸的活胎面乘用轮胎。

1964年我国开始试制9.00-20的子午轮胎和活面轮胎。

汽车什么时候开始用真空胎

1.真空轮胎即无内胎的充气轮胎,又称“低压胎”“充气胎”。真空轮胎近年来在小车上的使用日益广泛。真空轮胎有较高的弹性和耐磨性,并有良好的附着力和散热性能。特别是全钢子午线真空轮,由于经济耐用,由国家经济委员会,全国轮胎协会,向物流运输行业推广。

2.必须保持规定的气压无内胎轮胎为优质橡胶制造,弹性好,柔性强,对气压适应范围大,即使胎压很高也没有普通车胎那种发硬的感觉,故对气压的检查要用气压表。车胎除被扎外,无内胎轮胎一般不会自行放气,因此充气时要用气压表进行检查并保持规定的压力,切不可像对普通轮胎一样凭手感来决定是否补气。

3.不耐压,不适合超载。真空胎耐磨但不耐压,尤其针对我国大多货车存在超载这一特殊国情,超载过多就不适合再选用真空胎了。一些重载货车将导向轮换成真空胎,后面主要承载的驱动轮依旧使用普通钢丝轮胎,这样即保证了承载能力,又提高驾驶舒适性,也不失为一种折中的好方法。

4.无内胎轮胎在使用中也要避免被尖硬物品刺伤、扎破,避免与酸、碱接触,被油类沾污也会加速橡胶的分解。应保持车胎的清洁,以防橡胶老化,延长使用寿命。.无内胎轮胎对柏油、水泥路面的适应性较好,即使路面有水也能保持较强的附着力,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对土质路面,特别是泥泞路面附着力小、稳定性差。使用无内胎轮胎的摩托车最好在市区使用,不宜在郊外土路行驶。5.修补较麻烦,费用高真空胎一旦扎破漏气的话,修补起来比较麻烦,真空胎修补一次的成本较有内胎轮胎也要高出不少。广东、福建地区的修理厂比较多,所以真空胎的使用比较广泛,但个别的地方修理厂不是很多,很多司机担心爆胎了没有地方修理,所以别的地区相对使用的少一些。

中国 橡胶轮胎什么时候出现的

至少光绪时期就有了橡胶轮胎,并且也有了汽车火车,看看博物馆吧,中国自己生产也是从清代晚期开始偿试,政权动荡影响停止,整个民国没有心思进步民族,争战夺权成了主业,但也是相对一时荒废,却依然小间断在运行,还有清朝后期中国重视橡胶业及橡胶轮胎事业,清朝运输大的组织已经使用橡胶轮胎的车轮...

轮胎是什么时候发明出来的?

早在1836年,比利时人迪埃兹就曾提出过充气轮胎的看法。1845年,英国米德尔塞克斯的土木工程师罗伯特·W·汤姆逊发明了用皮包裹,内充空气或马毛的轮胎,但没有实际使用。1888年居住在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苏格兰兽医约翰·伯德·邓洛普,看到自己儿子自行车的实心橡胶轮在石头路上颠簸很厉害,于是用一根通过活门充气的管子,外面涂上橡胶作保护层,做了一个气胎。这种气胎缠在车轮上,要修补内管的的刺孔,必须首先用苯把涂的橡胶泡下来,修好后再涂上橡胶。这种新轮胎一开始受到人们的嘲笑,但他的儿子骑此车参加比赛获得了第一名,于是此项发明受到人们的重视。邓洛普为他的发明申请了专利,放弃了兽医职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轮胎制造厂,开始生产橡胶轮胎。从1894年起,早期大批量生产的“希尔德布兰德”和“沃尔米勒”牌摩托车正式使用了邓洛普轮胎。 法国的安德烈·米许林和爱德华·米许林两兄弟的米许林公司1892年发明了一种可以拆卸的充气橡胶轮胎,过去只有专门修理工才能处理的爆胎事故,现在一般人一刻钟就可以修理好了。这一发明影响了整个世界。1895年,米许林兄弟第一次派装有可拆装轮胎的“闪电”号小汽车参加巴黎—波尔—巴黎汽车塞。轮胎汽车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并迅速普及到全世界。 1908年,米许林公司研制出了双式车轮,有效地解决了重型汽车的轮胎负荷问题。1937年,米许林公司又研制出了子午线轮胎,这种命名为“蝇笼”的轮胎胎面,由多层帘布层加强,并用分层钢丝帘线层箍紧。这些帘线层均与轮胎钢丝垂直排列,极大地改善了轮胎行驶方向的稳定性。1981年,英国邓洛普公司又发明了一种新型轮胎,在穿孔的情况下汽车仍可继续行驶,而轮胎不会从轮辋上脱出。胎冠内表面涂有聚凝胶,既是密封剂,又是润滑剂。这种轮胎的安全寿命仅为2.5万千米。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