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A71940年的代表作品

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建成的吨位最大的一级战列舰,只用6分钟就消灭了被称为英国海上国力象征的胡德号战列舰,同型舰华盛顿号战列舰1938年6月14日开工:法国计划首批建造3艘黎塞留级战列舰“...

A71940年的代表作品,二战中最著名的战列舰都有哪些?

战列舰是一种以大口径舰炮为主要战斗武器的大型水面战斗舰艇,由于舰上装备威力巨大的大口径舰炮和厚重装甲,具有强大攻击力和防护力。战列舰曾经是人类创造出的最庞大、最复杂的武器系统之一,在其极盛时期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唯一具备远程打击手段的战略武器平台,因此受到各海军强国的重视。

依阿华级战列舰

“依阿华”号战列舰9门主炮右舷顺次射击,据称可导致这艘排水量45000吨的庞然大物侧移10米。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依阿华级战列舰以其高速性以及强大的高射火力伴随航空母舰特遣舰队和支援两栖登陆作战。

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建成的吨位最大的一级战列舰,也是世界上最后一级退出现役的战列舰。

依阿华级战列舰计划建造6艘,首舰依阿华号1940年始建,共建成4艘,分别是依阿华号(Iowa 舷号BB-61),1940年6月27日在纽约海军工厂正式动工,1943年2月22日正式服役;新泽西号(New Jersey 舷号BB-62),1943年5月23日加入现役;密苏里号(Missouri 舷号BB-63),1944年6月11日正式服役;威斯康星号(Wisconsin 舷号BB-64),1944年4月16日加入现役。伊利诺斯号(Illinois)1945年8月停工;肯塔基号(Kentucky)1950年1月下水后停建,均未建成。

“大和”号战列舰

1941年10月30日,大和号在宿毛湾鹈来岛和冲岛标柱间进行全速公试的画面,当时的状态为公试排水量69304吨,151700轴马力,螺旋桨每分钟223.2转(照片为人工上色,摄影:桥本敏郎)

这是目前流传最广的战舰大和建造照片,也是唯一一张详细的舾裝照片,摄于1941年9 月22日吴工厂舾裝舰桥,画面右边的是凤翔号航母(遮风栏呈竖起状态),凤翔远方为间宫号给粮船,背景为停泊在二河川口的驱逐舰群。左侧可见第6战队的重巡洋舰加古、衣笠、以及一艘特设给油船。长期以来日本人对这张照片的钻研判读机会发展成一门学问。拍摄者为造船部设计官桥本敏郎技术大尉。日本投降后桥本前往东京,以“技术资料兼民族纪念品”的名义将照片托付第二复员省(原海军省)官员福井静夫保存。

俾斯麦级战列舰

▲纳粹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

希特勒称它为“德国海军的骄傲”,就连敌人丘吉尔也不得不赞叹“这真是一艘了不起的船只”,这就是纳粹德国最强战列舰“俾斯麦”号。

它以普鲁士铁血宰相命名,凝聚德国最先进的工业和科技智慧结晶,其武备之强令同时代战舰望尘莫及,只用6分钟就消灭了被称为英国海上国力象征的胡德号战列舰,震惊了整个世界。然而,初战3天后,“俾斯麦”号就永远沉入了大海,其末日之战与初战一样惊心动魄,至今仍为无数军迷津津乐道。

号称“不沉的海上钢铁堡垒”

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

▲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

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海军考虑到其在亚洲和欧洲的潜在敌国日本和德国正在积极扩军备战,于是根据英、美、法三国签订的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在1937年开始建造2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

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建造了两艘:北卡罗来纳号(North Carolina BB55)、华盛顿号(Washington BB56)。1937年10月27日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在纽约海军船厂开工,1941年4月服役。同型舰华盛顿号战列舰1938年6月14日开工,1941年5月服役。

▲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

黎塞留级战列舰

▲黎塞留级战列舰

1935年10月22日,黎塞留级首舰“黎塞留”号在布雷斯特铺设第一块龙骨。在随后的4年内,2号舰“让-巴尔”号和3号舰“克莱蒙梭”号相继开工。黎塞留是法国中世纪著名的红衣大主教。

法国计划首批建造3艘黎塞留级战列舰,随后再建造3艘黎塞留级的改进型,到40年代中期,整个造舰计划完成时,法国将拥有8艘较新的战列舰与意大利和德国海军的同类战舰对抗。

▲黎塞留级战列舰

乔治五世级战列舰

▲乔治五世级战列舰

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King George V class)是英国于1930年代末建造的一级战列舰,也是二战前英国建造的最后一级战列舰。

其设计遵守1936年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限制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不超过35000吨,主炮口径不大于14英寸即356毫米)的规定,是典型的条约型战列舰。

同级舰有英王乔治五世号(HMS King George V )、威尔士亲王号(HMS Prince of Wales)、约克公爵号(HMS Duke of York)、安森号(HMS Anson)、豪号(HMS Howe)等5艘。

▲乔治五世级战列舰

维内托级战列舰

维托里奥 维内托级战列舰是意大利建造的一种战列舰。维内托级首批2艘:维托里奥 维内托号(Vittorio Veneto)、利托里奥号(Littorio);2艘改进型:罗马号(Roma)、帝国号(Impero,音译为“因佩罗”号)。

20世纪30年代法国针对德国的“袖珍战列舰”开始建造新型敦刻尔克级战列舰,意大利海军原有的战列舰已经显得陈旧落后了。最初,意大利海军准备建造一种可以和“敦刻尔克”级相抗衡的新型战舰,最后,意大利海军决定设计建造35000吨级的战列舰即后来的维托里奥 维内托级战列舰。

▲维内托级战列舰

纳尔逊级战列舰

▲纳尔逊级战列舰

纳尔逊级战列舰(HMS Nelson)是英国建造的一种战列舰。以英国海军上将,特拉法尔加海战的英雄霍雷肖 纳尔逊(1758-1805)命名。

设计与建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曾计划建造N3型战列舰,因《华盛顿海军条约》夭折。根据条约最后妥协的结果,日本、美国可以保留完成条约规定的未完工的安装16英寸口径主炮的战列舰(日本的长门级战列舰、美国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英国则能够在条约规定的吨位内建造安装16英寸口径主炮的战列舰,而不受条约中10年内不得建造战列舰的规定的约束。根据这一协议,英国海军1922年11月在条约规定的吨位内开始建造纳尔逊级战列舰。

▲纳尔逊级战列舰

长门级战列舰

▲长门级战列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势力迅速膨胀的日本为争夺海上霸权,重新制定了八八舰队的计划。长门级战列舰是日本海军按照该计划正式建造的第一型战列舰。日本海军顺应当时各海军强国主力舰竞相计划搭载更大口径主炮、动力性能更高和增加装甲防护的趋势,根据以往海战的经验,日本海军决定建造重火力、高航速的战列舰,在与美国海军造舰竞争中以质的提升补充量的不足。

以上是铁杆军迷观点,欢迎关注铁杆军迷,欢迎深入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本人将删除。

该怎么称呼1940年战败到1945年完全解放这段时期的法国?

荷兰及比利时1940年5月10日,天刚破晓,成群的德军Ju 87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突然对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机场、铁路枢纽、重兵集结地区和城市进行猛烈的轰炸。

5时30分,在北海到马奇诺防线之间的300多公里的战线上,德军地面部队向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发起了大规模进攻,揭开了入侵法国的序幕

阿登森林1940年5月10日凌晨开始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轻易突破比军的松散抵抗,只用了两天时间便穿越阿登山脉110公里长的峡谷深入法境。

1940年5月13日上午11时,德军出动近400架轰炸机分批次对马斯河南岸的法军阵地和炮兵群进行了长达5个小时的狂轰滥炸,并使法军的精神发生了瘫痪现象。同一天,赫尔曼·霍特的15装甲军属下的埃尔温·隆美尔的第7装甲师也在西面40英里远的南特附近渡过了马斯河。马斯河防线一失,通往巴黎和英吉利海峡

1940年5月16日,古德里安督促手下的3个装甲师向西转进,目标是直抵英吉利海峡东岸的敦克尔克地区。

1940年5月20日,古德里安扫过亚眠,在阿贝维尔附近抵达英吉利海峡

1940年5月23日上午至24日,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先后占领了布洛涅和加来。

从1940年5月26日到1940年6月4日,从敦刻尔克先后撤出32.4万人,其中法军8.5万人,成为日后反攻欧洲大陆的主力。从1940年5月26日到1940年6月4日,从敦刻尔克先后撤出32.4万人,其中法军8.5万人,成为日后反攻欧洲大陆的主力。

红色作战

德军在比利时和法国北部实施的毁灭性突击,使比利时全军复没,法军30个师,英军9个师也不复存在。

1940年6月5日拂晓,博克的B集团军率先在右翼发起全线进攻,当天,隆美尔的第7装甲师抢先渡过索姆河。

1940年6月7日,隆美尔师将防守阿布维尔--亚眠一线的法国第10军团拦腰斩断,其他德军各师得以从这个缺口向前拥入。

1940年6月8日,隆美尔师进抵塞纳河畔。

1940年6月10日,隆美尔又转身北向,一口气冲了50英里远,以海岸线为目标。当晚就到达目的地,切断了正向海岸撤退的法军第9军和英军第51师的退路。这些部队于1940年6月12日被迫向隆美尔在B集团军发起进攻后,左翼的伦德施泰特德A集团军也于1940年6月9日在埃纳河发起渡河攻势,当晚,古德里安装甲兵团的第1装甲师强渡埃纳河,

1940年6月10日,古德里安兵团击败法军装甲部队,突破了法第6军团的右翼,此后,古德里安挥军南下,一路长趋直入似入无人之境。成群结队的法军俘虏丧魂落魄地把枪支扔给德军,放在坦克下面压毁。魏刚后来心情沉重地写道,使他“最感触目惊心的,就是德军的坦克和飞机,已使法军士兵产生了恐惧的心理现象。这要算是德军的一个最大的成功”。

1940年6月17日,古德里安装甲兵团进抵瑞士边境城镇潘塔里尔,切断了马奇诺防线内法军逃往瑞士的退路。自强渡埃纳河以来,古德里安装甲兵团在10天中长驱400多公里,俘虏法军25万之多,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

1940年6月10日,法国政府撤出巴黎,迁往图尔。同日,意大利趁火打劫,向法国宣战。13日,巴黎被宣布为不设防城市。14日,法国政府再迁往波尔多时,德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巴黎。就在德军占领巴黎的当天,德军A集团军的左翼已进至到马奇诺防线的侧背,“因为这条无用的防线,毕竟还存在着数十万没有投降或被消灭的法国军队”。希特勒要求伦德施泰特与C集团军合作,彻底消灭那里的法国部队。根据希特勒下达的15号作战指令,一直在马奇诺防线当面执行吸引法军注意力任务的C集团军,立即选择马奇诺防线守军的薄弱处,即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筑垒地域的接合部发起进攻。A、C两集团军前后夹击,马奇诺防线很快被突破。1940年6月17日,C集团军进至马恩-莱茵运河上,A集团军占领了凡尔登,法军50万被包围在阿尔萨斯和洛林南部,除少数逃往瑞士外其馀全部被歼。

18日,法国政府宣布停止抵抗并投降。

法国战役(又称法国沦陷,法语:Bataille de France,德国将其称为西方战役(Westfeldzug)),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从1940年5月10日开始进攻法国及低地国家,结束了僵持半年多的假战。号称拥有“世界最强陆军”的法国在战争历史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便被纳粹德国击败。战争最后,英国远征军和许多法军士兵在发电机行动中成功地从敦刻尔克撤退至英国本土。法国战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希特勒的五虎上将是哪几位?

五虎将是民间从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将领衍生出来的概念,泛指军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将领。二战时期的德军人才辈出,手下共有27位元帅,其中不乏滥竽充数之徒。能被称为五虎上将的必须在建立功勋,战术理论,军队威望有所建树和影响,从这几个纬度进行筛选。

纳粹老帅——伦德施泰特

伦德施泰特在1940年晋升为德国陆军元帅,作为德国的军事贵族,是标准德国军人的典范。希特勒掌权后不久,德国国防军同纳粹党发生了争执,陆军总司令弗里奇受纳粹秘密警察诬告被解职。伦德施泰特与希特勒据理力争,表现出了军人的正直,忠诚,敢言的精神。这反而获得了希特勒的信任,在德军闪击波兰时,成为希特勒的开路先锋,出任进攻波兰的南方集团军群司令。

在制定入侵法国计划时,伦德施泰特极力赞成其参谋长曼施坦因提出的从阿登森林奇袭的方案。让曼施坦因可以有机会向德军高层及希特勒阐述自己的进攻计划,伦德施泰特表现出了上司对下属的无私提携,让曼施坦因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也让德军最终能够成功绕开法国的马奇诺防线。伦德施泰特也在法国沦陷后,因战功卓著被封为元帅。

伦德施泰特指挥南方集团军群在中央集团军群的支援下攻占了基辅,并在包围战中歼灭了7个苏联军团,俘虏了65.5万苏军,战果辉煌。伦德施泰特指挥德军沿亚速海北岸继续向东推进,夺取了罗斯托夫市,然而在苏军的顽强抵抗下,要求撤出罗斯托夫,后退100公里至米乌斯河阵地。希特勒先是同意撤退,后又出尔反尔。伦德施泰特还是执行了撤退的命令,为此被希特勒解职。接替他职位的赖歇瑙也没能守住防线,最后希特勒也不得不命令回退到米乌斯河。

在盟军登陆诺曼底前夕,伦德施泰特再次被启用。然而伦德施泰特在诺曼底海滩上判断失误,他认为盟军在诺曼底或科唐坦半岛登陆只是佯攻,而是在加来海峡登陆。而且他还主张把德军的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配置在后方。希特勒作出了妥协,将德军的6个坦克师抽调一半给伦德施泰特指挥,事后证明伦德施泰特判断失误,降低了盟军登陆的阻力。

在战争后期,德军各战线的溃败使得德军中出现了反抗希特勒的运动。伦德施泰特对这些军官的暗杀希特勒的行动是赞成的,但是却只是暗地里支持,而在台面上是表达对希特勒的忠诚,老谋深算让其逃离了后来的清算。反而还成为了审判刺杀事件的德军荣誉军人法庭的主席,并且主持了隆美尔的葬礼,他在葬礼上的沉痛表情感染了众人,很好地完成了希特勒交给他的任务。

在战后不久,伦德施泰特在巴特特尔茨被美国人逮捕并引渡回英国。在1949年汉堡审判曼施坦因时,伦德施泰特请求与其昔日的下属共同接受审判,并愿意承担主要罪责。英国人拒绝了他有情有义的请求。同年5月,伦德施泰特获释,于1953年死于心脏病。

沙漠之弧——隆美尔

隆美尔出生于德国一个殷实的中产家庭,在家人的鼓励下报考了军校,并成为了一名军人。在一战期间隆美尔因其杰出表现,被德皇授予一枚十字勋章。

1936年9月,隆美尔被任命为希特勒的警卫队指挥。希特勒在一次出巡中,指示隆美尔,他的车后最多只许跟六辆车。纳粹的高官争相随行,隆美尔让前面的六辆车通过后,就命令其他车子停止前进,为此得罪了后面的官员,然而希特勒却对隆美尔大加赞赏。

1937年初,隆美尔出版了一本有关步兵教程的书籍《步兵攻击》,成为当时德国步兵的入门必读书籍。这两件事让隆美尔平步青云,1939年隆美尔就任元首司令部的指挥官,成为希特勒的亲信。

1940年2月,隆美尔受命前往莱茵河的巴特格德斯贝格指挥第七装甲师。在德军的西线进攻中,隆美尔发明了残忍而野蛮的火海战术,进军时,他会把沿途的房屋点燃,使得装甲师得以在烟幕的掩护下快速推进。为了找到哪些地方有敌军驻守,他发明了著名的烟火开屏,让整个装甲师一齐开火,以引诱对方对自己发起进攻,从而暴露对方的位置。隆美尔在进攻法国时推进神速,令法军闻风丧胆,他的第七装甲师被称为魔鬼之师。隆美尔在法国战场上仅仅6周就推进了350英里,俘获9.7万盟军官兵,而自己仅损失了42辆坦克。戈培尔还拍摄了一部《西线的胜利》来夸耀隆美尔的战功。

随后隆美尔被希特勒委任为德军驻利比亚总司令,挥师北非,援救意军。在北非战场上,隆美尔为了蒙骗英军的空中侦察,隆美尔用木头和纸板做了几百辆可以以假乱真的假坦克,并让卡车和摩托车在这些假坦克之间环绕以扬起灰尘,而真正的坦克却悄悄地对英军发动了进攻。

希特勒在决定入侵苏联后,命令隆美尔停止扩大战果,然而隆美尔却没有听命。前线的意大利军队对隆美尔的违抗军命的做法尽管有过反对,但是最后也只能听命。隆美尔在这一时期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他违抗军命。英国人已经成功破获德军的通讯密码,而盟军都是根据截获的德军统帅部的命令进行军事部署,但是隆美尔却没按照德军高层下达的命令进行军事行动,让盟军相当被动。隆美尔在攻克托布鲁克要塞后,个人声望达到顶峰。

德军的双线作战让隆美尔最终因为补给跟不上而功败垂成。隆美尔在诺曼底登陆前,成功预判了盟军会从诺曼底登陆,但因为与伦德施泰特的争论而分兵,使得德军没能充分防备。隆美尔在盟军登陆时,因为回家帮助妻子露西庆生而没能在前线指挥。临时接替隆美尔指挥的军官施派德尔瞎指挥,而令盟军成功登陆。后来施派德尔有参与刺杀希特勒的计划,可能是他故意放水。

隆美尔在随后提出与英美和谈的建议而与希特勒彻底决裂。在刺杀希特勒计划中,隆美尔也是德军军官拉拢的对象。军官意图推翻希特勒计划失败后,隆美尔出现在了怀疑名单之中。在接受调查时,他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自杀,要么接受军事审判。隆美尔可能出于不想连累家人,又或者是自己提前知情不报,愧对希特勒的提拔之恩而羞愧,他最终选择了服用氰化物胶囊自杀。

海上狼王——邓尼茨

邓尼茨在二战期间先后担任德军潜艇部队司令,海军总司令等,而且还成为了希特勒指定的接班人,成为纳粹德国的末代元首。他首创的狼群战术使得数千艘盟军船只沉入海底,数以万计的盟军人员一命呜呼,险些令英国的海上补给线被掐断。丘吉尔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战争中使我真正害怕的是德国潜艇的威胁!”

所谓的狼群战术就是利用灵活快速且隐秘的潜艇,在夜间对海面上的船只进行轮番攻击。英国孤悬海外,工业原料和战争物资只能通过海路运输到国内,只要把英国海上的交通线切断,英国只能做困愁城。邓尼茨审时度势,提出德国海军要对英国商船进行袭击战和吨位战,而潜艇的神出鬼没是执行这项任务的利器。

虽然德国在一战期间签订了限制海军发展的协定,但是邓尼茨还是上书上级,要加快对潜艇部队的建设,在二战爆发时,德军已经拥有了一支熟练成熟,颇具规模的潜艇队伍。英国的皇家橡树号战列舰成为狼群战术的首个刀下亡魂。截止1940年,邓尼茨利用狼群战术共击沉了英国各种船只400余艘,英国损失惨重。

英国为了减少损失,对狼群战术深入研究,并且找到了其弱点。在当时的科学技术,潜艇要想在茫茫大海中找到目标非常困难。只要英国掌握了德军潜艇的行动路线,船只就能及时改变航道,从而躲过攻击。英国专门成立了一个跟踪德军潜艇的情报监控办公室对德国潜艇活动进行追踪。

德国潜艇搜寻目标主要依靠跟踪潜艇侦察,而极少通过空中探测。而英海军只要能将跟踪潜艇击沉,德国潜艇就等于失去了眼睛,迫使它长时间无法找到攻击目标,盟军的海上船只就能免遭攻击。

英国发现德国潜艇在集结时依靠无线信号联络自己的伙伴,为此英国组织专家研制了一种小型高频定向探测仪,护航船只就可以让德军的潜艇暴露在英军的视线底下。而且盟军还在舰艇上安装了精密雷达,只要德国潜艇浮出水面就会被打击。迫使潜艇只能在海面之下活动,而当时无法实现水面下的通讯,潜艇和外界的联系也因此中断。新型深水炸弹投入实战后,狼群也没了之前的嚣张气焰。

到了1943年5月,邓尼茨的潜艇损失开始出现愈演愈烈,邓尼茨也回天乏术。在二战最后的18个月中,德军潜艇对盟军的威胁已经微乎其微,邓尼茨只能召回德国潜艇。整个二战中,德国潜艇共计击沉盟国运输船2828艘,总吨位达到1468.7万吨,而自身也损失了719艘。

在希特勒和戈培尔相继自杀后,邓尼茨成为纳粹德国的唯一代表。他拟定并实施了大规模撤退的汉尼拔行动,并且希望和西方达成单方面的停战,到遭到艾森海威尔的拒绝。1945年5月7日,邓尼茨宣布投降,尽管他命令不许德国潜艇自沉,但是还是有220艘潜艇自沉到了海底,有些潜艇也不知所踪。邓尼茨在纽伦堡审判中被指控为战犯,到了1956年10月他被释放。此后邓尼茨归隐乡林,在西德乡下的一个村子定居,直到1980年去世。

闪电怪杰——古德里安

古德里安是装甲战的倡导者,闪电战术理论的提出者和实践者。他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指挥艺术,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他的理论指导下,坦克成为了真正的陆战之王,在一战中笨重的重型武器从古德里安手里获得了使用说明书,战争的形态也由此从静态转变为动态。

在一次兵器发展表演会上,古德里安展示的摩托化部队表演时,获得了希特勒的青睐。古德里安及其理论得到重用,古德里安成为了德国装甲部队的教父。在波兰的闪击战中,德军充分利用了装甲集群突击的优势,快速对波兰军队分割合围,从而在战争开始取得了主动权,波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被德军击溃,古德里安一战成名。

德军在进攻西线的黄色方案修正案中,古德里安在计划和执行该方案都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古德里安帮助论证了从阿登森林进攻法国的的可行性。他的装甲兵在西线战场中10天推进了400多公里,俘虏了25万法军,失魂落魄的法军俘虏把枪支扔给德军,放在坦克下面碾压,使得法军产生了对德军的恐惧心理。

古德里安在东线战场中的明斯克战役,斯摩棱斯克战役,基辅战役中战功卓著,距离封帅也仅有一步之遥。然而在莫斯科战役中由于擅自撤离阵地,而被希特勒免职。古德里安过早地退出了战场的前线,使得其军事才华并没有得到舞台发挥。在战争后期,古德里安只是在坐机关的文职岗位任职,难有表现机会。古德里安在被美军所俘后很快就获释,晚年主要从事回忆录写作,于1954年病逝。

闪电伯爵——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在德国陆军界被称为战略天才,他出生在著名的容克军事贵族——莱温斯基家族。他在出生后不久就过继给了姨父曼施坦因中将,因而改性曼施坦因。出生在德国军事世家,曼施坦因从军成为了一条必然道路。

二战前夕,曼施坦因晋升为中将,主持制订了入侵波兰南部和进攻华沙的计划。在他的部署下,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进展神速,连续围歼波军主力,很快就包围了华沙。此时他又建议德军使用炮兵和空军轰炸,同时用断水断粮的手段逼迫波兰投降,避免了激烈的巷战。在德军的围困下,波军只能投降,南方集团军群以死伤3万多人的代价,俘虏了52万波军。

随后曼施坦因又为德军制订了入侵法国的计划,这就是后来的曼施坦因计划。他的计划是从地形复杂却能出其不意的阿登地区实施主攻,挥师直指索姆河下游,以全歼比利时的盟军右翼,并为在法国境内赢得最后胜利奠定基础。号称世界第一的法国陆军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被击溃,可见曼施坦因的战略眼光。

在苏德战争爆发后,曼施坦因出任第11集团军司令,负责攻占克里米亚半岛。曼施坦因计划先攻占刻赤,再攻克苏联黑海舰队驻地——萨瓦斯托波尔要塞,然后横渡刻赤海峡,进入库班,截击顿河下游退往高加索的苏军。在德国空军的支援下,他以6个德国师和3个罗马尼亚师的兵力攻破了刻赤防线,俘虏苏军17万人。在塞瓦斯托波尔的进攻中,他动用了刚玛,卡尔,古斯塔夫等强大火力,以损失2万余人的代价啃下了塞瓦斯托波尔这块硬骨头,苏军被俘虏9万人。曼斯坦因凭此一役登顶,被晋升为陆军元帅。

曼施坦因此后开始走下坡路,他率领的第11军团进攻列宁格勒,在苏军的顽强抵抗下,攻势受挫。他的长子吉罗被苏军的炸弹炸伤后阵亡。可能因为痛失爱子的悲痛,让曼斯坦因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犯了严重的错误,他让进攻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团军坚守待援,使得第6集团军错过了突围的时机,深陷苏军的包围圈,最终卢保斯只能投降,德军饮恨斯大林格勒。

在哈尔科夫战役中,曼施坦因表现有所回升,让本来应该兵败如山倒的德军稳住了战线,没有全线总崩溃,还打出了漂亮的防守反击,成功地从基辅到查波罗什建立了一条新防线,并同位于克里米亚的A集团军取得了联系,他也因此获得了勋章嘉奖。

在苏军冬季攻势凌厉下,曼施坦因要求后撤,但是遭到希特勒的拒绝。接着他因要求自任东线德军司令被拒绝后,开始数落希特勒在东线战场的种种失误,而令希特勒萌生了撤掉曼施坦因军职的念头。德军在布格河地区被苏军包围后,曼施坦因以辞职要挟使得希特勒同意该部突围。随后希特勒重拾了在败仗之后找替罪羊的传统,在1944年3月30日,将曼施坦因免去军职,他的军事生涯在这一天终结。

二战结束后,曼施坦因被英国人俘虏,被判处18年徒刑。1953年,曼施坦因因病获得提前假释,两年后,他的回忆录《失去的胜利》出版,造成巨大的影响。1973年6月11日,曼施坦因在慕尼黑去世。

抛开政治正确评论,伦德施泰特是德军的中流砥柱,起到压舱石的作用,比起那些倚老卖老的德军将领,他愿意给予类似曼施坦因这样的青年将领有出头的机会,在德军中充当伯乐;隆美尔在北非战场的小舞台,很难有表现的机会,他在闪击战的理论大框架下补充了小体系,这也决定了他只是战术专家而非战略专家;邓尼茨的狼群战术,被很多人认为是与闪电战同等的地位,但是狼群战术没能发挥最大作用,确实受限当时科技水平的影响,这也让邓尼茨的地位无法再靠前;古德里安点背让其早早就退出了二战舞台,出道即是巅峰,但是其在闪击战的造诣,让其成为战争史上划时代的人物;曼施坦因在战后成为西方了解苏军的窗口,同时充当西德的军事顾问,也是二战将领回忆录里提到最多的德军将领,其战略构想在二战将领中无出其右。

这五位德军将领共同影响了二战的进程,由于蝴蝶效应的存在,不能简单地概括为哪个作用最大。他们当中如果缺了谁,都会重新书写二战的历史。

英国海军BL15马克一型15英寸舰炮的性能如何?

谢谢邀请。

图一 位于伦敦帝国军事博物馆门口的两门BL 15 Mark I火炮

BL 15英寸马克一型舰炮(BL 15 Mark I)是继45倍口径BL 13.5英寸马克五型(BL 13.5 Mark V)舰炮之后的下一代主力舰主炮。它是英国首个15英寸(381毫米)火炮设计,是英国大型舰炮中使用最广泛,寿命最长的,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是英国皇家海军开发的最高效的大型火炮。从1915年到1959年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它被部署在主力战舰上,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皇家海军的重要武器。

图二 “声望”号战列巡洋舰BL15英寸马克一型前主炮,这是改装后的Mk I(N)型炮塔

火炮设计

该炮可以被认为是异常成功的BL 13.5英寸马克五型舰炮的放大版。它是专门为装备当时最新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而设计的。该级战列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海军军备竞赛期间英国对于德国建造的新一代无畏舰的回应。由于当时的造舰竞赛异常激烈,当该火炮还在制图板上的时候,英国海军就下了订单,直接跳过了新火炮正常开发流程中缓慢而谨慎的原型和测试阶段。 尽管整个过程显得非常匆忙,但该炮却出人意料地满足了所有期望,并且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一种富有竞争力的战列舰主炮。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一份报告,英国的15英寸马克1型舰炮是战争中最可靠,最精准的战列舰主炮,尽管其他火炮也都具有出色的个性特征。

图三 BL15英寸马克一型火炮炮管剖面图,(4)就是是钢丝线绕部分。

该炮炮管为42倍口径,即炮管长度为15英寸×42 = 630英寸(16米),有时也被记作“15英寸/ 42”。该炮采用英国发明的线绕加强技术以增强炮管强度。15英寸马克一型主炮使用普通装药下的全装药射击寿命约为335次,此后必须重新更换内衬。

稀星天外注:火炮“线绕(wire-wound)”加强技术是十九世纪90年代英国海军舰炮采用的一种炮管增强方法。由于当时英国无法保证大型钢锻件的强度,从而无法制造只有两或三层身管的大型全钢炮管。火炮“线绕”技术将一根或多根同心炮管的一部分或全长度用钢丝紧密缠绕来加强炮管,外面再用套筒覆盖钢丝。它首先在1892年的40倍口径QF 6英寸马克二型(QF 6 Mark II)上使用(见下图,图中黑色部分为钢丝线绕),第一门使用该技术的大口径火炮是1895年的35倍口径的BL 12英寸马克八型(BL 12 Mark VIII)。图四 英国在19世纪90年代发明的钢丝线绕技术可以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有效加强炮管强度

技术参数

火炮的总长为:16.52米。

火炮重量:不包括炮栓机构,97152千克。

炮栓机构的重量:2864千克。

来福线:76条凹线,每30口径均匀地向右旋转一圈。

炮口初速:使用4CRH炮弹,749米/秒;使用6CRH炮弹,805米/秒。

炮弹重量:4CRH穿甲弹,871千克;1937年制式6CRH穿甲弹,879千克。

发射药重量:普通装药,194千克线状无烟火药(Cordite,柯代火药);超级装药,222千克线状无烟火药。

稀星天外注:CRH(Caliber Radius Head)的计算是弹头曲率半径和炮弹直径比。该值越大说明炮弹的头部越尖细,流线型越好。下图可以看出这个的计算方式,从弹头从圆柱形开始向内收口的平面A-B-E算起,该弹头收拢弧度的半径AE和炮弹直径AB的比例就是CRH值。图五 炮弹CRH计算示意图线状无烟火药是19世纪晚期英国发明的一种无烟火药,用来取代火药作为枪炮的推进剂。线状无烟火药成分主要为硝化纤维素及稳定剂(有时也加入硝化甘油等其他成分)并压制成“面条”型。其拥有火药的一些传统特点:低爆炸性,低燃烧速度及低猛度。虽然该火药有助于延长武器寿命,不过由于其提供的能量不足以满足新式弹药的需求,所以逐渐落伍并被淘汰。图六 BL15英寸马克一型火炮的四分之一装药炮座

所有安装在军舰上的该型火炮炮座都位于双炮塔中。除战列巡洋舰“胡德”号以外,所有炮座都是Mk I型,建成时的最大仰角为20°,不过有些炮座会在今后进行修改。胡德号的主炮装在独特的炮座上,称为Mk II。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经验,Mk II的最大仰角为30°,因此增加了火炮的最大射程。在上世纪30年代,英国海军对Mk I炮座进行了改装,用于那些经过现代化改造的主力舰,新炮座被命名为Mk I(N)。Mk I(N)炮座的最大仰角也从20°增加到了30°。使用标准装药,最大仰角30°时,该舰炮的最大射程是30680米。

图七 MK I型炮塔的射击周期动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那些未接受舰体改造的老式战舰提供了超级装药。它可以是那些主炮仰角限制在20°的老战舰在使用Mk XVIIB或Mk XXII弹丸的情况下,实现804米/秒的炮口初速,最大射程增加到27370米。主炮最大仰角为30°的“前卫”号快速战列舰使用超级装药在理论上可以获得36576米的最大射程。安装在高地炮台供海岸炮兵使用的火炮最远可以达到40370米的射程。Mk I旋转炮座的重量在1915年为750吨,到了1935年增加到785吨。MK I(N)的重量为815吨,“前卫”号战列舰上的Mk I(N)RP12旋转炮架座的重量为855吨。“胡德”号战巡Mk II旋转炮座的重量为860吨。

图八 太平洋战争前,英军在新加坡要塞部署了两门BL15英寸火炮。但是由于日军从路上发起了新加坡战役,这两门炮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超级装药

由于BL 15 Mark I这种武器的超长使用时间,为了保持火炮的效能,皇家海军对其使用的炮弹和炮塔进行了多次升级。其中最有趣的升级之一是使用“超级装药”。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海军作战距离的稳步增长,英国皇家海军开始对他们的几种无畏舰进行现代化改造,以便他们能够在更远的距离上和敌人进行有效地作战。这是通过将15英寸主炮的最大仰角从20°增加到30°来实现的,即前述的Mk I炮座升级到Mk I(N)。单这一改进将火炮的射程增加了4572米,最大射程达到了26517米。炮弹方面的改将最大射程进一步增加到大约30680米。

图九 “英勇”号战列舰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海军演习中使用BL15英寸马克一型主炮射击。该炮塔仍然是Mk I型,很明显可以看到右面那门炮的后座。

然而,对于火炮最大仰角的扩展必须对炮塔和炮座进行大动干戈的改装,加上无畏舰急需的其他现代化升级,导致了整个工作及其漫长而昂贵。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无畏舰现代化改装工作不得不暂停下来。

只有战列舰“英勇(Valiant)”号,“厌战(Warspite)”号,“伊丽莎白女王(Queen Elizabeth)”号和战列巡洋舰“声望(Renown)”号安装了Mk I(N)的炮塔,剩下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复仇(Revenge)”级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反击(Repulse)”号仍然使用未经改装,最高仰角20°的主炮。作为补偿,这些战舰将使用“超级装药”来增加射程。超级装药能够在不提高主炮仰角的情况下,提高火炮的炮口初速,从而增加炮弹的射程。

图十 Mk XXII BNT穿甲弹,该弹的CRH目测为6。

15英寸炮弹的标准装药使用了约194千克的推进剂。这足以提供大约每秒749米的炮口速度。超级装药使用222千克的推进剂可提供每秒805米的炮口速度。

这增加的炮口初速使那些只能够以20°仰角射击的老无畏舰能够将15英寸炮弹发射到27370米。

现在,事情变得有些混乱了。尽管超级装药是增加射程的有效手段,但必须记住,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权宜之计。 这是因为使用超级装药会给炮管带来极大的膛压,从而极大地缩短了炮管的使用寿命。

图十一 “胡德”号的后主炮

因此,只向未安装改装炮塔的战舰提供超级装药。 即使那样,也仅在绝对必要时才可使用它们。由于这些严格的指导方针和规定,有人认为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从未使用超级装药在海上发射炮弹。

这也意味着,主炮仰角可以到30°的无畏舰从不使用超级装药。因为,它能提供的潜在的性能优势被炮管的潜在损坏所抵消。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这些无畏号的最大作战距离被限制在了30680米之内。该距离仍然大于二战期间的典型的炮战距离,因此稀星天外不认为这有什么坏处。

图十二 浅水重炮船“恐怖(Terror)”号上的BL15英寸炮

如前所述,一些出版物将“前卫”号战列舰的最大作战距离标记为36576米。稀星天外认为该距离应该是它使用超级装药情况下的理论值。虽然一些消息来源声称,“前卫”号的设计使其能够使用超级装药,但由于后者对炮管的不利影响,使得它从未被提供给“前卫”号快速战列舰。

实战表现

15英寸BL 15马克一型火炮在1916年的日德兰海战中证明了其有效性,最远射程达到17800 米),创下了当时的海军炮兵射击记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该炮再次创造了舰炮射击命中最大距离的记录。在1940年7月9日的卡拉布里亚海战(Battle of Calabria)中,“厌战(Warspite)”号战列舰在24100米开外第一次齐射就命中了意大利战列舰“朱利叶斯·凯撒(Giulio Cesare)”号。

图十三 英国战列舰“马来亚(Malaya)”号在1941年2月炮轰热那亚的格罗格行动期间发射的未爆炸15英寸被帽穿甲弹,左面是被帽,该弹的CRH目测为2。

在法国沦陷后,英国发起了针对默斯·埃尔·基比尔(Mers-el-Kébir)的攻击,战斗中法国舰队在很大程度上被消灭了。装备不同型号炮座的BL 15英寸马克一型火炮的战列巡洋舰“胡德”号(Mk II),战列舰“英勇”号(Mk I(N))和战列舰“决心(Resolution)”号(Mk I),四次命中旧式战列舰“布列塔尼(Bretagne)”号,造成两次弹药库爆炸,最终沉没。另外该火炮还导致旧式战列舰“普罗旺斯(Provence)”号和新式战列舰“敦刻尔克(Dunkerque)”号失去战斗力和搁浅,其中“敦刻尔克”225毫米厚的主装甲带两次被15英寸炮弹穿透,摧毁了它的武器和动力。

图十四 老式战列舰“布列尼塔”号被击中爆炸的场景

a1940功率管参数?

晶体管极性: PNP

最大耗散功率 (Pc): 25

集电极--基极击穿电压 (Ucb): 150

集电极--发射极击穿电压 (Uce): 150

发射极--基极击穿电压 (Ueb): 5

最大集电极电流 (Ic): 1.5

最大工作温度 (Tj), °C: 125

最大工作频率 (ft): 4

输出电容 (Cc), pF: 110

直流电流增益 (hfe): 40

抗战时期的铁路有哪些?

A、湘桂铁路兴筑始于民国26年(1937年)。最先动工者为衡阳到桂林段,其中黄土井至桂林段由广西征工建筑。先后征调全县、兴安、临桂等11县30余万民工,于该年9月动工兴筑。次年(1938年)9月,桂林到黄土井段路基筑妥,10月通车。建在此段铁路,整整耗时13个月。如果算上桂林到柳州段,则总共用了27个月(1937年9月-1939年12月)才完成。 湘桂铁路自京广铁路的衡阳至友谊关,全长1043公里。其中衡阳至来宾段608公里,为新中国建立前修建,来宾经南宁至凭祥417公里,于1950年开工,1953年交付运营。凭祥至友谊关14公里于1954年完成,1955年开始办理中越联运。柳州至黎塘135公里,于1985年改造为双线铁路。

B、因抗战吃紧,急需开辟出海通道争取外援,巩固以陪都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国民政府交通部选线设计,铁道专家候家源主管,修筑黔桂铁路,广西和贵州沿线各县征发民夫十余万人,以简单的工具开山架桥筑路。因筑路官僚贪污腐化,克扣粮饷,工头肆意欺压民夫,加上匪患频繁,致使工程时停时续,1940年年末,柳州-金城江建成。至1944年日军攻进广西、时局日趋紧张、全线不得不停工时,仅修好柳州至都匀清泰坡461公里,勉强通车运营。筑路期间民夫死伤逾万,处处埋骨。而这段铁路,也由于日军在1944年的入侵而损毁严重。1944年3月,日军沿黔桂铁路、公路直扑麻尾、独山、都匀一线。国民党守军实行“焦土抗战”,把时称“小香港”的独山县城烧个清光,接着炸毁都匀“百子桥”。停留在独山火车站的十余辆辎重车烧得一点不剩,由交通部辗转运到独山的慈禧太后在宫内铁路乘坐的一辆豪华车厢也被付之一炬。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政府对该线进行修复,至1949年只修复了柳州至金城江段161公里。

C、滇缅铁路修建于抗战初期,起点在今昆明北站(当时称为昆明总站),由国民政府于1938年12月动工,1942年因滇西失守而停工,整个工程浩浩荡荡,但线路实际铺轨仅仅是从昆明修到了安宁(后又拆除),始终未能达到最终目的地——缅甸的腊戍,近30万人的血泪劳动最终功亏一篑,,成为一大历史悲剧。

D、1899年9月,以法国东方汇理银行为首的几家机构成立了滇越铁路公司,承包了滇越铁路的集资修建业务。越南境内的海防至老街段1901年动工。1903年10月,法国与清政府签订了《滇越铁路章程》34款。滇越铁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