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言文代表作品,中国历史上有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之所以成为中国古代散文的代表人物,是因为唐宋两代是中国古代散文的高峰期,这一时期诞生了众多优秀的散文家和散文作品。与此类似,诗词也在唐宋两代达到高峰,于是很多人都希望参考“唐宋八大家”,评选诗词届的“唐宋八大家”。
不过,作者认为唐宋两代诗词名家太多,而且诗和词毕竟是不同文学形式,唐诗宋词混在一起评选并不合适,因此作者斗胆分开来评,评选出唐诗八大家、宋词八大家。
唐诗八大家作者评选唐诗八大家的标准,主要依据诗人的作品数量和质量,所以全靠数量取胜,少有名篇,或者质量上乘,作品传世甚少的诗人(如张若虚)并未入选。
1,李白,诗仙,号称谪仙人,浪漫主义大师,此诗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2,杜甫,诗圣,现实主义大师,作品号称诗史,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3,白居易,诗魔,作品以浅显易懂,妇孺皆知著称,儿童诗歌启蒙大师。
4,王维,诗佛,诗画双绝,隐逸宗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无人可敌。
5,李贺,诗鬼,天赋奇才,开创“长吉体”,作品神鬼莫测,无人可比。
6,李商隐,天生奇才,作者最爱,开创“西昆体”,“无题诗”傲视古今。
7,杜牧,风流才子,诗家全才,尤擅七律,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8,王昌龄,诗家夫子,尤擅边塞诗,号称七绝圣手,七绝篇篇皆绝。
另有孟浩然、刘禹锡、王勃、高适、王之涣、温庭筠……皆是一时名家,但不如上述。
宋词八大家作者评选宋词八大家的标准,与唐诗八大家类似,主要依据词人的作品数量和质量,所以以靠数量取胜,少有名篇,或者质量上乘,作品传世甚少的词人并未入选。
1,李煜,虽是五代人,对宋词影响巨大,号称词中帝王,篇篇经典,影响深远。
2,欧阳修,北宋文坛领袖,承上启下的文学全才,诗词文名家,影响深远。
3,柳永,词家奇才,自号“白衣卿相”,号称“柳三变”,毕生“奉旨填词”,人气巨星。
4,苏轼,文艺天才加全才,诗词文赋无一不通,豪放派领袖,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5,李清照,女中奇才,词中奇才,婉约派领袖,杰出女性,留下无数佳句。
6,辛弃疾,爱国英雄,文武双全,慷慨悲歌,豪放派领袖,与苏东坡并称“苏辛”。
7,周邦彦,宋词集大成者,结北开南之大家,旧时词论称其为“词家之冠”。
8,吴文英,朦胧词派开创者,有“词中李商隐”之称,作品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
另有晏殊、晏几道、姜夔、秦观、贺铸……皆是一时名家,但不如上述。
所谓文无第一,萝卜青菜,各有所好,唐诗宋词八大家之说,史上并无,仅作者一家之言,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唐宋八大家的功绩是什么?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起源
据查,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它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家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唐宋八大家是谁封的?
明初朱右最初将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唐宋八大家是哪几个人?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韩愈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韩愈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柳宗元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发起和领导了一场古文运动。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和文学主张。在文章内容上,针对骈文不重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文章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要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辞必己出”。此外,还指出先“立行”再“立言”。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主张。韩柳二人在创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创作了许多内容丰富、技巧纯熟、语言精练生动的优秀散文。韩柳的古文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阳修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苏洵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六国论》
苏洵擅长于散文,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
苏轼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苏轼的散文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他广泛地从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其中最重要的渊源是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庄子的丰富联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苏轼确实具有极高的表现力,在他笔下几乎没有不能表现的客观事物或内心情思。苏文的风格则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自如,像行云流水一样的自然、畅达。
苏辙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在《历代论》中多论古今得失成败。苏辙不仅在诗文创作方面才华横溢,而且其书法也颇有造诣,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
曾巩
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醒心亭记》
曾巩是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在古文理论方面主张先道后文,文道结合。文风源于六经,又集司马迁、韩愈两家之长,平实质朴,温厚典雅,为时人及后辈所师范。他散文内容广泛,义理精深,节奏舒缓,感情醇厚,气质内潜;主题明确,说理有条不紊;精于炼句,语言净洁,尤善用排比句、对偶句。
文言文的起源和发展?
文言文起源于商代甲骨文。战国以前正式出现文言文。
从当时所使用的书写材料和书写效率上来看,公元前1400年至公元前1100年的殷王朝时期显然不具备创作产生与口语相对应的白话文的物质基础。
在殷王朝的后期,又出现了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到了东周时期,进一步又出现了刻在石材上的石鼓文,但金文、石鼓文与甲骨文一样,也存在着文章的刻写速度慢、制作成本高等问题,上述各种技术难题导致当时的文章通常都是言简意赅的关键词或短句,并由此奠定了中国古代文言文的语法基础。
其实清朝的古文只有知识分子用,平名百姓是不会的,后来鲁迅等人为了想让更多人读到,读得懂书,于是写了第一本白话文的书,引起了社会的热烈反映,最后就由古文发展为白话文。
唐宋八大家排列的先后顺序?
唐宋八大家先后顺序是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唐宋八大家之名最早源于明嘉靖年间古文家茅坤所编《唐宋八大家文抄》。
唐宋八大家具体应称之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也叫唐宋散文八大家。包括唐二家:韩愈、柳宗元。宋六家: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一、韩愈。
1.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文公”。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2.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一生著述颇丰,文学造诣极高,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二、柳宗元。
1.柳宗元,字子厚,汉族。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
2.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理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三、欧阳修。
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
2..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四、王安石。
1.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作品有:《示长安君》《郊行》《登飞来峰》《千秋岁引》《梅花》《明妃曲二首》《梅花》《元日》《登飞来峰》《商鞅》《书湖阴先生壁》《棋》《北山》《苏秦》《胡笳十八拍十八首》等。

五、曾巩。
1.曾巩,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2.作品有《胡使》《追租》《东轩小饮呈坐中》《人情》《答李沿书》《与王向书》《回傅权书》《赠黎安二生序》等。

六、苏轼、苏洵、苏辙。
1.北宋苏洵、苏轼、苏辙被称为三苏。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三苏”并称始见于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该书卷四“才识条”说:“苏氏文章擅天下,母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

2.苏洵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宋人叶梦得评其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石林诗话》)。其《欧阳永叔白兔》《忆山送人》《颜书》《答二任》《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等都不失为佳作,但总的成就远逊于散文。
3.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
4.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栾城集》等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