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王昌龄代表作品,王昌龄从军行有多少首?
从军行七首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⑵。
更吹羌笛关山月⑶,无那金闺万里愁⑷。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⑸,总是关山旧别情⑹。
撩乱边愁听不尽⑺,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⑻,日暮云沙古战场⑼。
表请回军掩尘骨⑽,莫教兵士哭龙荒⑾。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⑿,孤城遥望玉门关⒀。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⒁。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tao)河北⒂,已报生擒吐谷(yu)浑⒃。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⒄,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⒅,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⒆,山北山南总是烽⒇。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从军行什么是王昌龄的誓言?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王昌龄《从军行》中的誓言。这两句诗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比较抽象,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
从军行王昌龄古诗的现代意思?
青海湖连绵不断的大片乌云,遮暗了终年积雪的祁连山;远远眺望只看见孤独的城池,那正是春风都吹不到的玉门雄关。在黄沙莽莽的疆场上,将士们身经百战磨穿了铁甲衣裳衫,但是不彻底消灭入侵的边贼,他们将誓死不把家园回还!
古诗分段?
从军行节奏可以划分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的意思是青海湖上乌云密布,使得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与玉门雄关遥遥相望。守边将士们经历着漫天的黄沙,虽然身经百战之后铠甲磨穿了,但是仍然斗志激扬,不打败敌人,誓不返回家乡。
从军行的创作背景是在唐高宗年间,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的吐蕃人、突厥人。因此就有了描写边疆战士生活的从军行。
王昌龄写的从军行系列的诗还有什么?
从军行七首
唐代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从军行王昌龄时代背景?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从军行》就是盛唐诗人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此类边塞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