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的主要代表作品,中药著作长沙药解的作者是谁?
黄元御。《长沙药解》是清朝的黄元御编写的。黄元御是清朝的著名医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医学理论,影响深远,被誉为“黄药师”“一代宗师”。
作者选出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两本著作中的医疗方法和药方加以解释,讲述了各种药的用法,功能及药性,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三国陈涛写了哪些书?
你好你好,希望能帮到你!
陈寿写《三国志》陈寿是蜀汉巴西安汉人,少年时爱学习,拜同郡著名学者谯周为老师,后来在蜀汉任观阁令史。蜀汉后期朝政大权落在太监黄皓手中,大臣们都想讨好巴结他,但是陈寿不愿这样做,因此受到排挤,被降官。后来又因为父亲生病时让婢女去送药,被视为不孝,受到非议,由此久久不能做官。西晋建立后,司空张华欣赏他的才华,就让他出来佐著作郎,平阳侯相。
在陈寿写《三国志》以前,魏、吴两国已经有本朝人写的史书,如王沈《魏书》48卷,韦昭《吴书》55卷。陈寿写魏、吴两国历史主要依据这些史书。但是蜀国没有史书记载,他本来是蜀国人,又长期住在蜀国,所以搜集的材料虽然不及魏、吴两国的丰富,但终于完成了《蜀书》。这样一来,陈寿的《三国志》就成为后人研究三国史实的唯一完整的书了。
陈寿有很好的史学和文学修养,他叙述史事简洁,清楚,有条理,而且取材严谨。他对三国的重大史事,一般都能直笔撰写,如曹魏和吴国的赋役苛重,就如实作了揭露。他把三国分为三书编写,在断代史中也别具一格。不过《三国志》也有不足之处就是文字过于简略,对于重大事件言之不详,对一些重要科学家也没有专门立传,如马钧,张仲景,此外也没有表和志。
在陈寿死后130多年,南朝宋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裴松之引各家史籍达210种,注文超过原书数倍。这些史籍后来大部分遗失,赖有裴注,才得以从中见到概略。裴注兼容并包,光集诸说,求同存异,自己不加评判,例如曹魏屯田,马钧生平等都在裴注中保存了大量史料,补充了原书的遗漏和简略。
《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魏国君主称纪,如记曹操生平的为武帝纪,曹丕为文帝纪等,而吴、蜀君主则称传。这是因为陈寿是西晋人,西晋政权是从曹魏手中取得的,所以以曹魏为正统,以吴、蜀为僭伪。到了东晋,有个史学家习凿齿,就改以蜀汉为正统。这是因为东晋政权偏安江左,时势与蜀汉相仿,后来到了北宋,上承五代,进而消灭割据诸国,情况又与西晋相同,所以司马光、欧阳修、苏轼等人都以曹魏为正统。南宋偏安江南,与东晋相同,南宋统治者把金比做曹魏,把南宋比做蜀汉,所以又已蜀汉为正统,如朱熹写资治通鉴纲目就是这样。
元末名初,罗贯中以民间评话为基础,写成著名小说《三国演义》。因为南宋以来,汉族人民早把北方统治者和侵略者比做曹操,所以生活在红巾起义环境中的罗贯中,根据当时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来否定曹操。《三国演义》后来被编成各种戏剧,使《三国演义》家喻户晓,所以人们一提到曹操,就想到他是个奸佞。
《三国志》是历史著作,是了解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可靠资料;《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他以《三国志》为素材,又加以艺术加工,塑造了不少典型人物,使作品更加生动。但他叙述的历史故事有些有历史根据;有些是虚构的;有些则加以夸张,诸如诸葛亮借东风之类,在历史上是没有的。所以不能按照《三国演义》来了解历史。
1
历史上南阳出现过多少名人?
南阳自古就是名人的故乡,英雄的天空:一代商圣是范蠡,远征吴越伴西施;一代名相百里奚,秦国做官理万机;一代谋圣姜子牙,治国主演封神榜;一代诗神是屈原,劝王扣马屈原岗;王莽年南阳撵刘秀,刘秀起兵出南阳;一代科圣是张衡,文史科学都建功;一代医圣张仲景,边官边医为百姓;南阳做官范仲淹,岳阳楼记写名篇;一代智圣诸葛亮,躬耕南阳卧龙岗;一代枭雄数曹操,南下南阳战张绣;刘备屯兵在新野,三顾茅庐刘关张(刘备关羽张飞);三分天下诸葛亮,藏龙卧虎大南阳;刘邓大军打南阳,吓跑蒋方王凌云,一代伟人毛泽东,《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写名篇;南阳作家凌解放(二月河),历史小说美名扬……
安徽的历史名人都有谁?
桓温塑像
怀远县有汉经学大师桓荣、桓郁父子,东晋三次北伐名将桓温,三国曹魏谋士蒋济。明朝第一猛将常遇春、常茂父子,名将花云、怀远将军常荣、明威将军常聚、武毅将军常惟德、常得胜、明舍人常富、征南将军朱能、安平侯李远、户部尚书年富,清代年羹尧、陕甘总督林之望、捻军蓝旗领袖张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宋玉琳、程良,铁腿雄风——耿伯威、共和国少将马文波。固镇县有原装甲兵工程学院副院长徐介藩少将,蚌埠市有我国著名的精微雕刻艺术家杨大可,外国文学传记第一人——张英伦,五河县有陈省身数学奖得主——钟家庆,歌坛姊妹花——方荣、方明。常遇春像
西汉有哪些名人?
西汉的名人实在太多了,特别是汉武帝时期更是名人辈出,其中这几位是具有代表性的:
千古“帝师”,留侯张良刘邦曾经评价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张良、萧何、韩信为西汉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可以说如果少了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位,刘邦能不能打赢项羽真的很难说。而这三人中刘邦把张良排在了第一位,可见张良的地位有多高。
在楚汉相争的四年中,刘邦对张良几乎言听计从。韩信攻下齐地,派使者前去向刘邦讨封“假”(代理)齐王,此时刘邦被围困在荥阳,韩信非但没有发兵相助,而且趁火打劫。刘邦很生气,但是在张良的劝说下封韩信为真的齐王。
西汉建立之初,由于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大多数是沛县人,所以大多数支持把都城定在洛阳。但是一个叫娄敬的坚决反对,他说:关中地区土地肥沃、形势险要,是物产丰饶的'天府'之地,把都城建在那里,山东地区即使有祸乱,秦国原有的地方是可以保全并占有的。与别人搏斗,不掐住他的咽喉,击打他的后背,是不能完全获胜的。如果陛下进入关中建都,控制着秦国原有的地区。这也就是掐住了天下的咽喉而击打它的后背。刘邦犹豫不决,征求张良的建议,张良赞同娄敬的观点,刘邦当日就乘车西行到关中建都。
刘邦晚年时,不顾大臣反对想要废掉太子刘盈,另立赵王如意为太子。张良出于江山稳固考虑,不赞同废立太子,并请出“商山四皓”,出来辅佐刘盈。这才稳固了太子的地位。
少年英雄,冠军侯霍去病霍去病的一生充满传奇,他是母亲是平阳公主的女奴,父亲是一名小吏。由于霍去病是他的父亲和他的母亲私通生下的他,因此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十七岁的霍去病随舅舅卫青出征匈奴,斩获敌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的官员,同时也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籍若侯乃封号,名产),并且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勇冠全军,以一千六百户受封冠军侯。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霍去病(时年22岁)率骑兵5万北进匈奴腹地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以北)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沙漠别称或曰即今俄罗斯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被汉军在漠南荡涤,匈奴单于逃到漠北,“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史家绝唱,太史公司马迁司马迁出生在一个史学世家,他的父亲司马谈曾任太史令。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接替他的父亲任太史令。
司马迁年少时,正当汉王朝国势强大,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候,张骞奉使通西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立志要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天汉二年(前99年),飞将军李广之孙李陵兵败投降匈奴,汉武帝非常愤怒,欲杀李陵全家。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的主意。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陛下。” 武帝听了,勃然大怒,立即把司马迁下了监狱,交给廷尉处理。结果司马迁被除以“腐刑”(宫刑)。
司马迁出狱后几次想自杀,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极重要的工作要去完成,他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此后他用全部精力写这部书,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
《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冬至传统民俗?
冬至习俗2:九九消寒
冬至一到,便进入数九寒天。中国民间将冬至叫做交九或数九,即从冬至开始,每9天分为一个“九”,共分9个“九”,数到81天时便“九尽桃花开”。
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经已到来。
冬至习俗3:吃饺子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冬至过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在冬至这一天中国南北方会有不同的习俗,北方大部分地区会吃饺子、南方会吃汤圆,还有谚语:冬至到,吃水饺,以及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品。
冬至习俗4:吃馄饨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所以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