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品有哪些,艺术启蒙的绘本有哪些?
最近,看了一本有趣而又好玩的绘本,实在是太神奇了。虽然只有几十页,却足以看一个月之久。没想到薄薄的一本书,竟然有如此大的信息量。记得第一次读的时候,我竟然花了3天时间,一直在研究环衬。而且,全家乐此不疲的玩了很久很久。
就这样一本神奇的书,其实刚拿到手的时候,还小小失望了一下,看上去普普通通,好像没什么特色。但当我拿到书,静静的读完,却被书中丰富的内容所感动,拿回家尝试了一下,发现里面的内容都能通过实践,引发全家人的思维,是一本不折不扣的艺术启蒙书,大人孩子都爱玩。
对于艺术启蒙这一块,我还是比较重视的,也过许多类似的绘本。然而,这本书,却是集无数书的创意于一体。也就是说,这样薄薄一本书,却包含了无数相似类型书的精华。不仅能激发孩子的艺术思维,还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更重要的是,书中有无数的细节,而且任何一个微小细节,都可以拓展成游戏或手工,在现实中再现,却用着真正属于你的方式。感到很神奇吧?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这本书:
《创造自己的世界》这本书在2017年度荣获《纽约时报》十佳绘本,在2015年荣获布拉迪斯拉发插画双年展全场大奖。《创造自己的世界》的作者是英国的劳拉·卡琳,她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陶艺、布艺、立体实物等多种画材糅合到一起,诠释世间万物。作品经常在《VOGUE》杂志、英国《卫报》、英国《观察家报》和《纽约时报》等刊物上。 抛砖引玉,激发孩子的想象和发散性思维每本书都有它独特的打开方式,这本书也不例外。外行人看来,它只是一个普通的绘本。不过,通过第一人称的叙述也挺有趣。
也许,对于有些人来说,《创造自己的世界》只是一本语言富有亲和力的绘本,作者用贴近孩子的语言,讲述创造各种世界的过程。
不过,如果你站在和作者一样的角度去思考,你也可以通过她的流程,创造出一个属于你自己,和书中不一样的世界。
书中的内容很多,甚至每一页,都是一个不同的世界。而,作者创造的方式也不尽相同。随意打开每一页,它都会用不同的思考方式引导和开发思维。 书中内容丰富,即使是环衬也包含着海量的信息。在环衬上,作者用一个普通的黄色的圆作为底板,在上面添加线条,竟然画出了208个不一样的东西。
在简单的形状上,添加线条,是非常好玩的形状游戏。我们可以尝试在同样的黄色实心圆上添加不同的线条,也可以创造出更多不同的东西。
合上书本尝试了一下,发现果然画出来的物品和书中作者创作的不一样。即使已经画到208个图案了,依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创造,画出独一无二的。 如果,我们使用其它的形状会如何呢?
比如, 绿色的长方形,可以画什么呢?当然,我们不用过于拘谨,随心所欲地画就好。
我们也可以尝试使用其它图形,比如粉色三角形。
除了环衬以外,书中的每一页都会给你一个全新而有趣的好主意,读起来可以引发你的思维。然后,你还可以通过引发的思维进行深入的创意。
比如,在这一页中,作者画出了她心目中的火车之后,她想车身可以是各种形状的。记得在《轱轳轱辘转》里,就有各种各样的车,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不同形态的车子。
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散思维,创作出更多种车子,或其它任何同一类型的东西。
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教会激发灵感和创意有些东西是不可教的,比如创意和灵感,很多人都认为出自于天赋。市面上许许多多的艺术启蒙都想方设法的用大量的案例,希望激发孩子的创意。可是,这本书,却能用简简单单的例子,就讲得明明白白。
首先,我们需要先通过观察。比如,这里有一个房子。当然,也可以是街上看到的任何一个房子,或其它的物体。
我们画出房子的大致形状
然后,就是想象了。你希望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房子?如果想要加高一些?还是增加娱乐功能?在房子上多开一些窗子让它变得通透?都是可以的,通过一步一步的创意,最终,房子成了一个建设在树上,有着滑滑梯和天梯的神奇房子。
书中仅仅用了两页就举了这样一个案例,我们可以仿造这个案例去观察,在生活中去实践。孩子都是通过观察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我们可以画下看到的任何一个感兴趣的物体,加以创造。
在创造的过程中,不需要急于求成,就像作者所介绍的这样,一步步地,慢慢接近最终的目标。通过一步步地想,给大脑留出思考的空间,也增加了许多趣味性。
作者也介绍了许多艺术启蒙的核心内容,在这里,也不多剧透了。不过,还是想分享一个小细节,就是创造要抓住特征。她居然用很自然的语言告诉了读者这一点,然后用案例,使人一目了然。没有任何说教,却可以通过她介绍的方法,她绘制的简单案例,去尝试实践。
比如,她画的狗,每一只都是不同的,她会通过语言和绘画告诉读者如何去做。在后面的章节里,你就会知道了,而且,你还会返回去看看她那131只猫。
创造方式不拘一格,引发对材料的思考这本书介绍了许多创作的方法,通过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还有各种手工材料,在书里一一为读者展示。
眼明的家长看到以后就可以尝试和孩子一起创作。 而且,这些材料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非常容易找到。
这只是个木头夹子,如果你得了一个,会创作成什么呢?
你会在自己的5个手指上创作出什么样的东西?
路上的小石子可以做什么呢?那么,如果小石子以外的东西,比如小树枝、小树叶、小种子呢?书中的例子可以引申出各种各样的类似物体,看似不多,却能引导读者想象出比书中多几百倍,甚至几千倍的类似活动。
因为书中介绍的不是具体方法,而是打开方法的思维模式。通过一个简简单单的材料拓展,我们也可以思考出更多拓展的可能。有时候,我们的纸盒子破破烂烂,却可以通过再加工改变里面的色彩。
同样,如果拿到纸盒,我们应该用什么样 的材料使里面变得妙趣横生?是通过简单的绘画吗?还是在里面制作立体的黏土?做拼贴画?做立体折纸?还是搭建积木或木工?
作者只是打开了一个思路,更多的是引发读者去思考,然后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去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无论从材料,还是创意,都需要在创造的过程中开拓思路去琢磨。
创造游戏,引导孩子讲故事的能力这本书给出的创意,都是非常简单可以拿起来实践的。即使灰暗的房子,也能在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书中时常用类似的话,引导孩子的思维。而书中的细节都充满着故事性。可这本书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看图说话。书中的每一页,甚至每一个小细节都是可以实践的。作者时不时用语言引导读者要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实践,不停的开拓思维。
在作者的引导下,读者通常会通过再创造,创造出更多的作品。当然,创作方式也各种各样,可以是用绘画的方式,也可以用手工的方式,也可以用搭积木的方式,甚至简简单单的石头或果仁也可以玩得很好。然后,通过无限的想象拓展,创造出自己的国度,讲述着真正属于自己的故事。
非常神奇的一本书,处处都能带给人们无限的惊喜。书中内容丰富,每一件物品都有它独特的特征。作者用轻松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了创作的诸多要点,没有半点说教,读起来轻松,却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很多。
通过作者的介绍,思路也渐渐拓宽。在她的引导下,读者会用自己的方式创作出更多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创作方式不拘一格,可以是任何想象出来的方式,绘画、手工、积木、甚至仅仅通过文字游戏。所以,这本书的阅读方法非常多,也可以融入到日常游戏中,甚至走在街边的去观察。
通过不断的观察、思考、游戏,在一遍遍的阅读中,你会发现每次读书都有惊喜,因为通过实践,我们在成长,通过阅读,我们对实践又将会有更深一步的理解。这,就是一本好书,所能带给我们的价值。
裸露是一种行为艺术吗?
说起裸体艺术,大家并不陌生。其中一美术山的裸体艺术最为得到人们的青睐和赞许,但是对于一部分的中国人来说,他们却带着古板的思想去评判这种艺术的存在。今天,三分就给大家来一起聊聊关于裸体艺术那些事。对于人体艺术,人体模特是指提供给艺术创作者以人体为对象进行的艺术创造工作,其中人体艺术又分为“裸体”和“非裸体”。其中人体裸体艺术有大致分为:摄影、绘画和雕塑等方面的艺术,而人体模特在其中则扮演了主人公的角色。
对于这些经久不衰的艺术为何能传承下来,而没有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里,酒气原因,就是因为人文主义的影响和发展,其创造的核心也就是追求人类和自然的和睦相处。裸体艺术不能“强奸”公共审美艺术是外国人的发明,如今在外国却已是处于日薄西山的地位,但是对于国内而言,部分国人却捡起了这份外国人留下的精神垃圾,开始无情的抨击和打压这种倡导这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艺术形式。
对于艺术,我们很多人对此不是很喜爱和了解,也不知道艺术的真谛所在,当大部分人都无法认识到这种“美”的所在之后,这种“美”存在的意义又在何处呢?换句话来说,如果创造者们对于此类艺术品非常的喜爱,并且以此为美,那为何不存放在一些特定的场合进行收藏展览。人体艺术不能“强奸”公共审美,对于人体艺术,如果在照搬照抄西方传统模式的同时考虑到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并且对此加以融入中华文化,那么可能结果会大不相同,而不是出现今天的人体艺术在违背到的艺术的同时也远离了艺术道德的底线。
就从人体摄影上来说这个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体,人体摄影作品成功与否的最终判定定理,对于人体艺术的要求也很高,其中就拿女性人体拍摄来说,首先就要要求当事人要有良好的身段和完美的曲线线条,同时接受者还要拥有对艺术的完美理解和对艺术形态拥有较强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达到这些要求的模特,往往在拍摄作品是会能更好的塑造表现和桥段,以达到艺术和人性的完美结合。
对于近几年来快速在中国发展的人体艺术,每年的需求量都会高达1000多人,但是现有的专业人数却难以满足需要,逼不得已,很多艺术创造家只能从清洁工、保姆等这些行业来找寻他们需要的模特量。对于日渐趋向完美的国人来说,现有的人数和模特质量根本不能满足眼光和审美的需要,按照传统的观点,很多人对于人体艺术还是存在抵触的情绪的。但是如果中国的艺术从业者们能够不断的更新自己的作品,不断打造符合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要,不断打造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作品,我相信,中国的艺术之会愈加辉煌和灿烂。
【三分语录】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
有哪些民间艺术作品是比较有创意的?
在我们伟大的国土上,民间能人巧匠颇多,传承的民间艺术作品种类繁多,数不胜数。民间艺术品的种类和当地人的生活习性密切相关。艺术作品灿如星海,不仅有创意更是美不胜收,像四大艺人“泥张”、“毛猴孙”、“面人汤”、“剪纸王”;四大名绣(湘绣、苏绣、蜀绣、粤绣);“三雕一塑”东阳木雕、青田石雕、温州黄杨木雕,根雕,剪纸、布艺、蜡染、竹编、刺绣、纺织、毛线编织、泥塑等等。然而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来自我的第二故乡——大美青海的民间艺术作品。这里有唐卡 、堆秀 、堆绣、藏绣 、大通灯影戏、湟中银铜器制作、青海湟中银铜器制作等等,现在我就详细的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堆绣是塔尔寺艺人们创造的藏族艺术品类之一,属于唐卡的一种。它以佛经故事为主要题材,将各种绸缎建成所需的形状 ,塞以羊毛或棉花之类的填充物使其鼓起,宛若浮雕,立体感十足。
藏绣源于公元9世纪,与唐卡和堆绣并称为藏传佛教三大艺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藏绣不断吸收中原文化、中西亚文化及藏传佛教文化中的艺术手法,已成为青藏高原特有的文化现象,藏绣根据其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地区差异等可分为安多藏绣等多种派系,其中"海南藏绣"主要分布在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地区和共和盆地为主的农业区。
青海省的皮影戏是由陕西传入的,主要分布在以西宁、大通县、湟中县为中心的青海东部农业区。何时传入的没有时间记载,估计已经有二百多年了。皮影雕刻制作历史有百年之久。青海灯影音乐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从当地民间音乐和其它戏曲中吸取营养,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唱腔和唢呐曲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淳朴的乡土色彩,表演形式生动活泼。素为青海农村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青海湟中银铜器制作有着300多年的历史,因其做工精美考究,而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制作全过程是纯手工打制而成。
盘绣是土族独有的一种绣法,复杂巧妙,汇集着古老土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在青海高原的东部山区,勤劳、朴实的土族妇女世世代代传承着古老传统的民族刺绣艺术,她们的刺绣技艺精湛,做工精细,巧夺天工。
皮绣源自湟源县即丹噶尔古城,迄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采用牛皮、羊皮、兔皮、鼠皮等多种动物皮革,在这些皮革之上用羊毛、马尾等绣线绣上山水、花鸟、人物、宗教等图案制成工艺品,极具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土族民间刺绣是青海最具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之一,其刺绣品与土族乡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土族刺绣之所以自成一体,与其民族宗教、文化、习俗是分不开的。土族刺绣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绣法多样,主要体现在对服饰的精心装饰上,土族人的头饰、衣领、衣胸、辫筒、腰带、围肚、鞋袜以及枕巾、针扎、荷包、烟袋、背包等都有刺绣。土族刺绣的种类按其针法分为盘绣、拉绣、堆绣等,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氆氇(藏语译音)是青海省的著名特产,是以羊毛和牦牛毛为原料,经一定工艺混合纺成细线,染色后手工编织成各种花色的布料,用以制作各种衣料和服装。毛氆氇质地细密柔软,具有保暖和防雨双重功能,具有结实耐寒的优点,是一种独具特色的高档民族特需用品。
1959年在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的诺木洪塔里他里哈遗址,出土了公元前10世纪大量的毛织物和纺轮,其中有毛绳、毛布,还有一块彩色毛席残片,用黄、褐、红、蓝等色毛编织而成的条形图案清晰可见。该"毛席"残片的原材料就是青海的藏系羊毛,即世界公认的西宁"大白毛"。这是至今出土最早的散居于青藏高原的羌人已经掌握了毛纺织和染色技术可以织出几何图案的彩色毛席即编织地毯。这也同时说明,藏毯起源于青海。
青海由于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以及各民族交融的悠久历史,形成了独具特色、底蕴深厚的高原工艺美术文化。近年来走出寺院的石雕、面具、木版画艺术,就是遍布全省大部分地区的刺绣、剪纸、皮影、农民画也有着浓郁的青海地方特色。百闻不如一见,大美青海欢迎你的到来!
裸体在国画艺术作品中几乎没有?
所有视觉艺术,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等,都是一个国家文化观念和审美趣味的外在投射。我国的文化观念以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为基础,通常以“二元辩证法”来看待问题,认识自然规律,把自然万物的运行规律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自然万物的运行都遵学着“自然之道”,只有自然之道保持平衡,整个宇宙才是和谐的。
古人把人看作是自然万物的一部分,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很小的一部分。人的所作所为都离不开自然之道的约束,人去适应自然才是生存之道。所以,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古人对自我的根本认识。
因此,传统中国画里边大多表现的是自然山水,花花草草,动物花卉之类的东西,很少看到专门表现人的喜怒哀乐的作品,更不要说“裸体”绘画了。
(赫拉科斯勒杀死雄狮)
而西方的文化观念跟我们截然不同,西方的文化观念历来奉行“物竞天择,强者生存”,认为人不是大自然的附庸者,而是主宰者和改变者,人的价值体现在对自然的改造中。从这个层面来讲,西方人的意识里,大多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的权利、尊严、欲望等,看得高于一切。
(宙斯与赫拉)
在这种文化观念的支配下,西方人很早就把艺术视角投向了人。比如,早在2700多年前的古希腊时期,西方人就用雕塑来展现人体的自然之美,男人的体格必须高大、健壮、魁梧,充满阳刚之气和力量感。女人的体态必须要丰乳肥臀,凹凸有致,那样既是生殖崇拜的象征,又是阴柔之美的体现。
(海神波塞冬)
雕塑为西方油画做了一个好榜样,当油画在13世纪末期诞生后,画家们自然而然吸收了雕塑的艺术观念,就把表现裸体油画看作是艺术创作的主流。
又因为西方神话体系非常丰富,他们的神话人物的生活方式跟凡间的人一样,人神共性,可以结婚生子,可以有七情六欲,可以为了爱恨情仇而争斗。
(洛神赋)
所以,画家为了表现这些丰富的人生百态,就刻画出一个个充满各种欲望的神灵或人物,如,风情万种的维纳斯,历来是爱情之神,英俊潇洒、人高马大的阿瑞斯是男人们非常景仰的战神。
我国国画诞生在战国末期,从出土的一幅战国帛画《龙凤吉祥图》来看,中国画在诞生之初,从来没有把人作为表现对象,以表现形而上的观念为主,不像油画,以直接表现人为主。
古代有哪些音乐?
中国历史悠久,音乐发端很早。
1986年至1987年,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出土了“贾湖骨笛”20多支,大约距今7800年~9000年。笛孔有5、6、7、8之别,大多数骨笛仍为7孔。贾湖骨笛是我国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由此改写了中国音乐史。
因而,古代音乐可以追溯到9000年前,那个时期称:远古、夏、商时期,其中的音乐曲调没有载体能够保存下来。通过口口相传和文字追记保存下来的最早的是一首歌谣,名字叫做《弹歌》,记载于《吴越春秋》之中。此歌谣虽然没有曲调记载,但有歌词记载。
原文: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白话文:
砍伐野竹,连接野竹;打出泥弹,追捕猎物。这一时期的音乐有:古歌,古乐舞,古乐器。古歌简短,古舞质朴,古乐器分三类(打击、吹奏、弦乐器)。
除“远古音乐(即原始社会的音乐)”外,之后还有“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音乐(即奴隶社会的音乐)”、“战国、秦、汉的音乐(以下皆为封建社会的音乐)”、“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的音乐”、“宋、元的音乐”、“明、清的音乐”。中国古代音乐共分六个阶段。
现代音乐为七个音阶,分别是Do、re、mi、fa、sol、la、si。
中国古代音乐已经也有了,就是即“宫”、“商”、“角”、“徵〔zhǐ止〕”、“羽”,并在这五音之上加变徵、变宫。
中国古代音乐流传下来的,最为现代人熟悉是是“古典十大名曲”,它们是:
《高山流水》
《梅花三弄》
《夕阳箫鼓》
《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渔樵问答》
《胡笳十八拍》
《广陵散》
《平沙落雁》
《十面埋伏》
这些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邀撰稿人悬疑大师
其他地方戏有哪些经典的样板戏?
1964年6月5日,“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在北京揭开了序幕,历时近两个月,其间共演出小戏十出,大戏二十五台。包括《革命自有后来人》,《红灯记》、《红色娘子军》,《芦荡火种》、《杜鹃山》、《智取威虎山》等,真可谓是中国京剧界一次空前的盛会。
而此次文艺界的盛会,也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关心。会议期间的7月17日下午,毛泽东、周恩来、彭真、康生、陈毅等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观摩演出大会的全体代表并合影留念,使参加大会的几千名演职人员倍感荣幸。在“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期间,中国京剧院的《红灯记》和北京京剧团的《沙家滨》(原名《芦荡火种》)两剧,无论是从思想性还是从艺术性上来说,无疑都是最为光彩夺目的参演剧目。
1964年11月由张东川带队,率领演出《红灯记》一剧的中国京剧院一团于次年2月南下巡演。剧组马不停蹄地自广州到上海,场场演出都使无数观众热泪盈眶,从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轰动效应,《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各大报纸都对此大加报道。1965年3月16日,《解放日报》登载的一篇题为《认真地向京剧《红灯记》学习》的评论文章说:
看过这出戏的人……连连称道“好戏!好戏!”认为这是京剧革命化的一个出色样板。上海戏剧工作者纷纷表示要像京剧《红灯记》学习。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这是“样板”一词第一次见诸报端。随着《解放日报》“本报评论员”短评的出现,“样板”随之成为流行于大江南北的时尚词汇。不久,“样板”这个词就流行到了北京。
《光明日报》刊载的《精益求精的样板》和《戏剧报》刊载的《比学赶帮,演好革命现代戏》等多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强化了“样板”的概念。
中国京剧院同志们的辛勤劳动,为我们起了样板的作用……(1965年3月22日《光明日报》)我们希望,全国各地区各剧种……不仅为本地区本剧种树立起样板,并且把“比、学、赶、帮”运动一步一步地推向高峰!(1965年《戏剧报》第三期)1966年,有个政治报告专门列题赞扬了“革命现代京剧”的兴起,列举了《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京剧)、《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沙家浜》(交响音乐)等作品,以此代表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新方向。同年底,江某人在一次文艺界万人大会上的讲话中,赞扬北京京剧团“为全国的京剧改革树立了一个样板”。1967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期间,上海、山东和北京的几所文艺院团被调集到北京举行会演,从而使样板戏这个词广传天下,家喻户晓。
至于其他地方戏的样板戏,大多数是改编当时极其流行的八大样板戏,但地方剧团的水平有限,很难有其他剧种改编的样板戏能够超越京剧的样板戏,所以也就不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