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代表作品

王献之的书法与父亲王羲之的书法在表达手法上有什么区分呢?王献之的书法与父亲王羲之的书法在表达手法上有以下三点区别,如上图王羲之《十七帖》局部与下图王献之《诸女帖》相比。以上三点就是本人理解的王献之与其父王羲之书法表现手法上的主要区别。...

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代表作品,王僧虔是王献之的谁?

王僧虔和王献之都是琅琊王氏。王僧虔是东晋丞相王导玄孙、侍中王昙首的儿子。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子,王献之的祖父是王旷,王僧虔的祖父是王珣,王珣是王羲之的侄儿,所以王珣与王献之是类似于堂兄弟的关系,所以王僧虔是王献之的侄孙。

王献之的书法与父亲王羲之的书法在表达手法上有什么区分呢?

概括地说,王献之的书法与父亲王羲之的书法在表达手法上有以下三点区别,举例说明如下:1、王羲之用笔内擫,王献之用笔外拓

王羲之用笔内擫收敛,笔致紧敛,骨俊神安,所以森严而有法度;王献之用笔外拓而开阔,所以舒朗而更加多姿。

举例说明:从《晋 · 王羲之 · 忧悬帖》(上图)、《晋 · 王献之 · 承姑帖》(下图)的两个“忧”字上可略见一斑:

2、王羲之行书和小草都偏向于字字独立,偶有连接;在王献之的作品中,增加了大量的笔画连接甚至“一笔书”,更有连绵气势。

举例说明。如上图王羲之《十七帖》局部与下图王献之《诸女帖》相比,可以很明显区别开来:

3、从风格上讲,王羲之书风始终坚持“中和之美”,王献之则更多“个性飘逸”

举例说明:《晋 · 王羲之 · 成都城池帖》“是”字草书(见上图)笔画虽然也张扬,但比例始终和谐适度;再看《晋 · 王献之 · 桓江州帖》“是”字草书(见下图)则一笔大甩尾,又如卷起惊涛骇浪,爆发力十足。

以上三点就是本人理解的王献之与其父王羲之书法表现手法上的主要区别。认识较为肤浅,抛砖引玉,欢迎大家共同留言交流。

更多书法技巧文章,欢迎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

王献之是楷书书法家吗?

王献之是楷书书法家。

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书圣王羲之第七子。东晋书法家、诗人、画家、大臣,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官至中书令,为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大令”,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

王献之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攻草书隶书,也擅长绘画。

《洛神赋十三行》,简称为《洛神赋帖》或者《十三行》,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在小楷字体方面的代表作,书写用纸应该为麻笺。

王献之在书法界是什么地位?

1、王献之在书法史的地位是和父亲王羲之并称二王。

2、和王羲之书法相比王献之自称胜父,但当时人们不认可。稍晚齐、梁时代人们多学王献之书法,说明王献之书法影响超王羲之。

唐代起唐太宗李世民推崇王羲之书法,王羲之成为书圣。但事实上李世民本人以及他的书法老师虞世南等人书风均受到王献之书法影响。说明王献之书法比王羲之厉害,但是小王辈份低,书法作品传世较少,所以二王并称了。

王羲之王献之这父子的名字怎么不?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都喜欢起一些单名,或者在名字里边加一些像之,子之类的没有实际意义的词.不像现在有些字代表辈分.那时候人们崇尚自我,起名字比较随意

有人说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没有真迹赵孟頫贰臣王铎书法龙飞凤舞?

你想把谁删除,完全是你的自由。即便是把整个中国书法史全部删除干净,留下的空白由你来填补,也是你的自由。

现在号称第一的人多了去了,也不差你一个 。只不过你的方式有些特别,采取删除的方法,把假的,人品差的,龙飞凤舞的统统删除。王羲之,王献之没有真迹流传下来,删除了。他们都是被人吹嘘出来的神话。以此逻辑,你也可以把你的祖宗们全部删除,因为你没有任何他们曾经存在过的证据。赵孟頫是二臣,没错,赵孟頫作为宋室皇裔宗亲,难道非得和宋朝一同灭亡?他虽然是皇家血缘,但到他的份上已经很远很远,只有这个赵姓而已去,随时代灭亡而变迁的人何亿万?难道都要跟着他们的朝代一起去死才不算二臣?

真正没有气节的人是王铎,你却虚晃一枪,整出个龙飞凤舞来,意思是想把他留下来?没有问题啊!直接说,何必兕圈子?龙飞凤舞蛮好的,留下来做楷模吧!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