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苏轼的行书代表作品,蔡襄书法代表作蔡襄诗词有哪些呢?
苏轼的代表作品有《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黄庭坚的代表作品有《松风阁诗帖》《诸上座帖》;《苕溪诗卷》、米芾的代表作品有《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蔡襄的代表作品有《自书诗帖》、《谢赐御书诗》等。
1、《寒食帖》
《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
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
《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 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2、《松风阁诗帖》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
3、《诸上座帖》
《诸上座帖》,纸本、草书,是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为友人李任道所录写的五代金陵(今江苏南京)僧人文益的语录,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书学怀素的狂草体,笔意纵横,气势苍浑雄伟,字法奇宕,如马脱缰,无所拘束,尤其能显示出书者悬腕摄锋运笔的高超书艺。
4、《研山铭》
《研山铭》是北宋米芾创作的澄心堂纸本手行书卷,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研山铭》分三段:第一段为米芾用南唐澄心堂纸书写的三十九个行书大字;第二段为绘制的《研山图》。
第三段为米芾之子米友仁、米芾外甥金代王庭筠和清代书画家陈浩的题跋。《研山铭》沉顿雄快,跌宕多姿,结字自由放达,不受前人法则的制约,抒发天趣。
《研山铭》 是米芾书法精品中的代表作,也是米芾大字作品中罕见珍品。
5、《郊燔帖》
《郊燔帖》,蔡襄行草书札的代表作。笔画浑雄敦厚,婉转有致,运笔飞动自如。此帖取法于《伯远帖》,又参以章草笔法,使之有机的融为一体,形成蔡襄独特的草书风格。
究竟怎么理解?
“行书慢写,楷书快写”这句话确实没有听说过,只记得启功先生说过:
“ 行书宜当楷书写,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书宜当行书写,其点划顾盼始不呆板 。”行书慢写启功先生的这句话与“行书慢写,楷书快写”结合起来看的话,是很有道理的。
先说一下我自己的体会吧,我自己年轻的时候练行书少,也没见过真正的书法家是怎么写行书的,脑海中对写行书的印象就像电视剧中写草书那样,纵笔疾驰,任意挥洒,一气呵成的样子。因此自己有时候忍不住写两笔行书的时候也是写的很快,总想着一下子就把它写完。后来因为工作原因,很少拿笔写字了,但对行书的这种认识,一直保留了十几年。
这些年重新开始拿笔写字的时候,看了很多老师的书法教学视频,发现原来写行书不是自己想的那样一味强调快,人家写起来是快慢有度的,有一种节奏上的变化。
行书一味地强调快,最容易出问题的是点画的形质不过关,然后就是启功先生说的,结字容易失去法度。但这绝不是说行书要很慢地去写,行书要写的太慢了,就失去了行书的那种流动的韵律感,失去了行书的特色了。
所以,个人感觉写行书关键是行笔的节奏和笔势的问题,何时快何时慢,什么地方要驻笔,什么地方要快速行笔,这种书写时候的节奏感是很重要的。笔势问题就是每一笔有来源有去处,一笔结束又是下一笔的开始,一字结束也是下一次的开始,或牵丝萦带,或笔断意连,行气贯通,连绵不断。
楷书快写我们刚开始练书法的时候,特别是临帖的时候,都是写一笔停一下,看看位置对不对。结果养成习惯之后,就容易造成笔势不连贯的毛病。
写楷书最忌讳写的太板滞了,呆板了,缺少一种行笔的流动感。特别是我们刚开始学习楷书的时候,临的都是碑版刻帖,更是容易把楷书写死了。孙过庭《书谱》中就曾经这样说:
“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写行草书如果不具备楷书的笔意,容易失去规范和法度;写楷书如果不能通草意,那就难以称为佳品。清代的包世臣说:“右军作真如草”,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王羲之写的楷书“如草”,“如草”在这里不是说就是草书,而是说王羲之的楷书具备了草书的笔意,因此我们看羲之的楷书笔意流动、而不板滞。
那是不是写楷书的时候要写的快一些呢?绝非如此,不是简单的快的问题,还是前面讲到的节奏感和笔势问题。
楷书点画之间是间断的,很容易写的刻板,如果我们写的时候注意笔势的连贯,就会营造出一种笔断意连的感觉,自然会有一种节奏感出来。这样写出来的楷书,看起来就会有一种笔意在点画间流动,就不会形成那种刻板的楷书了。
所以,“行书慢写,楷书快写”这句话不可片面理解成行书就要写得慢,楷书就要写得快。书法绝非简单的一两句话就能说的明白的。
有哪些名家名帖可以学习?
行书入门,除了神龙本兰亭序之外,有哪些名家名帖可以学习?
行书入门,《兰亭序》因为精美绝伦,一般第一临写都很难临象,容易让人丧失信心。再说字数也少,临久了也乏味。这时可选《王羲之集字圣教序》来临写。那里面都是王羲之的仿写体,保存了单个字的风貌,具有王羲之书法的潇洒随意,法度内藏的特点。有几千个字可学,不会厌倦。但都是组合字,经怀素书写,由石匠雕刻而成。失去了一笔书的连贯特点,字字之间气息都是断的。所以难以产生激动的心情。写一段时间就应当换换口味。
如果你欣赏潇洒霸气的行书,就去学学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行书。金钩铁画,硬气无比,又潇潇洒洒,他的捺吸收了隶书的特点。捺特别长,厚实有力,又美似孔雀尾巴。这些美的特质,会使你激动,有一种一书为乐的感觉。赵佶行书贴不多,写一段时间,也要去看看别的书家丰釆。
如果你欣赏淡然开朗古朴之美,就去选智永的千字文行书贴。习之有心神安然,宁静恬美之感。智永是王羲之的后代,悟出了王羲之书法精髓所在,也是书法大家,学习也是必须的。
学习行书一定要学习宋代米元章米芾。他八面出锋的笔法闻名于世,年少时就遍习天下名帖,达到了一假乱真的程度。正因为独特的书法功底,使《蜀素帖》成为中华第一美帖。位居中国十大名帖第七位。他的书法酣畅淋漓,痛快之致,非常生动活波。米癫名号就是他真性情的体验。在当代热衷米体的粉丝很多。相信你也会迷恋他的书体。
要说最易书写的,帖量最多的,还是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他书画文道全才,悟性也是很高,他诸体皆能,以楷行闻名于世。书法妩媚多姿,遒劲有力,风度翩翩,文人气质尽显。常时间临习,也会长才华气质,应是最佳范本。
最后要提的是明代的文徵明,唐寅,祝允明等书家。唐伯虎的书法有二王神韵,变化多端,潇洒有余,以《落花诗册》最好,建议多学习,他会使你风流倜傥,文采飞扬。文徵明是四绝全才,在明代是最响名的,在今天也掀起学习文徵明书法热,书法比赛中会他书法的,会受到青睐。他的楷书行书草书都很完美。是学习书法的好范本。祝允明精通草书,有《草书诗帖》,位居中国十大名贴第十位。他的行书作品较少。
中国有六十多位书法大家,这里仅提本人感兴趣的人,其他书家,可根据个人兴趣自由去找。
感谢邀请,学习行书,必须要有楷书功底,才能学习,若开始就学行书,就会出现浮华,无力,结体不正等等毛病,一旦养成坏习惯,一辈子也难入正道,因为你开头就跑偏了。没有根基永远都是飘浮不定,难登大雅之堂。
最后用“行书”作题,抒发一下个人感想,与大家共讨。
行书
七言诗
行书使用最广泛,
学习当临楷书先。
先入正体体强健,
行有风声字势绵。
绵延气息用力贯,
字必飞扬神奕然。
入门可选你最爱,
书才有兴醉意酣。
酣畅淋漓锋八面,
一股灵气贯注丹。
丹青描手写好字,
五体皆能孟頫仙。
学书贵在养心性,
淡泊名利学圣贤。
宋四家的画开创了什么派?
宋四家是书法,不是画派合称。
宋四家是北宋时期四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的合称。这四个人大致可以代表宋代的书法风格,而且成就最高,故称“宋四家”。
明清以来,有一些人认为宋四家中的“蔡”原本应该是蔡京,后人不齿其为人,所以把蔡京换为蔡襄,并认为蔡襄的艺术成就在蔡京之上。
虽然宋代“尚意”是对唐代“尚法”的否定,但时代发展总是相连的,“宋四家”对唐代书法并不完全否定,因而不能将“法”和“意”对立起来看。“宋四家”成就主要体现于行书,此外是楷、草两体,米芾有少量的篆、隶书作,但不值得称道。
苏轼的书法作品有哪些?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四川)人。
他的书法作品有:《中山松醪赋》,《洞庭春色赋》,《人来得书帖》,《答谢民师论文帖》,《江上帖》,《黄州寒食诗帖》,《李白仙诗帖》,《次韵秦太虚诗帖》,《渡海帖》,《祭黄几道文卷》,《梅花诗帖》,《前赤壁赋》,《东武帖》,《北游帖》,《新岁展庆帖》,《宝月帖》,《令子帖》,《致南圭使君帖》,《次辩才韵诗》,《一夜帖》,《宸奎阁碑》,《次若虚总管尺牍》,《怀素自序》,《近人帖》《与范子丰》等。
谁的行书字帖最漂亮?
王羲之字帖比较好看,创作的兰亭序,颜真卿的颜体祭侄文稿,苏轼的经典寒食帖可谓是行书中的前三甲了,也是行书爱好者的迷恋的字帖,他们字体错落有致,收放合理,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