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纳的五部代表作品,凡尔纳的中国小说?
儒勒·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作家,他的作品传达出人类探索未知的无限热情,激发人们追求梦想。在薛绍徽和陈寿彭合作翻译 《八十日环游记》之后,中国有不少译者精心翻译了凡尔纳作品。
1902年,梁启超在流亡地日本创办了《新小说》,并依据森田思轩的《十五少年》和罗善合作翻译了凡尔纳的《十五小豪杰》。《十五小豪杰》是一部少年文学,梁启超被书中西方少年不畏艰险、同舟共济的精神打动,认为这本书可以“开发本国学生的志趣智识”,因此将它译出。
受梁启超影响,早年留学日本的鲁迅于1903年根据日本井上靖的译本翻译了《月界旅行》,又据三木爱华与高须墨浦的合译本翻译了《地底旅行》。
《月界旅行》讲述美国巴尔的摩城大炮俱乐部主席巴比康准备向月球发射一颗炮弹,建立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联系,法国冒险家米歇尔·阿当得知这一消息后,建议造一颗空心炮弹,他准备乘这颗炮弹到月球去探险。鲁迅的这一译本,于1903年12月在日本东京印刷发行。
《地底旅行》(现译《地心游记》,好莱坞还据此拍了两部 《地心历险记》,于2008年和2010年上映) 写的是莱得布洛克教授和他的侄儿阿克赛在一位向导的帮助下,经由冰岛一个暂时沉寂的火山口,沿岩石中的洞穴而下,历尽艰险,终于抵达地心,最终奇迹般经由一次火山爆发,从地中海那边另一个火山口喷回到了地面。鲁迅这一译本1906年4月在日本东京印刷,由南京启新书局和上海普及书局发行。
凡尔纳的小说收到大众欢迎的三点原因是什么?
1、凡尔纳小说的丰富科学性在儒勒·凡尔纳的科学幻想和探险小说里,包含有丰富的、各种各样的科学知识,并且这些知识不是枯燥的、刻板的陈述而是和探险、旅行、地球上丰富多彩的自然界联系在一起。
2、凡尔纳小说的惊人预见性凡尔纳的作品不仅以流畅清新的文笔、波澜起伏的情节吸引了广大的读者,更可贵的是,他那非凡的想象力,浪漫又符合科学的幻想,使读者如痴如醉,跨过时代的门槛,提前迈进了未来世界。
3、凡尔纳小说的深远影响儒勒·凡尔纳的书无疑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百多年来,风靡了全世界。凡尔纳为世界各地的读者塑造了一群科学勇士和先驱者形象的同时,他自己也当之无愧地被看作是科幻小说的先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今天,许多科学家都坦言,自己是受到了凡尔纳的启迪,才走上科学探索之路的。
4、凡尔纳小说的人文魅力凡尔纳创作思想的直接渊源,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十八世纪法国唯物论的思想和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因此,科学与民主之不可分,是凡尔纳作品的一个十分鲜明的特色。
尼摩船长出自哪本书?
《海底两万里》
作品介绍
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带着他的仆人康塞尔和捕鲸船尼德兰,在一次海洋追逐中意外登上了尼摩船长的鹦鹉螺号潜艇,并在海底进行了一次2万英里的全球探险之旅。
艺术表现手段
构思巧妙,情节惊险。比如打鲨鱼和章鱼。
是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结果。本文中的鹦鹉螺是作者的想象,但处处显示出科学依据。
作者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从文字上看,尼摩船长把沉船里的财宝给了穷人。
凡尔纳的三部曲是什么?
《凡尔纳科幻三部曲》包括了:《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凡尔纳科幻三部曲(套装共3册)》内容简介: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法国十九世纪的一位为青少年写探险小说的著名科幻作家,他作为科幻小说题材的创始人获得了世界各国读者的青睐和赞誉。其作品卷帙浩繁,多达六七十部,收入一套名为“在已知和未知世界中奇妙的漫游”的丛书。由于他的科幻小说的畅销,他成了世界上拥有最多读者的科幻小说家。
康赛尔人物分析50字?
《海底两万里》中康塞尔最擅长的是生物分类,最不擅长的是认识生物。康塞尔是阿龙纳斯教授的仆人,生性沉稳,他从不大惊小怪。总是那么气定神闲,为人随和,从不着急上火。他精通分类理论,遇到什么总是认认真真或者说一本正经地把它们分类,但是对那些东西的名字却一无所知,可以说他是个分类狂。
尼德兰是个比较原始的人,一个野性十足的捕鲸手。他也会赞叹极地的美,但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牛排,小牛肉,小酒馆里的酒,在陆地上自由地行走。他性情火爆,受不了被监禁,总是计划逃脱,如果没有他,教授和孔塞伊最后不可能回到陆地上。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是“凡尔纳三部曲”的第二部,主要讲述“鹦鹉螺号”的故事。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阿龙纳斯受邀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艇。
潜水艇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中大量的氯化钠分解出来的钠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进入地中海、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回到了他的家乡。
距离凡尔纳出生已经有189周年?
不过时
儒勒凡尔纳笔下的科幻世界,让当年处在少年学生时代的我们感知到了科幻小说之美。随着时间的流逝,189年过去了,可能我们说凡尔纳笔下的一些创造物或书籍中的发明创造已经过时,但如果单凭这些就来说凡尔纳的作品过时,未免太浅薄。
过时一词的概念:超过一定的时限、过去相当时间以后、陈旧不合时宜的事物。说白了,大多数人觉得这一事物没用了,它就过时了。
从发明创造到道德观念,我们人类的认知不断的在发展,过时的事物也越来越多,你还能想象在2017年一个年轻人带着随身听在公共电话亭向朋友传达买一张电影票的行为吗?当然,人类的需求没有产生巨量的变化,我们还会听着音乐、打电话、看电影,只不过我们可以更简单的用省力省时的方式来获取这一需求,人类的发展就是朝向越来越方便快捷方向发展的,那么那些过去的相对不快捷、不方便、没有意义的事物就应该被淘汰出日常生活,走向博物馆,成为后人观看历史发展的展品,继续发挥其剩余的价值。
不过与科技发明不同的是,在文学领域,似乎人类没有过对文学的快捷、方便需求。人类存在文学有一定的基本意义,其中精神消费和文化传承是最过直观的表现。很显然,作为文化传承的最明显可现且深入大众的形式,文学具有跨越时代的能力。资治通鉴、史记、高卢战记一类的纪实性历史古籍向来不会被考虑过时与否(内容的可信度已经不重要),那难道作为全虚幻的科幻小说一类的文学就有必要被订上过时的标签吗?我们看科幻小说是阅读科学杂志还是精神消费呢?
但其实,像Scientific American(科学美国人/环球科学)这类的科技杂志是不是也有大量的猜想和文学笔法呢?
历史长河中每一段时间中的文学作品都有其存在的意义,科幻小说的出现也有其时代的特点。成书于19世纪70年代的《八十天环游地球》是我最喜欢科幻作品。但,我们现在来回忆这部作品中出现的科幻元素,我能想到的只有飞艇。可是,现在在各大书店中,凡尔纳的作品仍然占据了大面积空间,不断的再版,再再版。
从社会的角度,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并没有觉得这部作品已经“过时”、“无用”。如果仅仅按照科技发明发展的角度来看科幻作品,这部《八十天环游地球》应该在飞机发明之后就被订上过时的标签,可100多年的过去了,真的有人认为这部作品“过时”了吗?
所以,看科幻小说不是看科学杂志,想要了解世界最新科技前沿动态,你看的不应该是科幻小说,那些说儒勒凡尔纳小说过时的人,你可能来错了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