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民歌代表作品有,你喜欢唱哪一首红色经典歌曲?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劳动者的节日,在这个日子里我喜欢唱的红色金典老歌是《咱们工人有力量》, 歌曲以坚实有力、豪迈热烈的旋律,表现工人们为支援全国解放而紧张劳动的战斗生活,塑造了获得解放的中国工人阶级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
做为工人阶级的一员,有自己的节日我感到非常地自豪,尤其是在这一天我想大声地唱出《咱们工人有力量》。这首歌采用二部性的结构,前一个段落以坚定有力的切分节奏、一唱众和的豪迈音调和连续上行模进的乐句,刻画工人阶级沉着坚毅的性格,表现他们改造世界的雄传气魄;后一个段落节奏紧凑,出现了欢快的劳动呼号,并以反复多次的短小乐汇,把歌曲推向最高潮,形象地描绘了工人阶级忘我劳动的热烈场面。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我放声唱起这首经典老歌,以此庆祝。
山东有哪些地方特色的习俗?
山东民俗文化之简介:
山东民俗文化由古至今,因移民、交通、外出谋职等原因,不断发生地域之间的交流,表现于民俗演变,形成了吸收与开放兼有的态势。因移民而带来的民俗文化对山东民俗产生了深刻影响。明初推行”移民宽乡”的民是政策,从明洪武二年到永乐年间大批移民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至山东、德州、滨州、聊城、泰安、菏泽、济宁一带,其中一部分又先后由滨州一带东迁。这样,山西移民几乎遍布山东条地。山西民俗影响山东,如塞食力不生火做饭,普西北规县居延(分泥玩具等民间艺术品,至今与枣强风格相近。明初由四川移民到山东的多集中在莱州,因此,莱州风俗多有与东邻不相同,还有许多市地有移民至山东各地,民俗也各异。
元、明、清三代繁盛一时的京杭大运河沿岸的码头城镇,如山东地段的德州、临清、聊城(东昌)、济宁等,受南北漕运影响,风俗与山东其他地区多有不同。这些城镇中大多都有一个竹竿巷,集中了江南常见的竹编店铺,街面上开设的茶馆,其铺面格局,卖茶、饮茶大致相同。济宁的玉堂酱园由苏州沿运河迁入,其产品至今保持着江南风格,并且仍用”姑苏老店”的招牌。外出谋职带来民俗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当数历史上的山东人下关东,或称“国关东"。山东人闯关东”:一种是家在山东,但大半生在东北做生意,俗称”住地场”。他们将山东的风俗带去东北,又将东北的习俗携回山东。长期的交流使两地的民俗文化有了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一些内容相同的民间故事,如秃尾巴老李和人参的故事等,在山东与东北同样广泛流传。山东风俗受东北影响以胶东最为突出。
山东剪纸
山东民间需纸从造型风格上大数可分两:一要是的海湾区城粗着表效的风格,与黄河流城其他省传的剪纸一原相承;一奏则是更有特点的山东股东沿海地区以孩为,孩面结合的精巧型剪纸,它似乎与山东以代画像石细微素得的风格一脉相承,以其花样密集的装饰手段,使单纯爽快的外型更饱满丰富。
山东吕剧
博兴县是吕剧的发祥地。吕剧起源于明末清初,由民间杂曲小调逐步演变成为独具特色的地方剧种。吕剧的唱腔和表演艺术蕴涵着浓郁的乡村气息,许多优秀剧目生动地反映出齐鲁民俗风情,内容健康活泼,戏词风趣诙谐,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因而雅俗共赏,不仅在我国北方流行甚广,而且风靡全国,成为亿万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著名地方戏曲。市、县吕剧团历年演出的剧自主要有:传统戏《后娘打孩子》《三打四劝》、《李怀玉借妻》《王定保借当》、《借年》、《井台会》《小姑贤》、等近20出,现代戏《李二嫂改嫁》、《小二黑结婚》《中秋之夜》、《沂河两岸》、《都愿意》、《半边天》、《隔墙姐妹》、《王邪招亲》等。
山东秧歌
具有突出的地域性,从分布情况看,以鲁西、鲁北和胶东半岛流传最盛。据不完全统计,山东省不同种类的秧歌约有30多种,秧歌的总体风格相对统一。表现形式大致分为地秧歌、寸秧歌、跷秧歌三种,其中跷秧歌历史最久、分布最广,表演形式简单。寸秧歌象征四十年代以前女人的小脚,四十年代以后逐渐消失,大部分转化为地秧歌。地秧歌表演形式丰富,群众参与范围广,角色扮演可分老中青少等,一般是高路与秧歌融为一体对应表演,并能扮演历代英雄人物及体现民俗风情的片断。其中最主要的有“鼓了秧歌”、“胶州秧歌”、“海阳秧歌”,被称为山东“三大秧歌”、“山东三大民间舞蹈”。其总体风格男性粗扩豪放尽现阳刚之气、女性妩媚柔韧富有含蓄之美。
鼓子秧歌
是滨州民间的传统舞蹈,起源于阳信、惠民一带,居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滨州民间流传甚广,惠民县更是将其发扬光大,创造出了“大鼓子秧歌”。鼓子秧歌的主要伴奏乐器是大鼓和大锣。主要以大鼓的节奏划分为“三点子”、“五点子”、“七点子”秧歌。舞姿粗矿豪放,节奏强劲,场面宏伟壮观。充分表现了滨州劳动人民强健的体魄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堪称民间艺苑的奇葩。
祭海
是沿海地区的渔民在出海时祈求神抵保佑的典祭活动。青岛地区沿海渔民历来有祭海的习俗,他们多在海边立龙王庙,并尊龙王敖广为“海神”。青岛即墨周戈庄的祭海活动相传源于明末。清明节前,春汛来临,气候转暖,渔民在出海前要选一个黄道吉日到龙王庙祭神,祈求龙王保佑风调雨顺,海上平安。笔者因从事民俗博物馆工作,在设计条海风俗陈列的方案前期曾到过周戈庄采访,征集有关祭海方面的文字资料及实物资料,但年岁己久,那种原始的祭典方式已不复存在,特别是有关这方面的文字记载更为缺乏。庆幸的是,改革开放以后,渔家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渔民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祭海不再是一种迷信的祭典活动,而是作为一种风俗沿袭至今;祭海的形式、内容也由单纯的祭神变成了欢送渔民出海、预祝渔业丰收的盛大节日——“上网节”。青岛地区历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这里,发展着经济和文化。青岛由于三面环海,先民们大都靠海洋生物作为食物,便对海洋的利用有了自然的认识,在海边或近海进行采贝、捕鱼等活动。这就是早期的渔业活动和海上活动,它们创造了古老而灿烂的海洋文化。
鲁西斗鸡
古称唤鸡,俗称咬鸡,是我国特有的观赏型珍贵鸡种。其体态雄健,肌肉发达,动作敏捷,生性善斗,厮头时啃咬、爪蹬、翅打并用,具有宁死不屈的性格,据史料记载,菏泽斗鸡已有二千三百年的历史。
渤海大鼓
是沾化县河家村鼓书艺人魏尊昌在西河大鼓的基础上独创的一种艺术形式,将东路大鼓、京剧、河北梆子等戏曲、曲艺的旋律融于其中,为滨州特有。渤海大鼓唱腔高亢委婉,朴实俏丽,刚柔相济,声情并茂,尤以演唱“三国段”最为著名。渤海大鼓旋律千变万化,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唱腔时而挺拔激越,跌宕起伏,时而婉转缠绵如流水行云,听起来韵味无穷,绕梁三日。渤海大鼓的声誉不径而走,在华夏曲坛独树一帜。
淄博打铁花
元宵之日,在山东淄博地区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感受到欢乐浪潮的冲击。打铁花是淄博地区独特而古朴的民间娱乐,据说产生于元朝。那时,这里的治铁业特别昌盛,铁水熔化之后,金星四溅,这触发了人们的创作灵感,于是一项神奇而又壮观的民间活动-一打铁花便产生出来了。打铁花有很高的技术性,打花者无不使出浑身的绝招,打它个满天开花。
菏泽斗羊
相传起源于三国时期。一次曹操被袁绍打败,退兵曹州,人疲马惫,士气低沉。曹操正无计可施,忽见两羊相抵,十分威武,他精神为之一振,即召部下观赏。只感染得群情激昂,士气大振,曹兵随之反戈一击,大败袁绍。在曹操的倡导下,曹州兴起斗羊活动。斗羊通常有“自由式”和“规范式”两种,自由式在裁判吹哨之后,两只羊放开,彼此用力撞抵,不管几个回合,直到一方败下阵来为一局。“规范式”是彼此拉开,一头一头的抵,直到一方抵败为一局画般当局量胜特泽斗羊,在全国难树一帜,自1984年以来,菏泽已举办过七次全国性斗羊大赛。亚运会期间,被定为晋京表演项目。1991年12月,参加在广州举办的“中华百绝”博览会上表演,被列为《中华百绝》之一,深受国内外游人赞赏。
曹州灯会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晚上,菏泽城内的主要街道上都要张灯结彩,点花放炮,举行规模盛大的彩灯会。届时只见人们扶老携幼,倾城而出,游弋于繁花彩带的灯海之中,指指点点,啧啧称称赞,观灯猜迷,欢歌笑语,这便是传统的曹州彩灯会盛况。一首民歌赞道:“正月十五月儿明,观灯进了曹州,步步霞光步步彩,犹入云霞仙境中。”曹州彩灯会始盛于清乾隆年间,由德高望重之人担任会首,进行筹备。花灯名目繁多,大体分静灯,动灯,“消息灯”三种。各种彩灯,做工精细,雅俗共赏。且色彩强烈,条纹粗犷。或静或动,意味无穷,显示出鲁西南一带人民的生活情趣和性格特征。
潍坊风筝
中国风筝有悠久的历史,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梁武帝时曾利用风筝传信,但未成功。南北朝有人背着风筝从高处跳下而没有跌死。唐朝的张不被围困时曾利用风筝传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这些说明,中国风筝的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了。中国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作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也有人说“风筝”这名字起源于五代,从李邺用纸糊风筝,并在它上面装竹笛开始。中国到了宋朝,风筝己有很大发展,品种增加,性能提高与人民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如“武林;日事”中记有/少年郎竟放纸鸯,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线绝者为负/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百子图”中也都有放风筝的场面。明朝画家徐渭写过很多与风筝有关的诗,如“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鸯。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春天。”又如:“我亦曾经放霉喜,今年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到了清朝,玩风筝之风更盛。传说慈禧叫大监跑到天津找“风筝魏”给他扎过一个“寿星老骑仙鹤”风筝玩。现在故宫里还藏着三只傅仪玩过的大风筝。
泰山岱下民俗
许愿还愿:这一民俗是泰山周围方圆几百里的古俗。据民国时的泰安县志载:“泰山为五岳首,而圣田之庙在焉,既有求而必应,亦无感之不通。上山祈愿一般在山顶碧霞祠向碧霞元君—泰山老奶奶祈诉”。“贪者求富,疾者求安,耕者求岁,贾者求息,祈生者求年,未子者求嗣。”并向元君许下承诺。一旦实现就必须要还愿,既落实所许之承诺,若没达到目的,就再次祈求,最终满意后再行还愿。
香社:香社是民间进香的自发组织,由本村或十里八乡的善男信女组成。有社首,或叫会首,规模大、历史长的香社称“老会”,是其它香会的领袖单位。
石敢当: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甚至国外都有源于泰山的石敢当信仰。将写有“泰山石敢当”的石碑或石人,立于路、桥要冲或者砌于房屋墙壁内,起避妖邪、压灾殃的作用。据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也有此风俗。
节令习俗:泰山脚下,除了我国传统的节日,如春节、元宵、端午、乞巧(七月初七)、中秋、重阳等节外,还有天观节和浴佛节。天赐节源于宋真宗封禅泰山。公元1008年,旧历六月六日天降天书于泰山,于是宋真宗大举封禅,为感谢上天,不仅在岱庙修建天观殿,而且定六月六日为天见节。此节现已延习成嫁出去的闺女回娘家看望双亲的节日,或晒衣、晒书的日子。浴佛节为四月八日,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是日,用水灌浴佛像。
东岳大帝诞辰:东岳大帝的诞辰日为三月二十八日,自宋朝始,每年此时立泰山庙会,以祭东岳大帝。地点在东岳庙即俗庙。除祭祈活动外,增加了经济活动,服务于八方朝拜者。
泰山庙会:元君的生日为四月十八日,与东岳大帝生日较近。至晚清两代碧霞元君的信仰影响超过了东岳大帝。因此,庙会往往时间较长,加进了祭碧霞元君的内容。“文革”期间,泰山庙会一度取消。现在的泰山庙会会期在5月6日至12日,庙公内容除正常的宗教活动外,主要是商贸活动、旅游观光、文化娱乐。届时,八方人士纷至香来。近来,国外客商和游客不断增加。
二胡考级曲目的级别是根据什么定的?
全国二胡(业余)考级作品集第一、二套1-10级曲目
一 套
一级: 二级: 三级:
田园春色 放风筝 小花鼓
西藏舞曲 敖包相会 绣金匾
凤阳花鼓 欢聚 剑舞
满堂红 南泥湾 喜洋洋
摘椒 小曲好唱口难开 春江花月夜
邀请舞曲 花好月圆
四级: 五级: 六级:
良宵 幸福的歌儿唱不完(双千斤) 赞歌(金珠玛米赞)
赛马 花鼓调 翻身歌
大河涨水沙浪沙 怀乡行 春诗
喜唱丰收 喜送公粮 双声恨
拉骆驼 山村变了样 赶集
光明行 听松 烛影摇红
陕北抒怀
七级: 八级: 九级:
江河水 豫北叙事曲 二泉映月
河南小曲 江南春色 秦腔主题随想曲
空山鸟语 流波曲 病中吟
草原新牧民 闲居吟 三门峡畅想曲
行街 葡萄熟了 蓝花花叙事曲
湘江乐 洪湖人民的心愿
十级:
一枝花
汉宫秋月
新婚别
红梅随想曲
二 套
一级:
1、山村初晓
2、用5-2弦演奏的儿歌四首
(1)我们的田野
(2)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
(3)我和小树来比赛
(4)牧童之歌
(以上四曲任选一首)
3、用1-5弦演奏的儿歌四首
(1)一分钱
(2)我爱北京天安(金月苓曲)
(3)小乐手
(4)小熊跳舞
4、丢手绢
5、上学歌
6、哆来咪
7、小白菜
8、民歌六首
(1)鄂伦春小唱
(2)十朵鲜花
(3)山青水秀好风光
(4)孟姜女
(5)陕北民歌
(6)萧
二级:
1、洁白的哈达
2、用6-3弦演奏的儿歌五首
(1)长城之谣
(2)我是小牧民
(3)让我们荡起双桨
(4)我爱我的台湾岛
(5)牧羊姑娘
3、快乐的校园
4、弓桥泛月
5、小燕子
6、迷胡小曲
7、民歌四首
(1)打黄羊调
(2)绣荷包
(3)短歌
(4)采茶扑蝶
8、少儿歌三首
(1)我们多么幸福
(2)世上只有妈妈好
(3)两朵小红花
三级:
1、八月桂花遍地开
2、我是草原小骑手
3、祖国的花朵
4、民谣风
5、敦煌舞姿
6、沂蒙山小调
7、跑旱船
8、挤奶员舞曲
9、欢送
10、在北京的金山上(刘昌庐)
11、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12、摇篮曲
13、大车谣
14、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15、苏武牧羊
16、满江红
四级:
1、子弟兵和老百姓
2、黄水谣
3、欢乐的少年
4、对花
5、欢乐的劳动
6、山村新歌
7、酒歌
8、跳皮筋
9、采花
10、战斗进行曲
11、朝阳
12、商洛花鼓调
13、恒春耕农歌
14、牧羊曲
15、关山月
16、红睛蜒
五级:
1、奔驰在千里草原
2、闹元宵
3、摇露珠
4、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5、梆子风
6、运粮路上
7、创业者之歌
8、阿美族舞曲
9、阳关三叠
10、花欢乐
11、喜看麦田千层浪
12、春至赣江
13、四季歌
14、北京有个金太阳(蒋才如)
15、赶集路上
16、山乡邮递员
17、农村之歌
18、丰收
19、潇湘水畔
六级:
1、苏南小曲
2、扬州小调
3、迷胡调
4、马兰恋歌
5、燕山行
6、山村乐
7、黄土情
8、怀古情
9、苦闷之讴
10、三宝佛
11、欢乐歌(王志伟编曲)
12、山茶花
13、水乡行舟
14、乡音
15、龙江欢唱幸福歌
16、边寨欢歌
七级:
1、月夜
2、放风筝
3、怀乡行
4、中花六板(陈永禄)
5、欢乐的彝家山寨
6、壮山抒情曲
7、点苍山下
8、远望乡里
9、快乐的彝娃
10、牧羊女
11、锦上添花
12、欢庆锣鼓
13、畲寨欢歌
14、山村小景
15、青年牧马员
八级:
1、姑苏春晓
2、乡音
3、报春花
4、寒鸭戏水(潮州音乐)
5、兰花赋
6、湘韵
7、薰风曲(蒋风之)
8、乡景
9、啊!西里
10、苗岭春早
11、春雨甜津津(江西小曲)
12、如诉曲
13、秦风
九级:
1、秋韵
2、椰岛风情
3、沂蒙随想曲
4、(1)寒春风曲(原谱)
(2)寒春风曲(册节谱)
5、独弦操
6、曲江吟
7、豫乡情
8、战马奔驰
十级:
1、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刘长福改编)
2、剪窗花
3、燕赵春潮
4、边江叙事
5、三边轶事
6、第一二胡狂想曲
了.流浪者之歌
临沂有哪些传统的民间艺术?
木旋玩具
郯城木旋玩具以长短不一、粗细不等的木材为原料,木材一般是较粗点的树枝。先是在旋床上把木头旋成各种毛坯,做不同的木旋玩具有不同的毛坯。如做棒棒人就分两部分——身子和头,做燕车部件较多,车把、车轮、车板等。
毛坯旋出来以后,就开始上颜色了。首先是“上粉子”,即在木头表面涂一层粉子,粉子是滑石粉跟水胶混合的。打完底子晾干后再在上面上颜色。
传统的木旋玩具常用的颜色为桃红、草绿、艳黄等艳丽的颜色。彩绘所用图案一般是由老一辈艺人一代代传下来的,根据不同类型玩具绘以各种花卉、动物等纹样。色彩和图案都极具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上好颜色后,再放到太阳下晾干。
樊埝村的主要木旋玩具有:高低木棒人、哗啦棒槌、虎头棒槌、老和尚打鼓车、手推燕车、青龙刀、梅花枪、花篮、宝剑等。
沂蒙山小调是什么小调?
《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山东省的经典民歌,属于小调。诞生于山东临沂沂蒙山望海楼脚下的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它的前身是1940年由驻沂蒙山区抗大文工团团员李林和阮若珊等人采集创作的《反对黄沙会》。《沂蒙山小调》源于沂蒙山区的花鼓调,1953年秋,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副团长李广宗、研究组组长王印泉、乐队队长李锐云重新修改记谱,将原来歌词中的抗日主题,改为歌颂家乡的主题,后面又续加了两段歌词,定名为《沂蒙山小调》,从此沂蒙山小调正式版本诞生。
《沂蒙山小调》与《茉莉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两首民歌,蜚声海内外;“沂蒙好风光”也逐步渗入到人们的心灵中,成为沂蒙大地的主题形象。
赞沂蒙山的歌曲?
《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山东省的经典民歌,属于小调。诞生于山东临沂沂蒙山望海楼脚下的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它的前身是1940年由驻沂蒙山区抗大文工团团员李林和阮若珊等人采集创作的《反对黄沙会》。
《沂蒙山小调》源于沂蒙山区的花鼓调,1953年秋,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副团长李广宗、研究组组长王印泉、乐队队长李锐云重新修改记谱,将原来歌词中的抗日主题,改为歌颂家乡的主题,后面又续加了两段歌词,定名为《沂蒙山小调》,从此沂蒙山小调正式版本诞生。
《沂蒙山小调》与《茉莉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两首民歌,蜚声海内外;“沂蒙好风光”也逐步渗入到人们的心灵中,成为沂蒙大地的主题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