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最有名的代表作品,八大家之首是谁?
八大家之首——韩愈。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八代:宋、齐、梁、陈、魏、齐、周、隋);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他把自己的奇句单行、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并使之和“俗下文字”、即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对立。在唐德宗贞元时期,由于韩愈的努力提倡,古文发生了广泛的影响。从贞元到元和的二三十年间,古文逐渐压倒骈文,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这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古文运动”。
韩愈一洗魏晋以来骈散文重形式轻内容的艳丽文风,按苏轼的话讲:(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在此基础上,后面几个人基本没能再取得新的突破,其历史地位是不容质疑的。韩愈除了文章写的好,更重要的是他开启了白话写诗的风气,他影响力也很大,后面许多宋代的诗有吸收他风格的,所以说,唐宋八大家排第一的也就只能是韩愈了。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功绩是最大的。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韩愈之所以会作为“唐宋八大家”的首要代表人物被推选出来,是因为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先驱。
曾巩传和醉翁亭记两文中获得什么教益?
《醉翁亭记》是北宋大诗人欧阳修的散文作品,其中的第二段描写了山间四时的景色。《醒心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曾巩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描写欧阳修等人登亭游山的乐趣,热情地赞扬了欧阳修忧国忧民以普天下之乐为乐。曾巩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他主张先道后文、文道结合,也深得欧阳修的青睐。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说理精深,感情醇厚、精于构思,这篇散文就颇有深意既描写了醉心亭的美好,也赞美了欧阳公的学识与品质,值得细读。
唐宋八大家是中考必考题吗?
唐宋八大家是中考必考题。
唐宋八大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苏轼、苏辙、苏洵)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韩愈是哪个朝代的?
感谢@小秘书邀请。下面这篇文章,正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本文介绍了韩愈的生平,和他著名的诗篇。请诸位批评。
韩愈:苦难磨炼出的一代文宗他是潮州文化的引领者,他是唐代的方舟子,他文武双全,曾不费一兵一卒平定镇州之乱。他以继承儒学道统自居,开宋明理学家之先声,却因纵欲过度死在壮阳药之手。
韩愈的气场和存在感极为强大。
在文化界,他是文坛领袖,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东坡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在教育界,他当过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兼高等教育司长(国子监祭酒),著有《师说》《进学解》和《杂说四·马说》等影响后世深远的教育论文。当他被贬江西宜春时,他培养出了江西省有史以来第一个状元。
在政治界,他的政绩会让许多职业政客自叹不如:担任潮州地委书记(潮州刺史)时,他让潮州变成具有独特文化的礼仪之邦;担任首都长安市市长(京兆尹)时,社会治安良好,通胀停止,房价稳定;担任宜春地委书记(袁州刺史)尽管只有短短九个月,也禁绝奴隶买卖,当地失学率大为降低,出现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在哲学界,他是“道统”观念的确立者,还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
在军事界,他是杰出的军区首长,曾以行军司马身份平定淮西乱,又曾以55岁的高龄,单身匹马进入叛乱区,“勇夺三军帅”,不费一兵一卒平定镇州之乱。
他还曾先后担任全国司法部副部长(刑部侍郎)和全国组织部副部长(吏部侍郎)……
拉开他的简历,满满当当的功绩会闪瞎你的钛合金狗眼,让你号啕大哭着匍匐在地上,看着学霸从自己身边疾驰而过,望尘莫及。
韩愈是中唐时代人,刚出生两个月,母亲就去世;三岁时,父亲又去世。长兄去潮州当官,也带上了他,可以想象,濑尿牛丸对他而言比胡辣汤更亲切。
不幸的是,十二岁时兄长也逝世,寡嫂带他回了河南老家。从他年少就读的情况看,兄嫂待他是相当好的,尤其嫂嫂,在和他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也丧失了收入来源的情况下,仍然抚养他,甚至送他去文化界名人独孤及、梁肃那学习。
年幼的韩愈就在这种关怀与恩德中长大,他的心里早早萌生出了上报祖国、下济万民的宏大志向。
不过,尽管他十三岁就潜研经史百家,但屡考屡败,直到二十九岁才受推荐当上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
接下来,他的小宇宙开始大爆发:34岁,发起“古文运动”,即抛弃陈腐空洞的骈体文,恢复先秦时代朴实简白的散文,又发起儒学复古主张,广收门徒,甚至发展出一个独特的学界门派,“韩门”;35岁,他被贬为阳山令,三年间,他著述了著名的哲学论著《原道》,开启新儒学先声;46岁,完成《顺宗实录》著名史书编写;50岁,协助宰相裴度,以行军司马身份,平定淮西乱,因军功晋授刑部侍郎……
韩愈的转折点,出现于“迎佛骨事件”。
晚唐几个皇帝都是佛教的信仰者,佛教盛极一时。这不,唐宪宗打算把法门寺佛骨舍利迎请入宫供养三日,王公大臣也纷纷捐钱的捐钱,出人工的出人工,韩愈便写下《谏迎佛骨》来反对了。
韩愈反对迎佛骨,倒不是反佛,而是反铺张,认为会给民众带来压力。再就是唐朝要么兴佛要么崇道,儒被挤压到一边。作为一名纯正的儒家学者,韩愈希望能借此机会重新振兴儒家。
作为韩愈本人,还和一些精通佛理的睿智法师结为知交,禅宗的“心性论”也被他揉入自己的新儒学,陈寅恪先生说,“正是通过对禅宗学说的吸收融合,韩愈能成为中国文化学术史上承先启后转旧为新的关键人物,开启宋代以后新儒学的先河。”
尽管如此,《谏迎佛骨》也写得太激烈了,甚至威胁说皇帝你这样下去会国运不长啊,宪宗当然龙颜大怒,马上就要砍了他,亏得一众官员拼命求情,韩愈才免了死罪,仅仅被贬潮州。
经历了生死一线的韩愈,性格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他开始觉得清心寡欲,干嘛呢,不如纵情声色,“不忍须臾之穷”,借着自己强大的名气,收取巨额稿费撰写巨额墓志铭,当官反成了副业,为了赚钱不惜节操,许多阿谀的墓辞在当时颇受讥斥。
稿费有多高呢?有个叫刘叉的朋友眼红,说你给墓中人写奉承话赚来的钱,就拿点给我花花吧。然后,韩愈给了他几斤黄金,几斤!
赚来的钱,韩愈在长安城南修建了一座豪宅,蓄养了一大帮娇媚的妾侍歌妓,什么绛桃、柳枝的。年纪一大,妻妾又多,难免性功能衰退。于是韩愈开始吃一种独特的壮阳药:将硫黄研成粉末喂公鸡,不让公鸡和母鸡交配,等公鸡满一千天以后炖了吃,叫“火灵库”,这种鸡,韩愈一天要吃一只。一开始还挺有效的,“始亦见功”,但硫黄到底是有毒的,就跟鱼身上沉积的孔雀石绿也会被人或多或少地吸收一样,最后,韩愈就暴毙在这种壮阳药之下了。
值得一提的是,韩愈的侄儿叫韩湘,据说就是道教八仙中的“韩湘子”,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见到叔叔沉迷女色最后死在纵欲上,领悟到“色字头上一把刀”,索性才出家修真去了。
韩愈经典诗作选评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古人评注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一、二不对也,然为“朝”字与“夕”字对,“奏”字与“贬”字对,“一封”、“九重”字与“八千”字对,“天”字与“潮州”、“路”字对,于是诵之,遂觉极其激昂。谁谓先生起衰之功止在散行文字!才奏便贬,才贬便行,急承三、四一联,老臣之诚悃,大臣之丰裁,千载如今日(首四句下)。五、六非写秦岭云、蓝关雪也,一句回顾,一句前瞻,恰好逼出“瘴江边”三字。盖君子诚幸时死得其所,即刻刻是死所,收骨江边,正复快语。安有谏迎怫骨韩文公肯作“家何在”妇人之声哉(末四句下)!金雍按:唐人加意作五六,总为眼光在七八耳。干遍吟此,便知《列仙传》胡说可恨。
《榕村诗选》:《佛骨表》孤映千古,而此诗配之。
《韩柳诗选》:情极凄感,不长忠爱,此种诗何减《风》、《骚》遗意?
《瀛奎律髓汇评》:纪昀曰:语极凄切,却不衰飒。三、四是一篇之骨,末二句即归缴此意。
《诗式》:宪宗迎佛骨入内,昌黎上表切谏,宪宗怒,贬昌黎为潮州刺史。发句即本此。颔联上句承发句上句,言谏迎佛骨也;下句承发句下句,言贬潮州也。颈联切途中,分写景,情兼者也。落句对湘语。[品]雄健。
《韩诗臆说》:时未离秦境,而语已及此,其感深矣(末句下)。
《唐宋诗举要》:吴曰:大气盘旋,以文章之法行之,然已开宋诗一派矣(“欲为圣朝”二句下)。凄恻,何义门曰:沈郁顿挫。
《诗境浅说》:昌黎文章气节,震铄有唐。即以此诗论,义烈之气,掷地有声,唐贤集中所绝无仅有。
答张十一功曹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古人评注
《辑注唐韩昌黎集》:起二句荒寒如画。
《批韩诗》:朱彝尊曰:四句点景有静味(首四句下)。
《韩柳诗选》:公诗七言近体不多见,然类皆清新熨贴,一扫陈言,正杜陵嫡派,人自不知耳。
《野鸿诗的》:近体中得敦厚雅正之旨者,唯“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二语。若《南山诗》,非赋非文,而反流传,人之易欺也如此。
《韩诗臆说》:退之七律只十首,吾独取此篇为能真得杜意。
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古人评注
《辑注唐韩昌黎集》:只起四语耳,忽而弱骨柔情,销魂欲绝,忽而舞爪张牙,可骇可愕。其变态百出如此。
《唐诗快》:琴声之妙,此诗可谓形容殆尽矣。
《载酒园诗话又编》:琴诗曰:“昵昵儿女语……天地阔远随飞扬”,何等洒落!
《初白庵诗评》:一连十句,每两句各自一意,是赞弹琴手,不是赞琴。琴之妙固不待赞也,所以一下文直接云“自闻颖师弹”(“失势一落”句下)。
山石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古人评注
《黄氏日钞》:《山石》诗,清峻。
《遗山先生文集•论诗三十首》: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唐诗镜》:语如清流啮石,激激相注。李、杜虚境过形,昌黎当境实写。
《雨航杂录》:诗叙游如画如记,悠然澹然,在《古剑》篇诸作之上。余尝以雨夜入山寺,良久月出,深忆公诗之妙。其“嗟哉吾党”二句,后人添入、非公笔也。
《韩柳诗选》:句烹字炼而无雕琢之迹,缘其于淡中设色,朴处生姿耳。七言古诗,唐初多整丽之作,大抵前句转韵,音调铿锵,然自少陵始变为生拗之体,而公诗益畅之,意境为之一换。
《唐贤清雅集》:寓潇洒于浑劲,昌黎七古最近人之作。昌黎诗体占奥奇横,自辟户庭,此种清而厚、丽而逸,亦公独得妙境,后惟山谷能学之,其笔力正相肖。
《古诗选批》:全以劲笔撑空而出,若句句提笔者。
《艺概》:昌黎诗陈言务去,故有倚天拔地之意。《山石》一作,辞奇意幽,可为《楚辞•招隐士》对,如柳州《天对》例也。
《增评韩苏诗钞》:三溪曰:起笔四句细写山寺荒凉景况,刻画逼真。前半篇极沈厚笔,下半篇极用平淡笔,正是浓淡相极、险夷并行之作法。茶山云结句气似衰杀,今按结意,自出题外,全不觉衰杀,是适茶山所不好耳。
李清照写的有关趵突泉的作品?
李清照《漱玉集》中有一首《如梦令》这样写道: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据考证,在宋代济南城西确实有“溪亭”的地名,这首词是女词人唯一留传下的在济南写作的作品。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写过一首咏金线泉的七律,诗中写道:
玉秋常浮灏气鲜,金丝不定路南泉。
云依美藻争成缕,月照寒漪巧上弦。
已绕渚花红灼灼,更萦沙竹翠娟娟。
天风到底尘埃尽,界破冰绡一片天。
历代文人写金线泉的诗不省唯有此诗写出了金线泉的神韵。
金代诗人元好问曾于公元一二三五年游历金线泉,他在《济南行记》一文中写道:“金线泉有纹若金线,夷犹池面”。
元代张养浩,在《同马克修总管宴金线池》一诗中写道:
旧闻金线奇,屡至未曾遇;
川妃若余夸,一缕出容与。
二十世纪初,刘鹗写的《老残游记》,文中的有这样的一段情节,老残与士子讨论关于金线泉的形成原因。
当你从沧园大门出来,沿着甬道,穿过长廊,偏西一拐,一朱漆木牌坊映入你的眼帘。牌坊上书“蓬山旧迹”,另一面书“洞天福地”的金字。这里的蓬山是有所指的,古人把趵突泉三股泉水涌出地面,比喻为传说中东海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州。据传说三山可望而不可攀,而趵突泉三股水柱,犹如三座海上仙山。
趵突,是泉水喷涌的象声词,从听觉上使人领悟到它向上的气势。趵突泉三股泉水的喷涌,曾激起许多古代诗人的想象。
赵孟兆写道:“平地涌出白玉壶”。
元好问写道:“且向波间年玉塔”。
张元将其比喻为“三株树”。
龚章将其形容为:冰花三树脉相连。
大文豪蒲松龄在《趵突泉赋》之中,曾这样写其水质“其清则游鳞可数,其味则瀹茗增香。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天双。”趵突泉水是适合品茶的。朋友,当你游览趵突泉时,请不要忘记在临水建筑的泉畔茶室饮一杯茶。这正是——“不饮趵突水,空负济南游。”趵突泉水与杭州虎跑泉水和无锡惠山泉水齐名,世人称之为“天下三泉水”。朋友,当你在听泉观澜之后,再用趵突泉水沏一杯龙井茶,才能够领悟真正的趵突泉之美。
趵突泉池南岸的水榭,透花窗,长廊使你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观澜亭始建于一四六一年,取名观澜,典故出自《孟子》“观水有术,心观其澜”。朱熹注云:“观水之澜,则知其源之有本矣”。趵突泉为泺水之源,必然观澜而知源。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对趵突泉作以下表述:“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
趵突泉池之北是泺源堂,这是一组三进的建筑群,属明代建筑。原来是古代娥姜祠的旧址,原来奉祀的是大舜之妻及其两个女儿。泺源堂在金元以后改为吕祖庙,供奉道教新神吕洞宾。现在它的名字就叫泺源堂。堂前楹联,是选取赵 孟頫咏趵突泉七律中的颈联:
云雾润蒸华不注,
波涛声震大明湖。
楹联由济南回族书法家金芬撰写。在泺源堂三进院落的墙壁上嵌着明清以来文人的石刻,其中有理学大师阳明派开创者王守仁的手迹。朋友,当你摩挲欣赏这些古代文学家的真迹之时一股思古之幽情会油然而生,会令你游览之兴致突然大增。
趵突泉西侧花墙子街有望水泉、登州泉等几处名泉。在明代,这里是大官僚殷士儋的园林,后来荒芜,改为莱园。清初诗人王苹曾筑屋而居,名为“二十四泉草堂”,所以他的诗集也叫做《二十四泉草堂集》。王苹是神韵派诗人,为王渔洋所推许,世人称为王黄叶,遥想当年,诗人王苹居草堂、听涛声、观泉涌、写诗词,那是何等的惬意,那是何等的快活。
趵突泉群,泉水众多,或喷涌而出,或冒出气泡,或汇聚为水潭,或蜿蜒流动,呈现千姿百态,表现出自然美与人工美浑然一体的结合。这不仅使济南人引以为荣,而且令许多文学家为之倾倒,他们面对趵突泉群,无不长吟短歌,为后人留下了无数千古不朽的诗篇。
朋友,最后让我们以济南画家解飞卿的诗,作为本集的
羡杀济南山水好,
几时真作济南人。
北宋诗坛四大家?
北宋文坛四大家——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代表作品:《欧阳文忠公集》
在宋代文学史上欧阳修是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
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
1.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2.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北宋文坛四大家——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北宋文坛四大家——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