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迪索时期代表作品,包豪斯建立了完整的艺术教学方法?
包豪斯的教学体系的建立分为两个阶段,即魏玛时期和迪索时期。
(1)魏玛时期(1919--1925)。魏玛时期是包豪斯教学体系的初建期,教学上采用“双轨教学制度”,每一门课程都由一位“造型教师”(形式导师)担任基础课教学和一位“技术教师”(工作室导师)共同教授,使学生共同接受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影响。“形式导师”负责教授形式内容、绘画、色彩与创造思维内容;“技术教师”负责教授学生技术、手工艺和材料学内容。
(2)迪索时期(1925-1932)。包豪斯在德国迪索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采用导师制;1928年,格罗佩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汉斯·迈耶继任,这位共产党员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迈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米斯·凡德洛继任,接任的米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迪索后,被迫迁往柏林,1933年迫于纳粹,包豪斯被迫关闭。
(3)包豪斯的艺术设计教育思想:①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②将手工艺技术同生产结合起来;③强调各类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④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的人才;⑤将教学同社会生产相结合,使教学成果付诸实践。
包豪斯三个阶段?
“包豪斯”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
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任校长,提出“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二十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
影响: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第二阶段(1925-1932年)迪索时期
包豪斯在德国迪索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这个时期是其高峰时期。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迈耶(HannesMeyer,1889-1954)继任。
这位共产党员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最后迈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米斯·凡·德洛(Mies Van de Rohe,1886-1969)继任。
影响:米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迪索后,被迫关闭包豪斯。
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
米斯·凡·德洛将学校迁至柏林的一座废弃的办公楼中试图重整旗鼓,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面对刚刚于1933年正式上台的纳粹政府,米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
影响: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闭,不得不结束其14年的发展历程。柏林时期仅有6个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