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书体和代表作品,这个字的功底怎么样?
这幅如果只有一个错误,那就是一切错了。如果说这是书法,估计没有人信。反正我是不信。
就算这是一幅书法作品,也是一幅有“罪“的作品,有五宗罪。
一宗罪,以刷代笔。毛笔的优势在于,毛笔是圆的,它可以向四面八方任意出锋,也就是所谓的”八面出锋“,所以,毛笔虽难控制,却也极自由,极丰富。如果用毛笔去刷字,真是对毛笔的极大浪费。
判断字是不是刷出来的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刷子的两根毛之间,其位置基本不变,刷字时形成的轨迹不可能出现缠绕的感觉,而是一种大致的平行关系,如下图:
二宗罪,不知提按。提按是书法形成节奏感的主要技法,这基于毛笔是软笔,其丰富性无可比拟,精细入微的提按,在宣纸上表现出来的,就是强烈的对比,明快的节奏。用毛笔而不知提按,简直就是污辱毛笔呀。
不懂提按的表现是,写字均匀用力,没有变化,直来直去,如下图;
三宗罪,乱用墨法。书法的根本是用线条表现节奏与韵律,墨法在书法中只是随书写者内心的情绪和书写的进程而自然的变化,浓淡干湿贵在天成。近代书论家叶百丰在《书说》这么说:“以浓淡澡润取媚于书,乃子厚(柳宗元)之恶习,可见,用国画调色的方法来写字,是违背书法本意的。
这种故意调出墨色,让线条显出层次的做法不高级,也是不足取的。
四宗罪,文法不通。这幅所谓的作品题有“山高人为峰,峰高人攀登。”文法不通,“山高人为峰”出自“海到尽头天是岸 山至高处人为峰。”山高人为峰的本意为,山再高,也没有人高,有志之人能登高山,成为山的顶峰。此处再加一句峰高人攀登,简直是狗尾续绍。
中国诗词的“不说尽”和意境美,被这一句峰高人攀登破坏殆尽,可悲。
五宗罪,礼法混乱。赠书法作品与人,落上别人的名字,叫上款。何为上款,就是要放在尊贵的位置,一般要靠上靠右,放在左下的只能是自己的款识。
无知者无畏,可见一斑。
不总结了,欲加之罪 ,不怕我肚子里没有词汇,因为这幅字实在是有太多错误,太多漏洞。
如果有人说,你太苛刻了,如果只让你说其中的一个错误,你会怎么说?
我会说,好吧,那就是“一切错了”。
你见过真正的二王笔法吗?
谢谢你的提问。你的这个问题太缺乏书法常识和书法史常识了。
首先,从书法常识来说,每一个书法家都有自己具体的、典型的笔法。从书法史来说,二王与同时代的不少书法家有很大区别,因为二王的书法时代,还是一个隶书时代。
大量的书法家,主要写隶书,那么,二王与这些书法家当然有明显的区别。
同时,二王与后来的王羲之书法体系,例如唐代、宋代、元代书法家都有一定区别。
如果不搞清楚这个概念,二王笔法与其他人的笔法就无法做具体的比较。
二王书法是东晋出现的一个书法流派,这个流派继承了钟繇、卫夫人的笔法体系,与当时的隶书书法拉开了很大的距离,形成了一个新的书法流派。
那么,二王的书法历史功绩,就是把隶书的笔法,基本改造 为“楷书”的笔法而与隶书的距离也是非常大的,这个,我们就不多说了。
其次,二王这个书法体系内部也是有很多差异的。
例如,王羲之与王献之就有很大区别。这个差别,后人的总结也很多。
主要认为王羲之的字“内擫”,王献之的字“外拓”。
而唐代书法家已经与二王的书法也拉开距离了。
例如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也都与二王拉开一定的距离。
但是,中国的书法,从二王时代起,就有一种朝着二王笔法发展的一种大趋势。
我们从南北朝到隋代的书法发展来看,这个趋势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趋势,那就是抛弃隶书奔向“楷书”。
到了唐代,就直接以二王的书法为楷模了。
所以,学习书法,就无不以二王为宗师。
尽管后来许许多多书法家的书法都是宗师“二王”的,但是也形成了各自的风格笔法。
而二王的书法成就,实际主要是在行书和草书。
那么,二王的具体、典型的笔法都是什么,值得大家师法他呢?
这就是他们这个书法体系在用笔上,非常注重笔画的中轴回环的法度。 这个法度无论是楷书、行书还是草书,都是毫无例外的典型用笔体系。
所以无论是二王之间还是二王与唐代书法家之间如何有差别,这个用笔体系是没有任何差别的。
这个笔法体系,也被现代书法家成为“中锋用笔”。 但是,仅仅是“中锋用笔”还是远远不够的。
二王书法体系,还有严密的“中轴回环”,(也就是s形的笔路)才能保证二王书法体系的笔法美与速度美的统一,速度美与结构美的统一。
如果仅仅是“中锋用笔”,可以保证笔法美,但是,无法保证速度美。
二王体系,之所以能够产生除了行书和草书的速度,也能产生像赵孟頫这样的“行意楷书”,完全还取决于其书法的“中轴回环”的笔法。
王羲之的笔法后世有许许多多的解释,有些真的可以说是“传说”了。
但是,后世继承的就是他的“中轴回环”的笔法。
事实上,汉末 出现的草书中,就已经有了“中轴回环”的笔法。
但是隶书中没有,楷书中还没有建立起来。
王羲之,把行书草书和楷书的行笔路径统一起来了,这就给楷书赋予了与行书草书统一的可能,也赋予了汉字书法可以速写的可能。
虽然后来大家都这样做了,而且也各有各的书法面貌,但是,王羲之把草书的笔法和行书的笔法融入到楷书里面,这是他完整的笔法创造,当然是王羲之最典型的笔法了。
图片笔路示意是用手指画的。不太准确,见谅。
篆字是哪个朝代使用?
篆书主要在秦朝使用。篆书是最早的一种书体,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的是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通用的文字,其特点是笔法圆融平正,结体典雅和平。
历朝历代书法家的千字文?
历代书家都爱写千字文,我现存的千字文字帖中有赵佶瘦金体千字文,和赵孟頫为袁桷書千字文,前者是早年学画工笔画时购买,以为有利于练勾线,现年令大了,对这种个性过于强烈,笔迹瘦劲又锋芒毕露的字兴趣大減,而赵孟頫行书帖常翻不厌。赵孟頫平生爱写千字文,曾一次奉诏书千字文十七册,还曾两天里写出六体千字文,行书"赵孟頫为袁桷书千字文"是为同官好友袁桷书写,后为和珅所有,和.珅权势顶峰时将帖镌刻拓印分众大臣,他死后被抄家,拓本流传极少,成親王存的拓本后为近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收藏,朱之子安徽大学朱陈教授将帖交安徽美术出版社92年影印出版,我当时见到喜欢购了一本,价仅3元2角。
在头条中数次见过转发的此帖,感觉尚不够清楚,今我以手机按帖翻拍,供喜爱此帖的书友参考。
甲骨文的年代特点及例字?
甲骨文字大体上有契刻体与笔写体两种书体,文字风格衍变可以说是由契刻体向笔写体方面发展的。董作宾据殷代卜辞,把占卜人群,分为五个时期。以甲骨文字变化,书体变迁,追溯时代,以十干十二支常用字为例,阐明其字形。自第一期到第五期的变化过程中,发现了各期甲骨文书写风格不同,各有其特征。
第一期(武丁时)的书法风格,宏放雄伟,以甲骨大版大字为代表作。此类大字是用大力刻凿而成的,笔划粗壮,并填有朱墨(朱砂、墨)。其中也有工整秀丽的小字,极为精彩。这些都是承受中兴英主武丁时代风格,其气魄之宏放,技术的熟练,颇为惊人。其书家有韦、永、宾。第二期(祖甲、祖庚时代)书风较为谨饬。祖甲、祖庚是继承第一期武丁的守成贤君,所以当时的卜师,严守规则而少变化。其书家有旅、大、行、即。
第三期(廪辛、庚丁时)书风转变,陷於颓靡,前期老书家已经作古,豪放书风扫地,当时的书家,笔力多幼稚柔弱,甚至笔误颇多。此期书者,皆未署。
第四期(武乙、文丁时)的卜人,卜辞上不署书契者的名字,这一时期新兴的书家,尽去前期笔力幼弱之敝,作品生动、劲峭、时逞放逸不羁之趣。此期署名之书家,仅狄一人,其余尚未发现。
第五期(帝乙、帝辛时代)的书风、除少数兽头大字刻辞外,其余的都异常严肃工整。理由是: 占卜事项,王必躬亲,卜辞的段、行,字都很工整,如蝇头小楷,文风乍变,制作一新。其书家有泳、黄。
现在最受欢迎的是哪种字体?
你好,我是龙哥学字,依我知道的情况来看。最受欢迎的当然属吴玉生,荆霄鹏老师两大阵营。本人学的是吴的字。喜欢的原因是因为美观大方实用飘逸。字的配合好看,也易于认读,行楷字是目前最主流的实用字体,速度不慢,很多搞网络班的都是教的吴行。有横写练习。下面是本人最近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