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章炳麟的代表作品是

有钱穆先生《国学概论》、章太炎先生《国学讲演录》(章太炎先生《国学概论》一书因篇幅短小,介绍几位桐乡近代名人与读者交流。代表作品有《各国约章汇录》《义和拳教门源流考》《简字丛录》等,大家觉得沈鹏和鲁迅的书法怎么样。...

章炳麟的代表作品是,国学的书有哪些?

关于国学知识系统论述,有钱穆先生《国学概论》、章太炎先生《国学讲演录》(章太炎先生《国学概论》一书因篇幅短小,且有重复之处,故不提)二书,但《国学讲演录》是以文言文书写的,《国学概论》好读一些,但是繁体竖版。

现代版白话有两本书应较适合我们,一是《中国传统文化荟要》(吉林人民出版社),一是《国学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较不错。上面四本只是国学的总体大致轮廓,真正深入还需读古书原著。《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书目已在《国学定义及〈四库全书〉》中提到,在此便不再赘叙。

桐乡出了哪些近代名人?

介绍几位桐乡近代名人与读者交流。

沈泽民(1900—1933),浙江省嘉兴市桐乡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闯将。192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党的政治理论宣传工作,是知名的文学家和理论家。1931年在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中央委员,不久被派往鄂豫皖根据地工作。曾任中央委员,中央宣传部部长,鄂豫皖省委书记等职务。

1932年6月,敌重兵向鄂豫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军事“围剿”,红四方面军主力向西转移。沈泽民将散落在根据地的各支武装力量组织起来,重建红二十五军。1933年6月,敌军对鄂豫皖根据地实行第五次“围剿”,红25军受到重大损失,全军只剩下约3000人。省委和红二十五军辗转天台山一带,艰苦奋战,1933年11月20日,沈泽民因病在黄安县天台山芦花冲逝世,年仅33岁。

徐肖冰(1916-2009),浙江省嘉兴市桐乡人。1933年后在上海电通影片公司、明星影片公司和西北电影公司任摄影助理。参加拍摄《风云儿女》《马路天使》《塞上风云》等影片。1937年赴延安,1938年入抗大学习,后入延安电影团,参与拍摄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到东北电影制片厂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在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工作,参与《抗美援朝》、《开国大典》等纪录电影的摄影或编导工作。曾任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三届主席等职。

劳乃宣(1843—1921),浙江省嘉兴市桐乡人,近代学者。历任浙江大学堂(浙江大学前身)总理(校长),京师大学堂监督,江宁提学史,学部副大臣等职。重视语音的统一,提倡简字,主张使用注音字母拼写汉字。其简字法,多为1913年读音统一会制定注音字母时所采用。代表作品有《各国约章汇录》《义和拳教门源流考》《简字丛录》等。

大家觉得沈鹏和鲁迅的书法怎么样?

居然又接到一个棘手的问题,说实话这二人的书法虽不可同日而语,却也有相似之处。鲁迅先生是文豪,在那个尚无电脑和打印机的年代,天文数字的文字全靠手写手抄在纸上,所以彼时的作家的字大都端正易辨认,但因为要速度所以用不得过细的楷书,看鲁迅先生书札,字体还是很标准的行书,(或以板桥所谓“六分半”体似的似是而非体随手写来。)而且出笔自然,通然一体,稳中有健,读来有一种与书者近距离对话交流的亲切感,也就是说接地气。而沈鹏先生则是以书法家自居和靠书法为名的,按说应该是那种或大气磅礴或字体隽秀俊丽的视觉传达感强的大手笔,然而书如其人,其书法亦如其人性格一般,稳重而不张扬,守拙而不任性,草书也不是那种放荡不羁,总是于枯涩中显于拘谨,不华丽不飘逸,于沉稳中显出文静。

凡二人皆是稳重有余,稍欠放荡不羁的书风,属保守拘谨的读书人和知识分子的气派。读起来的感觉也是“沉静”和“柔曼”,所以是以读字为主,赏字为辅。在下对此类风格作两相区别,当写多字长文时,可借此风;而于大字书法时则不可以此为范也。所以对二人的书法皆是虽以敬为重,但不想以效仿而误入歧途也,余更崇拜任性和狂放一些的风格,拘谨则束人之手也。当然最高境界是收放自入,张弛有度,轻重有数,体健不浮,还能让人看起来便心潮起伏、令人神往而欲习其书。

袁崇焕的后裔寿山为何会成为满族人?

袁崇焕袁督师的故事家喻户晓,历来被认为民族英雄,不过袁崇焕死后,关于他的后人,许多人知之甚少。其实,袁崇焕的子孙也是民族英雄,分别在抗击沙俄和甲午战争中殉国,不过他们的身份,却成了满族

寿山将军

据历史记载:1900年庚子之变,沙俄强敌压境,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时任将军的寿山,乃守“军覆则死”之义,首先核库储,检文牍,派员送王命旗牌印信等件于副都统署。集议缮边振民之策若干条,手具遗书,上达当道。后设香案,冠朝服,望阙叩头……遂自卧棺中,命卫士以枪击之,卫士惶恐,机颤弹泄,中小腹,又易一人射之,仅及胸,又击之,乃从容殉节。时光绪庚子八月初四日也。将军府就在该市中心地段。

在清代8个王朝、坐镇齐齐哈尔的76位黑龙江将军中,寿山将军的名字尤为响亮,关于,他抗俄御侮、誓死报国的故事广为流传。

寿山(1860~1900年),字眉峰,黑龙江爱珲人,寿山自幼好学,欲以功业报效国家。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寿山主动请缨,奉旨赴奉天(今辽宁)参加对日作战。在每次战役中,寿山都身先士卒,英勇杀敌。

有一次,寿山率部增援辽阳,途中与日军遭遇,在激战中寿山身负重伤,仍带伤拼杀,最后将日军击退。还有一次,在与日军的遭遇战中,一颗子弹从寿山右腹穿入左臀,他仍指挥作战。击退敌军后,骑马30里回营,血溅衣裤,各将领都惊叹不已。由于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功劳卓著,寿山受到朝廷嘉奖,并委以重任。1897年,寿山调任镇边军左路统领,驻黑龙江。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奉命署理黑龙江将军。

寿山上任伊始,就赶上八国联军疯狂侵华。此时,沙俄觊觎中国东北已久,他们集结20万大军,向寿山提出借路从爱珲南下,经齐齐哈尔到哈尔滨“保护东清铁路”的无礼要求。寿山对沙俄的侵略野心洞若观火,断然拒绝。同时调兵遣将,严令各地将士悉心守御。沙俄借路未遂,竟于6月19日进攻爱珲,清军被迫迎击。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清军英勇作战,但受议和派干扰,协同不力,伤亡惨重,黑龙江边防告急。正在这时,清廷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与八国议和,并电令寿山停战议和。寿山愤于丧师失地,誓守“军覆则死”之义,从容安排后事。

他对副将说:“我辜负国恩,不能战,不能守,只是担心城中百姓受战火之苦。如果能够以我一死换取全城平安,我死而无憾。”俄军逼近城,向城内发炮,城中大乱。寿山耻于落入敌手,有辱国威,自己穿好朝衣朝冠,仰卧棺中,先是吞金,没能立即死去;令他的儿子开枪射击,儿子“手战不忍发,误中右臂不死,呼声愈厉,家将颜日见如此,宜令速死免受痛苦,乃再开一枪,洞胸而亡”。一代爱国将领就这样壮烈殉国,年仅40岁。后来,卜奎人民在龙沙公园修建了寿公祠,永远缅怀这位黑龙江历史上的著名将军。

袁崇焕的后裔寿山为何会成为满族人,还加入了正白旗?

在《明史何如宠传》有这样的记载:

袁崇焕被杀之后,七旬老母、八龄弱女被流放到三千里之外,跟随他任职的所有人员,被发配的贵州,祖籍的一些亲人,被流放到福建。

崇祯本来想将袁崇焕,所有亲族全部斩杀,在何如宠的力谏之下,得以免死300口。

从这个记载中来看,袁崇焕是有子嗣的,至少有一个女儿。

到了乾隆47年,清朝进入极盛时期,开始为袁崇焕平反,并让大臣去追查袁崇焕的后裔。一段时间之后,广东巡抚复命:袁崇焕并无子嗣。

乾隆时期的调查结果,其实也并能算属实。

袁崇焕被杀之时,整个家族都受到牵连,被流放在外,乾隆给其平反,已经是150年之后的事情,查询起来自然难度很大。

其次,另外关于袁氏家族的记载,各个历史典籍中都有很大的出入。

然而在《东莞县志》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

袁督师……下狱定罪后,其妾生一子,匿都城民间,大兵入关,为满洲某所得,隶稀于旗。

从这段文字记载可以看出,袁崇焕在外是有妾氏的,案发之后,为了避免被株连只能隐匿于民间,为袁崇焕生下孩子。清军入关之后,母子两人被清军俘虏,为了生存于是带着孩子,加入了满清的八旗籍。

自此之后,袁崇焕的直系子孙,就变成了满族。

袁崇焕的子孙

1941年,张江裁编纂的《袁督师遗稿遗事汇辑》,就有这样的一段介绍。

袁崇焕的遗腹子叫做文弼,年少之时,就进入军队,被编入了正白旗,也有军功,一直驻防宁古塔。

袁崇焕的后裔之中,也有几个不错的人物,比如七代孙富明阿和他的两个儿子寿山、水山。1984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攻打辽宁,两兄弟帅兵驰援,水山战死,寿山也身负重伤。

1900年,义和团运动之后,黑龙剑北岸数千里之地,被沙俄占领,寿山以此为奇耻大辱,羞愤至极,服毒而亡。

结语:

寿山将军殉国前,虽遭诬陷被革职,仍向程德全留下遗嘱,嘱其妥善与俄谈判,勿伤百姓;并向朝廷留下遗折,对边防建设、八旗官兵屯荒及开荒政策、纠正官场腐败等问题,都提出中肯的建议。他呼吁:“江省之事,非开荒无从下手;开荒之举,非招民无从下手。以七城之大,土地之沃,如果得人而理,不出十年必能自立。”(《寿将军遗折原稿》)耿耿忠言,尽显寿山忧国忧民之心。

寿山虽然没有牺牲在杀敌战场上,但他以身殉国,俄国人也不得不承认他是“满洲将军中最刚毅”的一位。

您对王阳明泛海一诗?

谢邀。

您对王阳明《泛海》一诗,有怎样的理解?

很有意思,题主问的是对《泛海》的理解,而每个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王阳明这首作品,出于他被贬龙场的路上。虽然被贬到荒蛮之地,与他有过节的刘瑾依旧不放过他,派人一路追杀,王阳明制造了跳江自杀的假象,才得以脱身潜回南京,不过他父亲依旧让他去贵州上任——真是电视剧情节。

他既已自杀,自然不能再走陆路,否则沿途驿站往上一报,难保杀身之祸不再如影随形。所以他选择了海路,结果搭乘的商船遭遇风暴。

有人说王守仁临危不乱,写下这首《泛海》,体现了他毫不畏惧的性格和风骨。

这纯属扯淡。

每一个诗人,只要是自己写诗的人,就会知道凡属有感而发,一定是在心平气和之时,特别是写近体诗,就算平仄格律从小便知,也不可能在风暴颠簸的时节有心情写诗,并且还合平仄。

任何记录惊险过程的文艺作品,只可能是风险过去之后,气定神闲,不胜唏嘘,才可能用文字抒发出来当时的心情感受,这个时候可能雕字琢句,也可能一气呵成,但是绝对都是事后为之。

就算是李白,也不可能一边“十步杀一人”,一边口中创作——我们看到的都是电视剧。就算曹植真能七步成诗,他也是处于相对安静的一种状态,让曹丕拿着剑追他,是无论如何写不出来韵文的。

所以,这首作品必然是成于风暴之后的平静时刻,其实我们从内容也可以看出来。不要因为他是个儒教圣人,就以为王阳明无所不能。

何况这个时期,他离龙场悟道还有好几百公里,好一段时间的距离呢。

这就是一首风平浪静之后的儒生作品,不必捧得过高。

泛海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从格律上来说,这是一首平起入韵,押平水韵“一东”部的七绝。平仄严合,没有出律。“锡”字是古入声字,是仄声。

王阳明刚刚经过一次暗杀,这里又遇到风暴,所以感觉一路险象环生。不过风雨过去,希望后面一坦平阳。险夷,险为崎岖、坎坷、险境,夷,就是“夷为平地”的夷,这里指平坦。

凶险也好,顺利也好,我心中并不挂怀,这些事情就像浮云在太空中掠过,遮蔽不了我心光明。

这句其实有一些佛家“明心见性”的味道在里面,宋以后的儒学本来就掺和了大量的佛教、道教思想,王阳明承接陆九渊心学,虽然尽量去除旁教思想的干涉,奈何佛教思想太强大,在理学、心学里总是无意之中露出头来。

前面两句是抒发感受,表明自己不为险阻所困,也不为顺境所迷,一心无所挂碍的状态。后两句开始写景,同时在实景和想象之中开始切换,更深一步表明自己的心情。

“飞锡”是什么意思呢?会飞的锡杖(禅杖),就是唐僧手里拿的那根法杖。景色写得非常美啊,风暴过后,夜里寂静了,只有海面波涛起伏,广阔无垠,一去几千里。

海上生明月,波涛万里银。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啊。诗人面对着海风,神游天外,感觉自己就像那悟道的神僧,踩着脚下的禅杖,在无垠虚空中自由翱翔,御风而行。

不论是谁,在这种情境下,都会产生这种飘飘欲仙的快感,这种感觉我们在梦中经常能体会到,当然偶尔在相契合的情境下,也会产生这种如梦似幻的感觉。

个人对《泛海》的理解就到这里了。

王阳明站在风暴之后的甲板上,千里明月,万里波涛,心驰神掣,意游天外,正是身心俱化、御风飞行的极端感受,所以他毫无顾忌地使用了“飞锡”这种明确的佛家用语,什么佛、道、儒,在如仙如灭的幻境之中,都无所谓了。

说不定经此一刻,他才真的因缘聚会,龙场悟道呢。

很多人说王阳明是在思考以身报国。夜深人静时,他思考着国家的命运,思考着自己的人生经历,尽是大起大落,如海中波涛一般。他将乘天地之正气,秉光明的心地,去接受任何人生艰难险阻的挑战。

不是不可以,但是多没意思啊。

这一瞬间做一个真正的诗人不好吗?

我宁可以为,在那一刻,阳明先生碧海神魂飞升,如同东坡先生在赤壁清风明月之悟,如同太白先生游天姥万世如流水之寐,只不过才情所限,只得这零落四句而已。

无泛海之空明,何来龙场之悟道?

就诗而言,算不得杰作,只是这般情境,实在可遇不可求。

近代史中浙江有哪些名人?

浙江,简称“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杭州,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界于东经118°01'~123°10',北纬27°02'~31°11'之间,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浙江省总面积10.55万平方千米。

浙江,简称“浙”,省会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浙江省总面积10.55万平方千米。人口数量5850万人。这里人才辈出,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浙江省历史上知名的几个人物,你都知道哪些呢?

1.徐志摩

徐志摩,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2.蔡元培

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

3.鲁迅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家。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毛泽东评价他为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其代表作品:《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

4.钱三强

钱三强,核物理学家。原籍浙江湖州,生于浙江绍兴,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1939年钱三强完成了博士论文——《α粒子与质子的碰撞》。1946年荣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1948年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

5.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散文家,诗人。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

6.茅盾

(1896-1981)作家,政治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有玄珠、方璧、郎损等。浙江桐乡人。

7.巴金

(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文学家。祖籍浙江嘉兴。

8.王国维

(1877-1927),字静安、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近代中国著名学者,国学大师,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家,哲学家,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连接中西美学的大家。

9.周作人

(1885—1967),原名周櫆寿,后改名槐树,字启明,起孟,号知堂。浙江绍兴人。钱君陶(1907—1998)祖籍浙江海宁,生于浙江桐乡屠甸镇。名玉堂、锦堂,字君陶,号豫堂、禹堂、午斋,室名无倦苦斋、新罗山馆、抱华精舍。著名艺术家、音乐出版家。 鲁迅之二弟。现代散文家、诗人。

10.艾青

(1910-1996),诗人,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 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画家。

11.梁实秋

(1903-1987年)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

12.马寅初

(1882~1982)字元善,浙江嵊县人早年留学美国,获得经济博士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学家。浙江嵊县浦口镇人。

13.黄宾虹

(1865-1955)名质,字朴存。祖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我国现代的艺术大师和美术教育家。

14.李叔同

(1880-1942)法号弘一法师。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

15.沙孟海

(1900-1992),浙江鄞县人,我国现代著名印学学者、书法篆刻家。原名文若、字孟海,号沙村。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