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董其昌山水代表作品

是元代南宗山水画的代表画家,认为绘画应表现作者不求形似。中国黄道婆是我国宋末年间的著名的纺织家,作家张爱玲是一位于1920年生于上海的中国现代女作家。张爱玲在学术与翻译外国作品上也有一定成就。其现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具魅力的作家。...

董其昌山水代表作品,郑百重山水画特点?

倪瓒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中山水画中采用了典型的技法折带皴,是元代南宗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其作品以纸本水墨为主。 倪瓒的山水师法董源、荆浩、关仝、李成,加以发展,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平远,景物极简,多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他的用笔变中锋为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简中寓繁,小中见大,外落寞而内蕴激情。倪瓒也善画墨竹,风格遒逸,瘦劲开张。画中题咏很多。他的画由于简练,多年来伪作甚多,但不容易仿出其萧条淡泊的气质。 在倪瓒的画论中,他主张抒发主观感情,认为绘画应表现作者不求形似。明清时期受到董其昌等人推崇,常将他置于其他3个人之上。 此外,吴镇18岁开始学画,年轻时游历杭州,吴兴,饱览太湖风光。开眼界,长见识,大自然的真山真水,启迪了他创作灵感。

上海籍名人排行榜?

上海名人前十:

1.董其昌

国籍:中国

职业:画家

董其昌出生于1555年,其是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董其昌擅于山水画,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存世作品有《岩居图》《秋兴八景图》《昼锦堂图》《白居易琵琶行》《草书诗册》等,历来也对后世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2.黄道婆

国籍:中国

黄道婆是我国宋末年间的著名的纺织家,其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她不但将纺织技术教给了当地的妇女,还改良了一套纺织的工具,甚至还创造了心事纺车。黄 道婆贡献不仅仅是给当地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还对整个国家的纺纱效率产生了巨大影响。

3.张爱玲

国籍:中国

职业:作家

张爱玲是一位于1920年生于上海的中国现代女作家。张爱玲在7岁就来时写小说,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在不如文坛后,也先后发表《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除此之外,张爱玲在学术与翻译外国作品上也有一定成就。其现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具魅力的作家。

4.钱学森

国籍:中国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钱学森在新中国建国初期,组织设计和发射了我国第一枚导弹、第一枚人造地球卫星,指导实施了两弹结合试验,被誉为两弹一星元勋。他在导弹还有航天方面对我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能力跟地位是无法撼动的。

5.杜月笙

国籍:中国

杜月笙出生于1888年,是近代中国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也是20世纪上半叶上海滩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从一个小混混,到富可敌国的上海滩大亨,他经历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而在他巅峰时期,就连民国总统都要对他礼让三分。

6.陈云

国籍:中国

职业:革命家、政治家、经济建设奠基人

陈云于1905年出生在现今的上海,在1925年的时候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其入党之后,便开始作为劳工组织者从事共产党的活动,后历任中共青浦县委书记、淞浦特委组织部部长,中共江苏省委沪宁巡视员、江苏省委常委兼农委书记,中共上海闸北、法南区委书记和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书记等职。

7.宋庆龄

国籍:中国

职业:政治家

宋庆龄于1993年出生于上海,其是孙中山先生的夫人,著名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国家名誉主席 ,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其在青年时期就跟随孙中山,用自己的言行支持孙中山先生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革命斗争。五四运动中,宋庆龄同志与孙中山先生并肩战斗,热情赞扬学生的革命斗争精神,满腔热情地接见学生代表,有力支持了爱国学生运动。而且还对推动抗日救亡、争取人民民主权利的斗争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被誉为敢死之救国女杰,赢得了国内外正义人士的高度赞扬。

8.宋美龄

国籍:中国

宋美龄毕业于美国韦尔斯利学院,她是民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个关键人物,集美貌、财富、权力、荣誉于一身。从小留美的她对西方人的生活习俗与礼仪无比熟悉,一口杰出的英语更是让外国人频频称道,所以她在国际外交方面有着很强的能力。

9.胡适

国籍:中国

职业: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胡适的祖籍是安徽的,其原名为嗣穈。他幼年在家乡私塾读书,思想上深受程朱理学影响。曾求学于美国,师从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其回国后受聘成为北大的教授,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著闻于世。

10.徐光启

国籍:中国

职业:科学家、政治家

徐光启是明代的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其一生有着许多的著述,除翻译以外,他还有很多自己关于自然科学的学术著作,如《测量异同》、《勾股义》等。不过他用心尽力的还是对祖国传统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总结。他先后花费了几十年的工夫,收集材料,分析研究,写出了一部被后人称为农业百科全书的科技著作《农政全书》。

为什么国画大多是动植物和山水?

这是因这创作主体和主攻的方向不同,国画创作的主体主攻的方向是山水和各种动植物,而油画创作的主体和主攻的方向是各种人物的描绘,特别是年轻、健康、漂亮、有气质女性为创作主体和主攻方向。谢谢邀请:答得不好请不要见笑[大笑][大笑][大笑][作揖][作揖][作揖]

以诗入画创水墨渲染山水的是谁?

山水画之祖王维,首创泼墨山水,开启了唐代的水墨山水

王维字摩诘(701~761年),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唐代诗人,画家,擅长画山水画。他的代表作品是《辋川图》,他的作品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能将感情放到山水之中。王维首创泼墨山水,并且开启了唐代的水墨山水,深深的影响了后世文人画。他还曾经做过唐肃宗时期的尚书右丞,世人将他称为“王右丞”,他还是是唐代非常有名的诗人和画家。

王维比较擅于画山水,他被后人称为山水画的鼻祖。他可以说得上是一位拥有划时代意义的山水画家。他创作的青绿山水像李思训,创作的水墨山水像吴道子。与此同时,他还是开创泼墨山水画第一人,丢弃了以前山水画的浮华气息,只用水墨渲染画面,将以前主要都是用勾线来画山水画的,往水墨方向发展更进了一步,并且使我国的绘画技巧更加丰富。明朝的董其昌评价王维的山水画为“一变勾斫之法为水墨渲染”,因此能看得出王维对山水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为王维作诗也非常的好,吟咏大自然,描写形象比较具体。山水画整体布局比较优美,还包含了诗意,因此苏轼称赞王维的作品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的山水画,并只靠单纯的主观想象,还有就是依靠丰富的生活根据。他的晚年居住在辋川别墅和自己的朋友们一起观赏大自然。王维的画可以给人有一种真实的感觉,宋代的米芾就运用了张彦远的评论来评价王维的画说:“笔思纵横,参于造化。”因此这一定不是偶然的。传言说宋朝的文学家秦观曾经得了一次肠胃病,他的一个姓高的朋友带着王维最出名的作品《辋川图》给秦观看还说到:“看了这幅画,你的病就会好了。”秦观因为生病躺在床上,心情非常的不好,但是每天看着这幅画欣赏着,感觉已经离开病床,来到了辋川别墅,还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对面的优美风景,自然心情慢慢的就变得开朗了,病也自然就快好了。

王维绘画的石头也非常的好,传言说他以前给唐玄宗的弟弟歧王李范就画过一幅画是怪石, 画的非常的逼真。李范特别的喜欢,常常坐在画的旁边进行欣赏。就在某一天,风雨交加,雷电轰鸣,忽然有一个大霹雷,将画中的石头拔走了,这幅画立刻就成一张白纸。画中的时候飞走的事情迅速的传播开来,经过六七十年后,朝鲜的人送来一块奇怪的石头,还说是这块石头是从朝鲜神嵩山上飞来的,石头的上面刻着王维的印章。皇帝叫人把石头上的印章带来和王维的笔迹进行了一比对,几乎是一样的,方才明白是之前画的那块石头,竟然飞去朝鲜了。画出来的石头会飞,自然是虚构出来的神话,但是可以从这些来看的出来王维画的石头肯定是惟妙惟肖的。

王维本身在观察事物上面是非常的仔细深刻,这就是他能在绘画上可以取得非常巨大成就的最主要的原因了。听说有一天,王维去朋友庾敬休家做客,看见墙壁上挂着一幅《按乐图》。这幅图绘画的就是吹奏音乐的场景。王维自身就是精通音乐的,于是他开始欣赏起这幅画来。他看了又看,突然笑了。身边的人觉得很奇怪,就问王维在笑什么。于是他说:“这幅画所描绘的是正是吹奏《霓裳羽衣曲》第三段第一节的时候。”那些人不相信,就找了乐队过来吹奏这首曲子,当吹奏这一节的时候,和画里面的场景一对比,吹奏者的姿势动态、表情完全尽然和画里面的是一样的。王维的艺术成就极高,他将唐代的水墨山水画的时代开启了,还影响了后世文人画。

关于富春山的神话故事?

由元代杰出画家黄公望所创作的书画《富春山居图》不仅价值连城,而且还有着一段离奇曲折的身世遭遇。为何这件珍宝竟会险被焚毁?又是谁将这它一分为二?

明朝末年,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被传到收藏家吴洪裕的手中。自从在父亲那里得到这件宝贝,他便爱不释手,每天不思茶饭,反复地对它观赏临摹,恨不得时刻将画卷带在自己的身边。为此,吴洪裕还专门修建了一座名为“富春居”的小屋,以此来安放这幅《富春山居图》。

这一天,吴府上下忽然乱作一团,原来是家中主人吴洪裕病危了。寝室里,在烛光的映衬下,家人围立在病榻之前,焦急地等待着老人的临终遗言。而吴洪裕由于已被病魔折腾得不成样子,此刻已说不出什么话来,只是死死地盯着枕头边的宝匣。一旁的家人顿时明白了,老爷临死前念念不忘的依旧是他那幅心爱的山水画。于是,有人把画从宝匣中取出,递到他的面前,并慢慢将其展开。这时,吴洪裕的眼角忽然流出两行浑浊的泪水。好一会儿,老人的嘴里才吃力地吐出一个字:“烧!”说完,便慢慢地闭上了双眼。

原来,吴老爷子想要将这幅名画焚烧殉葬。既然老人如此珍爱此画,为何要将它殉葬呢?大多数人认为,那是因为吴洪裕本人太喜爱这幅画作了,以至于想将它带到阴曹地府,永久的陪伴在自己的身边。

眼见这幅在吴府传承三代,被视为传家宝的《富春山居图》即将付之一炬,从人群中猛然蹿出一人,只见他抓住火中的画卷用力一甩,愣是把画给抢救出来,这个人就是吴洪裕的侄子吴静庵。为了掩人耳目,他用了偷梁换柱的办法,将另外一幅画投入火中,从而救出了这幅稀世珍品。但是,画虽然被救了下来,却在中间部位烧出几个连珠洞,从而断成一大一小两段。此画起首一段已被烧去,而幸存留下的部分也是火痕斑斑。从此,这件稀世国宝《富春山居图》便一分为二。

1652年,吴家子弟吴寄谷得到画卷后,将损卷烧焦的部分细心揭下,在重新进行接拼后,正好出现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几乎看不出是经剪裁后拼接而成的,真乃不幸中的万幸。

于是,后人就把这一部分称为《剩山图》。而保留了原画主体内容的另外一段,在装裱时为掩盖被火烧过的痕迹,特意将位于画尾的董其昌题跋切割下来放在画首位置,这便是后来乾隆皇帝得到的《无用师卷》。至此,原《富春山居图》被分割成《富春山居图·剩山图》与《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长短两部分,身首各异。

吴洪裕宁可烧掉《富春山居图》,让它永远的陪在自己的身边,也不想让这幅名画流传后世。可是,他不知道的是,除了这幅《富春山居图》以外,还有另外一幅《富春山居图》流传在世。也许,您一定会感到奇怪,黄公望不是一生只画了这一幅《富山春居图》吗?哪里来的第二张画?

说起这第二幅画,就不得不提到沈周这个名字。沈周是明代着名的书画家,明代成化年间,这幅传世之作便传到了他的手中。得到《富山春居图》后,沈周自然是爱不释手,将它悬挂在墙上,反复欣赏。就这样,看着看着就发现了问题。原来,这幅名画上没有名人的题跋,于是,他不但自己在画上题了跋,还想请别人为这幅名画题跋。

像《富山春居图》这样的名画,别人都藏在最为隐秘的地方,可是,被冲昏了头脑的沈周却大张旗鼓地将画轻易地交给了别人。果不其然,在他将画交给一位友人题跋的时候,出现了问题。这位友人的儿子对这幅名画产生了歹念,随即将画偷偷卖掉,并对外宣称是被人偷了。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沈周在一个画摊上,再次见到了这件被卖掉的名画。于是,他连忙回家筹钱买画。可是当他拿着钱来到画摊时,《富山春居图》已被人买走。痛失名画的沈周不禁放声大哭起来,可是现在后悔却为时已晚。就这样,他费尽心力得到的《富山春居图》,成为了别人的宝物。而今,所剩下的也只是名画在脑海中的记忆了。即便是这样,沈周愣是凭借着自己的记忆,摹背出了一幅《富山春居图》。

而这幅由他所摹背的画卷,也在民间流传了数百年,直到1996年的北京瀚海拍卖会上,由北京故宫博物院以1000万元的高价拍下收藏。除了沈周摩背的这幅《富春山居图》以外,现可查询的临摹本还有十余幅。清乾隆年间,不知是何人临摹的《富山春居图》,竟然与真迹《富山春居图》先后传入宫廷,并由此上演了一出真假画卷之争。

1745年,一幅《富山春居图》被征入宫中,乾隆皇帝对这幅画是爱不释手,经常将它取出欣赏,还在六米长卷的留白处赋诗填词,并且加盖玉玺。可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这幅《富山春居图》征选入宫的第二年,即1746年,地方官员又呈上另外一幅《富山春居图》。

当然,这两幅作品中,肯定有一幅是假的。但是这两幅画,实在是太像了,很难区分出真假。但是,不知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乾隆皇帝认定最先进宫的那一幅为真画,也就是他在上面赋诗题词的为真迹,而另外一幅为仿品。但是,由于后来者实在是画得太好了,简直足以“以假乱真”,所以连乾隆皇帝也不忍将它丢弃,所以也将其收入到了内府。

而其后的百年间,也没有人去质疑乾隆皇帝的鉴定。直到清朝灭亡以后,学者们才对此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那幅经乾隆皇帝鉴定为假画的《富山春居图》才是黄公望的真迹。而理由自然是,只有那幅画是半截画,并且具有明显的火烧与修补的痕迹,与历史记载相吻合。

直到20世纪70年代,经两岸专家反复鉴定,才最终确定,由乾隆皇帝鉴定为真迹的画作是一幅假画,而那幅被鉴定为假画的才是真迹《富山春居图》的后半段《无用师卷》。

就这样,假作真时真亦假,这幅假画居然骗过了朝廷鉴定专家的眼睛,被天下第一收藏家乾隆皇帝所悉心珍藏。而黄公望的真迹《无用师卷》,则备受冷落,被放置在了一旁长达200年之久。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这幅真迹才没被乾隆皇帝题词赋诗,加盖玉玺,落了一个“干净之身”,从而完好地保持了原画的风貌。

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究竟是不是地主恶霸?

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我认为不是地主恶霸。

说起地主恶霸,我们的印象中都是那些象黄世仁、刘文彩那样欺男霸女,为富不仁的人。而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久竟何许人,怎么会和地主恶霸联系起来呢?下面听我慢慢说一说。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礼部尚书,书法、绘画、签赏家。

他之所以和地主恶霸联系起来,这要从明朝的两部野史《民抄董宦事实》和《黑白传》讲起。

书中记载: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董其昌考中进士,后历任翰林院编修、湖广副使、太常寺卿、礼部侍郎等职。期间,还曾一度担任皇长子朱常洛(即明光宗)的老师。在“执政为民”方面,董其昌一无作为,二无建树,但他却利用“京官”和“书画家”的双重身份,通过为他人作书作画、鉴赏文物等渠道,攫取了相当可观的“润笔费”和“鉴定费”,私人财富陡增。 董其昌生性好色,尤其是在有了地位,有了名气,有了银子,有了势力后,变得更加骄奢淫逸。他不但娶有多房妻妾,而且还热衷于习练房中术,甚至奸淫童女以采阴补阳。即使年过花甲、儿孙满堂,仍然贪婪美色。另外,尤喜欺压民众。凡此种种丑恶行径,早已引起当地士绅和百姓的强烈不满。

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八月,赋闲在家的董其昌,因为强抢民女绿英,将其纳为小妾,再度引起松江民众的公愤。消息传开后,说书界便编出了以此事为蓝本的《黑白传》,并广为流传。《黑白传》第一回即“白公子夜打陆家庄,黑秀才大闹龙门里”。民众这种嘲讽讥笑,矛头显然直指,号思白且面黑的董其昌本人。董其昌因此恼羞成怒。

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三月,董其昌从说书人钱二口中,得知《黑白传》出自松江生员范昶之手。于是,命家奴将范昶掠至董宅,并私设公堂,亲自审问。范昶不承认,董其昌便派人对范昶百般凌辱,还强迫其到城隍庙里向神灵起誓。范昶遭此奇耻大辱,回家后,不满十天,便含恨暴死。 范昶死后,其母冯氏带着儿媳龚氏以及三名女仆,穿着孝服,哭闹着前去董宅讨说法。董其昌知道后,先指使家奴砸毁她们乘坐的轿子,后将她们带入家中闭门毒打。冯氏被推倒在沟壑之中,龚氏的衣服被尽数撕破,几个随从女仆则被剥掉裤子,用棍子捣戳阴户。接着,董其昌命人打开大门,让围观百姓观赏她们惨遭凌辱后的情形。 董其昌的卑劣行径,使松江百姓义愤填膺。一夜之间,大街小巷布满了控诉董其昌“兽宦”、“枭孽”的揭贴文告。当地妇女、儿童间流传着“若要柴米强,先杀董其昌”。徽州、湖广、川陕、山西等地客商,也加入到揭发批判董其昌的行列中来,甚至连妓院和游船上也有这类报纸传阅。董其昌的恶行,简直到了“怨声载道,穷天罄地”的地步。 接受诉状的官员,既碍于董其昌的声名和权势,又害怕众怒难犯,只好下令拘捕董其昌家奴陈明。官府这种丢卒保车、避重就轻的作为,显然不能平息民愤。于是,情绪激愤的民众上房揭瓦,将董其昌家中的珍奇玩货、金玉珠宝席卷一空,随后将董家数百间园亭台榭和密室幽房,点燃烧成灰尽。

这两部野史对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污名化,然而,查起作者姓名为无名氏,真实度可想而知了。再说,董其昌在明朝官拜礼部尚书,明朝后期,朝中奸臣当道,文官互相攻讦实乃平常之事。因此这两部野史也可能是政治操控的一种手段。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镇居民董玉兴提供其祖传的明代手抄本《民抄董宦警示录》一书,共74页,略有残缺,专家考证是《民抄董宦事实》的又一版本。书后附有当时松江府各级机构处理此案的公文,内容翔实,不可多得的官方第一手的可靠史料。

书中说明指使抢走绿英者不是董祖常,更不是董其昌。在《府学申复理刑厅公文》、《学院奏疏》、等史料中都记载了董其昌在两本野史中不实的事实。数年之后,官府将造谣及带头烧毁董宅的数人抓拿归案,董其昌才算是被“平反”之后重回家乡居住。

另外,据清人修的《明史》记载,董其昌“ 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 ”。就是说董其昌督湖广学政的时候,不迎合私下的贿赂请求,因此被有权势的家族所怨恨。他们教唆数百名儒生闹事,捣毁了他的衙门。

解放后,在上海举办董其昌书画艺术展大会上,史学工作用明朝后期详实的史料,充分证明两本野史是对著名书法艺术家董其昌人身的污名化,并给予了正名。

总上所说著名的书画艺术家董其昌是地主恶霸的说法是不对的。

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在书法、、绘画、鉴赏等领或的成绩和艺术造诣。是古今公认的。他的书画作品是中华艺术宝库中璀璨明珠。值得学习和欣赏。

总之,对董其昌的功过是非,我们应该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观点,客观评价,而不该相信道听途说的野史故事。

欢迎大家点评留言并注。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