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简介及代表作品,唐代诗人李白的字是什么?
一、代表作:《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侠客行》、《春思》、《秋歌》等。二、作品简介(节选):
1、《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
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2、《望庐山瀑布》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的两首诗,一为五古,一为七绝。诗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其中第二首历来广为传诵。
该诗前两句概括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
首句从香炉峰写起,阳光照射下的水气变成了紫色的薄雾,给人一种朦胧美。
第二句描写瀑布,一个“挂”字,写出了瀑布奔腾飞泻的气势。
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字字珠玑。
结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生动又贴切,一个“疑”字,显得意味深长。
3、《侠客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开头四句从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刻画侠客的形象;第二个四句描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第三个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进一步歌颂侠客,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最后四句表示,即使侠客的行动没有达到目的,但侠客的骨气依然流芳后世,并不逊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
全诗抒发了作者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三、作者:李白(701年-762年)[1]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刘禹锡是初唐盛唐还是晚唐的?
中唐时期,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刘白”,与柳宗元合称“刘柳”。
刘禹锡 (772-842)字梦得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他的一些诗歌反映了作者进步的思想,其学习民歌写成的《竹枝词》等诗具有新鲜活泼,健康开朗的显著特色,情调上独具一格。语言简朴生动,情致缠绵,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其中《竹枝》(六)中“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句为著名的双关语,足见诗人之匠心独具。其诗结有《刘宾客集》。
大家知道唐代的四大名家吗?
唐代的四大名家?
这个问题就有问题!
唐朝是盛世,无论是社会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等在中国历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更何况是唐朝文化的发展。
简单的举个例子吧“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是指的是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为“王杨卢骆”。
四杰齐名,原并非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谓“此首论四六”;或认为兼指诗文,如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论此首时,举赋、檄、诗等为例。
四杰名次,亦记载不一。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说,唐开国后“复有王杨卢骆”,并以此次序论列诸人,为现所知最早的材料。张说《赠太尉裴公神道碑》称:“在选曹,见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则以骆为首。杜甫诗句“王杨卢骆当时体”,一本作“杨王卢骆”;《旧唐书·裴行俭传》亦以杨王卢骆为序。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杨炯《王勃集序》)。他们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狭小领域扩展到江河山川、边塞江漠的辽阔空间,赋予诗以新的生命力。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
王勃王勃(约650~约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县(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朝文学家,儒客大家,文中子王通之孙,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
王勃聪敏好学,六岁能文,下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秘书监颜师古《汉书注》,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进士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贤)府文学。写作《斗鸡檄》,坐罪免官。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授虢州参军,私杀官奴,二次被贬。
上元三年(676年)八月,王勃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擅长五律和五绝,著有《王子安集》等。
杨炯杨炯(650年-693年? [1] ),字令明,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唐朝大臣、文学家,常山郡公杨初曾孙,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聪敏博学,文采出众。显庆四年(659年),进士及第,授弘文馆待制。上元三年(676年),参加制举,补为校书郎。永淳元年(682年),擢为太子(李显)詹事司直。垂拱二年(686年),贬为梓州司法参军。如意元年(692年),迁盈川县令。如意二年(693年),卒于任上。
文学才华出众,善写散文,尤擅诗歌。现存诗30余首,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明代童佩辑有《杨盈川集》十卷。
卢照邻卢照邻(约635-约695年),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县(今河北涿州)人,唐朝时期大臣、诗人。 [1]
出身范阳卢氏北祖,是东汉侍中卢植的十六世孙,唐朝江都尉、临颍丞卢仁朂之子 [2] 。博学能文,起家邓王(李元裕)府典签,迁益州新都县尉,因病辞官。爱好诗歌文学,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为“初唐四杰”。因麻疹疾病,不堪重负,投水自尽。著有《卢升之集》,明朝张燮辑有《幽忧子集》存于世。
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 [3] ,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骆宾王骆宾王(约619—约687) [1] ,字观光,中国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出身寒微,少有才名。永徽年间,成为道王李元庆府属,任武功主簿,迁长安主簿。仪凤三年(678),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遇赦而出。调露二年(680),除临海丞,坐事辞官。光宅元年(684),跟随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撰写《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徐敬业败亡后,下落不明,或说被乱军所杀,或说遁入了空门。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诗作辞采华胆,格律谨严。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有《骆宾王文集》遗世。清陈熙晋辑有《骆临海集笺注》。 [2] 事迹见新、旧《唐书》。
唐代诗人贺知章主要擅长写什么?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县)人。是初唐至盛唐时期一位以清狂著名的诗人。史书上说他“清淡风流”,晚年尤放旷,遨嬉里巷,自号“四明狂客”。明代著名诗评家胡应麟说:“诗最可贵者清……思不清则俗”(《诗薮》)。这里的“思”指的是立意,“清”有超凡、绝俗、淡泊之意。他在长安时,和李白等八人,称为“饮中八仙”。又和张旭、包融、张若虚齐名,称为“吴中四士”。他们的生活情调,有一个共同的倾向,便是对礼俗规矩的厌恶和对自由闲适的追求。这种思想,都充分地表现在他们的诗作之中。
他是武则天证圣间(695)进士,后做到太子宾客,授秘书监,官位很高,他的一生可以说仕途平坦。但他不愿做官,天宝初年,向玄宗请求做道士,回家乡去隐居。玄宗答应了他,并作诗为他送行,还下诏赐予镜湖剡川一曲,供他养老,皇太子和百官为他饯行,可以说是“光宗耀祖,衣锦荣归”了。
贺诗不多,《全唐诗》存其诗一卷,仅十九首,其中不少为郊庙乐章和“奉和圣制”之作。抒写他个人切身感受的只有九首,《回乡偶书》是其中一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回乡偶书》是他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没有辞藻的堆砌和语句的雕琢。完全是回到家乡时偶然的抒怀。作者“寄至味于淡泊”,以闲谈的笔调,表达了久客乍归的思想感情。
在古代,读书人历经“十年寒窗苦”后,或迫于生计,或谋取功名,不惜离乡背井,客居他乡。因而游子的感伤离别,也就成了古人经常的题材,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这里的“少小”“老大”,突出了诗人作客异乡的久远。口语式的诗句,凝聚着深刻的内在感情,他离开家乡,踏上人生旅途时年纪尚轻,而回到家乡时已届耄耋之年。抚今追昔,怎能不令人百感交集?
诗人是吮吸故乡的乳汁长大的,在故乡的怀抱中度过了一二十个春秋,对故乡的草木,亲人师友,无不留下难忘的印象,而“呀呀”学就的“乡音”,更是难以忘怀。诗人在外思乡心切,曾写下这样的诗篇:“故乡杳无际,江皋闻曙钟。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而今他操着“乡音”踏上故乡的土地,首先听到的也是这极为熟悉而亲切的家乡话。然而无情的岁月,漫长的羁旅生涯,使得诗人老态龙钟,耳边的头发也巳疏落。诗人乍喜乍悲,感概万千。诗人在这里以“鬓毛衰”与“老大”照应,和“乡音无改”对衬,用高度精炼的语言,把他初临故土的感触,对家乡无比深厚的感情,细腻逼真地表现出来。
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抓住颇有戏剧性的细节,继续抒发他的感慨: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孩子们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翁来到面前,怎能想到是自己的老长辈呢?由于孩子们的天真憨直,不等诗人发问,就“笑问客从何处来”,笑问”两字十分传神,孩子们的惊奇、活泼、幼稚、讲礼貌的情状跃然纸上,维妙维肖。孩子们竟称他是“客”,令诗人感伤惆悵,这种感情上的微妙变化,在诗人《回乡偶书》第二首就更加明了:“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而这种感喟在第一首中因通过儿童的“笑问”,表现得更加含蓄深沉,发人遐思。
诗人善于捕捉和选取给人印象最鲜明的事物和意象,如“乡音”,儿童的“笑问”等等,以寥寥数笔勾出,“寄至味于淡泊”,逼真生动。诗虽只有四句,但曲折有致,洒脱自然。前两句着重写诗人自己的心理活动。而后奇兵突起,意趣飞动,以儿童的“笑问”煞尾,戛然而止,出人望外。其弦外之音,句外之味,耐人咀嚼。
为什么古代词人要有并称?
这是古人对文人骚客的一个归纳性的数字习惯称呼,往往把处在同时代或者同门或者创作风格基本属于一个路数的人或者文论流派以及兴趣爱好相投的人合称某某,如屈宋、班马、陶谢、苏辛等等,不到如此,还将三人五人七人八人等合称某某某某,如三曹、三谢、初唐四杰、竹林七贤等等。
这里面最多的是两个人一起的合称,试为归纳一下:
/屈宋: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和宋玉的并称,屈原是“楚辞”的开创人,宋玉稍后,同样擅长“楚辞”,二人作品都具有想象丰富多彩感情奔放辞章华美瑰丽的特点,刘勰《文心雕龙》曰其“屈宋逸步,莫之能追”的赞誉,但屈原的成就和历史地位要远超宋玉;
/扬马: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和扬雄的合称,二人均精于大赋创作且风格相近,分别有《上林赋》、《甘泉赋》等流传后世的名篇;
/班马:汉代史学家班固和司马迁的并称,亦称作“马班”。二人同为史学大家和散文作家,分别著有历史巨著《汉书》和《史记》,《晋书》曰二人“丘明之没,班马迭兴,奋鸿笔于西京,骋直词于东观”的论述;
/枚马:汉代辞赋家枚乘和司马相如的并称,二人均擅长大赋;
/陶谢:东晋诗人陶渊明和南朝诗人谢灵运的合称,二人均已描绘自然景物而名,陶渊明以田园诗见长,谢灵运以山水诗为主;
/颜谢:南朝颜延之和谢灵运的合称,二人都是以寄情山水文辞雕饰为特点;
/王孟:唐诗人王维与孟浩然的合称,二人都善用五言诗描写自然景物,艺术风格接近诗作形象生动,后世经常将二人作品合辑刊行;
/高岑:唐诗人高适和岑参的合称,二人都以写边塞风光著称,风格豪迈诗情激昂,杜甫曾言“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而赞;
/李杜:李白和杜甫的合称,二人创作风格各异但同负盛名,李白称“诗仙”,杜甫称“诗圣”,韩愈有“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的赞誉;李杜尚有大李杜、小李杜之分,大李杜指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指李商隐和杜牧,小李杜以律、绝见长,尤以借古喻今的咏史诗为佳;
/韩柳:唐代韩愈和柳宗元的合称,二人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和代表作家,杜牧有“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以赞;
/韩孟:唐文学家韩愈和诗人孟郊的合称,二人互为友党,时号“孟诗韩笔”;
/元白: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的合称,二人同朝为官同为好友,平素常一起唱和酬答,加之二人都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故以元白称之,就文学成就而言,白居易要远高于元稹;
/温李:晚唐诗人温庭筠、李商隐的合称,二人诗作均语言工炼,差别在于,温诗香艳李诗典雅;
/皮陆:晚唐文学家皮日休和陆龟蒙的合称,二人同为好友,常诗酒唱和,诗开僻涩一体文善小品文而齐名;
/苏辛:宋代词家苏轼和辛弃疾的合称,二人词气象雄浑境界开阔而豪迈奔放,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
…………
除二人并称之外,尚有三曹、三谢、三李、四杰、四灵、四学士、七子、七贤、八友、十才子等等的称呼,史上有名后世为敬也!
第一个你会想到谁?
杜甫。
这是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原因如下:
第一,他爱国爱民爱君,是位忧国忧民的诗人。
他写的诗,几乎都满含对国家的爱。
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虽然是描写他被囚禁于国都长安,在这里所见之景,但表达的是对整个国势的担忧。
他的诗,也关心普通百娃。
比如他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借贫富对比,表达对权贵世族奢靡生活的批判,对生活无着的百姓的无限同情。
他的诗,也常含对君王的无限眷恋。
如他写“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他虽在夔州,漂泊求生,但总是看到北斗星就想到在长安的君王,这种忠君爱国思想让人感怀落泪。
第二,他诗才高妙,又孜孜不倦于创作。
他一生创作了一千四百多首诗,而且许多是流传千古的精品。如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登高》《登岳阳楼》《秋兴八首》等。
他创作的态度也极端认真,常常"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而且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而且,是杜甫,真正使七言律诗走向成熟、完美。
第三,杜甫热爱生活,一生都在为梦想而努力。
他早年就立下大志,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参加过多次考试,虽然由于权臣李林甫当政,他没能求得功名,但他一生都在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他困顿长安十年,也是追逐梦想的十年。
即使逃避四川,他仍寄希望于节度使严武,希望有朝一日重返长安,为国出力。
梦想不能实现,他也不气绥,仍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的宏大愿望。
他在不得意的生活中,还欣赏黄四娘家的满蹊之花,留意"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美妙。
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