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染织工艺代表作品,为什么汉服还有明朝飞鱼服卖的都很贵?
汉服,明朝飞鱼服为什么那么贵我觉得这其中的原因很多! 一、首先,汉服和飞鱼服虽说是我们中华的传统服饰但是汉服和飞鱼服饰都不是我们大众平时都穿的服饰,它只能是买给小部分的人,所以对于商家来说,分摊这种服饰的成本就一定要比我们平时穿的服饰成本要高很多。物以稀为贵这句话真是说得一点都不错啊! 二、汉服的面料有好几种,雪纺,是做汉服的常用布料。它轻盈飘逸,容易打理。棉麻,简单朴素,亲肤透气。再个就是真丝了。真丝透气好散热快,穿着非常舒适,但是不容易搭理。飞鱼服的面料是仿云锦面料,采用织金工艺完成。这些材料如果是真的天然材料再加上制作费成本就很高了! 三、这些衣服上的花纹图案,需要绣花或者是印花工艺。由于这些服饰的需求量不大,需要量体裁衣,大多为定制,时间长耗时耗力。人工成本就不低。 四、还有许多无形的成本,包括服饰的品牌、宣传、包装、甚至还有服饰的售后和运费都是这些买家,商家要计算在内的。 五、最后就是有一些商家,用廉价的布料以次充好,漫天要价! 这些都是造成这些传统服饰价格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 。有时候,同样的服饰不一祥的价格,同样的穿着不一样的搭配,同样的服饰有的人觉得贵,有的人觉得便宜!每个人的购买力都不尽相同,但是人们都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够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有的人喜欢某样东西 无论价格高低都会购买,这就是情怀!还是希望以后这些代表传统的东西能有越来越多人喜欢,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也是对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 一种传承!
剪纸的发源地是哪里?
剪纸的发源地是哪里?
剪纸和山歌是世代相传的民间艺术,它们的历史没有文献记载,只是一代一代手把手、口接口地流传着。人称剪纸为“古时花”。剪纸作为当地妇女们的一种传统手艺,其花样、摹本、技巧、手法仅限于母女之间代代相传。 在农耕文明中,女工是女性必修的课程。在陕北地区,剪纸、绣花几乎成了姑娘的门面活。男方衡量女子,“巧”是一条重要的标准。陕北的老一辈人至今记得当年相亲时的说法:莫问人好不好,只要手儿巧。安塞民歌《迎亲歌》中说得更直接:“生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铰的”。看谁家女子聪明灵巧,就是要看她花剪得好不好。中国是剪纸艺术的故乡。从许多相关资料来看,其发源地在中原。阜阳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文化氛围浓郁,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剪纸艺术,并以传统多样的题材,丰满严谨的构图,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享有盛誉。
剪纸的发展历史剪纸的发展历程 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 剪纸的主要材料是纸。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过去一直公认造纸术是蔡伦于公元105年前后发明的。后来陕西省扶风县出土了西汉时期的纸,专家们认为纸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要提前到汉平帝之前,可能在宣帝时期(公元前73一前49年)。不管结论最后怎么定,在纸发明之前,不会有真正的剪纸。但用其它薄片材料用于剪刻镂花,却在有纸之前。让我们查看一下有关文物和史料记载:
战国(公元前476一前221年) ① 1950一1952年在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用银箔镂空刻花的弧形装饰物。 ② 湖南长沙黄泥圹出土的晋代金片装饰物。 这些用银箔镂空而成的装饰物,虽然不能说就是剪纸,但在刻制技术和艺术风格上,可以说是已经形成了剪纸艺术的前身。 北朝(公元386一534年) 用纸剪成美丽的图案花纹,目前最早发现而且有据可查的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先后出土了五幅团花剪纸。 南北朝对马团花。南北朝对猴团花.南北朝金银花团花。南北朝菊花团花。南北朝八用形团花。 唐代(公元618一907年)唐代已将剪纸图案应用于其它工艺方面: ①1963年一1965年新疆吐鲁番出土的“人胜”剪纸。 ②1973年西安出土的皮革帽子,图案是镂空花样。 ③自汉至唐现了一种金银镶嵌技术工艺,是将刻镂的金银箔粘贴在漆器或铜镜的背面,经填漆磨干,在漆地上显出金光灿烂的花纹。河南省郑州出土的唐代金银平脱镜(直径36.2cm) ④现藏于日本正仓院唐代的“人胜”刻金箔。 ⑤1951年湖南省长沙出土的汉代金箔刻花图样。 宋代(公元960一1279年) 宋代关于剪纸的记载就很多了。有的将剪纸作为礼品的点缀,有的贴在窗上,有的装饰灯彩,还有的剪成所谓“龙虎”之类。在南宋时期,已出现了以此为职业的艺人,有的善剪“诸家书字,有的专剪“诸色花样”。这时,皮影盛行,雕镂皮影的材料,除了动物的皮外,也有用厚纸制作的。 宋代剪纸用于工艺装饰的一个重要创造,是吉州窑的瓷器,产品有茶盏和花瓶等,图案题材很多,有凤凰、梅花、枇杷和吉祥文字等,造型生动、活泼,它是作者在施釉过程中,贴上剪纸,入窑烧制而成的。 现代民间蓝印花布,是用镂花纸板刮浆后仿染而呈现花纹的,这种印染工艺宋代已很普遍,山西省出土的南宋印花布便是一例。 明代(公元1368一1644年)的夹纱灯是很有名的。它是将剪纸夹在纱中。用烛光映出花纹,这是剪纸在日常生活中的又一应用,现在人们叫它“走马灯”。 清代(公元1644一1911年)剪纸流传下来的不少,北京故宫博物院坤宁宫,室内顶棚和宫室两旁过道壁间均用白纸衬托出黑色龙凤双喜的剪纸图样。
唐朝 崔道融所留传的诗中,有这样的词句:“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这里所讲的“宜春帖子”,也就是现在人们所熟悉的“剪纸艺术作品”唐代诗人李商隐《人曰》诗:“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也是写此。段成式《酉阳杂俎》说:“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小蟠,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胜以戏之。 南宋 周密所著《志雅堂诗杂钞》中写有:“旧都天衔,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又中原有余承志者,每剪诸家书字,毕专门。其后有少年能于衣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极精工。”即是“开封”府,“剪花样”指的自然是“剪纸”。
能发几张民风民俗照片并简单介绍吗?
云南、贵州的少数民族素来有喜欢斗牛的习俗,且不说规模大,奖金高、循环比赛的专业斗牛场,这里带大家到贵州省黎平县去观赏民间原生态的斗牛现场。
黎平县地处黔东南,原生民族以侗族、苗族为主,观看斗牛是这里喜闻乐见的休闲娱乐方式,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观看斗牛。
斗牛有专人喂养,一般以村为单位,一个村子喂养一头或几头,大家出资购买斗牛,也有私人喂养,愿赌服输,斗败的牛不值钱,要么吃肉要么低价转卖。赢的牛随着名气增大,身价也是水涨船高。
一般斗牛场都设置在周围有斜坡,中间平坦的地方,便于人们能轻易观看牛场上的精彩打斗。
为了占领有利的观看位置,很多人老早就赶到斗牛场,有的坐车,有的走路,事实上你跟本无法理解,有的人一大早起来赶路,走了十多里路就是为了观看一场斗牛比赛。
当然你如果喜欢,也可以买到斗牛的光碟来看,但真实感远远没有到现场去看来得强烈。那种欢声震天、热血沸腾的感觉,不在现场无法感受得到。
每逢斗牛,牛场周围的路边会有小商小贩摆着地摊,有卖吃的,有卖小玩具的,有卖水果的,卖糖的,卖各种小物件,还有卖鞭炮的,就像乡下赶集或赶庙会一样热闹。
每一头斗牛在开打前都要走一回隆重的入场仪式,这时候会有亲戚朋友前来庆贺助威,牛在场内耀武扬威转圈,人们在一旁放鞭炮,敲锣打鼓,喧闹异常。
每一头牛都有一副制作精美,庄严威武的行头,转场时会把这行头给牛披挂上,人靠衣装,牛靠武装,怎么样?这行头威武吧?
另外,每一头牛都有很多面美轮美奂的彩旗,彩旗插在牛的周围,如同古代行军打仗,起着鼓舞士气、彰显威严的作用,远远看去,旌旗招展,士气高涨。
尽管周围没有舒适的坐位,但斗牛场周围都站满了人,真正是人山人海,比肩接踵。人们伸长脖子就是为了看牛,为了看牛!
当然,也有来看姑娘的,年轻小伙子一边看牛,一边寻找对眼的姑娘,想方设法套近乎,这因看牛延伸出来的姻缘,为数不少呢!
怎么样?少数民族不但民风纯朴,也有彪悍的一面,对斗牛的喜爱,足以窥见一二。
你知道紫苏有哪些功效吗?
紫苏,又称苏叶、回回苏,气味芬芳,长作为西餐佐料,是一种兼具食疗与药用两种功效的香料 。其具有下气去痰,止咳平喘,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理气安胎,解鱼蟹毒的功效。
紫苏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近四方形,绿色或红色,叶对生,卵圆形,叶微皱,具长柄,有锯齿缘,两面紫色或叶面绿色。夏秋季开淡红色或红色花,顶生或腋生。果小,倒卵形。
其叶、茎、种子皆可入药,嫩叶可以生食、做汤,茎叶可以腌渍。一般夏秋季采集,阴干备用。但紫苏叶不可与鲫鱼同食,患湿热病,表虚自汗者忌用。
叶又叫苏叶,味辛,性温,气香。善于解表,发表散寒,理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可用于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咳喘,气喘,头痛,胸腹胀满,吐泻腹痛,妊娠恶阻,胎动不安,鱼蟹中毒。另外蒸馏得来的紫苏叶油脂肪含量低,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提高记忆力,调养三高,有利于老年人的保健。对婴幼儿的大脑和视力的发育也有很好的作用。
茎又叫苏梗,味辛、甘,性微温,善于宽胸,理气舒郁,止痛,安胎。可用于胸脘痞闷,气滞腹满,嗳气呕吐,噎膈反胃,胎不安,妊娠呕吐。
种子又叫苏子,味辛,性温。善于降气,降肺气而能止咳,平喘,消痰。可用于咳嗽气喘,痰涎雍盛,胸膈满闷,肠燥便秘。用苏子榨的油又称苏子油,可降脂、促智、抗过敏、抑制胆固醇、抗血栓、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常吃苏子还能提高记忆力,保护视力。
1、感冒风寒
取紫苏叶15克,荆芥9.4克,陈皮5.6克,生姜9.4克,香附7.5克,艾纳香根18.8克,埔盐根18.8克,加水共煎两次后服用。
2、风寒感冒头痛
紫苏叶5.6克,春花3克,煮开水冲泡饮服。
3、咳嗽痰喘、气逆胸闷
紫苏子11.3克,萝卜子(炒后去皮) 7.5克,白芥子9.4克,陈皮5.6克,红鸡屎藤11.3克,加水共煎两次后服用。
4、孕妇呕吐
取紫苏梗9.4克,制半夏3.8克,陈皮5.6克,竹菇5.6克,生姜三片,用水煎服即可。
5、急性肠胃炎
取紫苏梗9.4克,忍冬叶15克,藿香11.3克,佩兰11.3克,制半夏7.5克,陈皮7.5克(藿香后下煎),水煎两次,早晚各服用一次。
6、乳房疼痛
紫苏头18.8克,羊带来头37.5克,青壳鸭蛋两粒,半酒水炖服,分两次服用。
7、吃鱼、蟹中毒、腹泻、呕吐
取紫苏叶30克,生姜三片,蒜头11.3克,共用水煎服用。
8、习惯性流产
取紫苏梗11.3克,艾草梗7.5克,杜仲15克,土鸡蛋一粒(用筷子敲出裂痕),先将三味青草洗净,再加水炖鸡蛋,饮汤吃蛋。
9、脚水肿
取紫苏梗26.3克,玉米须11.3克,冬瓜皮30克,去皮大蒜头11.3克,姜母皮15克,五碗水,共煎制两碗,分两次服用,服5~7天。
除此之外,紫苏所含物质还有抗菌防腐,抗氧化,抑癌抗癌的功效,常吃可以增强免疫力,保护血管。
通过明代巨著天工开物分析一下?
因为对中国古典文化有些偏爱,所以在这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今天就和大家说一下如何通过《天工开物》了解古人如何制作建筑用的砖。
首先我简单的为大家介绍一下《天工开物》,出本书是由?宋应星在1637年编著的一共有三卷18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比如机械、、陶瓷、兵器、火药、纺织染色等生活中常见的生产技术。
《天工开物》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因此也被人们称为百科全书。书中极力强调人和自然应该相互协调,人力要与自然的力相配合。
全书一共分为上中下三卷,18片附有123幅插图。描绘了130多位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
并且在书中告诉我们各种农作物和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艺和工艺装备。在书的上卷中记载了古物斗嘛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薄的染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如制盐、制盐?
中间的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断面,煤炭,石灰硫磺,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的方法等。
全书的下卷技术,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九曲的生产,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
通过了解整本书的创作背景和内容分配,我们就可以知道,如果想要了解中国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自己制作建筑房屋的砖瓦,就可以去读全书的中间部分。
南通有哪些特产?
特产有:
嵌桃麻糕:嵌桃麻糕是江苏省南通地区的传统名小吃,主要由芝麻粉、白糖、炒米粉及核桃仁等原料制成。色泽金黄,味道香、甜、松、酥,有芝麻的清香。
如东大米:如东大米产自江海交汇的长江冲积平原,受产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等因素影响,如东大米“米粒皎莹如玉,气味醇正芳香”,成为百姓餐桌上的首选,并早已闻名于江浙沪地区。
如东条斑紫菜:如东条斑紫菜是江苏南通如东的特产。如东县是全国最大的条斑紫菜养殖加工出口基地。
如皋黄鸡
如东文蛤:是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的特产。如东沿海是文蛤的主要产地之一,所产文蛤肉质鲜美,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等营养成分。
如东出产的海产珍品文蛤,素有“天下第一鲜”之称。早在唐代文蛤就被列为贡品。文蛤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药用价值很大。
如皋白萝卜:如今红萝卜种植已很少,只在端阳节前后有少量上市,都以白萝卜为主。现在的如皋白萝卜就是经产地农民几百年的精心选育和栽种培育而成的具地方特色的萝卜良种。用它为原料经精细加工而成的“如皋萝卜干”,是久负盛名的江苏特产,历来远销国内外市场。
海门香芋:是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的特产。海门香芋具有豆的清香,久煮不糊,入口清香味甘,具有独特的品质和地域特色。海门香芋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南通蓝印花布:中国民间传统的工艺印染品,宋代称为药斑布,明代称为浇花布,传说为嘉定一归姓者发明。南通为中国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土布与天然兰草为农家平常之物,故前庄后坊的蓝印花布染作坊曾遍布农村集镇。蓝印花布主要用来制作日常的衣服、被面、蚊帐、枕套、包袱布等。蓝印花布图案朴素优美、吉祥如意,大多取材于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与神话传说,如:五福(蝙蝠)捧寿、吉庆有余(鱼)、狮子滚绣球、鲤鱼跳龙门等。如今蓝印花布面料已由原来的单面印花发展成双面印花,由单色发展成复色,由小布发展到宽幅布,由土布发展到精棉坯布和棉麻混纺布。花色品种也日益增多,出现了蓝印门帘、壁挂、台布、鞋帽、拎包、玩具等多种工艺品,尤其是蓝印花布时装,成为都市里一道亮丽风景线。
如皋点心:缸爿是南通市民价廉物美的早点。烧饼店的师傅将一块面团,拉成长带状,宽约6~7寸,浇上一条豆油线,抹上一层细盐,对折成2寸许,用手掌一下一下压实,然后用棒捶卷压,一面卷,一面用棒捶打台板,于是面团越拉越长,再用菜刀依45度斜线,一刀一刀切开,成为两头尖的平行四边形,最后将其排列整齐,涂上一层糖稀,洒匀一些芝麻,一块一块地用手贴到炉筒里去,不一会,略带焦黄、两头微跷,香喷喷的缸爿就出炉了。
如皋香肠:如皋香肠是江苏南通如皋的特产。
南通板鹞风筝:南通板鹞风筝又称“哨口板繇”,源于北宋。它融扎裱造型、配色绘画、音律设计、“哨口”雕刻于一体,其形状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和八角形,以六角板鹞为多(即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组合而成的有六个凸角的风筝),也有由多个这样的几何图形组合而成的“七联星”、“九联星”、“十九联星”等。大者丈余,小者盈尺,装饰图案多为工笔重彩,内容有“八仙”、“凤戏牡丹”、“三国故事”等,喜用红、黑、青、紫色,以造成强烈的色彩对比。风筝上缀满了大小不等的“哨口”,多者达数千。“哨口”由哨面和哨筒两部分组成。哨面通常用竹片或质地松脆的木块雕刻而成;哨筒分管状和球状两大类,管状哨口统称“哨”,古时多用竹筒内膜及鹅毛管等制成;球状哨口统称“口”,通常用葫芦、果壳、蚕茧等制成。标准的哨口板繇无论大小,均可承受5级以上风力,即使在7-8级大风中,仍可稳悬于数百米的高空,并发出美妙的声音。
还有很多特产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