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几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杜甫秋兴八首有什么联系?
【赏析】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情之意。《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作于大历元年( 公元766年),时人56岁。全诗八首蝉联,前呼后应,脉络贯通,组织严密,既是一组完美的组诗,而又各篇各有所侧重。每篇都是可以独立的七言律诗。王船山在《唐诗评选·卷四》中说:“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态尽失矣。”八首之中,第一首总起,统帅后面七篇。前三首写夔州秋景,感慨不得志的平生,第四首为前后过渡之枢纽,后四首写所思之长安,抒发“处江湖远则忧其君”的情愫。声身居巫峡而心系长安就是这组诗的主要内容和线索。
全诗以“秋”作为统帅,写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写长安盛世的回忆,今昔对比所引起的哀伤;写关注国家的命运、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为、只能遥忆京华的忧愁抑郁。
全诗于凄清哀怨中,具沉雄博丽的意境。格律精工,词彩华茂,沉郁顿挫,悲壮凄凉意境深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最典型地表现了杜律的特有风格,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求唐朝所有的诗人?
我找了几个比较有名的:骆宾王(约619~687)
贺知章(659-744)
王之涣(688—742)孟浩然(689~740)高适(700—765) 王维(701-761)
李白 (701—762)杜甫(712--770)
韦应物(737~792)
王涯(764左右-835)
韩愈(768~824)
刘禹锡(772-842)
白居易(772--846)柳宗元(773—819)
杜牧(803-853)
杜甫是什么朝代的人?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诗三首体裁?
这三首诗是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题材不同,背景不同,风格也不同。
《望岳》写诗人游历山川名胜,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己的远大抱负,其感情基调热情奔放。《春望》写诗人历经战乱,目睹国家破败之象,身感离乡背井之苦,表达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石壕吏》也写于战乱时期,但这时,诗人面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现出深切的同情。后两首其感情沉郁忧愤。从这三首诗歌来看,诗人的思想逐渐从理想走向现实,从于家于己的眷顾转向于国于民的关注,或多或少地体现了诗人思想发展的轨迹。从内容上说,前两首属抒情诗,后一首属叙事诗。从体裁上说,《望岳》和《石壕吏》属古体诗,《春望》属律诗。古体诗字数、句数不限,可以换韵。近体诗也叫格律诗,又分绝句和律诗等。它受格律的严格限制,如讲究平仄,押平声韵,中间两联对仗,或五言或七言,绝句四句,律诗八句等。《春望》属五言律诗。《望岳》看起来像律诗,但由于押的是仄声韵,不合格律,当属古体诗。我国唐代伟大的什么主义诗人?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王维白居易李白杜甫李贺贺知章王勃陈子昂孟郊贾岛刘禹锡是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从大概念上讲这些人都是一个时代的人:都是唐朝的。但如果细分起来,就不一定了。
唐代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
初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六一八年)至玄宗先天元年(公元七一二年);盛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七一三年)至代宗永泰二年(公元七六六年);中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七六六年)至文宗大和九年(公元八三五年);晚唐--文宗开成元年(公元八三六年)至哀宗天佑四年(公元九O七年)。
陈子昂、王勃是初唐的。陈子昂661-702年,是初唐诗文革新的主要人物,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仙宗十友"是五代以后的文人,出于对活动于初盛唐时期的司马承祯、李白等十位文人群落的追慕而提出的一个称美性质的范畴。他的代表作是《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最有名的是《登幽州台歌》。
王勃650-676年,是初唐四杰之一。他从小就以聪明能干闻名,但恃才傲物,不受待见,历次被贬。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并诗》。在四杰手中逐渐完成了诗歌声律化过程,奠定了中国诗歌中律诗的形式。
贺知章约659-744年,属于初唐盛唐过渡期的诗人。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李白、等称为“仙宗十友”。当时名气很大,其诗文以绝句见长,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李白、杜甫都是盛唐诗人。李白701-762年。是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谪仙人,后世称为诗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杜甫712-770年,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
李杜是中国诗歌史的丰碑,李白秉承了中国浪漫主义的诗歌创作传统,并为后世的浪漫主义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杜甫则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事实上,后世的许多现实主义文学流派都自觉不自觉地以杜甫为老师,在现实主义这条道路上进行着更深更广的探索。正如韩愈在《调张籍》中所说:“李杜文章在,火焰万丈长。”
王维701-761年,也是盛唐诗人,山水派代表人物。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白居易、刘禹锡都中唐诗人,白居易772-846年,与元稹共称元白,与刘禹锡共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白居易逝世后,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刘禹锡772-842年,他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被后人称为诗豪。
孟郊751-814年、贾岛779-843年、也都是中唐诗人。他们的诗风清奇悲凄、幽峭枯寂,讲究苦吟推敲,锤炼字句,往往让人觉得寒瘦窘迫。苏轼在《祭柳子玉文》中提出”元轻白俗,郊寒岛瘦“。后来郊寒岛瘦就成了一个成语。孟郊的《游子吟》,贾岛的《寻隐者不遇》都是千古名作。
李贺790-817年,也是中唐诗人,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以上这些诗人为唐诗的繁荣共同做出来努力,才使唐诗作为中华文化的鼎盛标志而放出永不磨灭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