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三国时期艺术画代表作品

三国曹睿曹芳曹髦曹奂都做过皇帝?曹睿、曹芳、曹髦、曹奂依次是三国时期魏国的第二代皇帝到第五代皇帝。算是曹魏最后一个保持独立、且有作为的皇帝,△曹睿和甄氏为何这么说。因为后面的曹魏皇帝都是司马氏扶植的傀儡?曹睿是曹丕的长子。...

三国时期艺术画代表作品,三国曹睿曹芳曹髦曹奂都做过皇帝?

曹睿、曹芳、曹髦、曹奂依次是三国时期魏国的第二代皇帝到第五代皇帝。他们之间的关系,我们稍后逐个来讲。

△曹魏帝王世系表

魏明帝曹睿

魏明帝曹睿,字元仲,乃是曹操的孙子,魏文帝曹丕的儿子,母亲是有洛神之称的美女甄氏,即文昭皇后。

曹睿与曹操、曹丕一同号称“魏氏三祖”,算是曹魏最后一个保持独立、且有作为的皇帝。

△曹睿和甄氏

为何这么说?

因为后面的曹魏皇帝都是司马氏扶植的傀儡,这个祸根正是曹睿托孤不当造成的。

曹睿是曹丕的长子,曹操去世时,曹睿已经17岁了。曹操在世的时候,很喜欢这个机灵聪慧的长子长孙(曹昂早年战死,曹丕就是实际上的长子),还夸赞曹睿说:“有你在,我们曹家的基业就可以传三代了。”

△曹睿

曹操原本的意思是,曹睿这第三代一定能撑起家族基业。可是他没想到,自己的大孙子虽然做到了“三代基业稳固”,却在36岁临终时处置失当,直接葬送了曹魏的未来。

这么看来,曹操的话其实是很准的预言:有曹睿在,曹魏基业可保三代无虞,然而就仅能安稳三代,后面全是坎。

齐王曹芳

曹芳是曹魏第三代皇帝,之所以称齐王,是因为他后来被司马师废掉了,所以没有谥号。

△曹芳

曹芳是曹睿的接班人,但不是亲生的,而是曹睿的两个养子之一。

曹睿可能是先天条件有问题,连着三个儿子(曹冏、曹穆、曹殷)都早夭了。

为了应对这种如诅咒般的情况,曹睿挑了两个曹氏旁系的子弟过继为自己的养子,正是曹询和曹芳。

原本曹询是秦王,曹芳是齐王,曹询的顺位在前。但是曹询身体不好,后来14岁就去世了,所以皇位继承者确立为曹芳。

《三国志》记载曹芳身份存疑,而裴注《魏氏春秋》记载曹芳是任城威王曹彰之孙,任城王曹楷之子。

△曹爽

曹睿为曹芳留了两个辅政大臣,一个是曹爽,一个是司马懿。说实话,这两人都靠谱。

曹爽是曹魏大将曹真的儿子,纯正的宗亲将门一脉,本该护佑社稷、辅弼君王,然而却是一个嚣张跋扈、志大才疏的公子哥。

而司马懿看似是个勤勤恳恳的四朝元老,而最终结果证明,他正是曹魏政权的“掘墓者”。

曹芳本身中人之姿,先后被两位辅臣操控,实在是可怜。后来司马懿病逝,其长子司马师掌权,李丰、张缉图谋废掉司马师,可惜事败被杀,曹芳也被一并废掉,做回了齐王。

总之,我认为两位辅臣的结构太不稳固,曹操给曹丕留了一众文武,曹丕给曹睿留了四位辅臣,到了曹睿又减到两位辅臣,而曹芳的能力又远不及曹睿,这就能看出曹魏君主的能力下降得很明显,国运焉能不衰?

高贵乡公曹髦

曹髦,字彦士,是曹魏第四代皇帝。他也没谥号,可见仍是没落好下场,但确实是值得敬佩的一位。

△曹髦

废了曹芳之后,司马师改立高贵乡公曹髦,曹髦是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王曹霖之子,当时才14岁。

曹髦自幼天资聪颖、少有大志,如果能成长起来,兴许会是一个好皇帝。

可惜,大权尽在司马氏之手,他也只是一个傀儡而已。扬州的毌丘俭、文钦叛乱,司马师受文鸯惊吓眼珠掉落而亡。其弟司马昭扛起司马氏大旗,继续把持朝政、专横独断。

年轻的曹髦忍了数年,最终忍无可忍,亲自率领数百仆从杀出宫门,试图诛杀司马昭。结果在宫前被中护军贾充所阻,最后贾充激太子舍人成济用戈击杀了曹髦。

△曹髦

由于大权在司马昭手中,所以曹髦的行为被定性为“狂悖”,所以死后竟被剥夺帝号,贬为庶人,仅以王礼下葬。

虽说曹髦不顾劝阻、以卵击石,在能人看来是逞意气之勇。但是他敢于反抗的精神是值得敬佩的,这让昏暗的曹魏后期,有了那么一点光亮。

陈留王曹奂

曹奂,字景明,是曹魏的末代皇帝,是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

曹奂是纯粹的傀儡,在曹髦死后被司马昭扶植起来的。

其实他有谥号,是为元皇帝,因而也可以称他魏元帝。

不过正是他禅位于司马炎,司马炎改封他为陈留王,从此晋朝开启,魏国覆灭。所以如此地道的傀儡皇帝,还不如曹芳、曹髦有自主权,称为陈留王更能体现他的实际地位。

结语

四代曹魏皇帝中,以曹睿为先,曹芳、曹髦都是曹睿的养子,曹奂则是末代傀儡皇帝,算是曹睿的堂弟。

文以载道,史可明鉴,@清山雅舍热衷研读历史文化,分享生活感悟,期待朋友们的留言关注。创作不易,欢迎点赞转发,在此感谢。

三国武陵名将?

1、沙摩柯(摩沙柯,在刘备作为汉帝的时期稳定了南蛮,在刘备讨伐东吴时期表现活跃):出生于武陵,222年去世。

沙摩柯(?-222年),东汉末三国时期五溪蛮首领。汉章武元年(221年)初,为报关羽被东吴杀害之仇,刘备亲自领兵攻孙权,以金锦爵赏诱沙摩柯助战。章武二年(222年),吴大都督陆逊以火攻破刘备,率诸军齐击,汉军四十多个营寨被攻破,沙摩柯在大乱中匹马奔逃,被乱军杀死。

2、胡期恒(元方):出生于湖广武陵。

胡期恒,字元方,湖广武陵人,清朝官吏。祖统虞,明崇祯末进士。国初授检讨,官至秘书院学士。父献徵,自荫生授都察院经历,官至湖北布政使。

3、相单程:出生于武陵郡沅陵。

相单程,东汉武陵郡沅陵人。东汉建武年间,被公推为五溪少数民族领袖。

4、廖立(字公渊):出生于武陵临沅。

廖立(生卒年不详),字公渊,武陵临沅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要谋臣,被诸葛亮评价为荆楚一带的奇才。刘备的荆州南部三郡(长沙、桂阳、零陵)被吕蒙偷袭后,廖立脱身奔归刘备,刘备不责备廖立,任他为巴郡太守。但是廖立自恃奇才,公然批评先帝(刘备)一再失策、导致荆州覆灭、关羽身死、夷陵之败损兵折将等等,他还诽谤众臣,最终廖立被废为民,最后在得知诸葛亮的死讯时,廖立郁郁而终。

5、杨鹤(修龄):出生于武陵,1635年去世。

杨鹤(~1635年),字修龄,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市)人。明朝末年大臣,杨嗣昌之父。万历三十二年,中进士,授都御史,累迁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围剿李自成不力,下狱论死。

6、官员潘京(潘京):出生于武陵汉寿人。

[晋]潘京,字世长,武陵汉寿人也。弱冠,郡辟主簿,太守赵廞甚器之,尝问曰:“贵郡何以名武陵?。

7、伍朝(世明):出生于武陵汉寿。

伍朝,字世明,武陵汉寿人也。少有雅操,闲居乐道,不修世事。性好学,以博士征,不就。

8、雷满:出生于朗州武陵,901年去世。

雷满(?-901年),字秉仁,朗州武陵(今湖南常德市)洞蛮,唐末割据军阀。为人凶悍骁勇,文身断发。高骈节镇荆南,隶于麾下。高骈移镇淮南,雷满袭杀广陵刺史崔翥,占据朗州。唐昭宗以澧、朗二州为武贞军,授节度使。光化元年,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光化四年(901年),卒,其子雷彦恭自为留后。

9、龚祈(孟道):出生于武陵汉寿。

龚祈,字孟道,武陵汉寿人也。

10、冀元亨(惟乾):1482年出生于湖广承宣布政使司常德府武陵县,1521年去世。

冀元亨(1482年-1521年),字惟乾,湖广承宣布政使司常德府武陵县(今湖南省常德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11、画家髡残(石溪、白秃、石道人,山水、与石涛合称“二石”,“清初四画僧”之一,代表作品有《层岩叠壑图》《卧游图》《苍翠凌天图》《松岩楼阁图》等):1612年出生于湖广武陵,1692年去世。

髡[kūn]残(1612-1673),清画家。本姓刘,出家为僧后名髡残,字介丘,号石溪、白秃、石道人、石溪道人,残道者、电住道人。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与石涛合称“二石”,又与八大山人,弘仁,石涛合称为“清初四画僧”。好游名山大川,后寓南京牛首山幽栖寺,与程正揆交往密切。擅画山水,师法王蒙,喜用干笔皴擦,淡墨渲染,间以淡赭作底,布置繁复,苍浑茂密,意境幽深。善书法,能诗。存世作品有《层岩叠壑图》《卧游图》《苍翠凌天图》《清髠残江上垂钓图》等。

12、杨超曾:1694年出生于湖南武陵,1742年去世。

杨超曾(1694—1742),字孟班,谥文敏,清武陵(今湖南常德鼎城区)人。

13、赵慎畛(字遵路,号笛楼,又号蓼生):1761年出生于湖南武陵,1825年去世。

哪些演员的身材看着很一般?

论男人“穿衣显瘦,脱衣有肉”

当然少不了彭于晏啦

彭于晏从小到现在一直都保持着脱衣有肉[大笑]只不过那时候不显瘦

他是一个十分自律的演员,可以用可怕来形容。在健身领域都说他的身材纬度不大但是符合大众审美,难度属于中等偏上但是最难的是能一直保持。

阳光帅气,行走的衣架子。对待每一部作品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

《翻滚吧!阿信》他达到了体操运动员的水准;《破风》几个月的艰苦训练达到了职业水平。还学习了拳击、武术等各项都达到一定的水准

彭于晏不仅身材保持很好,而且他那种认真负责的工作和人生态度也是值得学习的

和罗贯中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有何区别?

首先说说三国内容

三国时期最牛的人,没有之一,曹操曹孟德,他在事业初期时,手下有一个重要的谋士叫毛玠,给他提出过一个战略性的方针,“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蓄军资”,(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他的对手袁绍手下谋士沮授建议袁绍说的,我们挟天子以令诸侯,谁能御之),而曹操也就是按照这个政策,让由于东汉末年饱受饥荒的百姓有了地种,让整个黄河以北以及黄河流域又重新安定下来,可见曹操在历史上的功绩是相当大的,当然不仅如此,曹操的琴棋书画的成就都是很高的,在当时的全国都可以排的上名次,而且一直到了唐朝,曹操在文人心中的地位依然是非常高的,比如这个人

唐代著名爱国诗圣杜甫老先生,他在送自己好朋友曹霸的诗中的第一句话就说到“将军魏武之子孙”,可见在杜甫的眼中,魏武帝曹操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历史人物。

但是这么一个有功之人在我们现代人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而且貌似还是贬低大于褒奖,当我们要说一个人很阴险的时候,就说他像曹操一样,而也可以看到在学校里面学习三国的时候,学生在学到曹操败了的时候就拍手叫好,学到刘备集团输了的时候,都很沮丧,原因就是因为一部明代的著作《三国演义》,罗贯中在里面大大提高了刘备集团和降低了曹操集团,也就造成了这样情况的发生,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要从罗贯中所处的历史环境以及三国时期发生的一些真实事件对罗贯中的影响

罗贯中的具体生卒年不详,只是大约是公元1330-1400年,这个时候正是元末明初的动乱时代,百姓生灵涂炭,罗贯中是个有志图王的人,也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为天下百姓做点事,所以在1356年加入了元末农民起义的一位领袖张士诚的麾下,1357年,在罗贯中的建议下,张士诚打败了他统一天下的对手朱元璋手下的大将康茂才,不过他的弟弟被元朝俘虏了,结果张士诚就又投降元朝了,罗贯中看到张士诚把自己的弟弟看的比天下的百姓要重要,就很失望,而且这个情节比较像三国时期袁绍和曹操官渡之战时,曹操分兵打刘备,袁绍的谋士田丰跟劝袁绍说要趁着个机会攻击曹操后方,结果袁绍却因为自己的小儿子发烧了而不出兵,所以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把袁绍写的很怂以讽刺张士诚,而且张士诚在投降元朝之后也是贪图享乐,直到1363年,张士诚看到元朝真的不行了,才又想称王,而当时他的很多幕僚包括罗贯中都建议他现在不合时宜,要稍微缓缓,可是他不听,最后这些幕僚们都很失望的离开了他,也就造成了1367年被朱元璋打败,最后自缢而死。

那有人会问了,白老师说了这么多,和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贬曹褒刘有什么关系呢?别着急,白老师上面是告诉大家,著名的文学家和作家都会通过历史事件来影射他们自己时代的事件,那咱们来看看罗贯中那个时代都发生了什么。

这是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也就是南京称帝,建立大明朝,不可不说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朱元璋虽然是一位伟大的皇帝,但更是一个暴君,在位期间杀人无数,而且为了巩固权力,也为了给他的儿子朱标以后继位扫清障碍,当年随他一块打江山的那些肱股之臣基本都被他杀了(结果朱标还没继位就病死了),这些事情罗贯中都看在眼里,所以他是一定要通过他的著作来讽刺一下的。那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曹操做过什么

这是奠定了三足鼎立局面的决定性之战,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在此之前,曹操的志向是统一全国,但是此战失败之后,曹操意识到自己的有生之年可能是无法达成这个愿望了,所以就将目光转回到朝廷内部,把心思放在了夺取东汉政权上了(其实在早期,曹操是想做一个能臣为国家做出一番贡献的,不过到了后期思想发生了转变),这样就要先把自己的爵位提高,在古代,爵位分五个,公、侯、伯、子、男,公爵是在各个朝代中除了与皇帝同姓的藩王里面位置最高的,也就是说在东汉时期,除了姓刘的之外,公爵最高,而在212年,曹操想加封自己为魏公,他手下的著名且功劳极大的谋士荀彧认为不妥,有些操之过急,曹操不高兴了,之后就在荀彧去当督军的途中将其赐死。

关于荀彧,白老师要稍微说一下,因为如果他是个普通人的话,曹操杀了他也没什么大的影响,但是他并不是一个普通的谋士,他被曹操成为“吾之子房”,也就相当于说荀彧对曹操来说就像是张良一样重要,而且荀彧也给曹操推荐了很多的好人才,著名的郭嘉就是荀彧推荐的,而曹操就因为人家建议他不要着急封魏公就把人家杀了。

当然曹操杀的不只是荀彧,还有当时非常著名也是曹操的肱股之臣崔琰,在公元216年曹操要称魏王,崔琰并没有任何反对,说出的话也是很正常的,而且是支持曹操封魏王的,但是曹操就认为崔琰说的话有不敬之意,也就把人家杀了,这个崔琰是在曹操早年接见匈奴使节时,由于曹操知道自己外形不太好,让崔琰假扮自己接见使节,自己当带刀护卫,关系这么好,而且著名的司马懿,就是崔琰推荐给曹操的,曹操把人家给杀了,还有之前给曹操提出堪比隆中对方针的毛玠,也被曹操下了狱了。可见曹操在后期为了巩固政权篡夺汉室,杀了不少有功之臣,以告诫其他人,这些功臣我都能杀,你们都给我老实点。显然罗贯中是看到了这一点,由于他没法直接攻击自己所在的明朝,所以就在三国演义里面通过贬低曹操集团来讽刺他所处时代的朝廷。

通过以上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罗贯中要在三国演义里黑曹操,那为什么又要刻意抬高刘备集团呢?

这是桃园三结义,这件事在正史上没有记载,很有可能也没有发生过,不过历史上的刘备重义却是真的,刘备从来是用人不疑的,记载他与关羽张飞虽“名为君臣”,但“实为兄弟”,他们经常同床而眠,可能有人说,同床而眠不稀奇呀,但是在古代,这是很罕见的,我们来看一首诗,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辙写的《逍遥堂会宿二首》中的其一,

逍遥堂后千寻木,

长送中宵风雨声。

误喜对床寻旧约,

不知漂泊在彭城。

从第三句中就可以看出,苏辙误以为实现了他跟自己的亲哥哥苏轼对床而睡的约定,可见在古代,亲兄弟都是睡在一间房的两张床上,而刘备可以跟手下睡在同一张床上,可见他对手下的信任,更有在公元223年,刘备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的时候跟诸葛亮说,要是阿斗可以辅佐就辅佐,要是辅佐不起来,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所以充分体现了刘备的用人不疑,当然也就是刘备的这种性格和做法,也让他手下的文臣武将都是各个忠义,有关羽的身在曹营心在汉,不为曹操封赐的汉寿亭侯所动,毅然挂印封金寻找兄长刘备,也有赵云在长坂坡时不顾自身安危,反向冲进曹军单骑救主,救出了后主刘禅(历史上没有七进七出),更有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常使后世英雄泪满襟的武侯诸葛亮,可见刘备集团是是一个充满着仁德和忠义的集团,那这些与罗贯中抬高刘备集团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知道罗贯中处于元末明初时期,是一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国家大乱、民不聊生,而在任何一个乱世,老百姓们都希望能有一个仁德的君主站出来为他们做主,当然也包括罗贯中本人,而刘备正是符合这样的要求,所以虽然在历史上刘备的功绩和成就要比曹操小很多,但是罗贯中在写的时候,能让刘备集团做主导的就虚构一些事情让刘备主导,比如说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长坂坡七进七出、关羽千里走单骑等等,要是在有历史事实的事情上,就把某些和刘备集团有关的小点特别的放大,比如说在赤壁之战中,很显然主导人物是周瑜,但是就在东风这个点上,把诸葛亮描写的绘声绘色,让读者认为如果没有诸葛亮,周瑜是打不赢赤壁之战的,在曹操败退时把刘备集团对他的拦截描写的很精彩,还杜撰出来一个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让人们认为刘备集团其实比孙权和曹操都要强,但其实当时是刘备派兵追赶曹操,但是并没有追上。所以可见罗贯中这样抬高刘备集团,也是反映了当时老百姓的真实内心。

以上我们分析了罗贯中通过贬低曹操集团来讽刺当时的朝廷内部的现象,通过抬高刘备集团来反应身处乱世的百姓和自己渴望能有一个真正仁德的君主和很多为国为民的忠臣的愿望,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正史的评价标准和民间演义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正史的评价标准就是看功绩和成就越大,就评价越高,而民间的评价标准是历史人物的性格,历史人物越是能把仁和义做到极致(礼智信考虑的比较少),那么评价就越高,所以没有哪种评价标准好与不好,只是两者的评价方式不同,所以要想更加客观的评价历史事件以及身边的事件,多方面的读书和了解是必须的~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

三国描写貂蝉的原文?

求三国演义中貂蝉,大乔,小乔的外貌描写。要三

貂蝉: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描写貂蝉的借用诗词:

1. 原是昭阳宫里人,惊鸿宛转掌中身,只疑飞过洞庭春。按彻梁州莲步稳,好花风袅一枝新,画堂香暖不胜春。

2. 红牙摧拍燕飞忙,一片行云到画堂。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肠。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舞罢隔帘偷目送,不知谁是楚襄王。 她还有闭月之称。 三国演义中大乔小乔并未登场,因此并没有关于她们的诗词,只是介绍了她们的存在,这里有一首关于大小乔的诗词,不过不是三国中有的。 菩萨蛮 辛弃疾 画楼影蘸清溪水。歌声响彻行云里。帘幕燕双双。绿杨低映窗。曲中特地误。要试周郎顾。醉里客魂消。春风大小乔

羽扇纶巾到底指的是诸葛亮还是周瑜?

“羽扇纶巾”,这种装扮是汉末三国时期士人们的普遍化穿戴。后世的诗文和历史记载,用羽扇纶巾形容士人的儒雅、风采。所以说,羽扇纶巾既是形容诸葛亮也是在形容周瑜这样的士人、儒将。

宋朝的大文豪苏东坡,也有著名的诗文形容周瑜嘛!“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但是不能因为诗文的形容和史文的记载,提及过谁,就否定了普遍化的存在。也就是说,儒雅化、英雄化的形象,不是谁的专利,而是普遍化存在!

诸葛亮、周瑜、鲁肃、陆逊、荀彧、郭嘉,等等,三国时期的士人,都是有追求,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历史人物。羽扇纶巾,是一种美好的形容,是一种历史化再现!是一种文化符号、历史印记、人生追求!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