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介和代表作品和古诗,王国维如何评价陶渊明?
对于王国维先生来说,他是想成为一个"无我"之人,而他所认识的陶渊明也是一个能够创造"无我"之境的人。这也就使得他们在作品的创作上能够不约而同地产生一些共同之处。
王国维创作的《人间词话》中,一个标准是显而易见的,那便是讲究无功利主义,这也注定他不能够接受那些功利主义者,与一些主流时代的人物也不能够拥有情感上的共鸣。
在无功利主义这一点上,陶渊明比太多人都优秀,而他又很好地将这一点展现在了自己的诗歌之中,也能够被王国维给看见,因而更好阐述他自己的"境界说"
绝妙词选作者黄升?
问题:《绝妙词选》作者黄升,自己有什么作品?前言
黄昇(黄升)这个名字,在写观宋填词系列的时候,屡屡被提起。因为他编辑的《绝妙词选》记录了不少词人的作品。
黄升(生卒年不详)字叔旸,号玉林,又号花庵词客,建安(今属福建建瓯)人。此人不事科举,性喜吟咏。以诗受知于游九功,并且与魏庆之相酬唱。著有《散花庵词》,编有《绝妙词选》二十卷。
一、《花庵绝妙词选》《花庵绝妙词选》简称《绝妙词选》。分《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十卷,《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十卷。明朝末期毛晋汇刻《词苑英华》时,将这两部词选合辑为《花庵绝妙词选》,《四库提要》中,简称为《花庵词选》。
在《花庵绝妙词选》里,南宋胡德方有一个序言,记录了黄昇的点滴信息:
古乐府不作,而后长短句出焉。我朝巨公胜士,娱戏文章,亦多及此,然散在诸集,未易遍窥。玉林此选,博观约取,发妙音于众乐并奏之际,出至珍于万宝毕陈之中,使人得一编,则可以尽见同家之奇,厥功不亦茂乎。玉林早弃科举,雅意读书,间以吟泳自适,阁学受斋游公,尝称其诗为晴空冰柱;闽帅秋房楼公,闻其与魏菊庄为友,并以泉石清士目之。其人如此,其词选可知矣。 淳祐己酉上已前进士胡德方季直序。
玉林此选,博观约取。玉林是黄昇的号,他博览群书,挑选出了自己认为最有特色的作品,编辑成集。
其中,《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收录了从唐朝李白至北宋末王昴等人的作品,唐五代26家,北宋108家;《中兴以来绝妙词选》收录了南宋康与之至洪瑹等88人的作品。
序言中还简单介绍了黄昇早年放弃科举,专心读书吟咏。南宋末著名理学家游九公,曾经赞黄昇的诗为“晴空冰柱”。 阁学泛称诸阁学士,如龙图阁学士。游九公字勉之,又字禹成,号受斋,理宗时代曾担任司农少卿、枢密副都承旨、知庆元府、权刑部侍郎等职位。
黄昇与《诗人玉屑》的作者魏庆之(字醇甫,号菊庄)为好友,因此闽帅楼秋房的赏识,把他看作“泉石清士”。胡德方认为,黄昇的鉴赏眼光很高。
另外,在《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后面,还附有黄昇自己的作品三十八首,下面欣赏几首黄昇的作品。
二、《贺新郎·菊》莫恨黄花瘦。正千林、风霜摇落,暮秋时候。晚节相看元不恶,采采东篱独秀。试揽结、幽香盈手。几劫修来方得到,与渊明、千载为知旧。同冷淡,比兰友。
柴桑心事君知否。把人间、功名富贵,付之尘垢。不肯折腰营口腹,一笑归欤五柳。怅此意、而今安有。若得风流如此老,也何妨、相对无杯酒。诗自可,了重九。
咏物诗,需要赋予其人格特点,这首词中的人物性格,是陶渊明那种隐逸于山水田园的心态。
上阕先写物之本色:莫恨黄花瘦.........幽香盈手。然后引入人物的情感,这里用了陶渊明的典故。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耕于田园,正与黄昇放弃科举相似。
陶渊明又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因此咏菊诗词,大多会用到陶渊明的故事。
下阕直接抒发胸臆。陶渊明是柴桑(江西九江)人,后人常用柴桑代指陶渊明。柴桑心事,即:把人间、功名富贵,付之尘垢。不肯折腰营口腹,一笑归欤五柳。
怅此意、而今安有。只是如今,陶渊明的行为,世人还会仿效吗?假如世人如同陶公这样“风流”,无妨是否有酒,有诗即可,潇洒的过重阳节。
这首诗借咏菊言志,表达自己仰慕陶渊明那种不肯为功名富贵折腰的精神。
三、清平乐这首《清平乐》是一首宫怨词:
珠帘寂寂。愁背银缸泣。记得少年初选入。三十六宫第一。当年掌上承恩。而今冷落长门。又是羊车过也,月明花落黄昏。
冷寂凄清之中,珠帘无声垂下,宫女背对银灯抽泣,想起自己年少入宫,深受皇帝宠爱。当年如同赵飞燕一样得意,如今如同陈阿娇一样长门孤守。
黄昏月明中,繁花飘落。正在这时,选妃入侍的羊车又从门前经过,今夜又没有机会了。
“羊车”,即古辇车,这里指皇宫中用羊牵引的小车。 《晋书·后妃传上·胡贵嫔》记载,司马炎后宫佳丽太多,犯了选择困难症,干脆把选择权给了拉车的羊:
(晋武帝)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
宫怨题材,在诗词中也常常用来隐喻作者自身的际遇,字面上是皇宫内妃子的受宠和失宠,实际上写得是自己的不如意。同时,也有人生无常、荣衰不定的感慨。
这首词“哀而不伤”,结尾用景语结束(月明花落黄昏),韵味无穷,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花庵绝妙词选》词序说,黄昇自己早就放弃了科举。文人不参加科举,等于断送了上升的渠道,在古代是巨大的遗憾。
结束语《四库总目提要》评价黄昇词“上逼少游,近摹白石“,秦观是北宋人,因此”上逼“,姜夔是南宋人,所以”白石“。
黄昇的生卒年不详,据其《木兰花慢。乙巳病中》判断,乙巳为淳佑五年(1245),据此,其寿当逾六十以外。
结束语,依照惯例填词一阕为今天作业,《清平乐·宫词》 :
朱阑不语,团扇还重补。红叶诗成无寄处,洛水穿宫流去。桐柳金井飘黄,珠帘卷起清霜。又是昭阳日影,寒鸦飞过疏窗。
@老街味道
李清照中期作品?
一、《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作者:南宋李清照
1、原文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2、翻译
天上星河转移,人间夜幕低垂。秋凉从枕间透出来,眼泪浸湿了席子。起身解开罗衣,心下估量深沉的夜已近清晨。
用翠线缝在罗衣上的莲蓬小了,用金线缝成的莲叶也稀疏了。天气如旧时,罗衣如旧时,只有人的心情不似旧时了!
3、介绍
这首《南歌子》为李清照流落江南后所作。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应作于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深秋,赵明诚病卒后,词人痛定思痛的一段时间。词的节拍虽有“旧家”字样,但此处并非以家喻国,而是一首悼亡词,词的每一句,都与作者丈夫生前的情事有关。
赵明诚病故之后,李清照处在国破家亡、夫丧身零的悲痛和种种的苦难之中,但她常常忆起南渡之前的一些往事。或许因为伉俪情重,抚今追昔,感慨万端,在词中交织着她个人身世飘零的哀伤和遭际的凄苦。
二、《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作者:南宋李清照
1、原文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2、翻译
深秋惨淡的阳光渐渐地照到镂刻着花纹的窗子上,梧桐树也应该怨恨夜晚来袭的寒霜。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秋天快要过去了,依然觉得白昼非常漫长。比起王粲《登楼赋》所抒发的怀乡情,我觉得更加凄凉。不如学学陶渊明,沉醉酒中以摆脱忧愁,不要辜负东篱盛开的菊花。
3、介绍
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依词中“仲宣怀远”和“莫负东篱”两句,这首词大概作于李清照南渡后不久,时间大约是公元1128年(宋高宗建炎二年),那时赵明诚正在江宁任知府。
此词写作时间尚有争议,有人认为是李清照“晚年流寓越中所作”,当时赵明诚已去世,“茶苦”和“梦断”二语是暗寓作者的亡夫之痛。
三、《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作者:南宋李清照
1、原文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2、翻译
此花浅黄而清幽,形貌温顺又娇羞。性情萧疏远离尘世,它的浓香却久久存留。无须用浅绿或大红的色相去招摇炫弄,它本来就是花中的第一流。
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它在中秋的应时花木中无双无俦。
《离骚》里,为何岩桂不被收?大诗人屈原啊,可真叫无情无义,在写到诸多花木的《离骚》里,为何岩桂不被收?
3、介绍
此词作于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国)之后,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居住青州之时。由于北宋末年党争的牵累,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死后,她曾随丈夫屏居乡里约一年之久。
摆脱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离开了都市的喧嚣纷扰,在归来堂上悉心研玩金石书画。给他们的隐退生活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和无穷的乐趣。
他们攻读而忘名,自乐而远利,双双沉醉于美好、和谐的艺术天地中。此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四、《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作者:南宋李清照
1、原文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2、翻译
庭院很深很深,不知有多少层深,云雾缭绕的楼阁门窗经常关闭。骋目四望,只见柳梢返青和梅枝吐蕊的景象越来越分明了。在古秣陵城的周围,树木渐绿,宣告春已归来,但我却无家可归,看来要老死建康城了。
忆往昔多少回吟赏风月,饮酒作诗,那是多么幸福啊,而如今却人已老去,什么事也做不成了!还有谁会怜悯你的憔悴与衰败?元宵试灯也好,踏雪赏景也好,都没有这份心情了。
3、介绍
这首词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作品。根据靳极苍《李煜·李清照词详解》考订为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元月初写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其时宋室南渡已历三个年头。
五、《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作者:南宋李清照
1、原文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翻译
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三仙岛。
3、介绍
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
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陶渊明五言绝句八句?
陶渊明《归园田居·久去山泽游》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还旧居
陶渊明
畴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
今日始复来,恻怆多所悲。
阡陌不移旧,邑屋或时非。
履历周故居,邻老罕复遗。
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流幻百年中,寒暑日相推。
常恐大化尽,气力不及衰。
拨置且莫念,一觞聊可挥。
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古诗?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释义 身上衣沾湿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2、原文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出自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 2、莲花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三、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译文 要想知道这青松又多么纯洁多么高大,那就要等到树上那层厚厚的雪化了之后才能看到。 2、原文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四、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译文 梅花的花瓣从枝头飘零,即使落在道涂,被车马行人辗踏,变成了泥泞陶渊明一生清贫的小故事有那些?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小时候,就承袭了父业,在家耕种,但是他非常好学,他每天除了种好菜园之外,就是专心读书,所以写出的诗词歌赋很有名气。不多久,当地的一个姓王的知县走马上任,他也是一个诗词爱好者,他知道陶渊明虽然年纪轻轻的,但是很有名望,不知是真还是假,于是就想试试他的学识如何。一天,陶渊明正在自己的菜园里淋菜,王知县走了进来,陶渊明出于礼貌,连忙起来招呼,王知县眯起双眼,打量着陶渊明,说:“你就是名叫陶潜的吗?”
陶渊明忙说:“小人正是!”
王知县坐下,右手摸着嘴边的八字胡,欣赏了一下陶渊明桌上所写的字,忽然对陶渊明说:“我听人说你能写诗作对,我来见识一下,现在我出个对子,请你对对,好吗?”
陶渊明笑着说:“请大人出上联吧!”
王知县环视四周,看到菜园里种有一畦向日葵,这些葵花刚刚开放,于是灵机一动,有了,他随口道出上联;
雏葵俯枝,小脸盘可识地理?
陶渊明一听,知道这官员话中含有不信任的蔑视,表面说的是雏葵,实际上是暗中问自己,你这么年轻,能熟识田园里耕作之事吗?于是他略为思考,看见庭前的荷塘里,茁出鲜红的荷苞,于是就想出了巧妙的下联;
新苞出土,大朱笔熟点天文!
陶渊明的下联也是话中有话,他的意思表面是说荷苞,实际是说自己,意思是我虽然被埋在污泥里,但是一旦出土,就能点天文地理。
王知县看了,暗中惊叹陶渊明的才思敏捷,但是还是不甘视弱,
又出上联,联曰:小孩子出言吞天口
这一联除了说陶渊明刚才的口气太大之外,用字上还有非常巧妙之处,因为“吞”是由“天口”两字组成,这样是非常难对的。
陶渊明想了想,随即对出下联;联曰:老大人苦究志士心。
这下联,陶渊明除了表明自己不是口气大,而是靠苦学而成才。他用字巧妙,因“志”字是由“士心”两字组成。正巧工整对上比的“吞天口”的吞字是由“天”字和“口”字组成,知县才知道陶渊明果然很有学问,又立志苦学,不禁肃然起敬。便站起来和他紧紧握着他的手,连连赞叹道:“小兄弟!果然聪明过人,又有志气,佩服!佩服!”
陶渊明见他态度改变,也是谦逊诚恳地说:“还请大人日后多多指点!”说罢又拿过自己的习作,请知县指教。王知县接过来一看,原来是一首自嘲诗,
诗曰:小筑惭高枕,忧时旧有盟,呼雏来揖客,挥毫坐谈禅,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王知县看后,对陶渊明更加赞赏,从此两人成了忘年这交。补充:陶渊明此刻正在他自己的田园里吟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还没等他念完的时候,就听到从他住的茅草屋里传来了骂声:“念念念,你每天除了只会念这些诗文之外,还能干些什么呢?明天又要揭不开锅了,看你怎么办。”妻子秋菊在里面怨声四起。渊明一听顿时叹息了一口气道;“那明天我到山上采一些野果来。”
“采野果,山上那来这么多的野果,现在是夏季,能吃的又有多少呢?你总不能一年到头光靠这野果来过日子吧!要不是你洁身自好,太过于清高,能落得这样的下场吗?”
陶渊明一听,顿时哑口无言,他觉得自己欠秋菊实在是太多了。她原本是大户人家的女儿,在自己年少读书的时候,不顾家人的反对,跟自己走在了一起。那时候,他曾发过誓言,将来有一日一定要让她过上幸福的日子。
幸福是什么的,谁也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但他知道幸福的人脸上会露出笑脸。
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誓言,他给刘裕当过参军,后来发现刘裕这人疑心病过重,就又离开了他。秋菊没有怨他半句,她相信他的决定一定是对的。
她的父亲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女儿就这样跟着渊明受苦,开始想尽办法又为他某了一个彭泽令。秋菊以为这样以后的生活就不用发愁了。那知又不到三个月,陶渊明发觉官场并非是他这种人所能呆的地方,官职小的,每天都要弯腰奉承着上司。他感觉到这是在降低一个人的人格。他不能让自己的一生就在这样无聊的日子里度过。他又辞去了彭泽令,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在他辞去彭泽令的前一个晚上,他看到秋菊好象有些不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