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韩丁代表作品下载,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杰出的女性有哪些?
我来提名一个“外国”女性,她是全中国第一位拿到绿卡的人;是2009年CCTV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是一个可以享受着副部级待遇却将毕生都奉献给了中国农村的人;她在我们最“穷困潦倒”的时候慕名而来,却在我们即将腾飞之际猝然离世…她为新中国的建设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但真的可以说没有享受过什么国家级的待遇,因为都被她给婉拒了…
73年前的1947年,陕北的天空战云密布,胡宗南奉蒋介石命令大举向陕北进攻,妄图消灭延安的中央机关根据地。3月的一天,在中共中央所在地王家坪,毛主席和周总理等领导人亲自召见了几位国际专家商讨撤退事宜,毛主席向这群外国专家分析了当前的局势并给了他们两个建议:一,跟随中共中央一起撤离延安;二,到国统区暂时避难。
在这群国际友人中一位叫做阳早、英文名为欧文-恩斯特(Erwin Engst)的联合国救济总署技术专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一个选项,因为他一直视毛主席为自己的精神导师,一直视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为自己的信仰,一心想要为新中国的建立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他怎么能够轻易退出?所以他不但坚定地选择追随大部队一起撤退绝不苟安于国统区,甚至还请命负责转移几十头奶牛的重任、成为了“奶牛部队”的“首长”。用他的话来说,这几十头人民解放军从敌人手中缴获来的荷兰纯种奶牛“就是未来新中国农场的希望”!
说他负责的任务最重、最危险并不为过,因为要转移这群牛羊可比转移人要困难上百倍,它们目标大、行动缓慢,非常容易被国民党军队发现。但阳早利用陕北地区沟壑纵横的险峻地势作掩护,把奶牛群赶进偏僻的深壑山谷并安排几人看管,白天,为防备国民党的飞机大炮躲在窑洞里,到了晚上他就赶着牛马趁着夜色分散转移。
这场可歌可泣的大撤退深深地触动了阳早心弦,但令他震撼的并非国军的船坚炮利,而是陕北的民心向背,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利用简陋的“小米加步枪”一次一次击退了国民党疯狂的进攻;陕北的人民群众更是不约而同地站出来一起抵制国民党军队;他从未看到过这种军民一心的众志成城,从未感受过这种众喣飘山的滂沱之势。在陕北的窑洞里,借着微弱的灯光,阳早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在了信中,并将这些书信寄往了美国、寄给了他的爱人,一位有着特殊身份的科学家琼-辛顿(Joan Hinton)。
阳早想要将大洋彼岸的爱人带到延安来,让她一起参与、感受中国的革命事业,但他却显得非常忐忑,因为他不知道自己那位受人尊重、出生名门的女友是否能够吃得了苦、是否能够像自己一样有着共同的信仰。
琼-辛顿是位出生于美国芝加哥的大家闺秀,祖上几代都是美国上流社会名人,父母也是大律师和教育家,而她自己更是“曼哈顿计划”中为数不多的女科学家,是费米的助手、杨振宁的师姐,更是美国军方重点保护的“国宝级人物”。想要将这样一位身份、地位极其特殊的人带到一穷二白的陕北来,确实显得有点不切实际了…
不过阳早或许没有料到,1945年8月6日在广岛爆炸的那2颗原子弹早已让琼-辛顿的内心彷徨无比,那耀眼的亮光像把利刃一样深深地击穿了她曾经的信仰,她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产生了严重的怀疑…更巧的是就在收到阳早的来信前不久,琼-辛顿在和一位主张共产主义的学者在公共场合讨论后就接到了美国军方的警告,她终于得知自己的奖学金全部来自于美国军方,必须无条件听从“刽子手”们的命令,必须为美国进一步改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服务终身,必须放弃憧憬的共产主义理想…
所以,阳早的来信就像是上帝的精心安排般让陷入迷茫、痛苦的琼-辛顿如沐甘霖,当即她就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去遥远的东方看看,去贫瘠的陕北走走,去爱人笔下那充满活力的延安感受一下。
其实她并不是第一次听到中国共产党了,她的哥哥、被周总理称为“中国人民患难与共的老朋友”的韩丁(英文名威廉-辛顿,William Hinton)就曾向她描绘过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事业,介绍过人人敬仰的毛主席、周总理和朱德元帅等中共领导人,只不过当时的琼-辛顿仅仅是充满了好奇,她好奇的是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手中“小米加步枪”的力量要比原子弹还大…
于是乎,1948年,一位顶级的核物理科学家、原子弹制造者之一的琼-辛顿在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美国突然神秘消失,并通过宋庆龄女士主办的福利会帮助她只身前往遥远的中国上海,一年以后她又辗转到陕北延安,并为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寒春。
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就是关于阳早当年为什么会来中国的原因…
斯诺的《西行漫记》让不少西方年轻人开始了解了神秘的中国以及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所以在哥哥韩丁以及《西行漫记》的耳濡目染之下,寒春在几年前就开始对中国充满了好奇,而阳早本就对中国革命充满了向往,在两人曾经的一次聊天中寒春开玩笑对阳早说:“我想有一天,我会到中国,你如果求婚的话,就在那吧。”
巧了!阳早早就想去中国的,只是“不好意思”开口和爱人分别,这可是机会啊?听完这话,阳早立马回家卖了农场和所有的奶牛并于1946年以畜牧专家的身份来到中国…那既然现在心上人也来中国了,不正好应了当年寒春口中的“求婚条件”么?
于是…
一句我从没听到过的“特殊”求婚誓言新鲜出炉了,阳早动情地对寒春说:“琼,这辈子我们一起研究养牛机械化吧,让中国人喝上最纯的牛奶,好吗?”
……这,太浪漫了!
1949年4月2日,春寒料峭,瓦窑堡的一个窑洞里却热闹非凡,31岁的阳早和27岁的寒春在这个简陋的窑洞中行了一场和他们理想中完全不一样的婚礼,没有婚纱、没有燕尾服,没有香槟、也没有蛋糕,甚至连双方的父母都没能到场参加婚礼,有的只是陕北的高粱酒和大红枣以及一群有着共同信仰、一心投身于中国革命事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们短暂的忘了战争带来的伤痛,沉浸在这对新人的喜悦之中。寒春说这一天“是一个梦想的破灭,和另一个信仰的开始”。
这里的条件比她想象中还要差,没有自来水、没有灯、没有电、没有床、没有称得上营养的食品,甚至连一个卫生间都没有,但有时候信仰的力量却能够让所有的困难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延安军民的热情和不畏艰险的干劲,让这位出身显贵、原本可以过着安宁富足生活的“大小姐”也深深地被感染了,她和当地人一样喝着生水、住着窑洞、讲着“蹩脚”的汉语,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奔波于黄土高原之上。许多个夜晚她也会怀念纽约的繁华和干净的实验室,可是她从来没有后悔,从她踏上延安热土的那一刻起就决心在这片陌生的国度扎根,因为她知道这个充满生机的淳朴大地上有着无限的发展可能,这里没有人吃人,没有人压迫人,这才是她一生所追求的理想世界。
1949年秋天,寒春和阳早赶着80多头在炮火中幸存下来的荷兰奶牛来到了陕北与内蒙古交界的三边牧场,这里非常偏僻,连路都没有,往来需要借助毛驴,但他们却将80头奶牛发展到了1000多头,还给牧民们普及畜牧防疫知识,教会大家如何科学地挤奶和冷藏、改良奶牛品种,并且寒春利用自己的物理知识发明了许多中国牧民们从来没听过的“专业设备”。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但远在三边牧场的夫妻俩直到20多天后才得知这个新闻,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后阳早激动地用中文说了一句:“好家伙,我们终于建立了一个新国家,真的了不起!”
他们已经将新中国当做自己的国家了,就像两颗奇异的种子,从大洋彼岸飘落到这荒芜的土地上生根、发芽,那天寒春望着眼前兴奋的“堂吉诃德”(她自己这么形容阳早的),想到毛主席和红军将士,内心越来越充实,她笑着对自己的“堂吉诃德”说:“阳早,我已经爱上这里了。”
原以为她的特殊身份会被永远地埋藏起来,但1953年在北京举办的亚洲太平洋和平会议却给她带来了不小的危机。
受宋庆龄女士的邀请,寒春作为代表出席了这次的会议,在一段发言过后美国人认出了这位曾经的“曼哈顿计划”女科学家。7月,美国《真相》杂志刊文将寒春描述为“逃跑的原子弹间谍”,并声称她正在帮助红色中国发展原子弹!一时间,寒春被贴上了“叛国”、“间谍”等标签,甚至有激进人士扬言要将她抓回美国“接受审判”。可面对这些荒谬的诋毁和威胁,寒春却一点都不在意,她仍然每天致力于让中国下一代喝到最好的牛奶、得到最多的营养保证,甚至多次公开赞美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和美国的邪恶霸权主义有着天壤之别…
其实在这个期间,我们的有关部门确实想让这位顶尖科学家重新回到实验室帮助新中国发展核事业,但她摇头回答说:“现在的中国人缺的不是原子弹而是牛奶。”当然,我们也确实不像美国人,我们尊重寒春的选择,让她在自己热爱的、认为有价值的事业上继续发光发热。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夫妇俩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同中国人一起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周总理多次亲自前往他们所在的牧场看望、慰问,但夫妻俩却一点都不嫌弃当地的条件简陋,甚至阳早还幽默地说:“给毛主席干活心甘情愿,做心甘情愿的事不谈享受、不谈辛苦。”
我并不想将阳春的这句话当做玩笑话,因为他们确实是这么做的:
他们研发、改进的奶牛青饲料铡草机至今仍是农场乳品机械厂的主导产品,为了表彰这一成果,国家奖励了一套房子,但夫妻俩婉言谢绝了;1966年4月,夫妇俩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安排被从西安草滩农场调到北京工作,组织为他们一家安排了北京最高档的酒店入住,可几天之后他们向有关部门提出“抗议”,要求和普通群众住在一起;82年,夫妇俩移居在农机部下属的试验农场小王庄,他们明确提出“改良牛群必须用最优质精液或胚胎移植”,但那个时候国家并不富裕,两人索性都不向农业部申请经费了,自己掏钱去买美国、荷兰等优质种牛的精液和胚胎以及挤奶自动计量设备,钱不够的时候两人甚至将家里的地摊变卖后再行购买…因为他们说:“国家正在发展,需要用钱的地方还很多。”他们在奶牛胚胎移植推广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被聘为中国科学研动物研究所顾问,享受国家副部级专家待遇,但他们却坚持住在农村并把所有获奖得到的奖金都用来购买先进的设备;累到病了,寒春也拒绝上医院,最后拖到实在没有办法了才勉强住几天。因为寒春说:“我知道如果我生病了,组织一定会安排最好的医院给我,那样又要花国家很多钱,太浪费…”他们究竟追求的是什么?这是否太“傻”了?许多人对这两位老人的思维表示无法理解,因为他们本可在美国拥有“富贵”,但他们却抛弃了那些财富,只身前往一贫如洗的中国;他们作为开创新中国的建设者之一、为新中国的奶牛饲养机械化做出了杰出贡献,可以享有“荣华”,但他们依旧婉拒了一切优待。或许还是寒春自己说过的那句话才能解答这个问题吧:“我们在中国待了一辈子,就是为了信仰而来。”
是的,他们在中国待了一辈子,早已将这里视为自己的祖国,并愿意为之奉献一生。曾有记者问寒春:“你哪一天会回家(美国)吗?”
她回答说:“回家?我不是在家吗?这里就是我的家,是我的故乡。”
2003年12月24日圣诞节前一天,85岁高龄的阳早逝世于北京,在入院之前他对妻子说:“这次住进去可能就出不来了,我要是死了,就把我埋在能看见牛的地方。”寒春依照丈夫的遗愿,将他的骨灰埋在牛圈旁的一颗松树下;
2010年6月8日,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寒春女士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享年89岁。儿女们决定将父母的骨灰撒向他们在中国的起点陕北延安,这对为了信仰而来到中国、为了中国的奶牛事业而献出了毕生精力的国际友人至始至终都将自己的“灵魂”留在了他们心中的这片圣土上…
有些人的伟大是我们这些平凡人所不能理解的,就如寒春和阳早夫妇,那种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像所有革命先辈一样朴实无华。她在总结自己一生追求时说过这么一段话:
“回顾我所走过的路,从小学到研究生的生活,不能说不幸福。但相比站在人民之中,与大家一起改造整个社会,用双手建立一个没有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美好而富有的新国家,原来那种幸福观是多么的狭隘啊。有的人改造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自己,但这种建立在大多数人痛苦之上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它终究会被历史所消灭。”
也许她说的没错,尽管我们这代人无法理解,可哪个人不会为他们的故事而深感震撼呢?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夫妻俩的中国印记早已烙印在每一个国人记忆中并将永远都无法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