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古文字母代表作品

还提出中国汉字也要废除,鲁迅等一批人就主张废除汉字,英文等字母文字比较好解决键盘输入法。汉字将进入不了计算机时代,很多人很快就研究出五笔输入法,汉字与其他文字一样跨入了计算机时代。日本透过朝鲜诸国一直吸收来自於亚洲大陆的文化。中国的文字也介绍到了日本。包括汉语及汉字带到了日本。日本从此正式开始了使用文字记载语言的历史。日本人在汉字基础...

古文字母代表作品,汉字要不要字母化?

你这个问题是过时的老问题了。

中国人最已讨论过至少两次以上,第一次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人认为自己万事不如人,如国家制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枪炮,文化,艺术,体育,卫生等等什么都不如人,最后找原因找到文化上,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另外,还提出中国汉字也要废除,引进拼音文,鲁迅等一批人就主张废除汉字,引进拼音文字。

第二次是,世界进入计算机时代的时候,英文等字母文字比较好解决键盘输入法。但是汉字怎么办?如果汉字没有输入法,汉字将进入不了计算机时代,就意味着汉字将被淘汰,但是中国人很聪明,很多人很快就研究出五笔输入法,拼音输入法,区位输入法法,解决了汉字输入法问题,汉字与其他文字一样跨入了计算机时代。而且,汉字的输入速度很快,一点不比英文差。

请问,中国人还有必要把汉字字母化吗?如果有些人不喜欢汉字,那么最好学习字母文字,然后移居出去就行了。不要再犯那些幼稚的错误了。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36812645197320660"} --}

日文的历史由来及发展历程?

公元6世纪前,日本透过朝鲜诸国一直吸收来自於亚洲大陆的文化。公元6世纪,通过圣德太子「推古改制」和孝德天皇「大化革新」等改革,学习中国,提高皇权,强化政(蟹)府官僚制度。中国的文字也介绍到了日本。

在中国唐朝时期,大量的日本来华留学生即遣唐使、遣隋使,将先进的中华文明,包括汉语及汉字带到了日本。日本从此正式开始了使用文字记载语言的历史。最初日语的每一个音,都是由一个汉字表达。公元九世纪,日本人在汉字基础上创造了假名。假名又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

早期,日本正式的文章都是汉文,而片假名则是佛教僧侣们读经典时用来做标音的,平假名则是女性所用的文字。目前日文中常用的汉字约有2千字左右,片假名大多用来表示外来语,其余的多用平假名。现代日语中,假名共有71个,最基本的有46个,排列成“五十音图”

日本历史的发展中, 随著日本地方庄园势力的不断增强和中央政 府的内乱,武士阶层逐渐上升到权力的中心。1192年,武士首领源赖朝被封为征夷大将军,建立镰仓幕府,开始了幕府在日本600多年的统治。这段时期一般分为:镰仓幕府、南北朝时代、室町幕府、战国时代、江户幕府。这段时间的锁国政策,让日本和中国的接触减少,而明朝时期的日本海盗是日本政 府不要的,被驱出走的。因为和中国的接触减少,在这段长时间内,日本不再象过去那样什么都是学中国的,日本产生了自己的文化,日本的文字也有了发展。

到16世纪,葡萄牙、荷兰、英国和西班牙的商人和传教士到达日本。17世纪初,日本开始施行锁国政策,除了在长崎与荷兰和中国商人依然保持贸易外,与外国断绝一切关系。这个孤立政策持续了近200年,直到1854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Commodore Perry)率领舰队,驶抵江户附近的浦贺,才重新敲开了日本的国门。和清朝一样,亚洲以儒家文化为主的国家,都是被动接受资本主义的,都是被“打”开的,也因为西方的侵入,日本文字中开始出现了大量外来语。日本文字,中国文字,西方的文字,三者加在一起,这就是日本今天的文字全部。

北大新文化发祥地?

所谓新文化是相对旧文化,也就是传统文化而言的。北大成为新文化阵地首先得益于蔡元培先生“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大胆启用陈独秀、胡适、鲁迅、钱玄同、周作人等一大批留学日本及欧美的新文化学人,他们云集北大,针对中国当时国情,提出要改变现状需改变国人精神,要改变精神,需改变文化,即从思想变革入手,于是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就是科学和民主的大旗被举了起来,针对的就是当时中国闭塞、落后、愚昧的现状。

在这两面旗帜的感召下,文化变革首先开始,思想文化要与世界接轨。于是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现代文学取代旧文化,甚至有人提出拉丁字母代替汉子。

新文化阵地最初在上海,陈独秀在那里创办新青年,但是后来陈独秀到北大工作,而北大又云集了一批新文化斗士,所以新文化阵地移到了北大,并在北大壮大。除了这些西学归来的文化学者大力推动外,当时新学者与北大里传统学者之间爆发的新文化与旧文化的斗争,也让新文化进一步深入人心。可以说,新文化运动就是中国现代的启蒙运动,而北大则是这场运动的阵地和指挥部。

拼音是怎么来的?

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 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 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用两个汉字注出一个汉字的读音。是一种传统的注音方式,也是中国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的分析。第一个字为反切上字,表示被切字的声母;第二个字为反切下字,表示韵母和读音。 中国人自己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鸦片战争以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卢戆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在切音字运动中提出的拼音字母方案是多种多样、琳琅满目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三大系: ① 假名系:模仿日文假名,采用汉字部首作为拼音符号。1892年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一书中提出的“中国切音新字”,1901年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等都属于假名系。 ② 速记系:采用速记符号作为拼音符号。1896年到1897年两年间出版的蔡锡勇的《传音快字》、沈学的《盛世元音》、王炳耀的《拼音字谱》等书中提出的方案都属于速记系。 ③ 拉丁系: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拼音符号。1906 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母》和江亢虎的《通字》、1909 年黄虚白的《拉丁文臆解》等书中提出的方案都属于拉丁系。 1913年2月,读音统一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审定一切字的国音发音”和“采定字母”。会议开了三个多月。在这次会议上,审定了6500个汉字的读音,用各省代表投票的方法确定了“标准国音”;拟定了一套注音字母,共39个,这套字母采用汉字笔画式,字母选自古代汉字,音节采用声母、韵母和声调的三拼制,对双拼的反切法进行了改进,其用途仅在于标注汉字读音,不作为拼音文字。这套注音字母后来减为37个(声母12个,韵母13个,介母3个,比双拼切音字的方案中的字母几乎减少了一半。 注音字母通过之后,搁置了五年,才于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公布。1920年,全国各地陆续开办“国语传习所”和“暑期国语讲习所”,推广注音字母,全国小学的文言文课一律改为白话文课,小学教科书都在汉字的生字上用注音字母注音。从1920年到1958年,注音字母在我国使用了近40年的时间。这对于统一汉字读音、推广国语、普及拼音知识起了很大的作用。1930年,上层官员中有人觉得“注音字母”的名称不好,改称为“注音符号”,以强调这不是一种与汉字并行的文字。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马上着手研制拼音方案。1949年10月成立了民间团体“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协会设立“拼音方案研究委员会”,讨论拼音方案采用什么字母的问题。 1955年10月15日,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在北京举行。叶籁士在发言中说:“从1952年到1954年这个期间,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主要进行汉字笔画式拼音方案的研究工作,经过了三年的摸索,曾经拟定几种草案,都放在《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初稿》(汉字笔画式)里头”。这次会议上印发给代表们六种拼音方案的草案,有四种是汉字笔画式的,一种是拉丁字母式的,一种是斯拉夫字母式的。会议之后,当时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向毛泽东报告,他说,民族形式方案搞了三年,难以得到大家都满意的设计,不如采用拉丁字母。毛泽东同意采用拉丁字母,并在中央开会通过。 1955年10月,国务院成立“汉语拼音方案审定委员会”,经过一年的工作,于1957年10月提出《修正草案》,11月1日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0次会议作为新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通过,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秋季开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规范化普通话的一套拼音字母和拼写方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

古文中指有哪些意思?

◎ 指 zhǐ

〈名〉

(1)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finger]

指,手指也。——《说文》

骈拇枝指。——《庄子·骈拇》

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荀子·儒效》

指如削葱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两鬓苍苍十指黑。——唐· 白居易《卖炭翁》

以指叩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如:指下(手指按下,比喻诊脉看病);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指纹痕迹,手指尖端,指端背面扁平的表皮角质层);指尺(古时以中指的中节为一寸);指掌(手指和手掌);指语(哑语的一种,以手指形状、姿势表示拼音字母)

(3) 足指也叫做指 [toe]

乃扪足曰:“虏中吾指。”——《史记·高祖本纪》

(4) 近代误写作“趾”

(5) 意旨;意向 [intention]

其指极大。——《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承从天之指。——《管子·侈靡》。注:“指,意也。”

大将军阴受上指。——《汉书·李广传》

乃论六家之要指。——《汉书·司马迁传》

(6) 又如:指约(旨意简约);指略(要旨);指象(天以景象示意);指意(指意,意向)

(7) 一个手指的宽度 [finger breadth;digit]。如:肝大三指;二指宽

婧的首字母?

首字母:J

“婧”,普通话读音为jìng,最早见于金文时代。“婧”的基本含义为纤弱苗条的样子,如舒妙婧之纤腰兮;引申含义为有才品。

在古文中,“婧”也常做形容词,表示女子贞洁,如婧,女贞也。

“婧”,初见于金文时代,后来又在秦朝小篆时代中发现,“婧”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时代演变而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