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代表作品及写作特点,国内十大公认长篇小说?
1、平凡的世界,2、骆驼祥子,3、四世同堂,4、白鹿原,5、马桥词典,6、花腔,7、尘埃落定,8、芙蓉镇,9、玉观音,10、古船。
1、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这部作品在我国当代文学历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中国十大畅销小说排行榜之一,全景式展现了我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故事,而且故事和人物都极其贴近现实生活。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百万字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2019年9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2、骆驼祥子
作者:老舍
在这部家喻户晓的当代经典文学作品中,老舍描绘了二十年代的北京底层小人物祥子的人生,经历了几次希望最终走向了永恒的绝望,展现旧中国贫苦市民的典型命运。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
祥子来自农村,是个破产的青年农民,勤劳、纯朴、善良,保留着农村哺育他、教养他的一切,却再也不愿意回农村去了。从农村来到城市的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是祥子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凭着勤劳和坚忍,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但刚拉半年,车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祥子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克己地拉车攒钱。可是,还没有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泡影。
当祥子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是以与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好景不长,因虎妞死于难产,他不得不卖掉人力车去料理丧事。至此,他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了。再加上他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连遭生活的打击,祥子开始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不再像从前一样以拉车为自豪,他厌恶拉车,厌恶劳作。
3、四世同堂
作者:老舍
仍然是来自老舍的一部长篇小说,值得每一代中国人来阅读和珍藏,不论是老舍先生纯熟的艺术功底和小说技艺,还是文中刻画的一系列艺术形象和北平生活画面,都历久弥新。
《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1949年曾在美国出版节译本,书名为《黄色风暴》,被誉为“好评最多的小说之一,也是美国同一时期所出版的最优秀的小说之一”。
4、白鹿原
作者:陈忠实
白鹿原这本小说十多年经久不衰,是国内近六十年的巅峰之作,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的白鹿村为背景,两大家族三代恩怨为故事,浓缩着深深的历史内涵。
5、马桥词典
作者:韩少功
这部长篇小说是对以往传统的创作手法的突破和创新,巧妙地融合了文化人类学、语言社会学、思想随笔等诸多的写作方式,以马桥人的日常用词引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马桥词典》是1997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是中国作家韩少功1996年出版的一部小说,按照词典的形式,收录了一个虚构的湖南村庄马桥镇的115个词条,这些词汇部分也是作者所虚构(如晕街)。《马桥词典》是对乡村生活的真实描写,这在中国的农村非常普遍。《马桥词典》透视了一个民族生存挣扎的真实情状,挖掘了民族苦难的历史根源,同时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面,可以说是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农村的又一个途径。
6、花腔
作者:李洱
这本小说是李洱的长篇小说处女作,它不仅在叙事方式和结构形式上是一次先锋尝试,以不同的腔调来叙述一桩历史迷案。对于读者来说,趣味和难度也在于多大程度上能与作者共情。
7、尘埃落定
作者:阿来
这本小说是以独特取胜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整个故事背景是异域,很特别,以一个傻子少爷的视角,见证雪域高原上最后一个土司家族的崩溃。
小说讲述了一个声势显赫的藏族老麦其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然而就是这个傻子却有着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不以常理出牌,在其余土司遍种罂粟时突然建议改种麦子,结果鸦片供过于求,无人问津,阿坝地区笼罩在饥荒和残废的阴影下。大批饥民投奔麦其麾下,麦其家族的领地和人口达到空前的规模,傻子少爷因此而娶到了美貌的妻子塔娜,也开辟了康巴地区第一个边贸集市。傻子少爷回麦其土司官寨,受到英雄般的待遇,也遭到大少爷的嫉妒和打击,一场家庭内部关于继承权的腥风血雨悄然拉开了帷幕。最后在解放军进剿国民党残部的隆隆炮声中,麦其家的官寨坍塌了。纷争、仇杀消失了,一个旧的世界终于尘埃落定。
8、芙蓉镇
作者:古华
这本小说也是曾经引起过强烈反响的,历史大背景与作者笔下的人物命运紧紧相扣,使他们最后的命运显得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对于当年左倾思想有着比较露骨的讽刺。
9、玉观音
作者:海岩
玉观音这部作品是读者喜闻乐见的一本长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同时与警匪题材相结合,使得人物性格鲜明,情节扣人心弦,被改编成诸多影视作品。
10、古船
作者:张炜
中国当代文学中非常优秀的一部长篇小说,不论是结构的美感、叙事技巧的运用,还是背后的文化隐喻,都毫无疑问可称得上是一部佳作,看完这本书定是久久不能自拔。
上海高中必读书籍?
高一必读的名著是:四大名著,如《红楼梦》曹雪芹,《三国演义》罗贯中。
《骆驼祥子》老舍,国外的《哈姆特》莎士比亚《女神》郭沫若,《子夜》矛盾,《家》巴金,《茶馆》老舍,《围城》钱钟书,《谈美书。早在高考微写作选作题中,就涉及了《三国演义》、《四世同堂》和《巴黎圣母院》。《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老人与海》。,这些都不错,都可以读
朱自清和林语堂谁的文学造诣更高?
朱自清和林语堂都是我国当代散文高手,风格上有些相似之处,朱自清散文情感细腻,写作手法独特,善于表达真实感情。林语堂散文清新,追求理想化状态,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同意胡志军先生发在新浪微博的文章:《朱自清眺不起林语堂,确非意气用事》中的观点!一己之言,同道朋友,你的看法呢?
钱钟书的写作风格?
沈从文擅白描,乡土人情无不质朴真实,自然风景在其笔下得到生命;钱钟书擅思辩,文理皆可观,其文章尤以拥有自己的“理”做主心骨为特点;林语堂写作热情而自由,一种邀你进门体验生活式的写作风格,更贴近道家“无为而治”式的自由;鲁迅先生泼辣醒目,笔杆如枪杆,其文如精瘦的运动员一般简洁有力,有着文人典型的眼光、笔触和角度。
宅在家有什么好看的书推荐一下?
前《ELLE世界时装之苑》主编晓雪是我长期关注她的公众号,她在时尚圈的影响力,相信从前不久前她辞职的新闻你也许知晓。她的公号更新不算频繁,但文笔和风格和她本人感觉一样,温暖而不疾不徐,优雅知性又充满智慧。这是她2018年分享的书单,希望自己能和你一样,多读书、读好书。
2018年#雪读书心得#书单:
生活的艺术》林语堂 著
《将饮茶》杨绛 著
《唐诗宋词解》李劼 著
《如何读中国画》何慕文 著
《女性的权利》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 著
《正见》宗萨仁波切 著
《浮生六记》沈复 著
《西班牙三棵树》木心 著
《生活美学》沈从文 著
《小品卷一》董桥 著
《无比芜杂的心绪》村上春树 著
《朝圣》宗萨仁波切 著
《我执》梁文道 著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蒋勋 著
《八千岁》汪曾祺 著
《小王子的领悟》周保松 著
《三十三年梦》朱天心 著
《忘言书》蒋勋 著
《我纷纷的情欲》木心 著
《读书与旅行》詹宏志 著
《文化不是味精》阿城 著
《蒋勋谈梵高》蒋勋 著
《无端欢喜》余秀华 著
《边城》沈从文 著
《站在金字塔尖上的人物》叶兆言 著
《粉墨》张天翼 著
《不必交谈的时刻》樊小纯 著
《巴黎文学散步地图》缪咏华 著
《日用之道》高一强 著
《瑜伽经》沙吉难陀大师 著
《悲欣交集:弘一法师传》金梅 著
《六神磊磊读唐诗》王晓磊 著
《空谷幽兰》比尔·波特 著
《正义:一场思辨之旅》麦克·桑德尔 著
《陌生的经验》陈丹青 著
《天长地久》龙应台 著
《毕加索》玛丽·安·考斯 著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毛姆 著
《毛姆短篇小说精选集》毛姆 著
《一寸灰》毛尖 著
《小窗幽记》陆绍珩 编纂
《木心论》李劼 著
《银色仙人掌》龙应台 著
《超译尼采》尼采 著
《白描》/《绝色》董桥 著
《卡罗尔》帕特里夏·海史密斯 著
欢迎关注@衣起尚课”。
读不懂鲁迅作品怎么办?
鲁迅是上个世纪前三十年间的文坛风云人物,死后被封为“文化旗手”,更被誉为“民族魂”。因此,他的全部作品都具有特殊的意义,人们普遍认为,他的最大特色是以杂文作为匕首和投枪,进行文化论战和思想交锋。
所以,鲁迅的杂文首先是文人之间的高手过招。那个时代,风云际会。一大批从欧、美、日归国的文人,担起了改造中国、拯救民族危亡的历史使命。各种主义、主张层出不穷,花样繁多,争奇斗艳。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之一,鲁迅在思想界、文化界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他的学养东西杂糅,可以别开生面地运用在日本学医时所接受的科学训练,以解剖中国人的“国民性”为主题,开辟了一个“独行侠”所特有的“打斗”方式。对于他的论敌,他说“我一个也不放过”。因此,鲁迅的笔战风格是孤军奋战、尖锐泼辣,毫不留情,“痛打落水狗”,等等。显而易见,“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但处境是孤独的。“最好的防守是进攻。”为了自己的理念,鲁迅也是蛮拼的!当代人若要理解和接受鲁迅的写作风格,就必须了解和透视那时的时代主题、文坛风尚。这样,就不会对鲁迅有太多的苛责和大惊小怪了。
其次,鲁迅杂文的主题一直是解剖和批判中国人的“国民性”。流氓成性的阿Q,愚昧无知的华老栓,装腔作势的赵家人,苦苦挣扎的祥林嫂,浑浑噩噩的孔已己,坐井观天的九斤老太……鲁迅笔下一个个鲜活的小说人物,是他特意从亿兆百姓中挑拣出来而制作的“文学标本”。这些风俗画描写,无情地将中国人的“国民性”统统展示出来,试图揭示近代以来中国沦亡的文化原由。鲁迅的努力是否成功,文学成就是否独领风骚?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人们的评价也是两极的,见仁见智。不过,对他犀利的杂文成就,大多数人还是持肯定态度的。模仿写作杂文,仍然相当盛行,说明杂文仍有旺盛的生命力。
第三,由于时代的隔离,使当代人对鲁迅思想的认知和认同有更多的隔膜感。鲁迅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在一连串内忧外患的打击下走向更加悲惨和混乱的过渡期。民国时期的小阳春,容易把中国人的“国民性”问题给掩盖起来。鲁迅偏不随波逐流,他像是站在熙熙攘攘大街上的敲钟人,高喊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人们对他的嘶吼无动于衷,有的人甚至觉得讨厌、恬噪。他厉声地发出批判的声音,让很多信奉“温良恭俭让”的人很不舒服。他们要么是“阿Q”,要么是“假洋鬼子”,要么是“华老栓”,要么是“祥林嫂”,要么是“孔巳己”,要么是“九斤老太”……鲁迅被人误解和不待见,就因为他是那只泣血的杜鹃!
第四,鲁迅本身就是一座大山。精神修养是个综合性的知识体系。读懂鲁迅,需要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深刻的思想积淀,才能与鲁迅心有戚戚焉,产生思想共振。我自己接触鲁迅,是先读传记,再读小说,进而以读杂文为主。先读传记,可以从总体上先行把握鲁迅这个伟人的一生,尤其是他的思想体系及其形成、演变史。这样,当进一步阅读其小说、杂文时,因为有了“游览图”,可以“按图索骥”,故尔方便易行。研读鲁迅,如入宝山。来到山中,只见奇峰耸立,流水潺潺,鸟语花香,云遮雾障。置身其间,目不暇接,流连忘返,甚至产生“醉氧”的现象。你当然可能不认识山中所有的花鸟奇境,但一眼望去的山水风景、满耳猿声禽唱,一定会激发心中的情愫,心曲凑响,如痴如醉。这样,你就走近和认识鲁迅了!
(4.5.2019,己亥?年二月三月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