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山西梆子戏代表作品有哪些

山西梆子戏代表作品有哪些,外省称之为山西路梆子,山西的剧种是什么。吸收蒲剧、昆曲、河北梆子等剧种的音乐成份,也称"乱弹"、"晋腔"、"山陕梆子腔"等,与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并称为我省四大梆子。蒲州梆子慢慢形成了南路、西路两个流派,3、北路梆子是山西,北路梆子的唱腔、曲调,4、上党梆子由于其产生并主要流传于秦汉时期的上党地区而得...

山西梆子戏代表作品有哪些,晋剧的别名是什么?

别名山西梆子。

晋剧,汉族地方戏曲,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又名山西梆子。因产生于山西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也称为“中戏”,外省称之为山西路梆子,主要流行于山西中、北部及陕西、内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区。[1]晋剧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柔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己独特风格。

2006年05月20日,晋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为Ⅳ-18。

山西的剧种是什么?

分类有: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

1、晋剧 又称“山西中路梆子”、“太原梆子”,解放后定名晋剧,是山西的主要地方剧种。它和蒲州梆子,北咯梆子、上党梆子合称山西“四大梆子”。流传在山西中部、河北北部,以及内蒙、陕北等广大地区。 晋剧是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在晋中秧歌的基础上,吸收蒲剧、昆曲、河北梆子等剧种的音乐成份,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逐步发展并盛行起来的。它的唱腔既有梆子腔的激越粗犷,而又圆润工细。经常用大没唱词来表现戏剧情节,用对唱代替对白。

2、蒲剧 又称蒲州梆子,也称"乱弹"、"晋腔"、"山陕梆子腔"等,与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并称为我省四大梆子。清嘉庆、道光年间,蒲州梆子慢慢形成了南路、西路两个流派。南路派以芮城为中心,演唱风格大弯大调,基本不使用假嗓;西路派以蒲州为中心,演唱风格大都粗犷火爆,在特技上有一定功夫,且唱词较多,戏文通俗易懂,剧目丰实。

3、北路梆子 是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流行于晋北、内蒙及冀西北一带地区。渊源于蒲州梆子,清同治、光绪年间即已盛:七七事变后,由于日寇摧残,班社解散,艺人改业,几乎濒于绝灭,迄至一九五四年山西第一届戏曲会演才重新恢复起来。 北路梆子的唱腔、曲调,念白均同蒲剧相近,但音凋更为高亢,富有塞外山野味。特别它的“弯调(即花腔)”,唱起来千变万化,婉转动听。

4、上党梆子 由于其产生并主要流传于秦汉时期的上党地区而得名。关于上党梆子的起源,说法很多,一般认为它形成于泽州府(今山西晋城)。虽名为梆子,实为昆(昆曲)、梆(梆子)、罗(罗罗腔)、卷(卷戏)、簧(皮簧)5种声腔同台演出的剧种。在其形成过程中曾受到蒲剧的影响,但与以上3大梆子迥然不同。

秦腔笛子曲牌十大名曲?

1、《姑苏行》是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江先谓于1962年创作的一首笛子曲。

2、《春到湘江》是宁保生先生1976年创作的竹笛名曲,湖南特色浓郁。

3、《喜相逢》原为内蒙古一首民间乐曲,后被山西梆子、二人台吸收为过场音乐。

4、《牧笛》作于1958年。是刘森根据刘炽为双人舞《牧笛》写的舞蹈音乐改编的。

5、小放牛

笛曲《小放牛》,陆春龄改编

6、《牧民新歌》是以内蒙民歌音调为素材。

7、《鹧鸪飞》原为湖南民间乐曲。

8、《黄莺亮翅》取材于山西梆子曲牌《大救驾》改编。

9、《五梆子》是一首北方梆笛的代表传统乐曲。

10、《扬鞭催马运粮忙》是魏显忠创作于1969年10月的一首笛子独奏曲。

蒲剧的历史起源?

蒲剧又称蒲州梆子,当地人通称乱弹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汉族民间戏曲艺术之一。因兴于山西晋南古蒲州(今山西运城永济)一带而得名。蒲剧在清代乾隆时期外省称“乱弹”、“晋腔”、“山陕梆子腔”等;嘉庆、道光以后,又称“山西梆子”;陕西称:东路戏,山西省北、中部称“南路戏”;晋南当地则习惯称“大戏”或“乱弹”。

蒲剧约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山西省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它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一种。流行于山西南部各县和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蒲州地处黄河中游,其大庆关渡口毗连山西、陕西,最古代南方丝瓷通往西北的交通要道,商业兴隆,经济文化繁荣,为戏曲的发展、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金元时期,这里金院本、元杂剧的演出极为盛行;明清以来,又是梆子、乱弹活动的重要基地,故素有“戏曲之乡”之称。

山西地方戏曲剧种名录?

晋剧

山西省是汉族戏曲艺现于明步发展成为今天山大剧种:晋剧、蒲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晋剧晋剧又称“山西中路梆子”、“太原梆子”,解放后定名晋剧,是山西的主要地方剧种。它和蒲州梆子,北咯梆子、上党梆子合称山西“四大梆子”。

上党梆子的介绍?

上党梆子是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流行于山西东南部。享有同蒲剧、晋剧同等历史的文化资格,是上党戏的代表剧种。它在道光年间称为本地土戏,1934年赴省城太原演出时称作上党宫调,1954年定名为上党梆子。上党梆子以演唱梆子腔为主,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卷戏,俗称“昆梆罗卷黄”。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