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江山代表作品图片,你最爱的手工作品是什么呢?
我对手工作品比较感兴趣的有很多,比如说做手工的发夹呀,发箍呀,还有做一些铝线缠绕的花朵啊,还有做一些纸做的花朵,以前还做过丝网花的花朵,但是比较之下呢,觉得剪纸是最值得去投入的。
首先剪纸需要的工具特别简单特别少,只需要一张纸一把剪刀就可以开始了,那么剪纸呢也有剪得很复杂的图案,但是它是一个入门特别简单的手工,就是你只要把这张纸啊简单的对折一下,然后剪一些简单的图案,再打开的时候呢,它会有一个对称的关系,这样子简单的图案也变得很好看,小孩子都可以剪,小孩子用那种安全的剪刀就可以动手了。
如果是入门以后,想提高自己的剪纸技艺,可以选用那种专业的剪纸剪刀,就是他的刀头会比较薄比较短。而且刀尖磨得特别的尖,这样子方便你戳洞,刀头薄可以方便剪刀在这个纸张之间移动,不至于一下子把这个纸弄破。所以,从入门来讲,剪纸是很容易满足条件的,需要的工具又简单又便宜,只需要一张纸一把剪刀就可以了,耗材很简单,只是纸张,就算宣纸也不会花很多钱。
入门简单,但是又趣味无穷,剪纸的图案是变化无穷的,一张简单的纸,比如我本人用这个15×15厘米正方形的剪纸已经剪了好多张了,,可能几百张了,没有具体的统计,剪纸的图案都没有出现重复的。如果用更大的纸,边长更大的这个正方形纸呢,估计剪出来这个团花的图案会更加的演变无穷。
剪纸可以训练我们对美的设计能力,还有动手能力,眼睛、手和心都要到位,所以是很锻炼人的。您不妨试试。
祝您在手工创作中得到乐趣。
附图是我的部分剪纸作品,还有近日做的手工发夹发箍。
宋朝皇帝的画像怎么大部分都是穿红色的袍服?
皇帝穿什么样的衣服,这不是由皇帝决定的,这是客观条件运作的产物。我们古人崇尚阴阳五行学说,并且将它完整的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最高统治者的穿衣打扮也概莫能外。国家定位在哪?皇帝衣服的颜色就是啥。
阴阳五行学遵循“五行学说”,对金木水火土进行了颜色匹配,即木属青、火属赤、金属白、水属黑、土属黄。自阴阳家诞生之后,中原民族受其思想影响,改朝换代也多遵循其阴阳五行之理。
秦尚黑从秦始皇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之后,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形成。了解一些历史的人都知道,秦朝尚黑,不论是皇帝服装,还是贵族色彩,都是以黑色调为主。
秦朝属水德,故而黑色为主要色调。我们可以在各种资料中找到秦始皇传黑衣的证据。秦朝之所以属水德,是因为先朝周代属火德,尚赤,这里的赤色表示的不是我们常说的大红色,而是黑红色。
水能克火,这是五行学说中最基本的相生相克原理,周代属火德,秦朝属水德亦是想要用五行学说来阐述自己的正统合法性。
汉尚赤最初汉承秦制,属水德,以黑色为主色调。
汉文帝刘启便是一位“时装达人”,他先是在执政十五年的时候,弃用黑色,该穿黄色。因此,汉文帝刘启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黄色为皇袍的皇帝。但是没过多久,汉文帝又觉得黄色与帝王身份不符,以“协于火德”为由,将皇袍改为赤色。从此以后,汉朝以赤为尊。
晋尚赤东汉末年,汉统衰落,最终分为三国。司马家族最终窃据曹魏政权,成就霸业,一统天下,改国号大晋王朝。
晋朝虽然改朝换代,但是并没有摒弃火德,仍旧以赤色为尊。而且,随着中国染织业的发展,此时的赤色已经有深红色过渡为大红色。常服都以赤色贵,朝服则是黑红两色为主。
隋唐尚黄(↑隋文帝杨坚)
晋朝是一个悲催朝代,大一统时间不长之后便是“五胡乱华”,晋朝偏安一隅。国家随后分裂动荡,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众多,穿着也各不相同。有的继承晋朝属火德,有的结合少数民族特色,有的则是想穿啥穿啥。这种现象一直到隋朝统一之后方才结束。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黄色为尊的朝代。因为隋朝属土德,而土属黄。自隋朝开先河之后,唐承隋制,仍旧以黄色为尊。
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隋的黄色仅仅时尊贵色,并不是专属色。只要地位高的达官贵人都可以穿戴黄色物件。
(↑唐太宗常服像)
黄色成为帝王专属色是在唐高宗时期。高宗李治即位之后,因为他不想与天才庶民同着一色,于是下诏“禁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李治不仅让黄色成为皇家颜色,而且在民间禁止赤色流通,原因是唐朝朝服是以黑、赤色为基础,并且肩扛日月星辰。唐朝皇帝常服以黄色为主,故而禁止黄色流通。
不仅如此,唐高宗还首次给颜色排序:以黄为贵,紫色次之,朱红、绿色、青色的颜色顺序,并且应用于官服。
这个排序眼熟不眼熟?是不是跟某个朝代的官服颜色好像?
宋尚赤(↑宋徽宗画像)
宋朝是中国又一个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国家,只是幽云十六州一直没有回来。宋朝属火德,尚赤色,常服都以赤色为尊,朝服以黄、赤为尊。此时的赤色已经发展成为亮红色,所以我们通常看到的宋朝皇帝像都是穿着大红袍。
不仅如此,宋朝还承袭了唐朝高宗定制的颜色地位排序,官服以紫、红、绿、青为序,三品以上为紫衣,四品到六品为红衣,七品及其以下为青衣。关于这一点,电视剧《大宋提刑官》做的比较细节,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
元尚白元朝是一个有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统治者以《周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取“大哉乾元”中“乾元”二字,定国号为大元。由于是少数民族政权,受到阴阳五行学说影响较小,所以元朝皇帝的穿着就显得不拘一格。
元朝朝服以黄色、白色为主,常服则一缕以白色、银色为主。这是蒙古族民族特色所使然,对银色、白色有这别样的喜好。与此同时,元朝皇帝还会经常带着具有民族标志的银白高帽,颇具民族风味。
明尚赤由于元朝尚白色,所以按照传统,人们大都将皈依于金德。一百多年后,濠州小子朱元璋揭竿而起,最终建立大明王朝,明朝就以火德为根本,意在“以火克金”。这与其名字“朱元璋”寓意正好相同,都是表示驱除鞑虏之意。
火属赤,明朝便以赤色为贵。而且朱元璋为人洒脱,对于服装要求并不过分苛责。于是,明朝的常服发展出来了多种样式:赤色、杏黄色、素色、黑色等,朱重八统统喜欢。朱元璋自称恢复汉官威仪,所以朝服以明黄色为尊,明黄、赤色相交替。
清尚黄关于清王朝就有的一说了。清朝前身为后金政权,后金主体民族为女真族。因为女真族对贵金属有别样的赞誉与崇拜,所以金是他们永恒的向往。“爱新觉罗”便是“发光的(永恒的)金子”之意。
但是呢,皇太极登基为大汗之后,觉得后金戾气太重,一贯好学的他也知道“五行学说”中相生相克之原理。于是乎,皇太极在配合政治目的的同时,将国号改为“大清”。“清”字是为了“添水”。大清主水德则是为了“以水克火”。
这都是皇太极在满清入关之前做的准备,结果还真的应验了。因为大清属水德,而水德属黑色,黑色便又杀出了重围,成为尊贵色。
听到这不免有人要发出疑问:简直胡说八道,我看了那么多清宫剧,清朝皇帝明明穿黄色,哪里有什么黑色?
事实上,从唐高宗起,黄色就已经成为皇室主流色调。纵观历史,我们可以以清晰的看到,从唐朝以后,不论哪朝哪代,不论属什么五行,朝服都会有黄色,因为黄色在唐高宗时就成为了帝王色。
清朝尚黑色是否有据可查?当然有,清代达官显贵身穿蟒袍,蟒袍外又有官服,而官服则以黑、蓝色调为主。清代皇帝服饰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皇帝的龙袍属于吉服范畴。
清朝朝服纹样主要为龙纹及十二章纹样,而朝服色调即以黑色、黄色混合搭配,并且配有九纹龙、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藻、火、宗彝、米粉十二章。清朝朝服,既体现了统治者黄色为尊的传统,又兼具了清朝水德属性,十分华贵。但是这种高规格的吉服只有登基坐殿、祭拜天地先祖等重大活动才穿,其他时候一般都身着黑色或黄色常服。
血红色江山图什么寓意?
就是,江山也不过是一幅血染的画,这样一幅染了血的“画”,怎么可以比得上他的心上人那眉间一点朱砂动人。
朋友送的红色江山茅台酒?
这种酒我喝过,非常好喝,在红色江山酒店喝的,5800一瓶,感觉挺值的,如果价太低怕有假吧。
正能量歌曲振奋人心?
1、《最初的梦想》范玮琪
2、《水手》郑智化
3、《隐形的翅膀》张韶涵
4、《蜗牛》周杰伦
5、《我的未来不是梦》张雨生
6、《海阔天空》信乐团
7、《阳光总在风雨后》许美静
8、《从头再来》刘欢
9、《倔强》五月天
10、《怒放的生命》汪峰
最新正能量歌曲大全100首
11、《海阔天空》beyond
12、《飞得更高》汪峰
13、《相信自己》零点乐队
14、《年轻的战场》张杰
15、《壮志在我胸》成龙
16、《奔跑》黄征
17、《真心英雄》成龙
18、《我心似海洋》江美琪
19、《不再犹豫》beyond
20、《我想我是海》黄磊
21、《我踏浪而来》沈雁星
22、《仰望星空》张杰
23、《睡不着的海》金海心
24、《黑暗之光》雷光夏
25、《we belong to the sea》aqua
26、《沙滩》陶喆
27、《海上花》罗大佑
28、《我心是海洋》蔡琴
29、《沿海地带》弦子
30、《舰队》梁汉文
31、《秋天的海》苏慧伦
32、《最美的太阳》张杰
33、《壮志雄心》陆毅非
34、《永不退缩》任贤齐
秋晚的江上课文?
《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描绘出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赏析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
“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倦游的鸟儿想回巢去。这时候,天色已晚。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好像是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黄昏的景色,在诗人的笔下,带着一股悲哀的美。“倦”、“驮”是关键二字。归鸟倦了,这是诗人的想像,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移入。鸟倦实在也是人倦。而驮字,一方面是景致的进一步的渲染和奇丽的想像,另一方面也是突出鸟倦的程度,因为驮是一种负荷,而驮的又正是太阳。这样看到的就不仅仅是一种景致,而包含诗人对生活的体验。?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诗人原只注意江上的飞鸟,照在飞鸟身上的夕阳。随着飞鸟双翅的一翻,才注意到夕阳在江面上的倒影。这夕阳的倒影好像是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飞鸟本来已经倦了,但背上还驮着斜阳,并不觉得是沉重的负担。在诗人看来,正是飞鸟驮了斜阳去点染江面。情景十分动人。第二段是第一段情景的继续与开展。不说落日沉入江底,而说落日被鸟翅翻掉在江里,这是极富表现力的。它是极其夸张而又符合逻辑的动态描写,与其说是鸟驮斜阳的自然延伸,毋宁看作是诗人想像力的深化,它使夕阳沉入江心,这一瞬间的景象更出神入化了。同时,鸟翻双翅,抖落斜阳,在情绪上也是一种发展,它表明鸟不堪沉重的负担,希冀于一种自由的生活。?
“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诗人把眼光从江上转移到江边的芦苇。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在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从飞鸟的双翅到江面,到芦苇丛中,眼前的景物是一片红色。构成秋天黄昏江上一个美丽的画面。
整首诗富于旧诗词的情调,寥寥数笔,即勾画出一幅静中见动、声色俱备的美丽图景,同时又有诗人自己的风格,就像最末两句,通过“妆”和“红颜”,把芦苇人格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都呈示出泰戈尔与日本俳句的风格。刘大白注重于情与景在自然的描写过程中的契合。这便是旧诗里所谓的诗画结合、情景交融了。
20世纪20年代,写作新诗的诗人受旧诗词的影响很大,所以那个时候的新诗都有很浓重的旧诗词风格。除了是用白话来抒写之外,诗的意境和表达手法,往往和旧诗词没有多大差别。这是当时诗歌的一大特色。刘大白也正是如此,他虽想试着去写纯粹的白话诗,但这首诗在格律上还些许遵循古典诗歌原来的要求,所以还是可以看出来其受旧诗词影响的痕迹。《秋晚的江上》便是在这种环境下创作出来的。
作者简介
刘大白(1880年—1932年),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清末举人。辛亥革命后改名刘靖裔,字大白。民国初年编《绍兴公报》因发表反对袁世凯的文章,东度日本避难,加入同盟会。1915年赴新加坡等地教授国文。次年回国编《杭州报》,并出任浙江省议会秘书长。1918年去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1919年任浙江教育总干事。五四运动中,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丐尊等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