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江南园林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描述江南四大名城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的古诗词各有哪些?《诗歌与一座城市——唐代诗人的扬州情节》。诗词里面歌咏扬州的,就是歌咏的现在的扬州,扬州贡瑶琨“扬州的辉煌在古代是苏杭比不了的!所以扬州正好辉煌在诗词歌赋最富胜的那个年代,那时大量的诗人文人墨客都喜欢扬州,崇祯年间《吴县志》中描写苏州阊门的繁华!唐代诗人笔下的扬州,(刘长卿《登扬州栖灵...

江南园林的代表作品有哪些,描述江南四大名城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的古诗词各有哪些?

推荐一篇文章:《诗歌与一座城市——唐代诗人的扬州情节》。在帖子后面有附录。

——————

隋开皇九年隋文帝改“吴州”为扬州,扬州就不再是“扬州省”,而是现在的扬州了。隋炀帝有诗为证: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

从此之后,诗词里面歌咏扬州的,就是歌咏的现在的扬州!

书经禹贡篇里面有“扬州贡瑶琨”的记载,而当年的扬州(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诺大的地盘上,只有扬州有玉器中心!而且到今天扬州都是玉器中心!这说明当年扬州省的精华,都在今天的地理扬州!

扬州的辉煌在古代是苏杭比不了的,必竟在唐朝是扬一益二,所以扬州正好辉煌在诗词歌赋最富胜的那个年代,那时大量的诗人文人墨客都喜欢扬州!

杭州是到了南宋才起来的,苏州是明清!崇祯年间《吴县志》中描写苏州阊门的繁华:“千家灯火似扬州”。唐诗中,杭州主要有名的就是钱塘,苏州是姑苏,而扬州处处都有名,广陵,维扬,江都,雷塘,竹西,瓜州都能在唐诗宋词中出现!

我试着选一些名气大一些的发出来:

唐代诗人笔下的扬州,富有神奇的魅力:“北塔凌空虚,雄观压川泽。”“雨飞千棋霁。日在万家夕。”(刘长卿《登扬州栖灵寺塔》)。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李绅《宿扬州》)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张祜《纵游淮南》)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王建《夜看扬州市》)

“落日低帆影,归风引棹讴。”(刘绮庄《扬州送人》)

“晚帆低荻叶,寒日下枫林。”(蒋涣《途次淮扬望京口寄白下诸公》)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二首(其一)》)

“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蜀船红锦重。越橐水沉堆。”“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杜牧《扬州三首》)

“江蹙海门帆散去,地吞淮口树相依。”(罗隐《广陵开元寺阁上作》)

“花发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风多。”(韦庄《过扬州》)

类似的诗句,类似的诗篇,不胜枚举。它们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扬州古城的诱人魅力和繁盛景况。

唐代扬州诗坛,不但有杜牧写扬州的许多名章俊句,还有徐凝的《忆扬州》为之增辉,诗人张祜的“人生只合扬州死”虽仅七字,却足以为扬州的风姿传神。

扬州在人们心目中,简直是一所人间乐园。在曲曲唐诗的赞美声中,扬州风光十足,风流一时。其时的扬州,如同一个端庄、丰腴、成熟的标准唐代仕女,雍容华贵,风流蕴藉,仪态万方。

二、宋词中扬州的衰残美

扬州自唐至宋,成为商业繁盛之都,又是人文荟萃之地。可是,自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至理宗端平元年(1234年)的一百多年间,江北淮南的辽阔土地。成了保卫南宋政权的屏障,战争不断,而扬州已由商业枢纽变成了南宋的国防前线。多次成为金人争夺和占领的地方。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兵两次大举南攻,扬州都首当其冲,兵燹之酷,竟使积累达数百年之久的富庶与文明荡然无存!

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冬至日,词人姜夔路过扬州。目睹战争洗劫后古城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创作了《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历史上令人神往的“名都”今日成了一座“空城”,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反衬出今日的荒芜景象――“尽荠麦青青”和满城的“废池乔木”。词人设想:杜牧如果重游扬州,面对今日的萧条,也会感到惊心,即使像杜牧那样才华横溢的诗人,怕也“难赋深情”了。

纵使冬去春回,来日红芍药花开,又有谁来欣赏它呢?花开依旧。人事已非,花开也不过徒增空城的感伤而已。词人以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写景抒情,悲叹今日的悲凉,追忆昔日的繁华,抒发“黍离之悲”。视觉的萧瑟和听觉的凄清都是对金兵蹂躏名城的血泪控诉,此词成为扬州历史上的又一篇《芜城赋》。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扬州不可能恢复往日的经济文化名城的旖旎风情,因为宋金双方以淮河中流划界的缘故,扬州已成边关。只能以军事要塞的严肃面貌出现在人们眼前。

昔日扬州歌吹。今已不复可闻。所得闻者,唯羌管戍角薄暮哀吟而已。

作为一个时代的缩影,扬州的盛衰怎能不唤起南宋子民们忧国伤时的沉痛之感呢?提到扬州,词人想到的是“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而宋代其他与扬州有关的词作,大多也都寄托作者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

例如:“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秦观《满亭芳》)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朱敦儒《相见欢》)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张辑《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

“我欲缠腰骑鹤。烟霄远、旧事悠悠。但凭阑无语,烟花三月春愁。”(郑党斋《扬州慢・琼花》)

“欲上治安双阕远,空怅望,过维扬。”(李好古《江城子》)

“杜郎老矣,想旧事、花须能说。记少年,一梦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周密《瑶花慢》)

这里有对国家生死存亡命运的感叹,有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和斥责,有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有深忧时不我待、老大无成的志士之苦,有报国无门和壮志消磨的抑郁孤独和无可奈何,也有怀念扬州悠悠旧事的春愁。总之。这些词始终笼罩在词人亡国之痛的情感中。

前面的诗词,只是歌咏扬州诗词中的极少极小少的一部分。明清的更多了,就不罗列了......

————————

附录转发:

国学资讯 子川:诗歌与一座城市——唐代诗人的扬州情结 -

10-06-18

子川:诗歌与一座城市——唐代诗人的扬州情结

2010-02-02 子川 文学报

一个城市的知誉度与诗歌如此密切关连,这在中国,乃至在全世界,大约非扬州莫属。自从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传诵开来,烟花三月,有如扬州的节日。烟花三月好时光。在这日子里,人们常会想到扬州,似乎好时光就该与扬州联系在一起。

以中国之大,中华文明之悠久,应当说,比扬州更古老的城市多了去,为何唯独扬州受到诗人的青睐?另一方面,在以诗赋取士的年代,诗是主流文化样式,没有一个读书人不会写诗,没有一个官员不会写诗。也就是说,值得诗人去写的城市很多,有诗歌写作能力的人也很多,为何历史和诗人都选择了扬州而不是其它城市?当我回到这座城市,在街边徘徊,常会想到这个问题。

如果李白与杜牧生在三国时代,他们的笔下写的就不会是扬州了。整个三国时期,广陵(今扬州)为魏、吴两国的边境,彼此争战中,所设郡县已若有若无。史载:魏文帝曹丕黄初六年(225)又亲率舟师入准,十月抵广陵故城,临江阅兵,并写下《至广陵马上作》一诗。曹丕的诗写的是战场、战事,广陵只是一座故城,“抵广陵故城”是史载,“至广陵马上”是诗云,但都证实了彼时的广陵已是被战乱辗成的废墟。

这里,根据历史沿革把广陵作为今扬州的前身,来援引资料。事实上,三国时期魏、吴两国均各置扬州。魏国的扬州治所在寿春,辖地为准南、庐江二郡。吴国的扬州治所在建业(今南京),辖有丹阳、会稽等十四郡。这两个扬州都不是今天的扬州,也没有管辖过今天的扬州。上古时期,扬州的涵盖更大。《尚书·禹贡》记载天下分九州,依次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这里说到的扬州是一个广大地域的统称,把今天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乃至广东的一部分都包容在内。

一个无大不大的“扬州”,还有魏、吴两国分置的两个异地的“扬州”,如何坐实到广陵故城,坐实到后来的江南名城、温柔富贵之乡、拥有江南第一名园、诗家争相吟诵、烟花三月的好去处,还有很长一段历史路程要走。

首先是城市名称的确定。自东晋以降,南北朝期间,广陵多次被易名改治,刘宋改南兖州,北齐改北广州,北周改吴州,隋文帝开皇九年(589),改吴州为扬州,置总管府。直到此时,那个曾是天下九州之一的“扬州”,治所曾分设于建业和寿春两地、与广陵没有丝毫关系的两个不同的“扬州”,这才与自“古邗”、“广陵国”传承至今的扬州,正式挂上钩。这也等于给历史划了一条分界线:隋唐之前的扬州与隋唐以后的扬州不是同一个扬州,而历史上扬州的最鼎盛时期,也在隋唐时期一步步走近。

再看扬州的复兴与繁荣。如果没有隋炀帝和他“轻用民力”开凿的大运河,历史会怎样发展?这不好说。但是,没有这样的前提,就没有扬州作为盛唐富甲天下的国中第一大城市,是确凿无疑的。

扬州的最大幸运是在它的兴盛时期,遇上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而中国诗歌鼎盛时期的最优秀的诗人群,与扬州的邂逅,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契机。

据史料记载,有诗为证到过扬州的唐代诗人,知名者有骆宾王、张若虚、孟浩然、祖咏、王昌龄、李颀、李白、高适、刘长卿、韦应物、丁仙芝、李端、孟郊、卢仝、张籍、王播、权德舆、陈羽、刘禹锡、白居易、李绅、徐凝、李德裕、张祜、杜牧、许浑、赵嘏、温庭筠、皮日休、姚合、方干、郑谷、韦庄等,几乎占了唐诗名家的半数以上。杜甫的“商胡离别下扬州”引起他“忆上西陵故驿楼”,似乎说他漫游吴越时经过扬州,因为没有文字记载,也没有留下诗篇,故把他列在这个名单之外。

有道是“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越是才高八斗,越想在皇帝老儿面前卖个好价钱。诗人们竟纷纷下扬州,写下众多关于扬州的流传千古的诗篇,恐怕不能单纯从宦游、从城市富庶繁华的角度来理解。毕竟,盛唐时期的富庶繁华是一个整体现象,相比其它一些繁华大城市,为何扬州得天独厚,为众多诗人所青睐?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这里有几个因素,似乎缺一不可。太平盛世不用说,扬州地处交通枢纽、富庶繁荣也不用说,中国的近体诗在唐朝迅猛发展并抵达鼎盛时期,这也似乎不用多说,虽然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最根本一点,是唐朝那些最优秀的诗人,怎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扬州,似乎作为一个诗人,不来扬州看看,不写点关于扬州的诗,就够不上诗人这名号一样。为什么会这样?想必还应当有另一些历史文化上的因由罢。

这里需要对诗人做一个说明的,因为唐朝的以诗赋取士的文化环境,读书人没有不会写诗的,读书才能做官,广义上所有官员都可以说是诗人。事实上也确有一些重要诗人同时做着大官。但整体而言,诗人尤其是优秀的诗人,大都仕途失意。李白、杜甫是典型的例子。孟浩然更是如此:“年四十,乃游京师,与张九龄、韩朝宗等达官显宦往还,亦与王维、李白、王昌龄相酬唱。因吟诗为唐玄宗不悦而放还,布衣而终。”

长江之滨,黄鹄矶上,李白写下著名的绝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以及“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句子,今天已无人不知,成了诗咏扬州中最经典的句子。而且诗题中“之广陵”与诗中“下扬州”是同位词,再不似“骑鹤上扬州”之“扬州”有歧义。

当年李太白写这首送别诗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今人都不会知道,甚至诗歌文本也不能完全传递出来,或者他已含蓄地说出,读诗人却没有太在意,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把整首诗遮蔽了。整首诗以平白的叙述,起,承,诗绪一转,“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近体诗很讲究起承转合的“转”。孤帆,渐行渐远,远远地,剩下一个影子,最后只剩下蓝天碧空。江水始终流淌,流向天水一色的遥远的天际。这里,诗艺且不说,单说这情绪,绵绵不尽的怅然与落寞,似乎远大于送友时的失落。这时的李白,也许联想起布衣孟浩然的仕途坎坷。李白也许还这么想,孟浩然的诗写这么好,怎么就不能让他去做点“兼济天下”的大事呢?在以诗赋取士的年代里,李白这么想大约也没想错。李白可能还联想到自己的怀才不遇。这大约也是李白喜欢扳倒酒瓮猛喝酒的原因之一吧。酒醒的时候,李白常常会失落,有挫败感。诗在李白那里,与酒为伍,常被用来浇胸中的块垒。从这层意义上,李白的《蜀道难》写的岂止是蜀道,‘难于上青天’的路,通向的也许是帝王家,是他神往的仕途……

诗人生活在时间之中,也大都死于时间之中,只有极少的诗人活在了时间之外。能够活在时间之外的诗人,凤毛麟角。李白、杜甫,还有前面列举的唐诗名家,就是一些活在时间之外的诗人。时间之中的诗人与时间之外的诗人,不是人力可以做选择的,不仅是自己无法选择,别人也不能代替他去选择,多得不能再多的因素,构成他的宿命、他的未来。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诗人不在皇家应差,对国计民生也未必是坏事,毕竟诗人多不懂经世致用,“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这些安邦定国所需的学问,在诗人那里常常缺失。

就这样,一边是以诗赋取士的价值取向,一边是众多仕途无望的诗人,他们不得不离开令他们伤心的京师,寻找一个地方安置他们疲惫的身心。这时,扬州这个温柔富贵之乡,大约是一个很容易想到的去处吧。李白曾先后数次来扬州,他后来说:“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此则是白之轻财好施也。”这固然反映李白的豪爽侠义,也说明扬州是一个典型的消费城市,还有一点,扬州这地方,落魄的公子委实不少。

遭贬长达23年之久的刘禹锡,从和州被征还京,在扬州与白居易相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他们之间的唱和,诗中留下千古传诵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况,再加上“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这样的首联,失意的心境展现无遗,只能“暂凭杯酒长精神”。

杜牧在扬州做过小吏,担任淮南节度府掌书记之职,据唐人小说,“供职之外,惟以宴游为事”。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和“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也是所有写扬州的诗中传播甚广的句子。杜牧两年后离开扬州在《赠别》一诗中写道:“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留连之情溢于言表。

如果仅仅说这些仕途失意的诗人,乐于缠绵于温柔富贵之乡,似乎也不足以说明全部问题。毕竟像苏州、杭州、南京这样一些南方的大城市很多。

那么,唐朝的诗人赶趟一样来扬州,还有没有其它历史文化方面的因由呢?

我觉得,鲍照的《芜城赋》所产生的影响,不可小觑。千古伤心《芜城赋》。鲍照笔下,扬州的昔日之盛:“车挂轊,人架肩,廛閈\扑地,歌吹沸天。孽货盐田,铲利铜山。才力雄富,士马精妍。”来自他的亲历亲见。鲍照曾作为临川王刘义庆的佐吏,在扬州生活过4年。15年后(459)鲍照再来扬州,刘宋孝武帝屠城的血迹尚在,到处是废墟,此时的扬州在不到十年时间里,两遭兵祸,成了一座空城:“泽葵依井,荒葛罥涂。坛罗虺蜮,阶斗麏鼯。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鲍照所处的年代距离隋唐不是很远,一个城市在不长的时间内,从极繁华到极破败,再从极破败到极繁华,本身就有吸引人之处。扬州城频遭浩劫,却于兵荒马乱之后顽强地恢复过来。与一些太平城市相比,扬州城的盛衰剧变,包含诸多时运的无奈与人世的沧桑,此乃文人墨客“抒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的永恒母题,众多诗家来此歌咏、凭吊、追怀,原是很好理解的。

还有三下扬州、最后死于扬州的隋炀帝,应当也是吸引众诗家的一个文化因由。历史上怎样评价这个皇帝另当别论,但这是一个不平庸的皇帝,古今大约没有异议。登基前的杨广(隋炀帝)作为父王隋文帝的兵马大元帅,驻守江都(扬州的避讳之称)十年之久,灭掉陈后主,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登基之后,隋炀帝安定西疆、畅通丝路、开创科举、修通运河、营建东都,从历史的视角去看,这些业绩均堪称有作为的国君之所为。

隋朝距离今天时间久远了,而隋唐隋唐,从唐朝去看隋朝,可是近在咫尺的事儿。隋炀帝在扬州筑的离宫、迷楼,传说迷楼互相连属,回环四合,进入迷楼可能几天都绕不出来。还有那些传说中的靡费奢侈的宫廷生活:“院里的树叶冬天凋落后,就剪彩绢为花,点缀于枝条。池沼中的冰得赶快凿掉,用彩绸剪成莲叶荷花布置在上。”以及他死后葬于扬州雷塘的坟,都是值得后人慕名寻访、凭吊的情节与去处。

如果把初唐四杰视作初唐诗人的标志,把李杜视作盛唐诗人的标志,从年龄角度张若虚刚好是中间的一代。一个地方出了一个有名的诗人,很容易就吸引一批诗人过来,像高邮出了个秦观,就有苏轼、黄庭坚等一批当时的文豪到高邮来聚会。扬州的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会不会也是唐朝诗人来扬州寻访的一个文化方面的因由,故妄言之。

唐朝以降,宋元明清,直到今日,扬州不仅是文人墨客雅集的名城,也是世界范围的旅游胜地,这里,唐诗所搭建的诗文化背景及其对扬州的历史人文的烘托,无疑是一个重要渊源。

江苏四大园林?

说起园林,我们就能想起苏州,仿佛园林即是苏州,苏州即是园林一般,只因苏州的园林确实美。那么,说起苏州的园林,你会想起哪个园林呢?

是个园还是留园呢?

我想,这个答案只有你自己清楚了。苏州园林在建筑中独树一帜,这些都是古代人劳动的结晶,体现了我国古人的智慧与别致的审美。今天文中所涉及的四大园林,分别是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建筑风格,四大园林分别是: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南京有几个美翻的江南园林?

愚园

作为清末民初南京最大的私家花园,愚园素有“金陵狮子林”之美誉,因最早为明中山王徐达后裔徐傅的别业,坊间又称“胡家花园”,是江南古典园林艺术中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愚园由内园和外园两部分组成。外园以山丘、愚湖为主,内园以假山、厅堂等建筑为主。愚园布局,因高就下,因势随形,平直与曲折交替,开阔与幽深相间;水石清幽,竹树美秀,画栋回廊奇丽,江南风味浓郁。

票价:成人20元,可使用公园年卡。1.4米或6岁以下儿童免票;在校学生凭学生证(不含成教生、研究生)、60岁~69岁老人凭身份证或老年证半票;70岁以上老人凭身份证或老年证免票;军人凭士兵证或军官证免票; 残疾人凭民政部门核发的残疾证免票。

地址:秦淮区集庆路胡家花园2号

交通:附近公交站点有集庆门站(公交14、19、35、62、75、81、85、128、301、313、317、703路)、仙鹤街站(公交35、43、128、301、313路)、殷高巷站(公交14、19、43、62、75、81、317、703路)

瞻园

瞻园又称大明王府、金陵第一园,是南京仅存的一组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典园林建筑群,也是唯一开放的明代王府。与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和留园并称为“江南四大名园”。其历史可追溯至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前的吴王府,后赐予中山王徐达的府邸花园,素以假山著称。

乾隆南巡时曾两度到此游览,并借用欧阳修诗“瞻望玉堂,如在天上”御赐园名,亲笔题写“瞻园”匾额。曾被作为清朝各任江南布政使办公的地点,太平天国时期为东王杨秀清王府瞻园中辟有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太平天国专史博物馆。

值得一提的是,87年版《红楼梦》,赵雅芝版《新白娘子传奇》的白府等都是在瞻园取景。

票价:30元白天,40元晚上,70元晚上(含表演)

地址:秦淮区瞻园路128号

交通:地铁1号线三山街站,地铁3号线夫子庙站或武定门站,201、1、4、44、304路等夫子庙站,2、26、202路等中华路瞻园路站

煦园

煦园也称西花园,现与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南京总统府连为一体。煦园是晚清江南园林保存较好的一处,也是金陵名园之一,与瞻园并称为金陵两大名园。

曾是明成祖朱棣二儿子汉王朱高煦的王府,故称煦园。后作为清两江总督署花园,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被辟为天王府的一部分。煦园建筑精巧,以水景取胜,在水域四周有东阁西楼隔岸相望,南舫北阁遥相呼应,水池平面似一个长颈花瓶,瓶口有漪澜阁屹立水中。有太平湖、石舫(不系舟)、漪澜阁、忘飞阁、鸳鸯亭、夕佳楼、东水榭等景点。

票价:40元(总统府门票)

地址:长江路292号总统府内西部

交通:交通:29、44、65、95、201线、202线;地铁:南京地铁2号线、南京地铁3号线大行宫站

复园

复园位于南京市玄武区总统府内,即东花园,与西花园(煦园)相对称。清时辟为两江总督署花园,太平天国时在这里建东花园,当年有石舫、湖泊、假山,以及楼台亭阁等。民国时期被辟为国民政府行政院的一部分。

票价:40元(总统府门票)

地址:长江路292号总统府内西部

交通:交通:29、44、65、95、201线、202线;地铁:南京地铁2号线、南京地铁3号线大行宫站

玄圃

玄圃建于南朝齐永明年间,在南朝时为皇家园林的附园,为文惠太子萧长懋行乐之所。玄圃中起土山、池阁、楼观、塔宇,穷奇极丽,费以千万,多聚异石,妙极山水。

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加以修整,萧统喜爱山水清雅,多建山水亭馆,主要景区有净明精舍、明月观、徘徊桥、婉转廊等,常与朝士名素游玩其中,泛舟后池。有番禺侯轨盛称此中宜奏女乐,太子咏左思招隐诗云:“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票价:不收费

地址:玄武巷1号

交通:地铁1号线玄武门站。

公交车玄武门入口: 游1、1、3、8、15、22、25、28、30、33、35、38、47、52、56、74路或地铁1号线到玄武湖公园站下即可。

解放门入口:游1、2、3、11、15、20、24、31、48、52、70、140路到鸡鸣寺,304路到台城站。

太平门入口:游3、2、11、20、24、40、44、48、58、59、68、70、93、140路或南金线到太平门站。

翠洲门入口: 游3、2、10、17、22、24、28、36、40、45、50、58、59、66、69、71、73、74、93、97、136、159、311到花木公司站或新庄站。

和平门入口: 游1、1、10、17、13、22、33、36、45、50、59、66、69、71、73、136、159、309

东园(徐太傅园)

白鹭洲公园在明朝永乐年间是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家族的别墅,故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明朝天顺年间,在园内建有鹫峰寺,烟火鼎盛一时。至明正德年间,徐达后裔徐天赐将该园扩建成当时南京“最大而雄爽”的园林,取名为东园。

该园成为园主与王世贞、吴承恩等许多著名文人诗酒欢会的雅集之所。明武宗南巡时,曾慕名到该园赏景钓鱼。明朝万历年间,当时文坛领袖王世贞对“东园”曾有“其壮丽遂为诸园甲”的描述。

票价:不收费

地址: 秦淮区长乐路174号

交通:地铁3号线至武定门站,14、23、43、87、88、301、304路车可达

明中叶后,南京经济已臻繁荣兴旺,各类艺术人才层出不穷,加上明皇都早已迁至北京,南京作为陪都,仿照北京官制,但又都是赋闲在家的虚职,忙于各自享受。同时还有一批大商人和大文人也生活在南京,故私家宅第建园已成必然之势,宅园兴盛,如火如荼,可考者竟达130多座。至清代中叶又有增建修复,名园可考者达170多座,部分保留至今,仍有实物可鉴,如瞻园、愚园、莫愁湖、白鹭洲等园林。

那些没能完好保存的私家园林——

清朝南京最著名的3大私家园林:袁枚的随园、李渔的芥子园和胡煦斋的愚园(又称胡家花园)。目前愚园经过5年的复建,已经对外开放。而袁枚的随园、李渔的芥子园还未重建。

芥子园

芥子园曾经是南京的园林一绝,有“园中之王”的美称。园主人李渔是清初著名戏曲家,明末迁居到南京,建了这座园林式家宅。李渔在南京营建的芥子园占地仅3亩,形状微小,如同“芥子”,所以取名芥子园。园虽小,但经李渔精心设计和安排,移步换景,别有情趣。园内设有栖云谷、月榭歌台,一房山,浮白轩、来山阁等。

而令芥子园名气更盛的,则得益于画坛经典之作《芥子园画谱》。当年编纂此书,因得李渔资助,因此以“芥子园”名义出版。近代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把《芥子园画谱》作为进修的范本。而今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霜,芥子园已经难觅踪影。

随园

随园位于南京五台山余脉小仓山一带,原为曹雪芹祖上林园,是著名的私家江南园林。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末的吴应箕焦园,清康熙年间则是江宁织造曹寅家族园林的一部分,曹家的姻亲富察明义曾说随园就是《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后归于接任江宁织造的隋赫德,故名“隋织造园”、“隋园”。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袁枚购得此园,名之为“随园”,死后即葬于随园。

随园在太平天国时期被夷为平地,片橼无存。后太平军开荒种粮,拆毁随园,将园中珍宝运走,天下名园成为了农庄。1923年7月,金陵女子大学校址永久移至随园。

快园

“怪古环廊立,奇花拥阁来……”快园曾是明代戏曲家徐霖旧居,位于现在的老城南箍桶巷西侧一带。景色到底有多好?《东城志略》中写道:“清虽废为邱墟,而春水鸭栏,夹以桃柳,乡土人犹呼小西湖焉”。同时,明武宗两次南巡皆入住快园,美景便可见一斑。快园大致在清末败落,到了民国时期,更加荒芜不堪,后此地改建为民宅。

澹园

澹园是明朝南京籍状元焦竑故居,位于北门桥附近的焦状元巷,此巷现名同仁里。焦竑,人称澹园先生,学问渊博。1602年,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华传教,遍交著名文人学者,就曾到焦府拜会过焦竑。1992年,焦竑故居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盋山园

1858年,时任两江总督的陶澍在清凉山麓的龙蟠里修建了住宅,取名为“盋山园”,并在园内创建了书院,取名“惜阴书院”。“惜阴”两字,取自《晋书.陶侃传》里的“大禹圣者,乃惜寸阴”。清朝末年,两江总督端方在南京创办图书馆,即在盋山园旧址上兴建书库两幢,更名为“陶风楼”,于1910年8月正式开放,定名为江南图书馆。1919年改名为江苏省第一图书馆,1929年10月,更名为江苏省省立国学图书馆。1954年定为南京图书馆。现在为南京图书馆古籍部。

半山园

半山园位于南京市中山门北白塘,清溪路附近,今海军指挥学院院内。此地为城东七里,距紫金山亦七里,恰为半途,因以得名“半山”。半山园原名“晋谢公墩”,为谢安故居。北宋时为王安石宅第,后为王安石捐给佛门建造寺宇,宋神宗赵顼赐名“报宁寺”;王安石因新法被废悲忿离世,葬于报宁寺(半山寺)后半山园。

市隐园

市隐园是秦淮八艳之一的顾横波旧居,当年位于顾楼街,宅名市隐园,又名“横波茶楼”。顾横波,亦被称为横波夫人。24岁时,她嫁给了江南才子、清刑部尚书龚鼎孳。夫妻二人曾在市隐园里搭救过抗清名士阎尔梅,一时传为佳话。

可园

可园是清末民初享有盛名的文学家、经学家和南京地方史掌故专家陈作霖的宅园。如果您是南京的文史爱好者,一定知道陈作霖的大名,《金陵通纪》《金陵通传》《金陵琐志五种》……这些流传至今的南京方志都出自这位晚清著名史志学家之手。

位于安品街20号,是陈作霖的父亲修建的,因为规模可观,太平军攻占南京后,这里就成了太平军某将领的府邸。早在1984年,可园就被公布为建邺区文保单位。

狮子林沧浪亭留园四大名园是什么?

苏州四大名园,指狮子林、沧浪亭、拙政园、留园。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理所当然被联合国列为人类与自然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善于把有限空间巧妙地组成变幻多端的景致,结构上以小巧玲珑取胜。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苏州园林代表了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圣地。苏州四大名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中国名景苏州园林还有什么?

中国名景苏州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除了园林还人美水美,太湖金鸡湖阳澄湖苏城不僅交通四通八达水路纵撗贯穿气候宜人从历史上下五千年苏州没有发生过大的自然实害是中华宝地福地。

江南12景指的是什么?

永泉·忆江南12景,也是第一次来到这里,这座占地8000亩,总投资逾6亿元的旅游度假区,是在原始山林生态里,建立起的一座集合江南建筑、江南文化的山林景观,是安徽最大的休闲度假场所。走进景区,一座座明清仿古建筑群抱崖耸立,错落有致,条条栈道纵横相连,座座拱桥、长廊、水榭、亭台在山涧有序铺陈,一座蔚为壮观又十分精致典雅的江南园林依次呈现。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