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诗代表作品的艺术特色,陶渊明的饮酒有何艺术魅力?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号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辞赋家。虽然也曾做过几年官,但终因看不惯官场的尔虞我诈而选择隐居,不再过问仕途,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因其居所旁长有五棵柳树,所以世人称其为“五柳先生”。 陶渊明以诗名传世,其诗歌主要反映田园生活,风格平淡自然,表现出安贫乐道、独善其身、怡然自得的心境。他开创了新的诗歌流派,被称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引来诸多追随者。
自东晋建立以来,朝廷纲纪松弛紊乱,权贵间互相勾结,老百姓流离失所。待刘裕掌控朝政以后,陶渊明大概知道东晋将要灭亡,自己的从仕抱负也终将化为乌有,很是烦恼。
不过,多年从仕,他早已看透官场险恶、世俗污浊,于是便选择隐居。他虽已隐居,但还是越想越烦恼,于是干脆借酒浇愁。正是在此隐退期间,陶渊明意识到,人活一世,稍纵即逝,应该远离是非之地,活得坦荡从容、无忧无虑。 每次醉酒之后,陶渊明都会诗兴大发,咏诗抒怀并将之写下,待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如此,他写的诗稿越积越多,共有20首,全以“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为主题。随后,陶渊明把这期间写的诗歌编为一组,诗为《饮酒二十首》。《饮酒(其五)》就是其中颇为著名的一首。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结”指建造、构筑,“结庐”即建造房屋。这句意思是“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喧扰”。“车马喧”表面上是指车马的喧嚣声,这里指“权贵人士之间的交往”。开篇诗人即抛出一个一反常态的话题,让人不禁产生疑问:既然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建造房屋,为什么会不受世俗侵扰呢? 紧接着诗人给出了答案“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里“君”指的是诗人自己,“心远”是远离官场,远离尘俗。
正因为“心远地自偏”,所以陶渊明才能摆脱世俗的束缚,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正好照应前两句,所以从这里我们大概能看出,居住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受侵扰,是因为诗人主动疏远了奔逐于俗世荣耀的车马客,早已看淡权贵。 隐居在这里不去参与凡尘俗事,诗人平常都做什么事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在自己的篱笆庭院里采摘菊花,不经意一抬头就看到了南山。
此句用“悠然”二字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说明诗人所见所感,并非有意为之,而是在低头采菊、仰头休息之际和南山不期而遇。该句中的“见”含无意中遇见之意,南山的美景正好与诗人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而后两句同样如此,“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傍晚时分南山在夕阳的照耀下景色极佳,雾气缭绕在峰间,鸟儿结伴返还山林。鸟儿朝去夕归,归于山林,诗人做官多年,最终回归田园。“归鸟”即诗人自己,归鸟与诗人心照不宣,融为一体。
此外,诗人借“还”字来勉励自己,同时规劝他人,与其看不惯官场,不妨也像鸟儿一样“还”于山林吧! 最后两句,诗人从秋菊、南山、夕阳、飞鸟中悟出的道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意思是田园生活中有人生的真理,想要表达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描绘。“此”在这里是指远离官场、归隐山林、采菊饮酒的田园生活。“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也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美好,以此来戒除浮躁。 陶渊明以平淡之语写采菊饮酒、秋日晚景,通过描述归隐之乐,道出生活哲理,颇具艺术魅力。但也有人认为陶渊明弃官归隐,虽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但要想有所改变,不能单靠归隐,所以读来还是有一丝消极避世的意味。
四时田园杂兴的写作特点?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作者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什么特点?
描写了诗人重归田园时的新鲜感受和由衷喜悦。在诗人的笔下,田园是与浊流纵横的官场相对立的理想洞天,寻常的农家景象无不是现出迷人的诗情书意。
诗人在用白描的手法描绘田园风光的同时,也巧妙地在其间融入自己的生活理想、人格情操
陶渊明移居中所描写的田园生活特色?
《归园田居》为著名诗人陶渊明所作,一共5首诗歌描写了诗人重归田园时的新鲜感受和由衷喜悦。在诗人的笔下,田园是与浊流纵横的官场相对立的理想洞天,寻常的农家景象无不是现出迷人的诗情书意。
诗人在用白描的手法描绘田园风光的同时,也巧妙地在其间融入自己的生活理想、人格情操。
诗歌意境所描绘的景物特点有哪四类?
诗歌鉴赏中景物特点之景物描写
1、写景的顺序(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整体到局部)
2、写景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3、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从修辞和写法两方面分析)
4、景物的色彩:冷色调——清新、凄清、萧索、萧瑟、(衰败、荒芜)冷寂、冷清、晦暗、黯淡;暖色调——明丽、浓艳、秾丽、艳丽。
5、景物的动静:生机勃勃、生机盎然、繁华热闹;幽静、寂静、恬静(田园)宁静、平静(水)。
6、景物意境特征概括: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高阔深远、生机勃勃、壮美、优美、恬淡的美、清新
王维田园诗歌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红楼梦》中,香菱想学作诗,拜林黛玉为师,黛玉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
王摩诘就是王维,王维的诗有什么特点呢?
1.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具有画面感和丰富的美感。
王维是南宗画派开创者,文人画的始祖,因此,王维的诗,都非常具有画面感和美感。
宋代的大文豪苏东坡这样称赞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的评价非常准确,我们来看看《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样的一段文字,读来让人耳目一新,诗情画意就在眼前,那种轻松欢快也感染着我们。
前四句写景,仅仅二十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秋林图。展现了一幅有光有影,有声有色的水墨画。想起光雾山的秋天,七十二潭不正是这样美好的景色吗?
而后四句写人不见人,只闻人语声。就像《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出场时的情形,采用了“未见其人,先见其声”的写作手法。
整首诗动静相宜,恬静优美。诗中的一切是那么丰富生动,有一种画作的清新秀丽感。这是一首作为隐居者对田园的恋歌,作者享受田园生活,喜爱田园牧歌之情寓于言表。
读完这首诗,感觉自己的灵魂都被洗干净了,我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整首诗有一种镜花水月般的纯美,让人想起《雪国》里的景色描写。
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其诗的最大特点。另外,王维的诗,还有陶诗空灵、隐逸的境界。
2.王维诗空灵、隐逸,直逼陶渊明的诗风。
王维的诗意境空灵隐逸,极富禅意。像《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前两句写山,用人来对比,显出山之大之空。用声音来突出人,用人的活力,来映衬山的空寂。后两句写光写色,却有种幽暗阴冷的感觉,更显出人的心情孤寂清冷。整首诗于有声有色处写空,益显其空寂。
《鹿柴》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之一。鹿柴是地名,是一种景致,更是诗人能够慰籍心灵的精神世界。
这首诗简单质朴,但读来却有一种深邃悠远的象征意味,意蕴深厚。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佳处不在语言,与陶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
的确,王维此诗,颇有陶诗空灵、隐逸的境界。
3.王维是山水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王维是极有天赋的,九岁就能作诗了。他的一生诗作极多,流传千古,给后人留下一个极为丰富的艺术世界。
王维的诗饱含深情,传唱至今。他十七岁时,就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佳句“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作简朴、不加雕饰。丝毫不做作,浑然天成又饱含真情。千百年来,这首诗深入人心,成为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
像这样让人传颂的诗句还很多。比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简单却有不简单的效果。比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那对友人的款款深情,深深地感染着读者。
诗人的佳作不胜枚举。他用如椽之笔,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中的经典,让我们在一幅幅优美的风景中,得到无法比拟的艺术享受。
王维的诗,其中最让人称道的是山水田园诗,他是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他创造了物我两忘的诗境,对自然山水美景的描写,细腻生动,诗歌手法纯熟,其山水诗的数量和质量,都位居同时代诗人的前列。
王维的山水诗意境空灵隐逸,富有禅趣,耐读耐品。虽然没有李白、杜甫诗歌中的那种震颤人心的思想灵光,但其艺术风格,却灵活灵动,多种多样。可以说,不读王维,无以洞彻中国诗歌艺术的精髓。
《红楼梦》中,香菱读完王维的诗,这样评价道:“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像王维的“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句,香菱评道:“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王维诗的灵动如画,让人心想往之。读者在这区区几十言的诗歌中驰骋想象,他用生动鲜活的画面,创设出了异彩纷呈的意境,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还促使像香菱这样有心的读者,在更大的想象空间里,对诗歌进行了艺术再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