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代表作品赏析,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原文】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赏析】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悲秋的作品,秋木的凋零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衰老和终结,难免让人感到悲伤。整首小令只有五句,但是却描绘出了一副凄凉动人的场景,表达出旅人远在他乡的凄苦心境。这首小令的前三句都是名词和形容词,作者根据意向将它们排列起来,表达出了自己丰富的情感,抒发了羁旅游子的悲苦情怀。
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二、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三、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
四、采用悲秋这一审美情感体验方式,来抒发羁旅游子的悲苦情怀,使个人的情感获得普遍的社会意义。
总之,《天净沙·秋思》属于中国古典诗歌之中最为成熟的作品之一。尽管它属于曲体,但实际上,在诸多方面体现着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主题】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苍茫萧瑟的夕照秋景图,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之情。
【写法】
1.对比映衬。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
2.情景交融。
赏析马踏飞燕?
这件《马踏飞燕》,马作飞驰状,四蹄翻腾,首高昂,尾上扬,口张作嘶鸣状。头上的璎珞飘拂,马尾梢绾作结。它三足腾空,而右后足却踏在一只疾飞的燕子背上。那只飞行速度疾如闪电的燕子正展翅翱翔,突遭马蹄踏中脊背,本能地并起双翅,吃惊地回首反顾。与之相呼应,奔马头微左顾,四蹄翻飞,正驰骋于蓝天。作者以无比高超的技法,把奔马与飞燕在这惊心动魄的一刹那的动作,神情定格,而且表现得淋漓尽致。古代艺术家用这种奇特大胆而又精彩绝伦的艺术构想和表现手法,创造出如此引人入胜的意境,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汉代艺术以质朴凝重为其主要特色,这种特色的雕塑风格主要被后代墓葬石刻所继承。它对唐以后逐渐形成的工艺性雕塑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这件举世无双的艺术珍品,没有巨大的基座,也不像许多马的造型,以四足或三足着地来保持平衡稳定。艺术家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原理,把马身的重心落在着地的右后足上,以体积不大的飞燕头、胸以及张开的双翅和尾羽作为支点,既保持了雕塑的稳定平衡,又显得灵动异常,真是妙不可言。
《马踏飞燕》作为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是我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一个最好见证,它曾多次出国展出,所具有的非凡魅力,倾倒了无数国外观众,其知名度之高,使它被选为中国旅游的标志。它所具有的内在生命力和一往无前的气势,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
有哪些好看的古代书籍?
本人比较喜欢古文,但对先贤文章知之甚少,勉强简要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如有不足请大家斧正。
如果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我们中国人真可以说是站在高山之巅了!因为阶梯太多了。
首先推荐四书
四书分别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古人在启蒙时,最先学习的也是四书,先读懂做人的道理,然后再继续后续的学习。
可以说四书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记载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在中国历史上有深远的影响,当然儒家思想对现在的我们也有很的影响。另外在2014年习大大的书单中也有《论语》、《孟子》等
当然四书中也是有先人的思想和科学的局限,因此我们要用科学态度去学习、加以适当的理解。
第二部分推荐历史类书籍《二十四史》
学习历史可以了解古人生活方式,了解古人的智慧,了解百家争鸣的思想等。同时也能了解历史中的大事件,了解各个王侯将相的雄心壮志,义薄云天,了解各个王朝的兴衰荣辱,社会的变革等等
唐太宗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历史就是一面镜子,能看见先人的智慧同时也映射给后人更多启发和告诫。
第三类 辅助类书籍
这一类的书籍很多,非常杂。
我个人的方法就是穿插阅读,如果你读书籍时,遇到相应的人物、事件有不理解或者特别感兴趣时就可以查阅相关书籍,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学习了。
除此之外还有《道德经》《孙子兵法》等很多经典可以根据兴趣选取。
中国古代著名陶器作品鉴赏?
生活用陶:氏族定居的生活方式,农耕文明的发展,食物的盛放、蒸煮要用到陶器,汲水、储水也要用到陶器。陶器易碎不适合游牧民族,陶器文明是汉文化的物质体现。
建筑用陶:人们在改善日常生活方面,当然也包括居住条件,从洞穴巢居到地面建筑。砖、瓦必不可少,并且用量很大,模具生产是最省事儿的方法,并且不同的模具可印出不同的花纹代表不同的含义,最著名的就是秦砖汉瓦。
中国古代有哪些名画?
中国有哪些名画?流传下来的名画真迹多了去,虽然失佚百年,中华民族之幸,这些名画真迹现已寻回,宣斋艺术馆顶级鉴藏大家林衡,馆藏有历代失佚名画真迹千余卷,包括有“十大名画”真迹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真迹
顾恺之《洛神赋图》真迹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真迹
陈容《九龙图》真迹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真迹
顾闳中《韩熙载夜晏图》真迹
韩滉《五牛图》真迹
顾恺之《女史箴图》真迹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真迹
阎立本《孔子弟子像》真迹
吴道子《天王送子图》真迹
宋徽宗《捣练图》真迹
顾恺之《烈女仁智图》真迹
中国十大法书有
宋徽宗《千字文》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远宦帖》《丧乱帖》《二谢帖》《孔待中帖》《清晏帖》等。
王献之《鹅群帖》《余杭帖》等。
宋四家法帖等等多不胜数,林衡馆藏千卷历代失佚名画真迹、汝官窑、柴官窑、真宣、建盏、成化官窑等数千件稀世珍宝,件件精美,卷卷神品。
不破不立,不打不真,古玩艺术,林衡打假
中国历代名画没得假,只有真迹与临摹本之别,现今更无人可伪,无法仿制。
宣斋艺术馆藏十大名画鉴赏邀请,此盛大饕餮盛宴,你岂容错过!
林衡今诚意邀请,民间藏界各路顶级高手前来我馆一睹名家作品真容,包括历代失佚古书画近千卷、中国十大名画真迹,大明宣德炉、汝官窑、柴官窑、建盏、成化斗彩鸡官窑等六大类宝物,凡是对这六类有研究的藏家或学者都可与宣斋艺术馆联系,名额有限,可私信给我,我会一一回复落实,其他新闻媒体或自媒人亦可前来鉴赏,对古艺术文化有兴趣的土豪亦可前来欣赏,亦可以展开多层次的合作,这次艺术界的饕餮盛宴将是史无前例,破天荒的第一次,历史艺术文化也将会记下浓浓的一笔,能一睹旷世名家真容,实物的精美程度将震慑心魄,将令你大开眼界,老祖宗的千年瑰宝令人叹为观止,此行必让你终生难忘,零距离接触千年名家墨迹,真正能感受到旧画如新是个宝,直接体验和名家交流对话,一次尽览众多千年名画名器真迹真容,是否有缘的人是你,宣斋林衡欢迎您!
温馨提示:亲爱的朋友!前来宣斋欣赏宝物的朋友,往返的费用请自理。
林衡向收藏界,企业家,民间博物馆,鉴藏家,发出成立世界上最顶级收藏的博物馆倡议!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世界五大著名博物馆之一,也是由美国民间各阶层人士组建。
在中国,我们更是得天独厚,民间国之重器无数,虽然国内民间博物馆有数千间,但都是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真正顶级藏品海量民间,期待它们重现江湖,要超越世界五大博物馆,唯有众多重宝重器坐阵。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顶级重宝一件可抵十万件,未来将是顶级艺术品的天下,盛世收藏,真正的传承有序从这一刻起,请支持正版名画真迹。
让中国十大名画真迹活起来。
林衡为中国十大名画真迹代言
顶级鉴定鉴赏鉴藏大家 林衡敬启!
古诗赏析的方法?
赏析的赏,是鉴赏的意思,析,指分析,赏析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活动。
赏析的基础是反复诵读,反复涵咏。古人强调读书,说一天不读书,就俗气了。这里的读,就是诵读。只有把诗歌背的如出自己之心,如出自己之手,才能正确理解诗歌内容,用到的时候,才能脱口而出。现在的孩子读诗词不开口,这不是好习惯。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十天了,也没换新曲子 。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只熟悉了乐曲,还没掌握技法呢?过了些时候,老师又说,可以学习新曲了。孔子说,我还没有了解思想感情呢?又过了些日子,他还没有学习新曲子,认为自己还没有了解作者那个人呢。乐曲和诗歌一样都需要反复诵读。
要分析诗中的形象,词句的意境,体验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刘协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就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很多诗,是直接抒情的,如,李白的低头思故乡。但大部分诗歌,温柔敦厚,是用形象说话的,所以,清,王国维提出了意境说,认为诗歌具有无我之意境,才算好诗。这等于,作诗的在和咱读者捉迷藏,什么意思,不告诉你,你猜吧?这叫含蓄美。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你能读出什么感情?是诗人对美景的赞叹,还是很少有朋友来一起举杯的孤独?结合前两句的形象分析,应该是孤独之情了。
还有马致远的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运用多种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渲染了漂泊在外的游子的羁旅之愁,思乡只苦。可见抓住形象,才能分析感情。
我们还可以赏析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古代人写诗,注重锤炼词语。老杜曾经有诗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宋祁在玉楼春中写到,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境界全出。写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很多诗歌,富有哲理,我们也可以从理趣的角度去赏析。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道理。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未来肯定比现在好的智慧。
赏析诗歌还需要了解背景,这样才能批文入情。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一般人当做写景诗,看看背景就知道,朱熹生在南宋,一生未踏入孔子故乡,他是在写读书感受,只要你走进书中,任何人都能领略到哲理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