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词代表作品有哪些,苏轼有哪些雅称?
这位大文豪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他就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苏轼。他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四家”之一。初次之外,他的雅称也是古代众多文豪里最多的一个。
先说一个最官方的“东坡居士”吧。由于他被贬到黄州后,居住在城东的一个山坡上,在这里他躬耕的生活就像是归隐田园的居士,于是苏轼便给自己起了“东坡居士”这一别号。在这里,他除了游山玩水、作词写诗,还爱上了猪肉。自此,人们也称他做苏东坡,“东坡肉”也火起来了。
苏轼自小以“苏子”自称:《前赤壁赋》中,他写到“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苏轼苏辙兄弟两的诗词驰名后,因苏轼为兄长,人们便以“苏长公”称苏轼,以“苏次公”称苏辙:《复斋漫录》中也记有:“二苏名并一时,世以东坡为长公,子由(苏辙)为次公” 。
父子三人并称“三苏”,为了便于区别,父亲苏洵称“老苏”,苏轼称“大苏”,苏辙称“小苏”:《苕溪鱼隐》中记有“子由奉使契丹,寄东坡诗云:‘谁将家集过幽都,每被行人问大苏’”。
苏轼的儿子苏过所写诗文同苏轼极其相似,世人便称苏过为“小坡” ,尊称苏轼为“大坡”。
苏轼在暮年时尤其怀念双亲,便以安葬父母的老翁山下的老翁泉为名,而自号“老泉山人”。在《石林燕雨》中则记有:“子瞻暮年号老泉山人,以眉山先莹老人泉故云。”
苏轼每到一处,百姓心中都会留下他的姓名。
因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山,加上他写过《水调歌头》、《雪》、《寄蔡子华》等写到眉山的诗,后人又称苏轼为“眉山公”和“峨眉先生”。
嘉祐六年,宋仁宗在崇政殿以制科考举贤良学士,苏轼以惊人才学取得“贤良方正”的学位,世人便以学位来尊称他为“苏贤良”。
苏轼曾奉旨出使任徐州等地太守,他便常自称为使君,人们也就尊称他为“苏使君” :《浣溪沙》词中云:“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日暖桑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苏轼被贬黄州时,自称“东坡居士”、“狂副使”、“老农天”、“雪浪翁”。他在写《定风波》中自嘲到:“劝君休诉非常怀,更问尊前狂副使”;又在《好事近》词中云“看取雪堂坡下,老农夫凄切”; 他在东坡建屋后,把客厅取名为“雪堂”,便又自称“雪浪翁” :“我昔尝为径山客,至今诗笔余山色……”诗末,即以“雪浪翁”名、号作为落款。
因苏轼先后任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等职,世人便以此职位尊称他以上三个雅号。
苏轼曾任杭州、颖州太守,因两州均有西湖,故他常自称“西之长”,人们也就尊称他为“西湖长” 。
苏轼暮年被赦归,他于靖国元年六月上表朝廷请求在职养老,朝廷复准,提举成都华阳柳堤玉局观。人们便以观名,尊称他为“玉局翁”。
苏轼北归至毗陵(常州)后,不幸病逝,时值苏文仍遭禁锢,人们不敢公开称道他,故以他去世的地方而敬称他为“毗陵先生”。
苏轼喜戴长型帽,世人竟相模仿,还尊称他为“长帽翁”。元代虞集学士在《天际乌云帖》中写到:“老却眉山长帽翁,茶烟轻飏鬓丝风。”
元符三年四,苏轼在瞻州(海南岛)。一日他去族先生黎子云家,归途中遇雨。他向农家借斗笠戴,还穿上履鞋,让当地百姓诧异。于是老少相随争笑,观看同庶民一样的士大夫。苏轼同百姓乐,回家后立即绘了一幅《笠履图赞》,当地人随即尊称他为“笠履翁”。
由于苏轼的诗文高绝,不同凡响,人们便他比作诗仙李白,敬他为仙人为道人,称他为“嫡仙人”、“东坡道人”。
苏轼去世后,世人因敬佩他的文才与为人,而把他视为天上之“文曲星”, 称颂他为“文星”。宋高宗赵构赠苏轼谥号“文忠”,后人也就敬称他为“苏文忠公”了,还有“秃鬓翁”、“白发兄”、“奎宿”、“妙喜老人”等都是后世对苏轼的雅称。
这30多个雅称,也与苏轼在文学书法上的贡献一同流传到了今日,你知道几个呢?
在哪些方面作出了成绩?
诗人,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人,开创词坛“豪放派”之风,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家,书法名列“宋四家”之一;画家,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其画开创了湖州画派;美食家,创造许多饮食精品;能臣:虽然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但他在各地居官清正,为民兴利除弊,政绩颇多,口碑甚佳,杭州西湖的苏堤就是实证。
辛弃疾和苏东坡谁排在首位?
史上确实将这两个人合并在一起称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最可靠的排位,应该是按照我们习惯性的叫法来排定。苏辛,苏辛,意即苏东坡要排在辛弃疾的前面,这也是无论从年齿上、成就上、影响上都是苏子瞻高于辛稼轩。尽管辛弃疾在文学史上和苏东坡并称,还被赋予了词中之龙的美誉,但在旷世文豪苏东坡面前,还是略显下风,甚至相形见绌,这也是之所以称之为“苏辛”而不是“辛苏”的原因。
毫无疑问,苏东坡的影响对于后世是更为全面的,也是更为高企的。因为这个千古文豪不仅词风雄浑,骨气傲岸,其书、画、文、墨等均属上乘,占尽了天下文士的风流与名望,辛弃疾能和这样一个杰出的大人物并列称呼已经是陡然提升了自己的文学地位和文化声望。
这么说并不是否定辛稼轩的词作不如苏子瞻。他们两个人是各有所长,各有千秋,都是豪放派的肝胆和气魄,但在具体的词意表述上,苏子更偏于激昂狂放,肝胆贲张,自树一帜自倍一格,是开创性的代表。而辛弃疾则更重于情怀和德望,更具有积极的格调和价值。虽然曾经有过和豪放派品格在他们之前,比如小范老子范仲淹的《渔家傲》等作品,但对于一个肇始的时代来说,苏东坡还是先锋人物,也自成体系,更有代表性和引领性。
其实俩个人的排名谁先谁后并不是很重要,因为他们都是有宋一朝豪放派词作的高峰,只有风格的差异,而不是高下的判别。
一般来讲,我们绝大多数人更喜欢或者更接近于喜欢苏东坡,就是因为这个千古文坛的领袖级人物,他的事迹和传说更传神,他的人生更曲折,更能博得人们关注与同情,也更感佩他的词风和表述。
重要的不是谁的排位高低问题,而是要看是否表达出了我们期待和愿意看到的文字,是否给我们传递了一种正向的积极的力量,还有是否给我们开启了灵魂的洞府和智慧的启迪。
他们两个人都有千古杰作流传至今,那就让我们再一次沉沦在他们给我们营造的氛围中,体味和咀嚼那种来自心灵的震撼和灵魂的洗礼——
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雄姿英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图片来自网络
唐诗宋词元曲是否都有各自的代表?
唐诗的代表人物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李商隐、杜牧、孟浩然。
宋词的代表人物是:苏轼、李清照、欧阳修、柳永、辛弃疾、陆游。
元曲的代表人物是:关汉卿、马致远、汤显祖。
???40余年潜心研究社会科学文化知识,?我有许多独到的见解,?请点赞、关注、转发、评论???
苏轼在谪守黄州的时候都留下了哪些著名的词作?
1:苏轼的《前、后赤壁赋》,《念奴娇》,书作《黄州寒食诗》,《寒食帖》,《临江仙》皆成于其左迁黄州期间。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苏轼一生的转折点。
2: 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在大家努力下,这场“乌诗案”就是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引起的,或许这也是权宜之计,带有杀一儆百的寓意,因为宋朝对士大夫有很高的待遇,不可杀的要求,因此,苏轼只有收拾收拾东西要么被贬,要么辞官,也不可能在一个主流的社会,让一个反对主流的人在侧哈,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黄州团练副使一职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就在此地安心闭门思过,舞文弄墨,诗词歌赋的天天不亦乐乎。
3:或许上帝给你关上了窗,却给你打开了们,我想苏老先生就是这么任性的一个人,写下了宋朝文学史上的千古绝唱《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也因此开创了宋朝豪放派诗词歌赋的代表人物。
4:也许是生活的不容易吧,穷困潦倒,寄宿草屋饥不饱食,在极度贫困无奈,压抑,渴望美好下,写下千古名贴《寒食帖》,字里行间情感交融,悲欣交集,字与心和,手法贯穿半生,尤其是年字这一横,反映时间过的好快,有恨,又渴望回朝。
5: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首诗词是先生在黄州被贬的第三年。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出了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的无奈、厌弃世间纷争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灵魂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入世的美好愿望,展现了作者旷达而又伤感的凄凉身世与心境。
6:乌台诗案,成就了苏轼,也成就了文学,成就了黄州,也成就了,“一樽还酹江月”。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谢谢!
苏轼的诗有何特点?
苏轼,宋诗艺术成就的杰出代表,特点:
1)苏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①关怀民生、表达爱国激情,有不少诗成为具体政治行为及建议的反映。
②他在诗中记录了山川景物、村野风光、农家风俗,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更以诗抒写愤懑,排遣忧愁,表现了自己机智风趣、洒脱自在的个性和恬淡闲逸、不为物扰的心境,显示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
2)苏诗中有不少以理趣见长的作品,诗人在写景、咏物、记事,阐发了某种生活哲理,表达了人生的思索。苏诗中所谈的“理”,不是玄思或吊诡,而是生活中随触而发的感想,在习以为常中给人新的启迪。
3)采用寓言、隐喻手法,还善于运用赋的手法构成一种图画美。
4)苏诗任情挥洒,风格多姿多样。他欣赏陶诗的“枯淡”,其更主要的风格特色即是宋人所概括的“东坡豪”。
扩展资料苏轼(别称苏东坡、苏仙,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四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代表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有所贡献。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这种范式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苏轼受到后代文人的普遍热爱,实为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