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时敏代表作品和艺术特色,有什么适合国画初学者临摹的山水图?
学山水从临摹入手,临摹先从技法类的画谱.课徒稿开始,有了一定基础后,然后再选一些名家作品临摹,而后可开始创作,画出自己的作品。
如让我推荐,我推荐儿本书:
一:芥子园画传,这是三百年来初学中国画最广泛被选用的画谱,可学习,其中山水部分包括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摹仿各家画谱.增广名家画谱,内容详细全面,可循序渐进地学习,下面是书中山水部分380幅图谱中的几幅。
二:马骀画宝,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画家马骀的一部画谱,内容很广,其中山水部分有250幅图,包括山水画诀.名胜山水画谱.诗情画意画谱,山水画诀除有清晰图片外,还有较详细的文字说明。下面是其中几幅图。
上面两本书因当时印刷技术原因,图片沒有浓淡干湿变化,所以学习时还应参考其他一些画谱,好在现在有不少不错的技法书和画谱,印的较好,浓淡干湿都能很好的表现出来,若我推荐,有下面几本比教適合。
申石伽"山水画基础技法",他是一位长期从事山水画教学的著名山水画家,这本书出版后影响很大,被誉为当代芥子园,现此书己很难买到,但见到由此书改编的"申石伽山水画谱"书店尚能买到,并且其中增加了彩图,很实用的一本学习用书。
"黎雄才山水画谱″,黎雄才是岭南画派名家,这本画谱也是一本很好的学画教材,出版后影响很大。
(以上图片全是从四本书中选拍)
此外,还有白雪石.胡佩衡等很多画家的技法书和课徒画谱出版,现在学习山水选书,比过去好多了,而因为书多了,良莠不齐,就需很好选择。
为什么在雍正王朝王琰向康熙推荐四爷?
答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一个是太子殿下的父亲,一个是太子殿下的老师。
这两个人在一起,对于没有把太子培养成一代帝王,他们都在找原因,不过相对于追责,还是如何补救最重要。
管仲说过一句话,“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康熙都要油干灯尽的时候了,发现接班人是烂泥扶不上墙了,除了失望透顶,他应该是在想新的继位者。但是对于皇帝来说,不让下面的人察觉到自己的喜怒哀乐,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王琰岁数大了,他作为太子的师傅,可以说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但是结果呢?皇子的所作所为,让他觉得自己对不起皇帝。
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太子的老师,这两个老人之间有一个交点就是太子啊!如今这个太子不能用了。为此王琰在见到康熙就开门见山
希望康熙将来,让四爷继位。要是皇帝一怒之下,岂有完卵,那么皇帝陛下没有改弦更张之意。
但是皇帝陛下把话岔开了,说起“药的续,断”,说的是过去的药,是药三分毒,为此改变药性,必须要有药引子,
这个药引子就是王琰,一个人需要“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以前太子殿下是康熙大帝封的太子,为了让太子殿下有治国安邦的能力,为此给他选了一个师傅,王琰。
如今,这位太子殿下的师傅王琰和康熙大帝想到一块去了,为此,康熙在现太子还在考察阶段,
如何让四爷表现出来才干,让自己选他做继位者,这个事情需要有人做。
这个人就是王琰。但是对于这个不希望其它人知道。
所以康熙用药续断,来告诉王琰,把好了“脉”就需要照方拿药。药吃了管不管用,药引子很关键。
“作为一个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皇帝也是一个人,他知道响鼓不用重锤。雍正得到王琰的点播。
会把不利于他的一切都清理干净,因为一旦参加夺嫡,那么就是你死我活。
有人说乾隆皇帝是盖章狂魔?
乾隆确实是个盖章狂魔,这和他的性格分不开。盖章的目的无非就是显摆和卖弄,而乾隆一生好大喜功,自诩“十全老人”。极力想宣扬他的“文治武功。”
乾隆“六下江南,”每到一地一定会留下诗篇和传说,比如,在济南游玩,大明湖畔偶遇当年美丽的夏雨荷,还珠格格的故事就发生在那个时候。性格决定一切,据说乾隆一生作诗41863首,自己不但作诗,他还喜欢刻印章,据统计,他一生共有印玺1000余枚。
乾隆号称风流天子,活了89岁,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文物。北京故宫陈列的名人字画,百分之七十是乾隆的藏品。无一例外的是,每幅藏品上面印有乾隆各色各样的钤印。这就是乾隆“盖章狂魔”的由来。
▲五牛图卷
由于乾隆寿命很长,加之爱好收藏,国家字画在他的努力下,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这是值得称颂的地方。但由于他是和个盖章狂魔,无意之中又破坏了藏品的价值和形象,这是让后人诟病的地方。其实想想也不奇怪,乾隆有1000枚印玺,最钟爱和常用的就有500方。据故宫博物院统计,乾隆在字画上使用的就有172方。比如“古稀天子之宝”、“太上皇帝之宝”、十全老人之宝”、“乾隆预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等……
皇帝要任性,还真的没人敢管。乾隆有时兴致高涨,会在藏品上盖上五、六枚印章,最多的用到一二十方,有时盖章还不解气,干脆在字画留白处题诗作对,抒发自己的情感。他是显摆了,可苦了这些藏品,被弄的像城市里的牛皮癣(小广告),破坏了原作的美感。字画上的那些印章,就像我们看影视剧中的广告和弹幕一样让人讨厌。
▲王羲之姨母帖卷
乾隆最初盖章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到后来就有点任性了。比如晚年 他喜欢的唐人摹本《王羲之姨母帖卷》上,“乾隆御览之宝”骑盖在前三行字的上面,中间的空白处,又填上“三希堂精鉴玺”和“宜子孙”,让人看了十分不舒服。
在唐韩滉所作《五牛图卷》上,乾隆前后钤盖了至少八方印,把一张不大的作品填得满满的,让原作中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消散的了无踪迹。
元代钱选所作《浮玉山居图卷》,乾隆不仅在上面题了一首诗,还把他的鉴藏印玺加盖其上,把作品上部的所有空白处,塞得几无插针不下。
▲浮玉山居图卷
连乾隆皇帝最喜爱的元代画家赵孟頫的作品也难厄运。他的水墨长卷《水村图》不仅被乾隆题了两次“御题”,而且加盖了几乎所有鉴藏玺,多达十余方。乾隆在字画上破坏藏品的美感不胜枚举。
讲真乾隆这个盖章狂魔,其实和在旅游城市刻“某某到此一游”一样让人深恶痛绝。【不一样的历史解读,不一样的知识分享。欢迎转发、留言和关注】
古人创作双胞胎书画的目的是什么?
追根溯源,古代书画出现“双胞胎”,是因为古代没有照相技术,因此,“双胞胎书画”是传播、保存书画的手段之一。
王翚仿巨然山水
有了这些“双胞胎”甚至“多胞胎”,就便于“成教化,助人伦”和递藏,当然也随之出现鉴别孰是原本、孰是临摹本、更有甚者是故意伪造的伪本的相关问题。
王翚仿王蒙山水
笔者通过对此类作品的笔墨、跋文、递藏、社会背景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其创作目的大致有以下10种情况。
1.传播之用。是统治者“成教化,助人伦”或宣传执政思想的手段之一,如《中兴瑞应图》等。
2.便于保存、收藏、递传。如天水摹《虢国夫人游春图》等。
3.伪造。如苏州片《清明上河图》等。
清代 清人画弘历是一是二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4.古代书画家的交际、应酬、售卖等获利之举。如《鹅群帖》等。
5.古代书画家师法古人的摹古或临古作品。如王翚《仿富春山居图》等。
6.古代书画家云游、归隐期间,反复写生练习的作品。如弘仁绘黄山诸多作品等。
7.对某一题材的偏爱。如《货郎图》等。
王翚《临夏景》卷首右下方白文印“蔡氏魏公书画之章”
8.对同一题材不同材料的尝试,如纸本、绢本等。如《平安春信图》等。
9.对同一题材不同设色的尝试,如墨本、浅降等。如王时敏《仿黄公望山水》等。
10.对同一题材不同制式的尝试,如立轴、册页、手卷等。如王原祁《富春山图轴》等。
原文作者:盛玫
原文来源:《收藏家》2018年11月刊《一幅古画惊现“双胞胎”,抄袭或是学习?》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想了解更多收藏信息,欢迎下载【收藏家APP】,关注【收藏家】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我想问一句康熙年间有贴花的珐琅彩吗?
没有的,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珐琅彩的前世今生。
珐琅彩是中国瓷生产工艺发展到顶峰时期的产物,一直被誉为“中国古代彩绘瓷器中的瓷中之尊”。它是在清代康熙晚期按照皇帝的授意,将从欧洲传人的金属胎画珐琅技法成功移植到瓷胎上而创烧的新品种。在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的大力推动下致使珐琅彩瓷器成为清代瓷器中最为名贵的品种,也造就了珐琅彩极其超凡绚丽的色彩。随着现代工艺的冲击,从事珐琅设计和工艺制作的人越来越少,但这也意味着这种工艺将变得越来越稀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讲讲珐琅工艺所彰显的独特魅力吧!
珐琅又称“拂郎”、“佛郎”、“发蓝”,都是对加工而成的玻化物质的称谓。
它以天然长石、石英等矿物质为主要原料,经过粉碎、混合、煅烧、熔融后,倾入水中急冷得到熔块,再经粉碎、细磨得到珐琅粉。将珐琅粉调和后,涂施在金、银、铜等金属器上,经焙烧,便成为金属胎珐琅。若以玻璃为胎,则称为玻璃胎珐琅;以瓷器为胎者,则称瓷胎珐琅。
珐琅彩在康熙晚期研制,经雍乾二世的推动达到顶峰,到乾隆晚期制作工艺失传。由于珐琅彩价值高昂,在珐琅彩失传之后,市场竞相仿制以满足民间需要。清末至民国,一些高官大臣权贵阶层也想拥有皇帝才有的珐琅彩,就邀请一些民间画师凭着想象来制作珐琅彩,但其工艺和用料都远比不过康熙年间制作的珐琅彩。
九十年代末,在景德镇中出现了一批仿明清御窑的作品,其制作工艺精湛,绘画精巧。但还是缺乏珐琅彩的高仿品,他们多用粉彩、新彩、贴花工艺代替珐琅彩,而法蓝瓷的出现,让市场更是混乱不堪。由于珐琅彩颜料难得、烧制工艺复杂,市面上所谓的珐琅彩和真正的宫廷珐琅彩相差甚远。
那真正的宫延珐琅彩到底是有着怎样的价值竟会如此珍贵,
当代哪位画家的画最有收藏价值?
丙利论画
古画精品皆有静穆之气,即便是石恪、梁疯子、徐渭及八大、担当之大写意画,俱有此气息也。今人知此者少矣,得此者更是寥寥无几,此乃社会商品经济和物质追求至上,精神匮乏所致。
当今学院教育,难出精英。若出一二,必是学养厚、才情高、恒探究,且与其师作品相去甚远,而气息与古人相接,能耐的住寂寞、经受住物质诱惑,能用一生去追求中国画之最高境界者。
学古人书画,宜得其神气,遗其体貌,以心追之。
学画可从明清入手,但气格必追宋元。
清·高凤翰《晴川香雪图轴》44.5x28.8cm
书画要阳刚大气,但不可剑拔弩张;需要秀润之气,但不可萎靡甜俗;可时见缺落,但不可刻意安排。此美好之气息需要养,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养,如养玉一般。要多读中国古典经、史、哲及诗词歌赋,放眼光、通画理、广胸怀,用勤奋和时间来打磨此玉石,方有可能使其绽放光彩。
道法自然,画亦法自然也。我们要从书本中来,到自然中去。
清·王原祁《山中早春图》100x44.7cm
学画要耐得住寂寞,一定不能把钱看得太重,名和利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
在寻找自己风格的时候,要向前贤看齐,也要和同时代的人比较一下。只有这样纵横比较后才可能找到自己在哪个点上。
取法乎上者,自然会曲高和寡,在为人上,亦不会随波逐流。
清·石涛《云山图》45x30.6cm
常慕高隐逸士,三五知己,谈玄论道,游目骋怀。养浩然气,发真性情,以此为之书画,定入高格。
陆游当年教子作诗曾说:“功夫在诗外。”对画家来说,也是功夫在画外。白石老人晚年创作出大量的艺术精品,都源于其青壮年时以家乡为中心,五出五进,饱览沃游,再以其超人之才情,酝酿构思,运高超之笔墨表现其造化。而非天天伏案,笔耕不辍,在故纸堆里讨生活之结果。否则,何来齐白石。
齐白石《莲池书院》65x48cm
学养,学养,既要会学,又要会养。
真话,怕得罪人,可以不说;真画,可尽情的画,不用怕得罪自己。
“性情”就是秉性和才情,亦是悟性与感情。对于画家来说,没有“性情”,就不配做画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在故纸堆里寻找艺术者,画得再像,也只为末流。探寻真正的艺术,要在故纸堆和大自然间来回奔波,不断历练,去芜存菁,方为上策。
黄宾虹山水、花鸟俱精,然其已至高境界,舍略物象常形,故凡人不识。而白石之虾、悲鸿之马、黄胄之驴,虽也笔墨精妙,因有常形,乃被人津津乐道。令人深思。
黄宾虹《黄山汤口》171x96cm
年轻人画要大气,切不可有粉脂气。否则,愈老愈弱,积习难改,近于萎靡!
《四书》、《五经》被一遍遍地印刷,可是也只能用这种方式“传”却无法“承”下去了。文化的断代是永远也接不上的。这对民族来说是最大的悲哀。
文凭不是文化。大家都知此理,却都在追求文凭,轻视文化。悲哀。(哇,这句话小编实在是太赞同了)
古时候,老师地位低下,“排行老九”,却能安心教书育人,传业授道。当今,老师的地位不能说是不高,收入也不算不丰,教学成果却令人堪忧。此实乃什么都“产业化”、“市场化”的诟病。
某些所谓大展,不参加为好,越参加、越获奖就越坏。识者自知。
陈丙利《拟白石大意之一》画画是生活。
大师的画语录是用来启迪智慧的,不是拿来吓唬人的。见某些“大家”出口成章,全是经典或大师画语录,没有一句是自己的话。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艺术高标,皆是品格高、气韵奇、学养深、见识广,精研艺术,一生求索者。
画画就是画自己。画面气息就是个人学养的展示,笔墨品质就是个人品质的体现,画的风格就是自我性格的影照。
大器必晚成。如树木一样,十年成材之梧桐、杨柳,其品质岂能与百年成材之紫檀相比较?
陈丙利《武夷山上有仙灵》68x45cm
画画要有殉道精神,要抱朴守真,耐得住寂寞。
书画小道,养气为上。
书法与画法通也,非同也。
书画同源,同源于生活,同源于大自然。
盛懋与吴镇的画相较,孰高孰低,方家自明。然在当时,盛家门庭若市,吴家门可罗雀。道理与当今通也。
气味即气息与味道。画要有气、有味儿,要有生气,耐品味,能回味。
陈丙利《烟云供养》60x50cm
画就是画对比。
画面无非就是点线面和黑白灰,画面并非就是点线面和黑白灰。
做人要知书达理。画家更要知书达理,要多读、多悟,方能达理。
“人品既高,气韵不得不高”,讲的是境界问题,“人品不高,落墨无法”,说的是法度问题。可见人品高低对于画家来说是何等重要啊。
陈丙利《高士图之二》78x48cm
创新并非就是反传统,而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发展。
中国画像京剧一样,讲究抒情达意、言简意赅。对于笔墨语言造型语言的锤炼,都是匠心独运,反复斟酌。看看北京画院藏的齐白石老人当年的草稿,就知道大师是怎样炼成的了。
笔墨在某种状态下会呈现出其独特的美,与形无关,其自有神在。
陈丙利
山东临朐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现为山东艺术学院教师,艺术品鉴藏与市场研究工作室导师,
南开大学艺术与艺术品投资方向博士,
天津美术学院学士、硕士。
2015年应邀赴韩国东国大学艺术学院讲学。
出版有《澄怀观道—陈丙利山水作品集》《明心见性—陈丙利作品集》《境由心生—陈丙利山水画作品集》《大道之行—陈丙利博士毕业展作品集》《山水观我—陈丙利作品集》等。绘画作品被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吉林市画院、无锡市书画院、吴冠中美术馆、南开大学哲学院以及韩国东国大学艺术学院等单位和艺术机构收藏。
展览及获奖
“第十届全国美展”天津展区优秀作品展(2004年,天津)
首届中国写意画展(2005年,深圳)
黎昌第四届青年中国画年展金奖(2006年,北京)
全国八大美院师生优秀作品展(2008年,上海)
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年度提名展(2008年,北京)
首届中国山水画艺术双年展(2008年,桂林)
“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天津展区优秀作品展(2009年,天津)
春华秋实—杨沛璋师生作品联展(2010年,泉州)
东方既白—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2011年,济南)
“墨迹·心迹”中国画作品三人联展(2011年,天津)
首届优秀中韩书画家(韩国国会)邀请展(2011年,韩国首尔)
中意韩名家佛罗伦萨精品展(2012年,佛罗伦萨)
澄怀观道—陈丙利山水作品展(2013年,临朐、成都)
春华秋实—杨沛璋师生作品展(2013年,天津)
南开大学与台湾师范大学师生作品联展(2014年,天津)
南开风华—南开大学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博士师生作品全国巡回展(2014年,上海)
淞风雅集—2014·吉林市画院青年艺术家邀请展(2014年,吉林)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天津展区优秀作品展(2014年,天津)
境由心生—陈丙利山水画作品展(2014年,天津)
古今之变—吴冠中美术馆新水墨提名展(2014年,无锡)
金品·中国水墨名家精品展(2014年,济南)
同道梁溪—2015·全国青年艺术家学术邀请展(2015年,无锡)
午马未羊—当代青年艺术家学术邀请展(2015年,商丘)
南开风华—南开大学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博士师生作品全国巡回展(2015年,重庆)
水墨青春—天津青年书画家学术提名展(2015年,天津)
春华秋实—杨沛璋师生精品书画展(2015年,包头)
乙未新势—青年画家十人展(2015年,德州)
南开风华—南开大学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博士博导七人展(2015年,青州、寿光)
灵气所钟—陈丙利山水画作品展(2015年,临朐)
南开风华—南开大学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博士师生作品全国巡回展(2016年,深圳)
大道之行—陈丙利博士毕业展(2016年,昌邑)
同心筑梦 丹青撷英—京津冀当代著名画家作品邀请展(2017年,沧州)
2018首届博艺计划年度提名展(2018年,济南、潍坊、淄博)
中国画院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名家书画展(2018年,北京)
欢迎转发、关注和评论。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