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力代表作品,为什么曹操由匡扶汉室转变到挟天子以令诸侯?
是天下四分五裂的形势改变了曹操的初心,使他由匡扶汉室之臣,转变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曹操)
当初,汝南相士许劭曾经对曹操说过:“你呀,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曹操听后哈哈大笑。
后来,曹操曾经做过洛阳尉,负责管理首都的治安。曹操执法严格而又不畏权贵,即使是气焰冲天的宦官也不得不有所收敛,汉灵帝组建“西园新军”时,曹操亦在军中供职。
汉灵帝去世后,贵族集团内部为了争夺权力再起纷争,宦官与外戚则趁机兴风作浪。外戚何进尤其想铲除宦官,而何太后却一昧袒护宦官,令何进投鼠忌器。
(汉献帝)何进想召董卓进京帮助自己铲除宦官,而曹操劝他应该慎重。因为一旦董卓率军入京,可能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
其实,何进手中有兵有将,原本无须依靠董卓的帮助。正如曹操所说:只需把为首的几个宦官头交给执法官吏,就能打掉宦官的势力,何必冒险召董卓率兵入京呢?
但何进却不顾曹操的劝告,执意召唤董卓率兵进京。谁知计划不慎泄露出去了,董卓的兵还没到,何进就被宦官骗进宫里杀掉了!
大将军何进之死,激怒了何进的部将袁绍和曹操,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率兵杀进了皇宫,杀掉了一大批宦官,这一年是公元189年。
(董卓)同年,董卓率领的西凉兵马也开进了洛阳,很快便吞并了何进的部队,并废掉汉帝刘辩,改立刘协做了皇帝。
汉献帝即位后,董卓便以功臣自居,从而大权独揽为所欲为。
袁绍一怒之下逃出洛阳,回老家招兵买马拉队伍去了。而曹操在行刺董卓失败后,也逃回老家招兵买马。
公元190年,一些汉朝的地方官率领队伍汇聚到袁绍的麾下,公推袁绍为盟主联合讨伐董卓。然而,这些人却各怀心腹事,面和心不和,见了利益就上,见了困难就让。
(汉末军阀割据形势)因此“十八路诸侯联军”看似声势浩大,但因无法形成合力,终究还是难成大事。
后来董卓劫持汉献帝撤回了长安,并将洛阳城毁了,诸侯联军因劳而无功很快便瓦解了。
不但瓦解了,而且还为抢钱、抢粮、抢地盘而搞起了内讧,杀得是不亦乐乎!
此时,曹操已无法置身事外,形势迫使他必须尽快做出择抉:要恢复过去的旧秩序,已经很困难了。为了在乱世中生存下去,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尽快壮大自己的实力!
这是曹操的人生转折点,从此以后曹操便迅速抢占地盘,先后消灭了袁绍等北方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三国鼎立)公元208年,曹操又举兵南下欲统一天下。此时仍然不能说曹操就有取汉献帝而代之的图谋,不排除曹操仍有功成名就,以恢复汉室的功臣彪名吏册的打算。因为此时的曹操仍以汉丞相自居,既末称魏公也末称魏王。
然而,尽管曹操轻而易举迅速占领荆州,但却在“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军击败,此后因元气大伤曹操无力南下,三国鼎立的趋势已经无可挽回。
因此,曹操便只能把注意力放到巩固北方地盘上,并由此在心态上发生了变化。放弃了恢复汉朝旧秩序的打算,转而开始为经营起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为此,曹操先是当了魏公,后来又做了魏王,隐隐然已有取汉献帝而代之的苗头。
然而,曹操毕竟还是有所顾忌的,因此当有人劝他做皇帝时,曹操才会说:“若天命在孤,孤愿做周文王。”(《三国演义》)就是孙权怂恿曹操当皇帝,曹操也认为这是孙权想把他放在火上当烤肉!
(魏文帝曹丕)然而,尽管如此,毕竟曹家已经奠定了在北方的统治基础,取代名义上的东汉朝廷只是迟早的事。
因此,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他的继承人曹丕便于同年迫使汉献帝“禅位”,以魏国取代了汉朝。
总之而之,不是曹操不想匡扶汉室,而是天下四分五裂的形势,使曹操做不成“治世之能臣”。而为了能够在乱世中生存下去,曹操只能选择做“乱世之枭雄”。为何关羽最终都一直以汉寿亭侯自居?
作为一千多年的武圣,关羽的义薄云天被大众所津津乐道,即使在其被迫投降曹操时也依然惦记着刘备。因在降曹期间,发生了官渡之战,其战功卓著被封为汉寿亭侯。此后,他也一直以汉寿亭侯自居。既然关二爷那么的忠义无双,那又为什么又要把国家的奸贼曹操给封的爵位看的那么重要呢?
首先,这个爵位并不是曹操给封的,是大汉皇帝封的,虽然只是名义上的。在官渡之战后,曹操表奏朝廷,封关羽为侯,意在拉拢关羽,在当时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刘协就是在曹操的控制的木偶,自然走过场就通过了。
但这个爵位在关羽心中是大汉皇帝封的,他也不领曹操的人情。从某种意义讲,关羽也知道这个爵位是曹操给讨的,但是真正盖的印鉴来自于大汉朝廷而不是曹孟德,自己就认为这个封赏是皇帝给的。而且关羽在投降曹操的时候也说过,是降汉不降曹。就是说他是投降给了大汉正统,而不是投降于曹丞相。
其次,这个侯爵的册封体现正统性,忠君重情义的关二爷更有成就感。实际上就算名义上是正统朝廷册封的,真实的情况不还是曹操给关的吗?其实,在大汉时期,很重视义,占据大义是很重要的,大义就是话语权。在权力完全掌握的情况下,曹操为什么不敢称帝,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不占有大义,他死之后,他的儿子就没有了大义这个包袱,天下是我爹爹给的,如何逼汉朝皇帝禅让,即使这样对于大汉皇帝也是礼遇有加,不给加害。
所以他只能自称是奉天子以令诸侯,虽然大家都明白,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当时朝臣是没有人敢对抗他的?因为曹操手里有大汉皇室正统,他手里握着大义,来自于大汉皇权的大义。关羽是一个政治立场极其严谨的人,做事也讲究一个名正言顺。关羽能和刘备结拜,很有可能是看重了刘皇叔这个身份,与皇室结交就是和正统结交。汉寿亭候是朝廷钦点的爵位,当然要引以为傲了。
第三,关羽之所以以此爵位自居,也是因为实际上他没有其他的爵位。说出来很寒碜,实际上关羽只有两个爵位,一个是这个汉寿亭侯,另一个则是死后被蜀汉政权追谥的爵位。也就是说在其生前也就只有这一个爵位。虽然刘备在占据益州后给关羽封了个前将军,但这个将军属于官职,加官进爵说明官位和爵位是并重的。而且一般官位不能世袭,但爵位尤其侯爵以上的爵位是可以世袭的,因此关羽更看重爵位。
而且汉寿亭侯比前将军要早很多年封给关羽,而关羽被封为前将军后过了几年就因失荆州、败走麦城,一代将星陨落。刘备在蜀汉政权中封给关羽的前将军,在其心中是赶不上当初刘协听从曹操建议封的汉寿亭侯。因为刘备并不是皇帝,这里面提一下,虽然关羽为蜀汉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但是他却是死在刘备称帝之前的,因此,在他活着的时代正统就只有汉献帝的政权。以汉寿亭侯自居也就不足为奇了。
综上分析,按照关二爷的性情,他以所谓“曹贼”给的汉寿亭侯自居,不仅是因为他认同汉朝皇室正统册封的爵位,也是对自己战争沙场功劳的肯定。他的想法是那个时代追究功名利禄的军人比较正常的想法。我们忠勇无敌的关圣人也不能。
历史上有勇有谋的猛将都有谁?
宋江在一百单八将中排名第一,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一刀笔小吏,字公明,绰号呼保义。面目黝黑,身材矮小,平素为人仗义,挥金如土,好结交朋友,以及时雨而天下闻名水浒传中的及时雨宋江,被人们给诟病,因为宋江是一个阴险的小人,为了自己的前程,不惜用水泊梁山的兄弟的性命去换,并且在高手如林的水泊梁山,宋江的存在就像一个另类,因为水浒传中的宋江根本不会武功。
首先历史上的宋江,和水浒传中的宋江大相径庭,宋江在水浒传中根本不会武功,但是真正历史上的宋江是武功高强的人,其实我们想一想就知道,在古代,如果你想要反抗朝廷,反抗当时的统治,如果你只是一个书生,怎么可能会有人想要跟着你去反抗官府,揭竿而起呢?你自己都没有让别人信服的实力,别人怎么可能愿意让你做老大的? 所以真正历史上的宋江是一个文武双全,有勇有谋的首领。但是水浒传中并不是都是不对的,其中有一个就是和历史有一点相符合的,那就是宋江和水泊梁山被诏安了。水浒传中说水泊梁山是宋江执意要去诏安的,宋江不顾所有兄弟的反对,就把水泊梁山给诏安了。 从这点,看水浒传的读者就对宋江很不满了,但是刚才说过了,宋江是一个智勇双全的首领,这样的人物形象和水浒传中的那个软弱,手无缚鸡之力的,狡猾的宋江完全不一样,那么真正历史上的宋江是不会自己去诏安的。其实宋江的诏安是迫不得已的。当时是宋江起义的第二年,这时候宋江的队伍已经有了规模了,并且在山东,河北等地都很有名声,有了群众基础。 并且在南方,有了方腊的起义军,他们两个对朝廷有了很大的威胁,所以宋徽宗感到了害怕,所以就派了张叔夜去镇压宋江的起义军,张叔夜剑走偏锋,用了许多怪招把宋江的起义军给重创了,这下宋江不得不接受朝廷的诏安了。这就是真正历史上宋江和水泊梁山的诏安的原因,不是宋江为了自己的功名,而是自己的队伍已经被打的残缺了,在对抗朝廷只是死路一条。 只有归顺朝廷才是能保存自己和兄弟性命和实力的最好办法,只有这样才能日后重新起义,从这点看宋江是一个智慧的,为了兄弟着想的好首领。并且通过历史我们知道,宋江的起义军只有三十六了头领,对于水浒传中的七十二地煞,历史上是没有的,所以对于水浒传中的宋江和水泊梁山,我们也只能将信将疑了。真正历史上的宋江,是一个有勇有谋的,智勇双全的首领的形象
你们那边结婚时都有什么风俗?
结婚都是大事,有很多繁琐的细节,让人晕头转向,可是又不得不遵守,在农村,更是有很多的风俗习惯,如果不遵守,三姑六婆都会说这样不吉利,那样不好。那么在农村结婚,都有哪些习俗呢?今天小编就整理了一些农村关于结婚的习俗。在农村结婚是非常讲究的,从结婚的时间,结婚的地点,以及和走什么方向都是有规定的,有很多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迷信方式,但是又不得不遵守,在农村的婚礼一般是三天,第一天是搬弄,第二天是正宴,第三天为复宴。新娘要结婚的时候,穿着是非常有讲究的,农村是规定,必须得是红鞋子,红袜子,里里外外都是红色。
在以前结婚都是要抬轿子迎接新娘的,年轻的队伍非常的长,有抬轿子的,还有一些吹喇叭唱戏的,迎娶的时候,轿子里不能是空的,农村会让一个小孩子来压轿,这个伢家的小孩到了娘家也不能随便出来,必须要娘家人拿着红包来引诱,孩子才能够出来,如果家教的小孩嫌红包太小,就是不出来的话,一直到孩子满意了为止,不过一般的人都会调教好孩子,不能为难娘家人,还有娘家人也是有办法来惩治这个孩子的,方法非常的简单,就是让自己村子里的几个孩子,用棍子把叫这名小孩捅出来就行。
新娘坐轿子来到婆家花轿落地之后,婆家人要拿着红线缠好的干草,点燃之后,围着花轿,绕一圈,跟老钟还要裹着鞭炮,鞭炮不断的响起来,表示喜庆,而且农村人认为可以驱除邪气,农村的老人说,用火烤一圈轿子,可以去找新新娘身上的鬼狐邪气,炮竹响可以把他们崩走,而且婆家人为了防止新娘把邪气带进家门,在进婆家大门的时候,还要从火盆上跨过去,说是这样可以,将魑魅魍魉阻挡在大门之外,也寓意以后的日子会过得红红火火。
就农村的老人说,以前的新娘在下轿子之前还有绞脸的习俗,婆家会派有经验的女人,掀起轿帘,给新娘绞脸,绞脸的时候还要在两只手上缠上细线,用嘴巴咬住线的一头,在用另外一只手扯住另一头,用线去绞新娘脸上和额头上的细小汗毛。这样做是可以让,新娘的脸上显得洁净,脸庞更为美观,也寓意从今以后,就不再是姑娘,而是妇人了,改头换面了。
绞面之后就可以下轿出轿门了,但是出了轿门,还有一大堆的规矩,新娘子下轿的时候,接叫人要手端一个小圆笸箩,笸箩中放着罗,罗内又放着一面镜子,罗圈外面还扎着红绳子,代替古时候堪舆的时所用的罗镜。放罗镜有什么用意呢?结婚都是喜庆的事情,可是难免有孕妇和正在服孝的人过来瞧一瞧热闹,古时候的人们认为这两种人不应该,过来这喜庆的地方,他们身上带着晦气,更不应该让新娘见到这两种人,箩筐中的镜子就可以把晦气给挡住,把晦气给破了,这样新娘就不会受到影响了。
箩筐中还放着织布用的梭,还会放一对扫帚和秤,用红线给缠住,新娘下轿子的时候,把他们交给新娘,新娘子抱着梭、扫帚、秤走进破家门。这当然是说,希望新娘可以会纺花织布,是持家的能手,能够很好的操持家务,养好子女,扫帚是扫除不好的东西,也希望夫妻二人可以勤快,秤砣就是要让新媳妇待人要诚实,会精打细算。
新郎家的大门口也放着马鞍,娘子禁婆家门之前,还必须要从马鞍上跨过去,这是因为,以前的女中豪杰,佘太君,武艺高强,很小的时候就占山为王,后来杨业方便去打佘太君,迎战,两人在战斗的时候,说道君突然连人带马鞍,滚落下了马,相传是因为佘太君,对杨业非常倾慕。这次交战,佘太君是故意败于马下,后来佘太君和杨业结为夫妇。所以也就有了后来的习俗,去了你家的门口要放上马鞍,就是希望新郎和新娘能够平平安安,也有好女不嫁二男,好马不配二鞍,的寓意。
结婚时候的很多规矩和习俗大多都是因为父母,是希望儿女平安幸福。接下来就是拜天地,是古往今来婚礼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有了天地才有了世界,所以第一要拜天地,老天爷是天地的神,对老天爷要有敬畏之心,以前的农村,在结婚的时候,老天爷神像的香案上,还要放着盛高粱地斗,还要在高粱中插上一百根香,都斗里放高粱,是希望新婚家庭可以,像高粱一样节节高,也希望新郎的事业可以步步高升。
三国中虎痴将军是谁?
霹雳杀敌的忠实卫队长
——分享有趣和观点 散打三国与水浒(52)
谢谢邀请!
魏武帝曹操,雄才大略,手下猛将如云、谋臣似雨,但人算不如天算,他也有灰头土脸的时候,曾几度折戟沉沙、丢盔弃甲。
第六十回蜀汉张松见曹操,即有一段精彩对话:
操谓松曰:“吾视天下鼠辈犹草芥耳。大军到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取,顺吾者生,逆吾者死。汝知之乎?”松曰:“丞相驱兵到处,战必胜,攻必取,松亦素知。昔日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此皆无敌于天下也!”这个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夺船避箭”狼狈而逃的,就是西凉猛将锦马超。
数战之后,马超声威并茂,曹操心惊、魏营胆寒。但马超也不是没有顾忌的,有一次马超和曹操单独见面,马本想突击,但
见操背后一人,睁圆怪眼,手提钢刀,勒马而立。超疑是许褚,乃扬鞭问曰:“闻汝军中有虎侯,安在哉?”许褚提刀大叫曰:“吾即谯郡许褚也!”目射神光,威风抖擞。超不敢动,乃勒马回。操亦引许褚回寨。两军观之,无不骇然。这个让猛将马超忌惮、不敢轻举妄动的猛将,就是曹操心腹卫士许褚——说许是卫士而不说是将领,这是写实,因为无论历史还是演义,许褚都只是一个善斗忠诚的猛士,而没有领兵出征的经历。曹营著名的“五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八虎骑”(曹仁、曹洪、曹真、曹纯、曹休、夏侯敦、夏侯渊、夏侯尚)中也没有他。典韦之后,曹操也一直以同样忠勇的他作为自己的贴身卫士。
这个许褚,说来还是曹操的乡党,都是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历来以武勇闻名于世。
早先在家乡之时,某次有一万多贼寇洗劫来许家村,许褚带头抵御,后来大家精疲力竭、弓送箭尽。许褚就让人去捡了好多大石头堆在自己面前,当贼兵攻寨时,他“飞石掷之”,对方人遇人亡、车逢车裂,“所值皆摧碎”——寥寥数字,就写出了许褚霹雳杀敌的声势!
——我想如果三国时举办个“奥运会”,那掷铁饼啦、铅球啦、举重啦啥的,这些项目的金牌肯定就给他包圆了,其他人只有站一边儿流口水的份儿吧?嘿嘿。
许褚性格“谨慎奉法,质重少言”——别看他长的莽嘟嘟的,可是个沉默寡言的老实银儿嘞!而且最重要的,作为卫队长他忠于曹操那是六亲不认啊。
据说有天早上曹操还没到办公室,曹仁从荆州来汇报工作,在总裁办外面遇到许褚,就亲热的招呼说兄弟好!哥俩去旁边卡座喝杯咖啡、聊两句如何?忠于职守的许褚藤儿都没打就回复说曹董马上就要出来了(因此不方便)!
把个曹仁臊的哟,面红耳赤的非常感到没趣——心里就恨上了他。
旁观有人就“劝导”许褚:征南将军可是“皇亲国戚”哟,屈尊和你交朋友,你咋毫不咳嗽就拒绝了呢?
许褚回答说:他虽亲重,但为外官,而我是内臣——大家要聊天啥的,大庭广众下聊就行了,何必去卡座(显得鬼鬼祟祟)的聊呢?
嗨哟!如此看来,他又不像是莽汉子嘛——很有头脑和守规矩的哟!
这样的人,如你是曹操,或他的董事长,你喜不喜欢呢?
他勇猛,因为木讷所以显得有点儿“痴”,所以人称“虎痴”——但没得轻视、嘲笑的意思哈,也不敢。
是嘛,连他的敌人马超,临阵见了,连虎痴都不敢称呼,还特意给他发一顶高帽儿、让他连升几级——给他封了个“虎侯”!
本号作品 篇篇原创
转载注明 洗抄必究
历史上的赵匡胤为什么评价不高?
不高?赵匡胤可是与唐太宗李世民并称的人物啊,唐宗宋祖啊,这还不高?
五代十国可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政权有十几个,中原的政权也在几十年内连换了好几个。而结束这一切的人,就是赵匡胤啊。
像南唐、南汉、后蜀、荆南、武平等国都是被赵匡胤灭掉的,北汉是被赵匡胤打成半休克状态的,闽越国则是被赵匡胤收服的。可以说,北宋能统一天下,那首功就是赵匡胤的啊。
还有赵匡胤通过两次“杯酒释兵权”加强中央集权,结束了地方节度使拥兵自立的局面。也正是从赵匡胤这开始,北宋进入了平稳的发展期,再也没有出现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那种地方节度使起兵自立的情况。
可以说,正是赵匡胤的出现,整个北方才进入了一个稳定的发展期。
赵匡胤能够结束一个大乱世,将整个天下基本统一起来,这样的人物当然是一个明君。而毛主席更是在《沁园春.雪》中将赵匡胤与唐太宗、秦始皇、汉武帝三人并列,这种评价已经很高了啊。
只不过现在伪历史迷很多,这些人一提到宋朝就会瞎喊什么“弱宋”,根本就对那三百年的历史没有做过了解,甚至这些人对两宋的记忆也只有靖康之耻这一段,所以才显的赵匡胤在网络上评价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