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书法代表作品,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有哪些特点?
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有哪些特点?
宋徽宗独创的字体瘦金体,最大的特点就是瘦,它的名字也是从中而来。虽然瘦,但笔迹劲道,笔画的瘦而硬更好的展现出来运笔痕迹,所以运笔清晰也是瘦金体的一大特色。
瘦金体瘦直挺拔,横笔画细,收笔带勾,竖笔划带点,竖勾细长,撇划如匕首,捺如切刀。
宋代书法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宋朝书法艺术的发展代表人物有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简称“苏黄米蔡”,又称“宋四家”。
苏东坡,又名苏轼,号东坡居士,生于公元1037年1月8日,卒于公元1101年8月24日。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人、士大夫。
苏东坡一生豪迈,为人真诚,才华横溢,道风飘逸。他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者,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画家、书法家。他的书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书法代表作有《表忠观碑》、《祭黄几道文》、《黄州寒食诗帖》、《赤壁赋》等等。其中《黄州寒食诗帖》气势磅礴、跌宕起伏、光彩夺目、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有疏有密、或重或轻、恣意洒脱、疾稳刚健,是其精品之作。
黄庭坚,号山谷道人,生于公元1045年8月9日,卒于公元1105年5月24日。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市)人。北宋书法家、文学家。
黄庭坚自幼聪慧、勤奋好学。有一天,其舅舅到他家串门,见黄庭坚伏案读书,便想试试他的才学。正好院子里有桑树,便以桑、茧、丝、锦缎相关联为题,出一上联: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丝织锦绣。黄庭坚才思敏捷,从手中握的毛笔得到启发,马上作对:草藏兔,兔生毫,毫扎笔,笔写文章。舅舅一听,大为震惊,料定外甥长大后必成大器。黄庭坚于公元1067年考中进士。但一生官运多舛、几经跌落,直至以幸灾谤国罪客死于宜州(今广西宜山县)贬所。黄庭坚书法造诣极高,擅长草书、行书、楷书,自成一家。传世作品有《松风阁诗帖》、《刘明仲墨竹赋》、《王长者墓志稿》、《游青山云诗》、《龙王庙记》、《苏轼黄州寒食诗卷跋》、《李白忆旧游诗卷》、《苦笋赋》、《砥柱铭》等等。黄庭坚的书法作品全是精品,代表作《砥柱铭》2010年在香港拍卖,以3.9亿元成为中国书画在全球拍卖的最高记录。
米芾,字元章,号海岳外史,生于公元1051年7月8日,卒于公元1107年3月15日。湖北襄阳人。
米芾是北宋宋徽宗时期的著名学者,和宋徽宗志同道合,被诏为书画学博士。米芾为人高傲自信,一生桀骜不羁,举止行为颠狂,个性夸张怪异,时人称之为"米颠”。米芾的书法以篆、隶、楷、行、草书见长。主要传世作品有《苕溪诗帖》、《虹县诗卷》、《拜中岳命帖》、《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向太后挽辞》、《蜀素帖》等等。米芾书法作品的特点:“老不巧、润不肥、稳不俗、险不怪”,气韵颠放,舒展自如。米芾的书法技术:挥洒用墨、注重细节、随遇而变、独出机巧。米芾的书法作品堪称绝世精品,无以伦比。
蔡襄,字君谟,生于公元1012年3月7日,卒于公元1067年9月27日。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今福建省仙游县)人。北宋书法家、文学家。
蔡襄是北宋著名的政客。他为官清正廉明,勤政为民,在政界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被誉为宋代第一臣。蔡襄在做好官的同时,书法作品也十分了得。其书法恬静优雅、浑厚华滋、酣畅淋漓、苍劲老辣、自成一体。主要传世作品有《大研帖》、《京居帖》、《远蒙帖》、《谢郎帖》、《离都帖》、《安道帖》、《海隅帖》、《门屏帖》、《虚堂诗帖》、《思咏帖》、《楷书告身帖跋》、《脚气帖》、《贫贤帖》、《谢赐御书诗》、《万安桥记》等等。
南唐后主李煜和北宋宋徽宗两人相比?
这个问题初心文社笔者采芹人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首先,我们来聊一聊南唐后主李煜。其实,我们大家都有这样一个感受,自古以来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亡国之君一般都是荒淫无度、鱼肉百姓、弱智无能等惨烈的字眼。但是,好像南唐后主李煜则是一个例外,可应该在很大程度上和他的才情有关。后世之人不是有人评价李煜是:
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为君王。
可怜薄命为君王,这句话写尽了李煜的无奈。作为一朝天子,他不可能不怀念他的“雕栏玉砌”的皇城,不可能对“故人故国”不产生悲情。因为,他是一朝天子,所以他也不可能像东坡先生那样:“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可叹的是,也正是他对故国的无线悲情与伤感。最终,也因此死在了这阙绝命词上。李煜公子的才情就是这般的令诗人钦羡,可悲的薄命君王的帽子变成了他的专属。这样一个文采斐然的李煜,可能他真的只愿意为一介书生,躬耕乡野、妻儿为伴。
然而,说道宋徽宗的文学造诣,不如说他在艺术上的造诣尤为突出。
我们都知道的“瘦金体”就是他老人家独创的书法字体,自成一派,至今还被诸多书法爱好者追捧、临摹。除此之外,他还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这在古代是少有的颇有成就的艺术型皇帝。
虽然,宋徽宗也有诗作传世,但我们认为更李煜相比还是有所不同的。
所以说,单从文学造诣方面来说,笔者更倾心于南唐后主李煜。
以上仅代表初心文社笔者采芹人的观点,如果您喜欢我的回答,欢迎大家一起交流、点赞、评论、转发。
硬笔书法买谁的字帖比较好呢?
钢笔传入中国后,曾先后出过一些关于写钢笔字的书藉,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为庞中华的《谈谈写钢笔字》一书写的序言中,中国美协主席江丰第一次提出“钢笔书法”的概念,钢笔字上升为书法,此后有关钢笔书法的字帖大量出版发行,在我买的各种字帖中,觉得比较好的一本是《唐诗三百首钢笔字帖》,1984年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书写者是当时钢笔书法界比较有名的姚建杭、任平、池刚华、杨为国、骆恒光、王正良、林剑丹、李文采,现选书中的几页:
王正良书
杨为国书
李文采书
姚建杭书
任平书
练钢笔书法,若以名人毛笔书法字帖作范本,只要学习得法,会有好的效果,如圣教序,赵孟頫的行书等字帖用于临习也是不错的选择,但书写工具不同,表现效果必有不同,要注意发挥钢笔特有的韧性优势。
我买的字帖中有一本《赵孟頫为袁桷书千字文》,字写得很漂亮,不少朋友借去复印用以学习行书或练钢笔字,共21页,这里翻拍前五页和后五页。这书法原迹无存,这是和珅当时得到真迹时为诸官员刻板拓印送成亲王的一本,后朱光潜先生收藏,朱光潜之子朱陈教授拿出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印刷出版,现已很难买到。
怎么写出字的骨和肉?
在如今书法大环境下,瘦金体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它与现今推崇的二王等书风和传世经典书法理论有些格格不入,甚至反其道而行之,不符合儒家所谓“中庸”“含蓄”之道。所以,初学书法者,若想在书法一道取得成就,得到世俗(主要是书协)承认,最好不要去学瘦金体。
众所周知,瘦金体是北宋文艺皇帝赵佶所创。
公元1126年,金军再度南下,次年,掳徽钦二帝北归,史称“靖康之变”,在女真铁蹄之下,那个富足、华美、优雅的北宋王朝就此终结。
北宋末帝徽宗也因此被贴上了“亡国之君”的标签。
中国世俗社会历来是“以成败论英雄”的,可怜的宋徽宗于本身的皇帝工作没有干好,成了令人不齿的昏庸帝王,于是不论他在书法绘画一途上取得了多大的成就,注定不会有太高的评价。
摊上了这位创造者,这是瘦金体的悲哀,后人评价瘦金体:“华丽有余,有亡国之姿”。
这个评语就太厉害了,杀人诛心不过如此。
瘦金体极具个性,一笔一划深深打上了宋徽宗的烙印,一般学书者,若不下功夫,写出来,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破绽和缺陷,而下了功夫呢,写出来便成了徽宗的复制,很难揉掺进自己的东西。学书法临帖,讲究入帖和出帖。比如一个人临二王,临得精了,便是入帖,自己创作时,笔下带着二王的痕迹,又写出了自己独有的风格,这就是出帖。出帖之后,琳琳挥洒,又让人一眼能看出每个字的出处,这便是学书者成功之处。
而瘦金体不同,等你临得精熟,下笔创作时,就会发现,根本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若是自由发挥了,也就不是瘦金体了。
这也是历代书家诟病瘦金体的主要原因。
写瘦金体,骨易,肉难。瘦金体之骨,通临一年《千字文》便能有小成,此时写出的字会带有瘦金体独特的味道,但要写出瘦金体的“肉”,就不容易了。
《千字文》是宋徽宗年轻时写给童贯的,那时,他自创的瘦金体刚刚成型,但其中的理论和风格还不成系统。《千字文》每个字的笔画多用笔尖完成,虽然整体看来舒朗大气,但仔细研究单字并和宋徽宗后期的作品相比较,明显能感到笔画的稚嫩和生涩。
“骨由余,肉不足”
想要写出瘦金体的“肉”,就需要和宋徽宗一同进步,先写好前期打基础的《千字文》,再临后期《怪石》《五色鹦鹉》《瑞鹤》《听琴》等帖,这样一步步逐渐摸清宋徽宗瘦金体的成长轨迹成熟路径,所谓瘦金体的“肉”,便自然而然能写好了。
等写出了瘦金体的“骨”和“肉”,最后必须要挑战一下徽宗的《秾芳诗卷》和《草书千字文》,如此,你的瘦金体才能练至登峰造极的地步。
祝你成功!
我也是瘦金体爱好者,自己闭门造车练了几年,虽然一直不得其法,但依然乐在其中,以上所说,皆是我这几年的心得体会。
不管瘦金体名声如何,得不得到承认,可是喜欢就是喜欢,没有理由,我依然会坚持下去,不为娱人,只为娱己。
古代所有书法家里面?
书法家里官职只有更大,没有最大。怎么讲?古代官做到最大的,大多也都是书法家,那么什么官算"最大",自古有"皇帝是天下最大的官"。
不少官最大的皇帝,本来就是书法大家。以前的皇帝,基本都是受过全国最好的老师的教育和国学培养,所以书法也都很好,最著名要数唐太宗李世民。
有人说唐太宗李世民书法不算大书法家。那是不了解,唐太宗不但书法好,而且书法理论颇有建树,著有《论书》。"二十五史"中的《晋书》之《王羲之论》,就是出自唐太宗笔下,可以说对推动"二王"笔法,以及书法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更值得一提是后世著名的《淳化阁帖》,竟然还把唐太宗写的《晚复帖》等几个帖误放到了王羲之法帖里,可见唐太宗书法水平非同一般的造诣。唐太宗的代表作还有草书《屏风帖》,行书《晋祠铭》《温泉铭》等,被历代书家所推崇,至今还是学习王羲之笔法的最佳临本和捷径。还有北宋皇帝,"瘦金体"创立者的宋徽宗,也算是书法家里官做得最大之一。
还有李斯,秦始皇嬴政的丞相。辅佐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臣,也是统一中国文字的,成为书法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书法家。
其书法小篆劲如屈铁,体态修长,结构上紧下松,匀称,有庙堂气。据《史记》中记载,王羲之后来见到李斯的《会稽石刻》后,深受启发,李斯的书体对王羲之书法字体形成产生很大影响。
再下来说一下公认书法大家,几乎也全是达官贵族,这是潜规则,也是不争的事实。
如褚遂良,唐太宗时,官至黄门侍郎,地位与宰相魏征平起平坐,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在弥留之际,点名左膀右臂的心腹大臣,一是长孙无忌,一就是褚遂良召入寝宫,对二人说:“卿等忠烈,简在朕心。昔汉武寄霍光,刘备托诸葛,朕之后事,一以委卿。太子仁孝,卿之所悉必须尽诚辅佐,永保宗社。”他又对太子李治说:“无忌、遂良在,国家之事,汝无忧矣。”
于是命令褚遂良起草新皇帝的即位诏书。同年六月,二十一岁的唐高宗李治继皇帝位后,公元653年,又提升褚遂良为尚书右仆射,执掌朝政大权,这是褚遂良政治生涯中的顶峰。官职之大仅次于皇帝。
还有赵孟頫,元世祖忽必烈特别赏识,真心惜才,加官进爵。到了元仁宗登基继位不久(公元1316年),将他晋升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居从一品。至此,赵孟的政治地位达到了一生中的顶峰。也是相当高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