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赢春的代表作品分析,怎么评价朱赢椿的设计诗?
他在视频中举了《设计诗》之外的一些作品,以及他的生活态度,都可以判断出这是一个活得很本真、充满童趣的艺术家。他喜欢养一些奇怪的小动物,长时间的观察它们,并以此进行创作。作品《蚁呓》、《鼠述》、《蜗牛慢吞吞》都是这样来的。能花半天的时间等一只蜗牛在空白的书封上爬过,这就是他设计出来的封面,也与他在一席演讲中传达出来的生活态度是相符合的。
今年即将问世的新书,其实就是守着一个无人的野池塘,拍下一天不同时刻的光影,这样的艺术形式也不能完全说是原创,你当然可以说在国外也有人这样做过了,但是国内的艺术家或设计者,谁又真正发现了这一个小池塘里居然有那么多的“过客”和变化,生机勃勃、美不胜收。朱赢椿等在那里、发现了美、把它变成了作品。
怎么评价朱赢椿的设计诗?
此诗写的颇有情趣,思名副其实的设计诗,既有流畅的语言,也有深刻的哲理,还有巧妙的布局,更有清新的韵味,不失为新诗的开拓人践行者,当然有些地方尚可推敲,点赞!
圆点线面一应全
设计独特意新鲜
图巧文美深蕴含
喜闻乐见尽欢颜
.
朱高炽代表作品?
《池亭纳凉》《江楼秋望》《桃园春晓》《阳春曲》《上元观鳌山诗》《秋风》《蝶恋花(题九月海棠)》《早朝》《冬至日赐右春坊赞善梁潜》等。
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出生于凤阳,明成祖长子,母亲为仁孝文皇后,明朝第四位皇帝(在位十个月),年号"洪熙”。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立为燕王世子。朱棣起兵靖难期间,以世子朱高炽守北平府。朱高炽善抚士卒,仅以万人拒南军李景隆五十万之众围攻,城赖以全。永乐二年(1404年),立为皇太子。明成祖朱棣数次北征,朱高炽都以太子身份监国,朝无废事。其弟朱高煦、朱高燧有宠于朱棣,串通宦寺,阴谋夺嗣;后因侍郎胡濙密疏,成祖才改变更换太子之意。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在位期间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在军事上,修整武备,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1425年,朱高炽猝死于钦安殿,谥为孝昭皇帝,庙号仁宗。
李时珍的代表作是什么?
《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的代表作!李时珍是湖北省、蕲(qi)春县、蕲州镇人!著作的《本草纲目》闻名世界!
虫字旁朱赢椿是什么类型图书?
《虫子旁》是设计师朱赢椿的一本观虫日志,收录了80余篇散文与200余张摄影作品,图文并茂,兼备知识性、审美性、趣味性.织网的蜘蛛,带壳的蜗牛等。
简述昆曲的发展及代表剧目牡丹亭?
昆剧,原名“昆山腔”、“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中国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昆曲发源于苏州昆山地区。明朝嘉靖年间,昆曲的前身昆腔逐渐在吴中地区流行开来。以 “乐圣”魏良辅为代表,众多民间歌唱家潜心钻研这一新声。魏良辅对过去两百年间的昆曲演唱技巧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建立了昆腔的歌唱体系,昆曲“水磨调”由此问世。昆曲是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 “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几百年前,昆曲的产生与流行得益于明朝中后期的经济繁荣,在清朝的康乾盛世达到巅峰。因此它也被称为“盛世元音”。不幸的是曾经的“盛世元音”在近代逐渐衰落,一度从舞台上绝迹。但在2001年,昆曲成为全世界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本《长生殿》、青春版《牡丹亭》和《1699桃花扇》的上演,都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化事件。
在昆曲艺术到达鼎盛之时产生的《牡丹亭》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和戏剧的不朽之作。作者汤显祖是明代著名的剧作家,他的《牡丹亭》不仅是他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戏剧史上浪漫主义杰出代表。而青春版《牡丹亭》的上演,让当今的观众为四百年前的梦境感动,剧中的至情超越了不同政见,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以及不同时代。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感时伤春时,仍然喜欢轻叹一声:“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说的是戏中词,道的却是人间情。
对于昆曲里我最喜欢的却是流行于一时的折子戏。折子戏不过是全剧的几分之一, 把最璀璨的部分留在别人生命里,通常不会上演开始和结局,但或许正是多了一种残缺不全的魅力, 才没有那么多含恨不如意。康熙年间,“折子戏”的演出成为一时的风气。而到了乾隆年间,“折子戏”已经成为昆曲演出的主要形式。璀璨辉煌的“折子戏”,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继承和发展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昆曲《牡丹亭》,席慕容的诗作《缘起》“在千层万层的莲叶之间,当你一回眸,很多事情就从此决定了。在那样一个,充满了,花香的,午后......”若果缘分真是前世的注定,那么,六百多年前昆曲与《牡丹亭》的缠绵悱恻,便定是那“红尘最深处的重逢”。“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而!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这是《牡丹亭》中清远道人的题词。
或许,正如汤显祖所说,当已情深似海时,再回首竟不知早已是身百年,再寻不见初相见时的容貌。因为一切就好像是在冥冥之中已经安排好的,以至昆曲在如此自然的结合中,生生不息。这是一段生命的邀约!此时的杜丽娘也许正在慢慢醒悟,“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向来是古代优秀女子的代名词,但到了杜丽娘这里却是一种新解。杜丽娘说“可知我常一生爱好是天然”,怎奈“天然去雕饰”如此遥不可及,真是“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