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广东戏曲代表作品 顺德粤剧文化的悠久历史

擅演的剧目有《梅知府》、《姑缘嫂劫》、《王昭君》、《范蠡访西施》、《胡不归》、《宝玉哭灵》、《闯王进京》、《龟山起祸》和时装戏《白金龙》等。又称潮州戏、潮音戏、潮州白字戏,流行于广东潮汕、闽南等地粤剧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并吸收珠三角的民间音乐...

广东戏曲代表作品,粤剧四大天王是谁?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众所周知,顺德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尤其是粤剧,在顺德更是广为流传,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粤剧表演艺术家,在粤剧界里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粤剧五大流派,薛(薛觉先)、马(马师曾)、白(白驹荣)都出自顺德或与顺德有关,从这就可以看出顺德粤剧文化的悠久历史了。

薛觉先,原名薛作梅,别号平恺,广东省顺德龙江人。著名粤剧老倌,四大天王之一。有"粤剧伶王"、"万能老倌"、"万能泰斗"的美誉。先学习京剧,然后取其所长,用以丰富粤剧艺术,并不断创新,在净化舞台,提高唱、念、做、打水平,能编善演,戏路宽广,兼工丑生、小武、旦、净、末诸行。锐意"融南北戏成一家,合中西乐为一体",创立"薛派"表演艺术。在改革剧场陋习,培养后辈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薛觉先以文武生见长,又能反串女脚、兼演红生,人称“万能老倌”,抗日时期曾登报明志,积极捐款抗战。解放后,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1956年10月31日晚演出《花染状元红》时突发脑溢血,坚持把戏演完后次日不治而逝。

他的首本戏有《胡不归》、《范蠡献西施》、《宝玉哭晴雯》、《姑缘嫂劫》、《梅知府》、《王昭君》、《宝玉怨婚》、《闯王进京》、《龟山起祸》、《花染状元红》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历演不衰的剧目《胡不归》,享誉艺坛数十年之久,实为罕见,(该剧是已故编剧家冯志芬所作)。过去一段长时期里,粤剧的文武生、小生行当,都以"薛派"为典范。粤剧名伶如林家声、罗家宝、陈小汗等,均从"薛派"艺术中受益良多。1986年,省、港、澳三地的粤剧界为了纪念薛觉先逝世30周年举行了演出活动,由红线女、林家声、罗家宝、文觉非、王中玉、彭炽权、卢秋萍等合演长剧《胡不归》。

擅演的剧目有《梅知府》、《姑缘嫂劫》、《王昭君》、《范蠡访西施》、《胡不归》、《宝玉哭灵》、《闯王进京》、《龟山起祸》和时装戏《白金龙》等。

安徽各代表什么戏曲?

河南豫剧,山东吕剧,河北梆子,浙江越剧,广东粤剧,北京京剧,上海沪剧,东北二人转,陕西秦腔,安徽黄梅戏。

广东地方戏曲哪些?

潮剧

潮剧,又称潮州戏、潮音戏、潮州白字戏,有“南国奇葩”的美誉,是用潮州方言演唱,在丑生(角色)有突出表现的地方戏曲,在明朝开始形成后,流行于广东潮汕、闽南等地

粤剧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

广东的戏曲特点?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发源于广东佛山。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和其他各大剧种一样,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化妆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融汇了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腔、昆山腔、弋阳腔、梆子等腔,并吸收珠三角的民间音乐所形成以梆子,二王为主的南方一大剧种。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可见粤剧在世界华人华侨的范围内传播力非同一般。

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白字戏。主要流行于潮州方言区,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一个古老地方剧种。它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吸收了弋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广东汉剧-旧称“乱弹”、“外江戏”、“兴梅汉戏”,广东省汉族客家戏曲剧种之一。1933年广东大埔县人钱热储著《汉剧提纲》,定名为汉剧,从此约定俗成,沿称至今。汉剧被周恩来誉为“南国牡丹”,它流行于广东的梅县、汕头、粤东北和粤闽赣边地区。2008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雷剧-原名大歌班,流行于雷州方言地区,具有浓郁鲜明的地方特色。雷剧源起于雷州歌,经过姑娘歌、劝世歌、大班歌、雷剧四个发展阶段,到剧种形成历时300多年。近年经过雷剧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改革,已拥有80多种腔调。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稀有剧种海峰西秦戏-又称“乱弹戏”,明代由西北地区的秦腔流入汕尾市,与地方民间艺术相结合,至清初形成广东汕尾地方戏,西部地区传过来的秦腔戏种,故称“西秦戏”。用海丰官话演唱,属板式变化体声腔系统。

正字戏-本名正音戏,用中州官话唱念,是一个多声腔的古老稀有剧种。明初南戏的一支传入粤东,形成正字戏,主要扎根在海陆丰地区。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白字戏-汕尾市海丰县地方传统戏剧。用海丰、陆丰、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元末明初从闽南流入海陆丰等粤东地区,后来吸纳竹马、钱鼓、渔歌和潮州音乐等民间艺术,改用当地方言演唱,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花朝戏-广东省紫金县地方传统戏剧。源于紫金县乡村的“神朝”祭祀仪式,用客家话演唱,流行于广东省东部客家地区。花朝戏是民间音乐语言和民间文学语言的有机结合,其唱腔朴素健朗,通俗易唱,唱词和道白常运用诙谐、隽永的双关语和歇后语,生动、真实反应了紫金县客家人的喜怒哀乐和个性。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梅县山歌剧-萌芽于明、清时期粤东提线木偶表演中的“耍戏”,是在客家山歌、小调、客家歌舞、宗教音乐、竹板歌说唱等民间艺术的基础上,融合多个外来剧种的表现手法而形成的地方戏曲剧种。用客家方言演唱,是建国后新兴的剧种。流行于梅州、惠州、韶关等客家方言地区,

粤北采茶戏-源自广东省北部山区的民间菜茶歌小戏,包括唱花灯、唱花鼓、采茶、大茶、采茶小戏、三角班。粤北采茶戏原有南雄灯子、韶南大茶、连阳调子等三种流派,后经发展,于1950年逐渐交融汇合,至1959年统称为粤北采茶戏。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乐昌花鼓戏-俗称“唱花鼓”,又名“调子戏”,源于乐昌民间圈地作场表演的灯彩歌舞“矮台子,唱调子”,是当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民间小戏。2012年入选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最具代表性的是哪些剧种?

广东省的四大剧种:粤剧、潮剧、汉剧、雷剧。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或者“广府戏”,汉族传统戏曲之一,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

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潮州白字(顶头白字)、潮曲,主要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汕头,潮州,揭阳,普宁,澄海,潮阳,饶平等地),是用潮州话演唱的一个古老的汉族地方戏曲剧种。

雷剧原名大歌班,是广东省四大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是雷州方言圈内人们喜闻乐见、人人传唱的一朵艺术奇葩,具有浓郁而鲜明的地方特色。

广东汉剧唱腔优美,以皮黄板腔体为主,兼收昆曲、小调、吹牌、大板、佛曲、安春调等,红净唱腔为独有特色;伴奏音乐分“文乐”、“武乐”两大类,以头弦为领奏主要弦乐,三弦、月琴、二胡、提胡、柳胡等作伴奏,清雅古朴。角色分为生、旦、丑、公、婆、净六行七当。剧目题材广泛,有民间传说、传奇、神话、各朝代故事和现代剧等800多个。汉剧为广东四大剧种之一,被誉为“南国牡丹”。梅州的广东汉剧院是演出汉剧的主要团体。

金莲颂上映?

没有金莲颂只有金莲

7月27日上午,广东汉剧戏曲电影《金莲》在增城区1978电影小镇开机拍摄。记者了解到,该影片由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著名汉剧表演艺术家李仙花领衔主演,国家一级导演王一岩执导。影片预计将于2022年登陆电影院线上映。影片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广东优创合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出品。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