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和周邦彦都是宋朝文学家,都姓周。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
周邦彦(1056年-1121年或1058年-1123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文学家,宋词“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
词中老杜是指宋代周邦彦
称周邦彦为词中老杜是王国维先生提出,他曾在《清真先生遗事》中说:“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而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
周邦彦和杜甫的创作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叙事手法,炼字炼句和音律三个方面。
就叙事手法来说,杜甫是大量在诗歌中使用叙事的手法,以五、七言古体写时事,即事名篇,把叙事手法发展到新的高峰的人,擅长细节的描写,多真实感。有赋的铺排、散文的句法等。而周邦彦不仅工于描写,而且善于铺叙。他的词,长调离合顺逆、回环吞吐,起伏曲折,很有章法。
在炼字造句上,二着也有相同之处,杜甫律诗精于用字,刻画细微、炼字,用力之处在表现神情韵味。用词,更是恰到好处,而且有时为了表达某种感情的需要而写拗体,使其合于声律。周词更善于拗句,在拗怒中追求音律的和谐统一。一方面使字声的错综使用您更恰当的表达喜怒哀乐的不同感情,另一方面也为加强声调顿挫的美感。在音律上做到拗怒与和谐的矛盾统一。
被称为词家正宗的诗人是周邦彦。
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男,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词人。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词的两大词派,其中,豪放派的代表人有苏轼、王安石、苏辙、辛弃疾等,其代表作分别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婉约派的代表人是柳永、秦观、周邦彦等,其代表作分别有《雨霖铃·寒蝉凄切》、《踏莎行·郴州旅舍》、《兰陵王·柳》。
指周邦彦,他的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在北宋词坛地位很高,而且是当时宫廷的最高音乐官了。凭此称为集北宋之大成确实不为过。
他是大晟词人的代表,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开南宋姜夔、张炎一派词风,对后世影响很大。所以说他开南宋之先声。
周邦彦(宋代) 朗读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从诗作内容上看可能作于宋神宗年间(1078—1085年),是诗人在外飘流时的作品。初春时节,诗人于楼上凭栏静观,观远处农事伊始、农田待耕等宋人安居之情形,心中有所喜悦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