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诗经的年代和代表作品 诗经,楚辞的年代

《诗经》成书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经》现存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500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诗经春...

诗经,楚辞的年代?

《诗经》成书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代称为“诗”或“诗三百”,孔子加以了整理。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尊“诗”为经典,定名为《诗经》。《诗经》现存诗歌 305 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 500 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章。

楚辞是战国时期的,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为"离骚体"。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诗经是唐朝的吗?

诗经不是唐朝的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

诗经春秋论语先后顺序?

三部著作成书按照先后顺序排列的话分别是:《诗经》、《春秋》、《论语》。

《诗经》成书于东周时期;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

《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

扩展资料

1、《诗经》创作背景

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周族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

2、《春秋》后世影响

无论从哪方面考量,《春秋》的开创之功都是无可争辩的。它的编年体例,为史学三大体例之一,“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垂范千秋,继之者众,《资治通鉴》最称出类拔萃。

3、《论语》后世影响

《论语》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被尊为“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收何时期多少诗歌,其流派风格各异,说说山水诗派的代表人?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六百多年间的三百零五首诗歌。起初称做《诗》,或《诗三百》。到汉代时,被列入“五经”,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所以被称做《诗经》,也叫《诗教》。

《诗经》从内容上,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各地的民歌,基本上都是当时极具地方色彩的“流行歌曲”,反应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思想与生活。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诗篇,都是出自《风》,可以说《风》是整部《诗经》的精华。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如《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雅》是当时的“官调”,是当时王公贵族举行各种典礼,或宴会时唱的歌曲。《颂》是周王朝宗庙祭祀歌曲,多是歌功颂德之作。

《诗经》做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风格朴实自然,语言生动优美,叠字、叠韵、双声的运用,使诗篇读起来极具音乐性和韵律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至于山水诗,则是指描写山水风光的诗,产生于魏晋时期,创始人为东晋诗人谢灵运。山水诗派的形成与出现,要比《诗经》晚。

山水诗的代表人物,首先就是创始人谢灵运。其山水诗名句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等等。

提到山水诗,不得不提的就是田园诗。很多时候,山水和田园是分不开的,也就形成了山水田园诗。诗人代表如陶渊明,孟浩然,等等。当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摩诘,也是山水诗大家,自不必多说。

以上就是本次回答,完。

诗经的出版时间?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时期,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

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

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

重要的注本有《毛诗正义》、宋朱熹的《诗集传》、清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释》、清陈奂的《诗毛氏传疏》、今人程俊英的《诗经释注》、今人余冠英的《诗经选译》、今人赵缺的《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等。

据说春秋时流传下来的诗,有三千首之多,后来只剩下三百一十一首(其中有六首笙诗: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后来为方便,就称作“诗三百”。

孔门弟子中,子夏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他传诗。

到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

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而如今世上只剩外传10卷。

至于当今世上流传的诗经,则是毛公(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苌)所传的毛诗。

诗经中哪哪部作品全是西周的作品?

《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初期,根据《尚书》上所说,《豳风•鸱鸮》为周公旦所作.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中的《耆夜》篇中,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其间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诗《蟋蟀》,内容与现存《诗经•唐风》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关系.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据郑玄《诗谱序》,是《陈风•株林》,跨越了大约600年.

《诗经》中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也是诗经作品分类的主要依据.

《风》 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一些地方(齐、韩、赵、魏、秦),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 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郐、曹、豳.

《雅》分为《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是宫廷乐歌,共105篇.“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大雅多为贵族所作,小雅为个人抒怀.固然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类似风谣的劳人思辞,如黄鸟、我行其野、谷风、何草不黄等.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本是祭祀时颂神或颂祖先的乐歌,但鲁颂四篇,全是颂美活着的鲁僖公,商颂中也有阿谀时君的诗.

表现手法: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修辞.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诗经诗经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例卫风•

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就像秦风的《晨风》,开头“鴥彼晨风,郁彼北林”,与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云云,很难发现彼此间的意义联系.虽然就这实例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时代悬隔才不可理解,但这种情况一定是存在的.就是在现代的歌谣中,仍可看到这样的“兴”.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