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梁楷简笔画代表作品

南宋梁楷的国画艺术与特点是什么?南宋梁楷《六祖伐竹图》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梁楷最受关注和赞誉的作品。梁楷传世的作品包含了《六祖伐竹图》《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八高僧故事图卷》等”南宋梁楷《李白行吟图》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在人物画方面,用尽可能少的笔墨来刻画人物形象,南宋梁楷《泼墨仙人图》故宫博物馆收藏梁楷的作品,对日本镰仓、室町时期...

梁楷简笔画代表作品,南宋梁楷的国画艺术与特点是什么?

梁楷,生于1150年,东平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南宋画家。南渡后流寓钱塘(今浙江杭州),曾于南宋宁宗担任画院待诏。他是一个行迳相当特异的画家,善画山水、佛道、鬼神,师法贾师古,却远远超过老师。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

南宋梁楷《六祖伐竹图》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梁楷最受关注和赞誉的作品,还是其寥寥数笔,一挥而就的写意人物画。《图绘宝鉴》载,其“精妙之笔,皆草草,谓之减笔”。梁楷传世的作品包含了《六祖伐竹图》《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八高僧故事图卷》等,历史文献见录的梁楷画作约有五十多件,但传世的仅十几件,像《八高僧图》这样的长卷巨制非常难得,但以《泼墨仙人图》最为有名。

南宋梁楷《李白行吟图》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在人物画方面,梁楷本人受到禅宗思潮的影响,崇尚简逸,他冲破宋代院体画工整细致严谨的束缚,用尽可能少的笔墨来刻画人物形象。南宋僧人释居简评价“梁楷惜墨如惜金,醉来亦复成淋漓”,梁楷作画给人的印象就是“惜墨如金”、“满眼云烟”、 “减笔”草草,他的画就是这样,构图简洁,讲究用墨的气韵,往往能挥洒出一种幽远的意境。

南宋梁楷《泼墨仙人图》 故宫博物馆收藏

梁楷的作品,对宋元时期禅宗绘画影响深远,在中日僧侣频繁的交往过程中,其作流传至日本,备受各个阶层欣赏者亲睐,对日本镰仓、室町时期水墨人物画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被认为是日本水墨画发展的鼻祖之一。

南宋梁楷《布袋和尚》上海博物馆藏

梁楷的《出山释加图》、《雪景山水图》和《六祖伐竹图》等多幅作品,都收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时至今日,《李白行吟图》已被认定为日本“国宝”,在一水之隔的东瀛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南宋梁楷《雪景山水图》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梁楷是一位受儒、道、释三教思想影响的一代大家,他的简笔画对后世的徐渭、朱耷、原济、金农、李鱓以及现代的画家齐白石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更是名满中日的大书画家。

中国绘画的典型代表是什么类型的画?

中国绘画分为工笔画、写意画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兼工带写画法。

工笔,顾名思义就是用工整、严谨的技法来描绘对象。工笔画又叫做细笔画、繁笔画,用细腻精湛的笔法客观刻画事物,精描工细,造型写实,栩栩如生。

写意,是相对于工笔来说的。写意画又叫做粗笔画、简笔画,则是用简练随性的笔法主观描绘事物,酝酿情绪,挥洒墨彩。写意画很奔放,画面夸张、变形,强调画家个人的主观审美,因而画面风格更为鲜明有特色。

中国传统工笔画可说是历史久远,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其后每个时代都有极具代表性的画家。写意画的出现晚了许多,写意画是从宋代的梁楷开始的,他以“减笔画”成名,自他开始,宋代以后慢慢兴盛起来,到明代,中国绘画既摹古也需要创新,写意画迅速发展,徐渭、八大山人达至高峰。

中国书法和中国画画法的用笔用墨有区别吗?

中国画从技法角度来说,实质上就是怎样用笔用墨的问题!

“笔墨”两字,在中国画中,它的含义已经不仅仅是工具的名称,已经成为中国绘画技法的代名词。

正所谓“书画同源”,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

书法讲究用笔之时,要做到起笔、落笔、运笔、转笔都要规范,不能随便的涂描添改,书法艺术讲究的是笔墨韵采,气脉相连,正如《历代名画记》中所记载:“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同样的,无论是中国画中的山水、人物抑或是花鸟技法,实际是也是用笔用墨的独特方法,它对如何握笔,如何落笔,如何运笔以及快慢转折都有一定路数,也是强调法度。都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用笔用墨的方法就是中国画的规矩,师承了前人的经验。

用笔之道

中国画用笔主要分中锋、侧锋、顺锋、逆锋等。

中锋

中锋是指握笔与纸面成九十度直角运笔,笔尖在所画线条的中央。

中锋所产生的线条圆润厚重。由于运笔时快慢、转折、顿挫和手的压力大小,画出的线条便产生各种变化。

侧锋

侧锋则是手腕转动使笔与纸面成一定倾斜度,即小于九十度直角,笔尖在所画线条的一边,根据绘画所表现对象的不同要求,以不同的用笔去表现。

侧锋所产生的墨线粗犷毛糙,有时一边光一边毛,有着笔势的飞白变化。

注意的是:书法宜用中锋,绘画则看需要,宜用中锋则用中锋,宜用侧锋则用侧锋。

顺锋

笔锋运动的方向而言,笔杆倾斜,与行笔的方向一致。运笔时指腕放松,既有按又有拖的动作。

如果笔身倾斜大,笔杆在前拖着笔锋行进,拖的力量大于按的力量,称之为拖笔。

顺锋的线条光润、流畅,适于画竹竿、柳条、荷梗、虾须等。

拖笔舒展、自由,但弹性不强,多作辅助用笔,不可用得过多。

逆锋

又称戳笔,笔锋在前,笔杆在后,笔杆倾斜方向与运行方向相反,逆向前进。

这种笔法常与捻笔、翻笔动作想配合,线条富于变化。

笔锋受阻较大,笔豪时聚时散,产生一种苍老、粗糙的效果,适合于画石头、枝干、粗藤等。

用墨之道

“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綷。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

——摘自唐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

中国绘画在唐以前较长的历史时期,是非常强调墨色的重要性的。中国画同书法一样,最初也是用墨线造型,通过墨线的浓淡、粗细以及用笔轻重、转折等变化去塑造形象。到后来,又发展到通过水墨变化表现物象的向背、凹凸形象变化,同时又通过墨线的轻重、疏密变化来表现画面的韵律和节奏,逐渐形成以墨的黑色为画面的基调。宋代以后,中国画的水墨发展到极为成熟阶段,墨色的变化就更丰富了,追求“质有而趋灵”的境界。画家不仅用水墨去表现物象表面形象的变化,而且深入探索画境寓意的刻画,表现画面的意境和形式上墨韵节奏的变化,创造了水墨写意画,使“墨分五色”的要求得到更全面的发挥。

随着国画艺术发展,即使后来受到了西方画的影响,色彩上有了更丰富的表现,但并未改变以墨色为基调的绘画风格。墨色已经成为中国画中重要的造型的手段,这是中国画的独特之处,这也是在世界上各种造型艺术中所特有的。

归纳起来,用墨的方法就是通过巧妙用笔的方法,使笔上的水分与墨相融合反映在纸上所得的视觉效果。墨色要求光辉耀目,变化细微,充分表现对象的形神刻画,而又有形式上的笔墨情趣。

中国画中,一个山头、一条衣纹甚至是一片花叶,要达到如意的墨色效果,绝不是一蹴而就的,画者必须经过长期锻炼,不断实践,掌握用笔用墨的基本功才能达到所谓的”超象立形、依形造境、因境传神,达于心物交融、形神互映“的境界。

中国古代绘画有哪三宗?

中国绘画分为工笔画、写意画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兼工带写画法。

工笔,顾名思义就是用工整、严谨的技法来描绘对象。工笔画又叫做细笔画、繁笔画,用细腻精湛的笔法客观刻画事物,精描工细,造型写实,栩栩如生。

写意,是相对于工笔来说的。写意画又叫做粗笔画、简笔画,则是用简练随性的笔法主观描绘事物,酝酿情绪,挥洒墨彩。写意画很奔放,画面夸张、变形,强调画家个人的主观审美,因而画面风格更为鲜明有特色。

中国传统工笔画可说是历史久远,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其后每个时代都有极具代表性的画家。写意画的出现晚了许多,写意画是从宋代的梁楷开始的,他以“减笔画”成名,自他开始,宋代以后慢慢兴盛起来,到明代,中国绘画既摹古也需要创新,写意画迅速发展,徐渭、八大山人达至高峰。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