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爱情小说作者?
《乡村爱情》的作者叫张继,山东枣庄人,国家一级作家,著名编剧。这么一个地道的山东人,把东北农村剧写得如此火,如此贴近生活,他简直比东北人还东北人。其实,在2003年时,张继就离开了山东,来到沈阳军区电视剧制作中心,成为了一名军旅作家。
很多人通过《乡村爱情》知道了张继,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怎么与赵本山相识的,其实这来自一部电影。
枣庄籍的明星大腕都有哪些?
枣庄也出了好几个帅哥美女演员明星。
宋小莹,女,1990年05月06日出生于山东省枣庄市,中国传媒大学2007级表演系本科毕业。2010年参演电视剧《和平启示录》,饰演花儿一角。2011年参演电视剧《金羊毛》,饰演王月芬一角。同年参演电影《护宝》。2012年出演《糖豆八部》《劫梦》《先结婚 后恋爱》《加油妈妈》多部电影和电视剧。
王雯,女, 内地著名歌手,又被称内地索模。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现在是中国歌剧舞剧院的一位青年独唱演员。2008年荣获第十三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金徽杯”甘肃赛区流行唱法三等奖。
常波,中国内地男演员,山东枣庄出生,籍贯青岛。曾主演《无影灯下》、《十送红军》、《柳叶刀》、《小麦进城》等多部影视作品。016年参与拍摄高满堂编剧、毛卫宁执导的年代情感史诗巨制《爱情的边疆》,饰演宋小波一角,合作殷桃、王雷。
枣庄有什么名人?
点击上方关注,关注二哥!带你吃带你玩带你耍!
郑亦秋,出生于1914年5月27日,逝世于1994年9月7日,出生地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是著名戏剧导演,其代表作品为《白蛇传》、《白毛女》、《赵氏孤儿》等。
王继美,出生于1919年,逝世于1946年,出生地山东省枣庄市,抗日期间王继美参加抗日游击队后,1939年末部队编为八路军——五师峄县支队,在中二队任命排长。
李士亮,出生于1888年,逝世于1947年,出生地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东良子口村,后被敌人俘虏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宁死不屈,视死如归最后被杀害。
宋大可,出生于1924年,逝世于1947年,出生地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1947年9月7日,为了吧情报战斗状况报道出去不顾劝阻,赶到突击营的前沿阵地,在这次战斗中牺牲。
杨斯德,出生于1921年11月17日,出生地山东省枣庄市,一九三八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
枣庄人文历史?
枣庄原本就是个村名,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大概是在唐宋时期,因为这里多枣树,所以取名枣庄,就这么着这个村庄一直存在着,到了清朝末年,这里因为煤炭资源丰富,清朝在这里开办了中国第一家煤矿公司,中兴煤矿,这才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个地方。但是枣庄真正变成市,最早是在1960年,当时把峄县改名为县级枣庄市,到了1961年又变成了省直辖市,1979年,又把滕州划给了枣庄市,就形成了今天的枣庄市。
枣庄画家排名?
张星斗、田诚、巩崇君
枣庄三个流行的民间剧种?
一、柳琴戏
柳琴戏,汉族戏曲剧种之一。由流行在鲁南的民间小演唱“肘鼓子”和“拉魂腔”相结合而形成。在没有称为柳琴戏之前,又称作“肘鼓子”或“拉魂腔”,通常称作“拉魂腔”。1953年正式定名为柳琴戏。
它形成于清代中叶以后,主要分布在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四省接壤地区。柳琴戏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以鲁南汉族民间小调为基础,受当地柳子戏的影响发展起来的;一说是由江苏海州传播而来。
2006年5月20日,柳琴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鲁南花鼓
鲁南花鼓是一种独具鲁南地方特色的鼓舞形式舞蹈。它以山东大汉特有的粗犷、威严,融合了山东妇女的泼辣、柔美,形成一种刚柔相济、细腻奔放的艺术风格。
鲁南花鼓早产生于台儿庄运河两岸,广泛流传于鲁南、苏北地区。其产生年代不详,据传说大约已有200年之久。在古老的运河两岸附近的村庄盛行此舞表演,如张山子镇张山子村、马兰屯镇南洛村、泥沟镇北洛村、邳庄镇黄庄村等。特别是黄庄的鲁南花鼓在当地最负盛名,曾于1958年参加山东省民间舞调演,引起了轰动。此舞一般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前后演出,是老百姓在节日、农闲期间最喜欢的一个节目,也是他们自娱自乐的最好形式。鲁南花鼓这种形式,不但地方特色鲜明,接近生活,能够渲染节日气氛,而且能够体现出鲁南人民的秉性以及浓郁的地方民俗、民风,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三、渔灯秧歌
渔灯秧歌又称“太平歌”,流传在鲁南台儿庄运河两岸,早在清代中期就在当地盛行。当时台儿庄运河两岸普遍流行着一种民间“乡会”的文艺活动组织,每逢春节期间,各村、镇组织起大小不同的“乡会”,互相串演,直到正月十五。有时遇到丰收年景,则串演到正月底才结束。“乡会”演出的节目多种多样,包括狮子、龙灯、柳琴、花鼓、渔灯秧歌等,渔灯秧歌是其中很受广大群众欢迎的节目。
渔灯秧歌的演出场地,多采用广场或大街表演,晚间效果更佳。演员十四人,分别扮演渔翁、渔婆、货郎、憨丫头、小姐、先生、四鼓(男)、四锣(女)。根据人物的性格,主要演员舞步各有不同,演员基本穿的是古装戏衣。伴奏主要用击打乐。击打乐分里外场两部分。外场是专门负责伴奏的人员,里场是扮演人物的演员兼乐手,曲谱包括曲调和唱词两部分。曲调是喜庆欢快的传统民间小调,唱词不受局限。它的唱词一部分是多年流传下来的民谣,也有一部分是根据不同情况即兴创作,换词不换曲,歌词多为七言。
清末民初至抗日战争时期,运河两岸,连年水灾,再加兵荒马乱,鱼灯秧歌一度消沉。抗战胜利后重新流行,解放后,渔灯秧歌发展较快,每逢春节后的民间游艺展演都组织渔灯秧歌队参加,各路秧歌队云集台儿庄城区,相互交流切磋,使秧歌艺术不断得到提高。
目前,原生态的渔灯秧歌,群众基础不断削弱,濒临消亡,急需有效保护和全力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