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草间弥生代表作品画(草间弥生画家作品)

今天给各位分享草间弥生代表作品画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草间弥生画家作品进行解释,1、赏析微课堂之草间弥生(十)2、如何欣赏草间弥生的作品?与安迪·沃霍尔齐名的前卫艺术家4、草间弥生的个人经历5、草间弥生作品6、草间弥生的简介?南瓜是她作品里常见的要素。但最吸引草间弥生的地方正是南瓜的大肚子”她认为南瓜的形状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安定感,南瓜在草...

今天给各位分享草间弥生代表作品画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草间弥生画家作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赏析微课堂之草间弥生(十)

鼎典理念:

让孩子拥有发现美和独立思考的品质。

2019.03.15

今日赏析微课堂分享~

  草间弥生,了解她的人,脑海里肯定会闪现三个词:圆点、南瓜、神经质。

  不了解她的人,只需要记住这三个关键词就可以了。

    草间弥生奶奶为什么喜欢南瓜?为什么喜欢在上面画点点?

    草间弥生对南瓜情有独钟,南瓜是她作品里常见的要素。她认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南瓜,南瓜都是非常完美、有趣和可爱的,每次看它时都会有新发现。

  草间弥生曾说,“我第一次看到南瓜还是小学的时候。我去祖父的苗圃玩耍时,在小路旁看到黄色的花和小小的南瓜。我把手伸向茂密的叶子,在其中翻找到一只南瓜。当想将它从茎干上扭下来时,我听见南瓜用生命向我叙说着什么。”

  尽管在日本“南瓜”是用于形容人又矮又胖,但最吸引草间弥生的地方正是南瓜的大肚子,她认为南瓜的形状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安定感。草间弥生从小在不安定的家庭氛围中长大,风流的父亲、暴力的母亲导致了她对于爱和稳定的向往,南瓜在草间弥生的孩提时代无数次的慰藉过她的心。

  《午夜南瓜》上密密麻麻的波点,可以说是草间弥生的作品标志物。在幼年时代,草间弥生患有神经性视听障碍,这场疾病让她看到的世界仿佛隔着一层斑点状的网。从此,她开始创作这些元素,对于她来说这些元素像是细胞和分子,是生命最基本的元素,草间弥生甚至把它们看成是来自宇宙和自然的信号。

  《南瓜》系列作品没有刻意地描摹勾勒主体物的边缘外形,草间弥生通过背景和主体物之间亮暗色彩的对比,和对波点大小的合理把握,使主体物的外部轮廓更为清晰,也使得庞大的画面不会产生混乱和繁杂之感。草间弥生用这些元素来改变固有的形式感,在自己的作品中极力营造出一个无限延伸的空间,让置身其中的观众无法确定真实世界与魔幻世界之间的边界。

    在《南瓜》作品的背后,可以看见一个艺术家,用少女心构建出了一个梦幻和美好的世界。草间弥生通过南瓜告诉正在看画的我们,她很安全,很温暖,能够感受到满满爱。

如何欣赏草间弥生的作品?

草间弥生的创作被评论家归类到相当多的艺术派别,包含了女权主义、极简主义、超现实主义、原生艺术、普普艺术和抽象表现主义等。但在草间对自己的描述中,她仅是一位“精神病艺术家”。

从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她企图呈现的是一种自传式的、深入心理的、性取向的内容;草间所用的创作手法则有绘画、软雕塑、行动艺术与装置艺术等。

草间在相当早的创作时期就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她善用高彩度对比的圆点花纹加上镜子,大量包覆各种物体的表面,如墙壁、地板、画布、家里会出现的物品。她自己的打扮往往也与作品有很高的同质性,并以短上衣和非常强烈的眼影妆闻名。草间曾说明这些视觉特色都来自于她的幻觉,她认为这些点组成了一面无限大的补捉网,代表了她的生命。

个人经历

1939年,草间弥生(Yayoi Kusama)约10岁时,开始被大量幻觉困扰,因而时常有自杀企图。她留有当时为母亲画的铅笔画,画中就已充满了小圆。

1954年,草间在绘画作品《花(D.S.P.S)》中曾有下列的表达:“某日我观看着红色桌布上的花纹,并开始在周围寻找是不是有同样的花纹,从天花板、窗户、墙壁到屋子里的各个角落,最后是我的身体、宇宙。在寻找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被磨灭、被无限大的时间与绝对的空间感不停旋转着,我变的渺小而且微不足道。

1955年,与美国女画家乔治亚·欧姬芙通信,并开始准备到美国。

草间弥生:与安迪·沃霍尔齐名的前卫艺术家

中国小康网讯 “波点”艺术元素,在 时尚 界一直是“王炸”一般的存在。很多奢侈品大牌联名都少不了它的身影。而它的创造者,是一位90岁的前卫艺术家——草间弥生。人称“波点女王”。

草间弥生

草间奶奶今年92岁了,却是世界上最前卫的艺术家之一。 时尚 界熟知的“大波点”,就是她的创作。

因为梦幻、童真、超现实的大波点,草间奶奶被人们尊称为“波点女王”。

草间弥生地方鼎鼎大名和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在很多场合,都是并列般的存在。然而1939年出生的她,从10岁开始,就受神经官能症的困扰。世人皆知的大波点,实际是她将幻觉逼真地记录下来而已。

1957年,草间弥生拿着妈妈的100万日元,和300套和服,独自去美国闯荡,从此开始了“波点女王”的升级打怪之旅。

草间弥生作品《花(D.S.P.S)》,1954年

1959年,她的作品《无限镜屋》在美国纽约展出,一炮打响。接着,又赶上60年代美国反对越南战争,倡导女性个性解放的嬉皮士运动,草间弥生的作品因其先锋性,更加地流行了。

1966年,草间弥生又创作了《无限的爱》,用小灯泡和镜面反射射的空间装置,造成了相当迷幻的视觉效果,草间弥生一时风头无两。同年,的作品她《那喀索斯的花园》受邀参加了第33届威尼斯双年展。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由于身体原因,草间弥生晚年住进了东京的心理治疗所,也把工作室搬进了病房。但病魔并没有影响她的创造力,如今,她仍笔耕不辍,将更多的作品展现在世人面前,也带给 时尚 界无穷的灵感。

正如草间弥生对自己的评价:

我始终前卫,我跟别的老人不一样,我从几十年前开始就是前卫艺术家,现在我还是。其他人要不是死了,要不是老了,但我永远是前卫艺术家。我是最有才华的。“

让我们祝福这位有才华的奶奶 健康 长寿!(子华)

草间弥生的个人经历

1939年,草间弥生(Yayoi Kusama)约10岁时,开始被大量幻觉困扰,因而时常有自杀企图。她留有当时为母亲画的铅笔画,画中就已充满了小圆。

1954年,草间在绘画作品《花(D.S.P.S)》中曾有下列的表达:“某日我观看着红色桌布上的花纹,并开始在周围寻找是不是有同样的花纹,从天花板、窗户、墙壁到屋子里的各个角落,最后是我的身体、宇宙。在寻找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被磨灭、被无限大的时间与绝对的空间感不停旋转着,我变的渺小而且微不足道。

1955年,与美国女画家乔治亚·欧姬芙通信,并开始准备到美国。

1957年,移居美国,大部份时间都在纽约市创作,并开始有“前卫的女王”之称。1960年代参加了许多反战运动。

1962年,在纽约市的绿艺廊参加了七人联展,展出作品是软雕塑,参展艺术家包括了安迪·沃荷、克勒斯·欧登柏格。

1965年,在纽约展出《无限镜屋》(Infinity Mirror Room),个人特色(白底红点、大面镜、艺术家站在中央)相当引起注意。

1966年,作品《无限的爱》(Love Forever),使用小圆灯泡和大面镜无限反射的空间装置,造成了相当视觉迷幻的作品,可说是草间的成名作。该年受邀参加了第33届威尼斯双年展。作品名为《那克索斯的花园》(Narcissus Garden)

1968年,创作短片“消灭自己”(草间の自己消灭)得到了比利时第四届国际短片大奖与第二届日本联合树下电影节(アン・アーバー映画祭)的银奖。

1978年,在日本出版了第一本小说《曼哈顿企图自杀惯犯》(マンハッタン自杀未遂常习犯)

1983年,新小说《克里斯多夫男娼窟》(クリストファー男娼窟)获得日本第10届野性时代新人文学奖。(此书在1999年有中文翻译,由皇冠出版社出版,ISBN:9573316374)

1993年,代表日本参加威尼斯双年展。

1998年,参加了台北双年展。

1998年出版的草间弥生作品集,收录了她在1958年到1968年间的当代艺术作品1951年,青年时的绘画作品《彷徨的梦》(Zanmu)获得日本第二届创作奖入选。

2000年,参加澳大利亚雪梨2000双年展。作品是1965年的《无限镜屋》(此作品在1998年用同样的材质复制,原作已毁损。整个作品空间为250 x 500 x 500 厘米)。

2001年,获得日本朝日赏Asahi Prize。

2002年,出版自传《无限的网》。

2003年,在日本与美国展开了长期的巡回回顾展。并获法国文化部颁发艺术及文学骑士勋章(Chevalier de l'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

今日她住在东京的心理治疗所中,并以七十多岁的高龄继续从事艺术创作,她的工作室离治疗所不远,她曾经常对媒体表示“如果不是为了艺术,我应该很早就自杀了。”

2012年,草间弥生本人、其工作室以及长久代理她作品的大田艺廊(Ota Fine Arts)与苏富比合作策划了一场“草间弥生-花儿在我心中为香港绽放”的独一无二草间弥生作品展售会。该展售会将会在2012年5月19至31日在「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举办。

2013年12月15日至2014年3月30日,草间弥生“我的一个梦”亚洲巡展在上海当代艺术馆开展。

2014年9月25日,在上海举办的首届西岸艺术设计博览会中,20余副草间弥生作品展出。

草间弥生作品

草间弥生作品有如下:

《圣马克教堂的燃烧》(1985年)、《天地之间》(1988年)、《拱形吊灯》(1989年)、《樱冢的双重自杀》(1989年)、《如此之忧》(诗集,1989年)。

《鳕鱼角的天使》(1990年)、《中央公园的毛地黄》(1991年)、《沼地迷失》(1992年)、《纽约故事》(1993年)、《蚂蚁的精神病院》(1993年)、《堇的强迫》(1998年)。

草间弥生电影作品:

在1968年,草间弥生和朱德·雅科特(Jud Yalkut)的合作作品《草间的自我消融》在比利时第四届国际短片大奖 和第二届马里兰电影节(Maryland Film Festival)上均获得了大奖,并在安阿伯电影节(Ann Arbor Film Festival)上获得了二等奖。

草间弥生制作并出演的1967年实验电影描绘了草间弥生在她周围的所有物体(包括身体)上画波卡圆点。在1991年,草间弥生参演了由村上龙(Ryu Murakami)执导和执导的电影《堕落东京(Tokyo Decadence)》。在1993年,她与英国音乐家彼特·盖伯瑞(Peter Gabriel)在横滨合作。

草间弥生的简介?代表作?

1966年,作品《无限的爱》(Love Forever),使用小圆灯泡和大面镜无限反射的空间装置,造成了相当视觉迷幻的作品,可说是草间的成名作。

她的南瓜是目前她最具代表的作品

草间弥生代表作品画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草间弥生画家作品、草间弥生代表作品画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