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清代家具木雕代表作品(清代家具雕刻)

以及清代家具雕刻对应的知识点,1、清代有哪些著名工艺品2、老家具收藏图片3、这是清代那位著名木雕家之作4、古代著名的杨树木雕有什么?土定瓶6、清雕花木锤花柱体现古人什么智慧清代有哪些著名工艺品1.清代金银器清代金银器工艺空前发展。模铸、焊接、锤打、镂雕、鎏金、錾花、累丝、镶嵌珠玉等多种技术综合运用,尤其还出现了在金银器上点烧透明珐琅或...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清代家具木雕代表作品,以及清代家具雕刻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清代有哪些著名工艺品

1.清代金银器

清代金银器工艺空前发展。其金工技术更加成熟,模铸、焊接、锤打、镂雕、鎏金、錾花、累丝、镶嵌珠玉等多种技术综合运用,尤其还出现了在金银器上点烧透明珐琅或以金掐丝填烧珐琅的新工艺,堪称一绝,清代金银器的产品小到金银首饰,大到佛塔供器,品种繁多,丰富多彩。宫廷用金银器更是遍及典章、祭祀、冠服、生活、鞍具、陈设和佛事各个方面。清代金银器主要产于北京、南京、杭州、苏州、扬州和广州等地,这些地方的金银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非凡的技艺。清代、蒙古、西藏、维吾尔等少数民族的金银器工艺也很发达。

2.清代珐琅器

清代珐琅工艺继承明代景泰蓝(掐丝珐琅)传统而进一步发展,尤其在乾隆时期空前发达,器形应用范围扩大,大到家具、佛塔,小到鼻烟壶、文房用具,都用珐琅工艺制作。珐琅釉色也有增加,新出现了粉红、翠绿、黑等新色,使珐琅色彩更加丰富。清代珐琅的主要成就是创烧出画珐琅和錾胎珐琅。画珐琅,即铜胎画珐琅,也叫“烧瓷”。与瓷胎画珐琅一样,是康熙时从西方引进的,二者仅胎不同,一个是铜胎,一个是瓷胎,其他都非常相似。画珐琅有两大类,一类为实用品,如瓶、盘、碗、罐、盒、香炉、鼻烟壶等;一类为装饰品,多用于家具、钟表的嵌件。錾胎珐琅,是在金属胎上锤打、押金刻,浮雕出纹样,然后填充珐琅药料,经焙烧、磨光、镀金而成。原为西欧工艺。清时传入中国,乾隆时盛行,乾隆后期因珐琅工艺滥用,导致珐琅工艺整体水平下降。

3.清代玻璃器

我国的古代玻璃工艺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清代达到了繁荣阶段。清代玻璃生产分南北两地,南方以广州为中心,北方以博山县的颜神镇为中心。清光绪三十年(1904),清廷在博山县的东北设立了玻璃公司,聘请了7名德国技师制造玻璃,传播了欧洲的玻璃制作技术。清代玻璃色泽艳丽,轻薄质脆,其最重要的创造技艺是“套料”,就是在白玻璃胎上粘贴各种彩色玻璃的图案坯料,然后经碾琢而成。其风格与当时的竹刻牙雕相似,“细如毫发”、“扪之有棱”,并发展到以彩色玻璃为胎。

4.清代陶瓷

清代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我国古代制瓷技术发展的黄金时代,虽其生产设备和工具并无多大变化,但从胎、釉成分的选择和配制,到烧造、装饰技术,都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清代陶瓷如北宋一样有官窑与民窑之分。官窑专为宫廷需要烧造各类瓷器,并仍以景德镇为生产中心,广泛影响着全国的民窑制瓷,主要成就有釉上彩、单色釉、青花、三彩等。富丽堂皇、明艳华丽是清宫瓷器的特点。景德镇也有大理的民窑,其最富有特色的产品是五彩、青花和三彩。此外,江苏宜兴窑、福建德仕窑、广东石湾窑都是著名的民窑基地。

5.清代家具

清代家具,初期基本上沿袭明式,乾隆时开始出现清代特点,造型越来越繁复,装饰越来越华丽,使清代家具发展到顶峰,乾隆以后开始衰落,清末直接影响京作、苏作、广作等民间家具兴起。清代家具以宫廷家具为代表,乾隆时的清宫家具就像当时其他宫廷工艺一样,也是多种工艺手法综合运用,除了彩画、雕刻外,还广泛吸收漆艺装饰手法,例如剔红,更有甚者,还镶嵌珐琅、瓷片、玉石、螺钿等,器形繁锁堆砌,装饰富丽堂皇,技术巧夺天工,但艺术格调下降,不及明式家具高雅。

6.清代妇女服饰

在我国历史上,满族妇女给人的感觉比以往历代的妇女都修长。这并不是满族妇女都长得高大,而是借助于服饰的缘故。譬如满族妇女梳的旗髻,就比普通汉族妇女的发髻高出五至六寸;又如装有"花盆底"的旗鞋,也比普通女鞋高出二至三寸,有的甚至四至五寸。这样两者相加,就高出一尺左右,加之满族妇女所穿的服装,又多以长袍为主,长袍的下摆多垂至地面,掩住旗鞋,更显出妇女俊俏颀长的身姿。长袍外面加一件马甲,也是满族妇女十分喜爱的装束。这种马甲与男式马甲一样,也有大襟、对襟及琵琶襟等形制,长度多在腰际,并缀有各式花边。汉族妇女服饰,在嘉庆、道光之前,仍保持着明代的形制,以衫裙为主。乾隆年间的妇女衫袄,式样比较宽大,长度一般在膝盖以下。腰间系一条宽阔的巾带,内穿长裙。衣领仍用圆领或斜领,很少用高领。嘉庆以后,衣衫趋向窄小,长度也有明显缩短。有的还在衫袄外面加罩一件无领无袖的齐膝背心。下裳除穿裙子之外,也有穿裤的。裤子的样式也时有变化,初用大裤管,后渐改成小裤管,裤管的末端镶有花边。从光绪年间起,由于裤子的流行,妇女穿裙者渐渐少见

老家具收藏图片

老家具收藏图片

老家具收藏图片,随着古董收藏热的兴起,中国古典家具收藏尤其广受欢迎。有利于收藏家培养艺术的兴趣爱好与提升其自身的文化修养。以下是关于老家具收藏图片内容分享。

老家具收藏图片1

老家具收藏风渐热

老家具大多是用传统的手工艺打造出来的家具用品,以竹木或实木为主要原材料,主要为明清两代的家居,包含着明清时代的传统文化内涵,帮助使用者提升文化底蕴,所以有越来越多人收藏老家具。此外,老家具收藏渐热的原因还有:

第一、“刚性需求”。老家具不像其他的收藏品只能挂着或是藏着,它是还能使用,具备实用性;在家里摆放一些老家具,能够起到装饰的效果,满足业主个人的审美需求等。

第二、作假少。老家具鉴定起来是比较简单,有明显的特征,作假难度高,很少出现山寨品。

第三、存量有限。老家具比较大型不好保存,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老家具量已经非常少了,所以你也会看到老家具价值在不断的上涨中。

老家具价格:

决定老家具的价格有工艺、年代、木料质材三大方面,根据每件老家具的不同价格也会不一样,下面给大家看看过去一些老家具的成交价格,更加直观的知道老家具价格多少。

老榆木虎爪圆凳,980元;老船木家具博古架,40元;旧实木家具柜子,28000元;摩登旧书柜,30000元;承古典实木顶箱书柜,3800元;老榆木顶箱柜,4500元。

老家具的价格波动较少,价格也比较客观和透明,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收藏老家具。一些质材稀缺型木头做成的老家具,如黄花梨、紫檀、红木等,价格可以高达几十万呢。

老家具收藏及价格就是这些,希望文章中介绍的内容对大家能有所帮助。老家具目前的收藏行情还是相当不错,至于其收藏价格,就受到外形完整、木头、雕刻家等等多重因素影响,价格有高也有低,需要实际而看。

老家具收藏图片2

老家具现在有收藏价值吗?

1:清十八世纪紫檀木雕勾云纹长方小柜,尺寸:高41.9厘米;宽32.5厘米;厚24.2厘米,成交价: HKD 2,320,000

首先可以明确地说,对于这些老家具还是有一定收藏价值的,首先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分析。第一个方面是家具的材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以前的很多家具不仅仅耐用,而且款式也永远不过时。

虽然说可能有一些成就感,但是无论是从质感还是从款式上来说,都是非常受收藏者所喜爱的反过来,我们再看一看现在的很多家具虽然说样式非常的新颖,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和普通的家具差不多。

2:清乾隆紫檀描金缠枝花卉纱橱宫灯,尺寸:61厘米,成交价: HKD 2,300,000

所以说为什么有很多的收藏者,家里面都会选择一些比较老式的家具,并且去民间收藏一些以前人们所留下的一些旧家具。

不仅仅是因为材质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这种家具给人一种怀旧感。大多数的老式家具都是用实木所制成的,现在的很多家具都是用合成木所制作而成的。这也是对以前的一种回忆,对七十年代80年代的一种回忆。

3:清早期黄花梨圈口牙板玫瑰椅(一对),尺寸:长83厘米;宽57厘米;高45厘米,成交价: RMB 2,300,000

其实当你做一个收藏者的同时那么你就自身所但有一种怀旧感,因为我们现在所收藏的所有的收藏品,不仅仅是现代所生产出来的,大多都是以前所遗留下来的。因此,既然是一位收藏者,更多的是看收藏品的年份和其背后的一些历史背景。

我们所收藏的`不仅仅是这件收藏品,更多的是这种具有年代。现在市面上的很多老旧的家具的价格,也是一直处于上升的状态,因为年份越久他的收藏价值也就更高。

4:清乾隆紫檀嵌百宝大座屏,尺寸:114.5.24厘米,成交价: RMB 2,300,000

现在的收藏市场中也有专门的这样的一群人,在不断地收藏老旧家具。但是我们要知道的一点是,并不是所有的旧家具都是之前的,从根本来说需要看家具的材质。如果材质是非常上好的老木材,那么再者就需要看工匠师的制作工艺和家具的款式如何?

现在在国内的很多装修公司也非常喜欢装修,古典美这样的一种家具风格。

5:清早期黄花梨卷草纹圈椅,尺寸:60厘米,估价:RMB 1,800,000 ~ 2,800,000,成交价: RMB 2,300,000

老家具收藏图片3

史上最贵十大老家具

TOP 10 明 黄花梨三足圆香几

香几,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家具,因置香炉而得名。

它一般为圆形,较高,而且腿足弯曲较夸张,十分独特。

《遵生八笺》提到:书室中香几之制,高可二尺八寸,几面或大理石,或岐阳,玛瑙石。

而此明代黄花梨三足圆香几,与上海博物馆王世襄旧藏形制类似,均三足,圆形,牙子浮雕卷草纹,锼出壶门轮廓,但这件高度却更高,有95.2公分,因此更显可贵。

佳士得2017年拍出,成交价为584.75万美元,按成交时汇率折合4045.9万人民币。

TOP 9 明十七世纪 黄花梨独板围子夔龙纹罗汉床

罗汉床源于“榻”,二者的区别在于“榻”没有三面靠背。

在高濂《遵生八笺》中记载罗汉床时说:矮榻,高九寸,方圆四尺六寸,三面靠背,后背稍高如傍。甚便斜倚,又曰弥勒榻。

罗汉床作为待客用具,一般强调自身的材质和装饰,以彰显主人的文化品行和社会地位。

此罗汉床黄花梨制,床面攒框镶席芯,冰盘沿下饰束腰,螭龙纹身型卷曲矫健,威猛逼真,传世明代家具中罕见。

苏富比2020年拍出4408万人民币高价。

TOP 8 明 福山寿海 天地同春 月洞式门罩黄花梨架子床

架子床也叫棚架床,因床顶有架,故名架子床。

此月洞式门罩黄花梨架子床,结构精巧,用料讲究,好似玲珑屋,雕工有力,线条流畅,极具神韵。

2017年北京印千山拍出5290万人民币高价。

TOP 7 明十七世纪 黄花梨夹头榫独板面双凤挡板带托子翘头案

翘头案,是一种古老的中国家具,一般靠墙陈设,用来摆放文玩、画轴,案面两端装有翘起的飞角,故称翘头案。

翘头案为文人家具,大多施加精美的雕刻,是中国明朝家具木雕的优秀代表。

文震亨《长物志》:天然几以文木如花梨、铁梨、香楠等木为之;第以阔大为贵,长不可过八尺,厚不可过五寸,飞角处不可太尖,须平圆,仍古式。

此案镶宽材独板面,夹头榫结构,牙头、文件板透雕双凤纹,用料厚重匀称,坚实致密,造型高大简朴,线条优美,可见原主人非一般的气质及品位。

2020年于苏富比拍出5438万人民币高价。

TOP 6 清乾隆 紫檀龙纹御案

案,即是桌子。

御案,顾名思义为皇帝使用的桌子,自然名贵。

《春渚纪闻》:上指御案间端研,使就用之。

此紫檀龙纹大御案,系用精选上等紫檀料制成,云龙纹饰,构图饱满,雕饰繁琐,打磨精细,不觉刀痕。

2015年于佳士得拍出5520万人民币高价。

TOP 5 明 黄花梨圈椅 (一套四张)

在明清家具中,最讲规矩的,非圈椅莫属了。

圆与方,方与圆,在一把圈椅上展现的淋漓尽致,这既是我们的宇宙观与世界观,更是中国人的处世哲学。

这四把圈椅每一处的曲线和用料粗细都极尽飘逸美感,文人气息浓郁,是安思远珍藏的明式家具中非常特别的一件。

佳士得2015年拍出,成交价968.5万美元,按成交时汇率折合6063万人民币。

TOP 4 明 黄花梨交椅

由于携带便捷,故交椅常在行军,野游,狩猎时供身居高位者使(装)用(逼)。

《三国志》:公(曹操)将过河,前队适渡,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

因古代上位者对此物的厚爱,后世交椅也就越做越精美,特别是高雅的黄花梨交椅,甚至成为了首领的代名词。

此件交椅造型优美,线条流畅,雕工精致,铁包典雅古朴,两侧“鹅头枨”亭亭玉立,彰显皇家之重器,乃宫廷御用瑰宝。

在2010年,被南京正大拍出6944万人民币高价。

TOP 3 清乾隆 御制紫檀雕云龙纹宝座

人的身份与地位是无形的,必须靠有形的媒介才能体现,这个媒介即习称的“礼器”。封建社会的秩序因此建立,以器用代表身份的高低也成为千年以来的传统,宝座便是皇权藏礼于器的重要代表。

这件紫檀雕云龙纹宝座,通体以紫檀木制成,七屏风式座围,背板、扶手的板心及面下四腿、牙条均以浮雕手法雕刻云龙纹,作工精细,是为凝聚帝王神思、巧匠妙艺之重宝。

2010年在北京保利拍出7168万人民币。

TOP 2 清康熙 红木雕花镶嵌缂丝绢绘屏风

屏风是从古至今延续下来的一种家具,就风水的角度而言,屏风具有挡煞,纳福,聚气,隐蔽等作用。而且其上吉祥的图案还可以提升居住者的运势,显示居住者的素养等等。

这件红木雕花镶嵌缂丝绢绘屏风,为康熙六十大寿而制,采用了木雕、缂丝画、描金彩漆、宫廷画四种工艺制作而成,是极为难得的清宫旧藏之宝。

2006年在崇源国际拍出8372万人民币高价。

TOP 1 清康熙 御制黄花梨鸾凤牡丹纹大顶箱柜成对

顶箱柜,一种大器晚成的家具。在中国家具史上顶箱柜成型较晚,出现在明后期,盛于清代,但丝毫不影响它在家具中的地位,一经产生,便迅速风靡,成为上品。

顶箱柜的特点,就是上面的顶箱与下面的立柜,通常都竖直叠放,两层柜体大多能拆分也能组合,上下也都是对开门,又称“四件柜”。

这是清代那位著名木雕家之作

清代的陈天赐

清代福建福州大坂乡人,福州木雕大坂派创始人。曾学艺于柯传钟,擅用龙眼木雕刻各种人物禽兽,刀法粗犷,风格古朴,加之龙眼木色泽深棕,颇有古色古香之特色。作品以仙佛人物为多,善于刻画人物的神态,极负盛名~

估计是哪位神仙的童子~

古代著名的杨树木雕有什么?(现代也可以)

在我国,木雕流派大多是以地域来区分的。例如: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泉州木雕,广东潮州金漆木雕,福建龙眼木雕,北京宫灯,台湾木雕,宁波朱金木雕,云南剑川木雕,湖北木雕船,曲阜楷木雕刻,苏州红木雕刻,上海红木雕,南京仿古木雕,江苏泰州彩绘木雕,山西木雕,山东潍坊红木嵌根雕,上海黄杨、白木小件雕,辽宁永陵桦木雕,贵州苗族龙舟雕、面具雕,江西傩面具雕,湖北通山木雕、咸浦邦木雕,天津木雕,东山海柳雕等等。

这些木雕流派在全国或者当地都极具影响力,而最为著名的是泉州木雕、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广东潮州金漆木雕、福建龙眼木雕,这五大流派被称为“中国五大木雕”。 泉州作为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作为泉州民间传统技艺之一的手工木雕,其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泉州木雕之多、工艺之精,令人叹为观止。

历史上,泉州木雕的兴起和发展是在唐天宝二年(公元686年),武则天登基后,把年号改为开元,要求全国每州各修一寺,当时的泉州,经济繁荣、香火旺盛,在开元寺周边,同时修建大小寺庙100多座,号称“大开元万寿禅寺”,为木雕艺术的兴起提供了无比广阔的空间。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泉州的木雕艺人开始介入泉州开元寺大规模的修建工程。就连当时的东西两座塔,也完全是用木结构和木雕制作而成,这两座巨大木塔后来毁于战火,烧成一片废墟。在泉州开元寺的藏经阁里,至今保存着两尊当年从废墟里捡回来的木雕罗汉,简直是出神入化、精美绝伦。我们可以想象:两座几十米高的五层木塔,该是何等的雄伟壮观,古代的泉州艺人,不知把多少精美的木雕艺术镌刻在里面,不知倾倒过多少中外游客,描写泉州当时的大唐盛世,有诗为证:“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宋元时期是泉州木雕发展的鼎盛时期。泉州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以后,泉州木雕精品在海外华侨和商人的呵护下,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漂洋过海,走向东南亚,走向全世界。

明清两代是泉州木雕艺术发展的辉煌时期,明代崇祯十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出资重修开元寺。当今的大雄宝殿,号称“百柱殿”,是用100根柱子支撑起来的,柱子上方有24尊带翅膀的木雕飞天,手持文房四宝和南音乐器,仪态万千,这批飞天像妙龄少女一样,她们象征着古印度教的神鸟——妙音鸟,也象征着24个节气。不论白天黑夜,一年24个节气,一天24小时,每年每月,每时每刻,都有这些妙音鸟翩翩起舞供奉在百柱殿内,供奉在释迦摩尼周围。当香火旺盛之时,烟雾缭绕在飞天之间,若隐若现,仿佛仙女下凡,飘飘欲仙,令人叹为观止。 木雕,是泉州民间工艺品种的重头戏。平雕、线雕、根雕、花格雕、神像雕等意彩纷呈,独具一格。泉州的木雕艺术精雕细刻,花团锦簇,是恰如其分。泉州市的惠安县、泉州台商投资区是木雕产业和技艺传承的集中地,也是当地的文创产业支柱。木雕工艺师黄泉福连续荣获第一、二届中国雕刻艺术节一等奖。卢思立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光荣称号,其龙根木雕《悟》获得全国第四届工艺美术百花奖希望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对台开放,作为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的泉州,众多的台湾乡亲到大陆谒祖寻根,进香参拜宗教活动频繁,泉州木雕的生产、销售、加工、定货一度上升为历史最高水平,从而使木雕的技艺提高,人才辈出,名师名企业不断涌现,木雕的作品在全国各类比赛中脱颖而出、一枝独秀,纷纷获奖。为泉州的工艺美术界争光,为侨乡文化作贡献,为海峡两岸民间工艺、宗教文化交流发挥良好的促进作用。

东阳木雕

浙江省东阳市的木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为东阳传统民间工艺,素以“雕花之乡”而著称。东阳木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是因为该地盛产适于雕刻的木材,如樟木。东阳木雕作品的外貌特征,在于它保留木质的原有色泽和纹理,由于精细打磨,更显得圆滑细腻、精美光润。其木雕技艺之精湛,产品之典雅、精美,驰名中外,据北宋建隆二年(961)所建东阳南寺塔室内发掘出来的木雕佛像考证,距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根据文献记载,东阳木雕工艺大约始于唐代,发展于宋代,盛于明、清两代。东阳木雕在表现的题材方面也已十分广泛,有人物、山水、飞禽、走兽、花卉、鱼虫等,并且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装饰内容也已开始为东阳木雕所表现。

东阳木雕作为一种艺术流派,是根据建筑、家具以及多种陈设品制作的各自造型特点,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而形成的,它有一套独特完备的雕刻技法,其中包括浮雕、圆雕、透空双面雕、阴雕和彩木雕嵌。浮雕是东阳木雕艺术的精华,也是独具东阳木雕特色的工艺形式之一。它是借鉴传统的散点透视或鸟瞰透视法构图,然后镂空双面雕,或者再通过彩木镶嵌来完成的。东阳的浅浮雕,画面深度一般都在2-5毫米之间,以刻线的表现力来体现物体的主体感。这种浅浮雕,最为人称道的是“满地雕刻”,也就是在器物表面,满雕纹饰,既有立体感,又密不露地,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浮雕樟木箱就是这一工艺特色的代表产品,是人们喜爱的传统产品之一。

东阳木雕作品,在圆雕、建筑装饰、器具装饰等领域,也有独到的建树。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木雕屏风、挂屏是东阳木雕行业在传统浮雕工艺形式基础上的一个创新。采用中国画工笔写实的手法进行构图设计,制作的挂屏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尤其雕刻的花卉、飞禽、仕女等图案最为突出,层次分明、细腻精微,逼真传神,使人耳目一新。 东阳雕刻行业的工人和设计人员还创作雕制了各式纯观赏性的立体艺术台屏(即陈设工艺品)。这些作品在造型设计上已经突破了传统的长方形、圆形、扇面型等框式结构,出现了多种根据题材内容所设计的散边式造型,使人赞叹不已。这些作品的出现,为木雕工艺品的不断创新、表达更丰富的内容,起到了开拓作用。

福建莆田木雕

莆田木雕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素以“精微透雕”著称。唐初,寺庙的建筑装饰、佛像、经书等已有雕刻工艺雏形;宋末元初,莆仙所雕刻的人物、花卉等题材的围屏、栏杆、木雕古玩、乐器、家具等,已经相当精妙生动;明代,莆田擅长圆雕佛像、平雕建筑装饰等。

中国最大的木雕工艺产业所在地。名贵木头雕刻占据了国内大部分的市场额。目前有20W人左右从事木雕行业。以高档名贵红木的古典家私和小件为主。

北宋时期五度为相的仙游人蔡京大兴“丰大豫亨”之说,大兴土木,追求豪华富丽,便召家乡的工匠把京都宫廷器具与书画工艺有机结合,制作出木雕家具,首开“莆田”木雕家具工艺先河。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代名画《听琴图》的琴桌就是蔡京呈献给宋徽宗的兴化木雕家具精品。

宋末泉州港、枫亭港输入菲律宾的紫檀、鸡翅木等成为兴化工匠的木雕原料,红木木雕渐盛。

“莆田木雕”在明代形成了造型简洁、明快清新的艺术风格,清代进入结构考究、装饰华美、繁复厚重的辉煌时期。业内人士认为,莆田木雕是历代艺匠文化理念和审美情趣的积淀,其传统工艺有圆雕、透雕、浮雕、根雕,品类有佛像、仕女及花乌山水摆件、家具、把玩杂件等,造型千姿百态,做工精细,极具实用、观赏和收藏价值。

至今在莆田本土、台湾、日本长崎、鹿耳岛等地天后宫尚存有明代木雕妈祖像以及匾额、围屏、祭器等文物。兴化历代都有著名的木雕工艺代表人物。清末名师廖明山之孙廖熙擅长于人物,兼雕刻花卉,其佳作在1903年巴拿马万国赛会上荣获金奖。“廖氏木雕”遂成为中外古董商竞相觅购的珍品。故宫博物馆尚存多件“廖氏”木座,还有清乾隆年间莆田后洋艺人雕刻的贡品——贴金透雕花蓝。

明代,因倭寇之乱实行海禁,从南洋诸国输入的红木极少。兴化木雕多采用本地盛产的龙眼树木料雕成各种武将、仕女或神像、古玩,辅以老漆涂饰,使作品更加显得色泽深沉,古色古香,龙眼木雕因此而美名远扬。 潮州木雕起源于广东省潮州,但作为一种艺术流派,它还包括明清时期属于“潮州府”辖内的潮安、潮阳、普宁、饶平、汕头、惠来、海丰、陆丰和梅州兴宁、梅州市梅县区以及闽南所出的作品。作品表面贴金,是潮州木雕的一个特征,这与东阳木雕的作品风格截然不同,所以,它又称“金木雕”、“金漆木雕”。说“金漆木雕”,是因为有漆的成分,这种漆是为金箔能黏附于木上而特意配置的,同时又起到了防潮、防腐的作用。潮州木雕的髹漆形式,主要有两种:一为常见的“黑漆漆金”,即以黑色漆料作底子,然后铺上金箔;二是“五彩装金”,此类款式以建筑装饰件为多,以青绿或紫红、粉黄装彩,再以金色烘托,产生金碧辉煌的效果。

潮州木雕的传统技巧,主要可分为阴刻,浮雕、圆雕、镂雕等几种。阴刻的性质近于绘画,多施于围屏,题材为梅、兰、竹、菊。浮雕,圆雕所选题材除佛祖、菩萨、神仙、传统人物之外,神奇异兽和鱼、虾造型也是常被采用的。镂雕,又称通雕,是潮州木雕经常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且多用于建筑装饰上,建筑雕刻一般采用杉木,大件的居多。雕刻时,艺匠们不仅以多层次取胜,而且力求结构巧妙和造型生动。所以,潮州木雕所表现的人物形神兼备,景物错落有致,线条流畅,节奏感强,体现出“多层镂通,剔透玲珑”的南方雕刻风格。

潮州木雕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唐朝以前。清代是潮州木雕艺术发展的鼎盛期。 技法上,它由单层镂空发展为多层镂空;构图上,由“实实相映”发展为“虚实相生”,画面由此体现远近、大小对比强烈的艺术效果。这一时期,潮州木雕人物的脸部,一般都采用深浮雕,远视时更加传神,人物身段比例则以5:1为标准,因此,仰视,形象更丰盈、饱满。

金漆木雕最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建筑装饰艺术,流传到南方后,又受到某些地方艺术特色的影响形成为一种木雕流派。它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用金漆木雕来装饰房屋和庙宇的栋梁、物椽、门楣以及家具等,显得金碧辉煌,给人以富丽庄严之感。

作为建筑物的装饰,必须具备年代久而不朽废,这就决定了木雕在选材料的雕刻制作技法上的特点。这种木雕选用樟木制作,樟木质硬,且含樟脑,蝼蚁不能蛀蚀,雕成后需先涂油漆多层,最后贴上金箔。这样就使木雕成品虽经多年风雨亦不易腐朽,且能保持金色,灿灿发光。建国后,由于政府对金漆木雕行业的重视,广大的金漆木雕行业的工人,不断从牙、玉、石雕等姊妹艺术品中吸取适于木雕的某些技法,来丰富自己的创作,使木雕在题材、表现手法和技巧方面都不断有所创新。

福州木雕(龙眼木雕)

福建省的福州木雕,也是在建筑装饰、家具装饰和寺庙神像的雕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木雕艺术,它成熟于明末清初。福州木雕以龙眼木为材料,所以,又称“龙眼木雕”。龙眼木主要产于闽南一带。质地略脆,纹理细密,色赭红。老龙眼木的树干,特别是根部,奇形怪状,为雕塑之良材。木雕艺人利用它的根部及其折痕疤节,因势度形,雕成各类人物、鸟兽形象,造型生动稳重,结构优美,既符合解剖原理,又动人、夸张。刀法或斧劈刀凿,或细腻刻画,圆浑娴熟。

清代,福州木雕曾出现三个主要的流派:以大坂村艺人陈天赐为代表的大坂村派,约有30多人,他们早先主要雕刻弥勒佛、十八罗汉、八仙、观音等神仙佛像,后来有增加了仙女、仕女、动物形象;以象园村柯庆元为代表的象园村派,他们擅长表现虫草花卉、果盘等,还喜欢雕刻活动的作品,如踏水车、划龙舟等;以雁塔乡王清清为代表的雁塔派,也称漆器派,他们主要擅长雕刻图案花纹,还有和漆器相结合的浮雕花鸟作品。

徽州木雕

徽州的木雕艺术题材广泛,技艺成熟,线刻、浮雕、圆雕、透雕综合应用,选材却大多为松、杉、樟、楠、白果等亚硬或软木材料。所以,徽州木雕的作品往往就不看重材质,它所追求和刻意表现的是画面的题材内容、雕刻工艺和构图线条的完美,体现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对周边地区影响很大。

徽州木雕以建筑、家具装饰为主,以美轮美奂的大面积雕画著称于世。雕画的内容,除了真实地反映男耕女织、渔樵耕读的田园生活之外,更多地涉及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古典小说等内容。这些艺术图饰都寄托着物主的美好理想与追求,体现主人的文化品位和身份地位,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可以说件件皆为佳作。

今天,人们去徽州参观、旅游、以木雕为饰的明清居民,仍到处可见,仅宏村就有158幢。2000年11月,徽州西递、宏村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宁波“朱金木雕”

浙江宁波的朱金木雕,在海内外颇有影响。它的造型古朴生动,刀法浑厚,金彩相间,热烈红火,是一种在木雕上贴金漆朱的木雕艺术。这种艺术效果主要来自漆工的修磨、刮填、彩绘和贴金,所以才有“三分雕,七分漆”的称誉。

宁波朱金木雕主要应用于民间日用陈设以及佛像、人物雕像和家具装饰。它的人物题材多取之于京剧人物,称之为“京班体”。这种宁波“京班体”的构图、格局,都采用立体透视法,并善于作艺术的夸张,人物头部的比例都比较大,以至于形成“武士无颈,美女无肩,老爷凸肚,英雄挺胸”的独特的表现程式,引人入胜而妙趣无穷。

朱金木雕尤以神佛像雕刻最负盛名。它着重刻画神佛的面相,既突出佛神仪表的庄严,又善于表现其和蔼可亲的神态。朱金木雕中,家具装饰特别是婚娶喜事中的床和轿,更具地方特色,表现出一种富丽堂皇的气派,故有“万工轿”“千工床”之誉。宁波人常说:“一生做人,半世在床”,所以,对木床的雕刻装饰,特别讲究。宁波金漆木雕床,犹如一座亭台楼阁,床身、床架、梳妆台、马桶箱、点心盒、文具箱等等,一应俱全。床外有层层的楼阁挂面,床身、床架四周雕镂图案与纹饰,再贴金朱漆,非常富丽;说“千工床”,名不虚传。

剑川木雕

剑川木雕是云南剑川县白族人民创立的一种木雕艺术。剑川县自唐宋以来,木工人材济济,木雕技艺字自古有名。昆明的三牌坊、建水的石照壁、保山的飞来寺、中甸的归化寺等等,许多中外闻名的建筑装饰,都有剑川木雕艺人的功劳。

剑川木雕早在唐宋时期,就已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作品之精美,令人惊叹。从大理国时代一直到清朝乾隆年间,是剑川木雕繁荣时期。清末政治腐败,有千年盛誉的木雕艺术一度衰落。

20世纪50年代以后,剑川木雕重新得到生机。老艺人把祖师爷传给他们精镂细刻的妙手绝技,如极为复杂的“一起一落,三起三落,五起五落”、“十八学士闹梅花”、“凤穿牡丹” 、“松鹤遐伞”、“喜上眉(梅)梢”等艺术手段献出来古为今用,创作出许多精美的木雕作品,造型高雅华贵,雕工雄厚饱满,一直行销港澳、日本、扎伊尔、马德里、德国、英国等地。

武汉木雕船

武汉木雕船是我国木雕工艺中的非常独特的一个艺术品种。作品雕刻艺术,它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武汉木雕船的工艺之所以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与武汉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湖北造船业的发达,是密切相关的。 湖北木雕船的种类繁多,木帆船、古代漕船、战船、画舫、龙舟、凤舟、彩船等等,应有尽有。武汉木雕船以柏木、黄杨木、红木等为原材料。在雕刻艺术上,除了圆雕、浮雕、镂雕,还有一些独特的工艺,如浅浮雕去表皮又不伤面;深浮雕深而不伤底,并且注重花纹装饰、镂空锼花和精工制模。它的花纹清晰、匀称、纤细。船上的楼阁门窗、栏杆等等也精细入微。它的制模则根据每件产品的不同造型、设计出各种不同结构的零部件。技术上要求方圆规矩,衔接无缝,拆卸自如。

武汉木雕船的技艺世代相传。宜昌老艺人龙云华为当今著名艺人,后人龙从发、程楚春、潘正斌等,也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各种精美的武汉木雕船,已远涉重洋,出口到日本、加拿大、美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鄂南木雕

鄂南木雕主要出自鄂南的鄂湘蜀三省交界处,那里山多林密,长期以来造就了一大批木雕艺术家,才形成独特的木雕艺术流派——旧时称之为“咸浦帮”。木雕内容多体现喜庆、吉祥、长寿,如“全家福”的雕花床,借鉴秦汉时期“鸟虫书”的表现手法,刻镂由28个雀子组成的“全家福”三个字,象征喜鹊临门,福满全家。历史上,鄂南木雕作品所表现的题材,基本上都出自于戏曲任务、神话传说,当然,动物形象、花鸟亭廊也不少。这些作品大多以镂雕和浮雕结合,深浮雕与浅浮雕相穿连,表现有情有景、妙趣横生而又品位无穷的画面,因此颇具地方特色,艺术个性也非常突出。

清代,楷木雕刻流派的代表人物是颜锡忠。颜的技艺纯熟,十分精湛。后人孔宪斌、颜景新技艺较高。颜景新利用楷木自然形状和纹理,雕刻的一尊近1米的孔子像,受到各方的好评。

通山看橱

通山看橱作为一种木雕艺术,产生于明末清初的湖北通山。“看橱”实际上是一种装饰橱,最初为富裕人家装饰客厅而设置,并不讲究实用,所有就有了“看橱”之称。

看橱以杨木、樟木为材料,先用多块木版分别进行雕刻,然后总装而成。通高近2米,宽约1米,厚度为46厘米。它有上下两大部分。下面部分为柜状,五屉并列横排于上,屉下为长柜。内容为园林花鸟和人物故事。通山看橱主要是镂雕和浮雕的结合,而表现手法又变幻莫测,所以块块画面中的人物花鸟、飞禽走兽都栩栩如生,让人百看不厌。

夏特日木雕

夏特日木雕是蒙古族流行的一种木雕艺术。“夏特日”,蒙古语是象棋的意思。夏特日始于何时,无从考证。据说清初已遍布草原的各个角落。所能看到的夏特日是木雕艺术品,也有极少数骨雕蒙古象棋。夏特日棋子的造型分别为骆驼、马、狮子和诺颜(“诺颜”,蒙语,指象棋中的将帅,是蒙古族象棋中唯一的人物雕)。这些形象生动的木质圆雕艺术品,都富有浓厚的草原生活气息。夏特日木雕多采用圆雕与线刻相结合的手法,动物形象丰满而雄健有力,鬃毛、尾部由于线条的流畅,也增强了整个艺术形象的飞动态势。在整体造型上,夏特日木雕还往往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作品的个性特征,取得了理想的表现效果。

泉州木偶雕刻

泉州木偶是一种民间工艺品,因产自福建泉州而得名。系用樟木刻制头坯,经裱背,盖上胶土,磨光,再施以彩绘,配以服饰。泉州提线木偶形象结构完整,制作精美,尤其是木偶头的雕刻、粉彩工艺,独具匠心,巧夺天工。泉州木偶头轮廓清晰,线条洗练,继承了唐宋雕刻、绘画风格。当代木偶头制作在师承的传统技艺基础上,更侧重于夸张与变形,尤为强调性格化和表现力,乃驰名中外的民间工艺珍品。

典型的花园派木偶头雕制过程是:选材,粗坯(刻划出五官等),精雕,裱纸,磨光,补隙,刷泥,上粉,开脸(绘脸谱),盖腊等十几道工序。男的木偶角色或是采用真发或是直接用樟木刻成发髻,有的还要植须(就是加上胡子),胡子的颜色有四种,黑色、红色、灰色、白色,胡子的式样有长的、短的、八字等,根据不同的角色搭配。女旦头都是采用真发做为发髻。

泉州木偶分为提线木偶(头像较大,叫做“傀儡戏”)和掌中木偶(头像较小,叫“布袋戏”)两种;表现者以提线的方法或以手指拨弄,使木偶活动如生。

早期的木偶是佛像雕刻铺制作的,难脱神佛的面貌。到了近代,著名的民间艺人江加走,继承父业,潜心钻研木偶技艺,极大地推动了木偶雕刻艺术。所以,泉州木偶也称江加走木偶。江加走木偶多次出国展览,受到外国艺术家的盛赞。一些外国博物馆珍藏着他的作品。 漆线雕是中国漆艺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之一,据当前考证,在泉州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泉州及闽南地区的传统工艺。自唐代彩塑兴盛以来,漆线雕便被应用于佛像装饰,俗称“装佛”,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一种特殊行业广泛流传。漆线雕做工精细雅致,形象逼真生动,风格古朴庄重,画面栩栩如生,堪称艺苑奇葩,中国一绝。

曲阜楷木雕刻

楷木雕刻是以曲阜独有的楷木为材料,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木雕艺术,肇始于汉代,据说由孔子九世孙孔腾所开创。最早的作品为楷木手杖,纹样比较简单。从宋代开始,品种日渐增多,最负盛名的则是楷木如意。清代光绪朝之后,楷木雕刻才真正成为一们艺术,所刻纹样如龙凤、花卉、人物,内容生动活泼。

苏州红木雕刻

苏州红木雕刻技艺在明清两代已名闻远近,并出现了不少木雕名家。明代艺人鲍天成,擅长于雕刻各种器物,其造型制作,别具匠心,与众不同。清代艺人杜士元雕刻技术超群,他雕刻出了许多堪称精细绝伦的珍品。由此可见古代苏州木雕技艺之高超。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苏州红木雕的产品除保持传统的产品外,在继承和提高传统的雕刻技艺和制作方法的同时,扩大发展了适应现代社会条件,具有苏州红木雕特色的新产品。如红木啤酒柜、电视柜、套几、大菜台、盆架等。一些既可供观赏又具实用价值的实用木雕工艺品一直受到国内外市场的欢迎。

除了以上提及的14种地方木雕艺术流派,贵州苗族的龙舟雕、面具雕,南京仿古木雕,湖北大冶木雕,潍坊的红木嵌银雕,泰州彩绘木雕等,也同样享誉海内外。 明清木雕指的是明代和清代两代的著名木雕,主要已福建和浙江的雕刻为主!

明清花板、窗花等木雕挂件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精华,也是建筑中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中表现。在简单中求丰富,统一中求变化,与现代的装饰设计理念不谋而合。

虽然现代家居空间比以前小了许多,并不适合完全的传统中式家居布置,但如点缀以木雕挂件、屏风隔断和几件雕花案几,就使家居显得现代中蕴含着传统,明快活泼中透着沉静含蓄,简练中显露出渊博,犹如一曲高山流水意境盎然。 装饰木雕在题材内容上体现了民间美术的共性,一般有三类内容:一类是吉祥图案,如喜上眉梢,松鹤延年等象征、寓意的图案,二类是戏曲人物、传说故事等寓教于乐的故事画,三类是民俗民风题材作品,如纺织、放牧、娱乐等现实生活描写。木雕在表现手法上一般采用具象的方法,造型上大胆的夸张。如人物头大身小,人大景小,显得活跃、质朴,犹如扬州八怪中金农的画,夸张而幽默,充满生气。

和西方的建筑雕刻艺术一样,传统的装饰木雕十分注意虚实主次、线条分割、层次节奏的处理,追求画面的严谨与变化,构图的饱满与均衡,另外柔和了国画的抽象精髓,使得木雕作品在写实中又有变化,实用性与装饰性达到高度的结合,非常耐看。

木雕花板形式多样,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雕都有,其中大都为浮雕。有不少镂空的深浮雕与圆雕结合在一起,加强了深度空间感,构成了近似圆雕的深浮雕。因为是木制品,其不溶性和不可焊接性使现代工艺尚无法大量复制,尚靠手工制作。

雕刻用木材一般以不过硬为好,像黄杨、梨木、香樟、苏木、核桃木、荔枝木、柚木、花梨以及进口的酸枝等。它们结构均匀、材色纹理美丽,在传统建筑上用于垂花门、外檐、门窗、额枋、隔扇、屏风。

花板雕刻用木材质地需要细密、结实有一定硬度,纤维顺畅,特别对于浮雕挂件,选材尤为重要。当前用的较多的是新酸枝、鸡翅木、新花梨木、香樟、椴木、楠木、色木和银杏木等。

在电视剧场和餐厅中常见的木雕工艺摆件,如今已走进越来越多的京城百姓家。记者从潘家园旧货市场了解到,消费者购买木雕摆件装饰居室的情况已占到整体销量的50%以上,而以前这个比例仅为25%。 工艺木雕

工艺木雕通常是指流传在民间,有悠久的历史和强烈的民族传统色彩,讲究精雕细镂、巧夺天工的木雕工艺品。

工艺木雕又分纯观赏性和实用性二类。观赏性木雕是陈列、摆设于橱、窗、台、几、案、架之上,供人观赏的小型的、单独的艺术品。实用性木雕是指利用木雕工艺装饰的、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品。

艺术木雕

艺术木雕通常是指构思精巧内涵深刻,有独创性,能反映作者审美观、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的作品。艺术木雕一般都是由作者一手设计制作完成的,所以他能始终贯穿并把握创作的意念与追求。艺术木雕的创作方法除了与其它雕塑材料一样是用形体来表现客观世界的人和物,或写实、或夸张、或抽象,还要结合利用木材的特性,从原始材料的形态属性中挖掘美的要素,以充分体现木 雕艺术的趣味和材质美。

艺术木雕的题材内容及表现形式一方面取决于作者的艺术素养及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也是取决于木材的天然造型和自然纹理,也就是“因材施艺”。艺术木雕的表现手法丰富且不拘一格,有大刀阔斧、粗犷有力;有精雕细刻、线条流畅;有简洁概括,巧用自然美。好的艺术木雕不仅是雕刻家心灵手巧的产物,而且也是装饰、美化环境、陶冶性情、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故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清朝宫廷摆饰,像玉如意,土定瓶

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紫禁城作为九五之尊的帝王宫殿,有九位帝王在此居住生活,处理朝政,紫禁城内的宫室陈设与空间布局无一不彰显皇家的风格特点。

清代的紫禁城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这些场所由于使用功能不同,其内部空间陈设也各有特色。

紫禁城的外朝部分,是清代帝王举办政务、举行朝会的场所。以坐落在紫禁城中轴线上的三大殿和左辅右弼的文华、武英殿为主体,再包括沿墙南缘的办事机构内阁以及档案馆、銮仪卫等大库。而其中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占据了紫禁城中最主要的空间,在建筑设计和殿内陈设布局上,以其宏伟的规模,威严的气势取胜。

太和殿在明初称奉天殿,嘉靖年间改称皇极殿,清初才改为今名太和殿。太和殿是紫禁城内最重要的殿堂,也是中国木结构古建筑中规格体制等级最高的建筑。

太和殿殿高十一丈(实测是35米),殿顶为重檐庑殿式。殿宽60米,开间原为九间,康熙年间改为十一间,进深30.3米,为五间,是明清时期所有宫殿建筑中最大的一座。殿内面积两千三百七十多平方千米。它的内外装修极为豪华。外梁、楣都是贴金双龙和玺彩画,宝座上方是金漆蟠龙藻井,靠近宝座的六根沥粉蟠龙金柱,直抵殿顶,上下左右连成一片,金光灿烂,极尽豪华。

殿内安有宝座台基,台基为七级台阶,金漆木雕龙纹宝座高踞在七层台级的座基上,宝座后面背倚雕龙髹漆屏风,宝座左右两侧陈设有太平有象高香几、甪端香几,宝座前面丹陛的左右还有四个香几。香几上有三足香炉。当皇帝升殿时,炉内焚起檀香,香筒内插藏香,于是金銮殿内香烟缭绕,颇显肃穆凝重,在殿内东西墙两侧还陈设有紫檀雕龙顶箱大柜。

太和殿是明清两代举行朝政大典的主要活动中心,明清两朝盛大的典礼都在这里举行。主要包括皇帝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以及每年元旦、冬至和皇帝生日三大节等,皇帝均在这进而接受文武百官朝贺并赐宴等。平时是不使用的。

(图一)位于太和殿后的中和殿是皇帝临太和殿大典前暂坐之处,中和殿在明代又称华盖殿,嘉靖年间称中极殿,清初称中和殿,显正方形殿。在大典中它是为太和殿的正式活动做准备的地方。此外,明、清两朝皇帝,每年春季祭先农坛、行亲耕礼,在祭祀之和亲耕之前,要在中和殿阅视祭祀用的写有祭文的祝版和亲耕时用的农具。祭祀地坛、太庙、社稷坛的祝版也在这里阅视。另外在给皇太后上徽号时,皇帝要在此阅奏书。清朝规定每十年纂修一次皇室的谱系——玉牒,每次修好,进呈给皇帝审阅时有比较隆重的仪式,也在中和殿举行。

中和殿内高悬的匾额上,是乾隆皇帝的御书:“允执厥中。”两边柱子上的对联是:“时乘六龙以御天,所其无逸,用敷五福而锡极,彰厥有常。”中和殿内的陈设较为简略,与太和殿陈设不同的是,中和殿内没有高起的宝座台基,只在低矮的地平上陈设有髹漆宝座,宝座背倚髹漆龙纹屏风,前后两侧分别陈设有香筒、香几,宝座的地平下左右设有炭盆,地平前面设有四个高香几,上面摆放有象鼻腿式三足香炉。

(图二:中和殿内陈设)

三大殿的最后一座是保和殿,保和殿位于中和殿之后,面阔九间,重檐歇山顶,明初称为谨身殿,嘉靖年间改称建极殿,清初改称保和殿。清代保和殿内高悬有乾隆皇帝的御书匾额:“皇建有极”。两旁柱上的对联是:“祖训昭垂,我后嗣子孙尚克钦承有永;天心降鉴,惟万方臣庶当思容保无疆。”保和殿内的陈设与太和殿大致相同,惟保和殿内陈设宝座屏风的台阶阶数要小于太和殿,为五层台阶,在宝座台上陈设有髹金漆龙纹宝座及屏风,宝座两边由近及远依次陈设有甪端、炭盆和香筒。宝座前面的陛下陈设有四个高香几,高香几上摆设有三足象鼻腿珐琅香炉。

保和殿虽然在前朝三大殿内排在最后,但是在这三大殿中,使用的频度却很高。清代常在保和殿举行宴会,这里成了皇家举行盛大宴会的场所,清代每年除夕、上元赐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宴,公主下嫁之时,赐宴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顺治三年(1646年)后顺治帝曾居保和殿,而从乾隆五十四年以后,保和殿又行使了一个新的职能,就是在这里举行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考试——殿试。

(图三:保和殿内的屏风宝座)

位于前朝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座大殿依次修建在一个高达八点一三米的台基上,台基上下重叠三层,俗称“三台”,颇显恢宏气魄。(图四:远眺太和殿三台)三大殿内的空间布局有着相似之处,在殿内陈设有髹金漆雕龙宝座,宝座后面有高大的罩漆屏风,两侧有甪端香几。由于这三大殿位于紫禁城内的前朝,其主要功能是是为了处理政务,举办朝会的重大场所,所以这三大殿整体的特点是代表皇权的宝座屏风、甪端、香筒、太平有象等陈设,没有过多的其他陈设,之所以如此,正是为了突出帝王之唯我独尊的地位,在偌大的空间中,无论有多少人,举行何种政务活动,都只能突出皇帝一人,通过疏朗空透的空间布局来体现皇家肃穆凝重的气势。

与外朝三大殿不同的是,紫禁城的内廷陈设更多的是突出了生活气息,紫禁城内廷的多数建筑承载的是封建帝王起居生活的功能。

紫禁城后半部是封建帝王及其家属居住的地方,称为后寝。其中宫殿、园林、楼、台、亭、阁栉比相连,布局紧凑。每座庭院除有院墙门庑环绕之外,又用高大的宫墙围成更森严的内部禁区划,所以通称为内廷。

内廷大致可分帝、后寝宫——后三宫;后妃宫室——东西六宫;清雍正年以后的皇帝寝宫——养心殿;太上皇宫殿-宁寿宫;太后太妃宫殿;太子宫室等六组宫殿建筑区。

内廷的主要建筑是乾清宫与坤宁宫。由于这两座建筑是帝后的寝宫,所以建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与外朝的三大殿并称为“三殿两宫”。

清宫内廷的宫殿陈设远较外朝三大殿的陈设丰富多彩。内廷中,乾清宫正间、养心殿正间的陈设与外朝三大殿的陈设有相似之处,而其它宫室内部的陈设格局显得灵活多变,随意性较强。因篇幅关系,下面仅举乾清宫、储秀宫及咸福宫几例,来看一看清宫内廷的陈设风格。

清宫内廷中,乾清宫正间的陈设与太和殿陈设格局基本一致。但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政务和群臣上朝议事的场所,除了屏风、宝座、香亭外,根据实际需要,在宝座前又增加了御案。乾清宫的宝座正中设金漆雕云龙纹宝座,后有金漆雕云龙纹五扇式屏风。两侧陈设甪端、仙鹤烛台、垂恩香筒等,座前有御案,全部座落在三层高台上。

(图五:乾清宫内的宝座陈设)

而乾清宫东暖阁的陈设则富于变化,据档案记载:乾清宫东暖阁里陈设:

“东暖阁炕宝座上设:紫檀木嵌玉如意一柄、红雕漆痰盒一件、玻璃四方容镜一面、痒挠一把、青玉靶回子刀一把。左边设:紫檀木桌一张,桌上设:御笔青玉片册、附紫檀匣,砚一方、附紫檀匣、铜镀金匣,松花石暖砚一方,青玉出戟四方盖瓶一件、附紫檀商丝座,五彩瓷白地蒜头瓶一件,右边桌上设:铜掐丝珐琅炉瓶合托盘一分,定瓷平足洗一件,铜掐丝珐琅冠架一件。紫檀木箱一对,左边箱上设:五体清文六套,右边箱上设:西清古鉴四套。续鉴二套。地下设:铜掐丝珐琅四方火盆一件,玉瓮一件。楼上设:殿神牌位三龛,随紫檀高桌二张,铜掐丝珐琅五供一分,铜掐丝珐琅瓶盒一分。黄云缎桌围二件,裁绒毯一方。楼下抑斋落地罩内;楠木包镶床上设:红雕漆痰盒一件,痒挠一把,青玉靶回子刀。左边设:紫檀木桌一张。桌上设:青玉炉瓶盒一分。右边设:紫檀木桌一张。桌上设:汉白玉仙人插屏一件、附紫檀座。青花白地瓷瓶一件,淳化阁帖二十四册,盛于紫檀匣内。年节及寻常铺设:黄氆氇座褥二件,石青缎迎手靠背二份,衣素座褥二件,随葛布套,妆缎坐褥三年,炕毡一块。”

以上乾清宫明殿是清代皇帝升座引见官员以及内廷朝贺、筵宴的处所。东暖阁则为皇帝召见臣工的办事处所,里面陈设则较为随意,没有正殿的那种象征皇权威仪的金漆宝座屏风及甪端、仙鹤烛台、垂恩香筒等,而是一些摆放文玩玉器漆盒的桌子及生活气息很浓的楠木包镶大床等家具。

清宫内廷还有许多宫殿主要是充当帝后们生活起居之用,其建筑的内部空间相对于外朝三大殿来说,空间较小,比较紧凑,但是里面的装修陈设却格外丰富,悦人耳目。

现在举西六宫的储秀宫为例来看一看,储秀宫是西六宫之一,原名昌寿宫,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年建成,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名储秀宫。清代曾多次修葺。光绪十年(1884年)慈禧太后五十整寿,耗费白银六十三万两修缮一新,在十月寿辰时移居于此,住了十年。当年慈禧居住储秀宫时,这里有太监二十多人宫女、女仆三十多人,昼夜伺侯慈禧起居。

储秀宫的内檐装修精巧华丽。正间后边为楠木雕的万寿万福群板镶玻璃罩背,罩背前设地平台一座,座上摆紫檀木雕嵌寿字镜心屏风,屏风前设宝座、香几、宫扇、香筒等。(图六:储秀宫正间的宝座屏风)这是慈禧平时接受臣工问安的座位。储秀宫西侧碧纱橱后为西次间,南窗、北窗下都设炕,是慈禧休息的地方。由西次间西进是寝室,它以花梨木雕万福万寿边框镶大玻璃隔断西次间,隔断处有玻璃门,身在暖阁,隔玻璃可见次间一切,隔断而不断。暖阁北边是床,床前安硬木雕子孙万代葫芦床罩,床框张挂蓝绸缎藤萝幔帐;床上安紫檀木框玻璃镶画横楣床罩,张挂缎面绸里五彩苏绣帐子,床上铺各式绣龙、凤、花卉锦被。东梢间北边有花梨木透雕缠枝葡萄八方罩,这些花罩构图生动,玲珑剔透,制作精细,堪称晚清杰出的木雕艺术作品。

(图七为储秀宫东梢间北侧的花梨木雕缠枝葡萄八方罩门)

东次间与东梢间都以花梨木雕作间隔,里面陈设富丽堂皇,多为紫檀木家具和嵌螺钿家的漆家具。东梢间靠南窗有木炕,两侧摆黄花梨雕螭纹炕案,上陈瓷瓶及珊瑚盆景。东梢间东侧靠墙设一张黑漆嵌螺钿翘头案,案上陈设钟表和一对象牙宝塔。墙上悬挂着缂丝福禄寿三星祝寿图,两侧悬挂壁挂,案前地面放有一只炭炉,左侧有紫檀嵌珐琅坐墩和八角落地罩,罩内有桌案等陈设。

(图八为储秀宫东梢间内部陈设)

储秀宫西次间北沿炕上,炕上正中陈设有红漆嵌螺钿寿字炕桌,两边陈设有百宝嵌炕柜,炕下放有紫檀嵌螺钿脚踏。储秀宫内的整个空间布局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图九:储秀宫西次间北侧陈设)

在西六宫中,还有一座宫院,这就是位于西六宫中最西北的咸福宫,它位于储秀宫之西、长春宫之北。咸福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曰寿安宫,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曰咸福宫。清沿明旧,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修整。

咸福宫一区主要由咸福宫、后殿同道堂以及两侧的配殿组成,咸福宫的正殿上悬挂乾隆御笔“内职钦承”匾额。正殿正中的低矮地平上是一组紫檀山水人物宝座屏风,宝座两侧有高香几,香几上陈放着青玉太平有象,前有掐丝珐琅炭炉。在咸福宫的东西两侧墙边依次陈设有紫檀雕云龙顶箱大柜、紫檀雕龙架几案以及紫檀大插屏镜子,东西墙上还挂有挂屏。其中紫檀架几案上摆放着紫檀嵌铜罗汉图插屏及青花瓶等陈设品。大殿布置以中间的宝座为中心,两边的柜架屏镜则起陪衬点缀作用,突显宝座及宝座主人的尊贵。

(图十,咸福宫正殿)

咸福宫在清代曾有多位嫔妃在此居住,已知的有:道光皇帝的琳贵人、成嫔、常贵人、彤贵人;咸丰三年,奕欣的母亲康慈皇贵太妃(道光皇帝的静贵妃)曾在这里短暂居住;咸丰五年到六年间,咸丰帝的懿嫔那拉氏(也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也曾在这里居住过一段时间。

咸福宫的特殊性在于它也是清代皇帝经常停留的地方。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一月,太上皇乾隆皇帝病故,嘉庆皇帝先是以上书房作为倚庐,二十天后移住到咸福宫,继续为皇皇治丧。咸福宫按嘉庆皇帝的要求,不设床,只铺白毡和灯草褥。丧事满月以后,再行设床。嘉庆皇帝在为父皇治丧的后期迁到咸福宫,是为了推迟入主养心殿的时间,咸福宫便成为倚庐兼过渡性的寝宫。在咸福宫居住的十个月间,嘉庆皇帝在这里主持政务,引见军机大臣。并写下一对联:“一日万机,咸熙功有作;群黎百姓,福锡德无疆。”嘉庆皇帝的亲政生涯就是从咸福宫开始的。直到该年十月,嘉庆帝才从咸福宫迁入养心殿。

嘉庆皇帝驾崩后,道光皇帝也在咸福宫“寝毡枕块”,为父皇守制,并写下了《初居咸福宫述悲》一诗。道光帝驾崩后,咸丰帝同样在这里守制,在位期间也曾多次在这里小住,默念祖宗世代持守的基业和意志,为此咸丰将咸福宫后殿命名为“同道堂”。

而咸福宫的后殿同道堂,也并不是一座普通的宫殿,当年咸福帝的懿嫔(即后来的慈禧太后)曾在此居住,于咸丰六年,在此生下了咸丰皇帝的第一个儿子,后来也是惟一一位成活的儿子载淳,即后来的同治帝。生子之后,懿嫔很快升为贵妃,迁回储秀宫。咸丰皇帝御赐给慈禧两方印章,其一就是同道堂之印。慈禧在同治年间,最爱钤用这一印章。说明慈禧对同道堂有着太深的感念。

现在咸福宫后殿同道堂里,还保留着咸丰时代的原状陈设。

同道堂是一座五开间的殿堂,分别为正间、东次间、东梢间、西次间、西梢间。正间原有乾隆皇帝御题的匾额:“滋德含嘉”,咸丰时改为“襄赞壸仪”,匾额下方左右两侧悬有挂对,上书“盛世寰区仍望泽,端居宵旰早关怀”。炕上设有黄龙坐褥隐枕,两侧置有炕几、炕桌,上面摆放文玩插屏等陈设物。(图十一:同道堂正间陈设)东次间正东的门墙上挂有奕欣亲手书写的楷书“杜甫秋兴八首”挂匾,南窗的前沿炕上有黄花梨炕桌及楠木多宝格等陈设,(图十二:东次间南炕陈设)北墙上悬有“译经萃室”匾额,下面设有紫檀平头案,两旁有条桌,上面摆有钟表、瓷器及古琴等物。东次间之东为东梢间,东梢间南边为炕罩,炕罩内为前沿炕,上面陈设有桦木圭式案及坐褥隐枕,圭式案上摆放有掐丝珐琅砚匣及笔山,东墙上悬有蓝字“克敬居”匾,此匾蓝字为守孝时的专用字。“克敬居”匾下方为一对乾隆嵌螺钿御笔挂屏。北侧炕罩内为一固定的炕床,这种北床南炕的格局是清代皇宫中常见的一种室内陈设。

同道堂正间往西,一道隔扇门将正间与西次间隔开同道堂西次间南侧为一临窗的前沿炕,炕上正中陈设有炕桌,两边是多宝格和炕几,上面放置文玩器用,临窗墙上挂有壁瓶。与南炕相对的北边墙上悬有一方御笔“宝”字圆匾,一张紫檀长方桌倚墙而放,两边摆有一对圆形扶手椅。西次间之西为西梢间,中间一道隔扇门将两处空间分割开来。西梢间里面的布局与东梢间一致,也是南炕北床的格局。南边临窗的前沿炕上陈设有炕桌炕几,上面摆放插屏、钟表、冠架等小件陈设物。西侧墙边摆放有一件紫檀平头案,平头案上放有嵌瓷插屏及天球瓶,左右两边是一对紫檀嵌瓷扶手椅,墙壁上悬挂有螺钿边框御笔挂对,北边的炕罩内是固定的炕床。

总体上看,同道堂的空间分为五开间,除了正间以外,其他几个开间都是对称一致。特别是东西梢间里,南炕北床的室内设计是典型的清宫内廷家居的布陈风格。在此格局下布置的家具器用疏密有度,富有变化。与空阔壮观的三大殿和赫赫威仪的乾清宫正殿相比,同道堂内的陈设更充满了生活气息。

总体而观,紫禁城内的宫殿由于其使用功能的不同,里面的家具陈设呈现出丰富多变的风格,前朝三大殿为清朝举行重大政务活动的场所,其内部空间布局以空透舒朗为主,在殿内正中位置上摆设髹金漆龙纹宝座屏风及甪端香几等陈设品,此外别无他物,太和殿和保和殿的宝座屏风还被安置在高起的台基之上,以突出其空阔疏朗、以壮观瞻的视觉效果,逾显皇权至高无上的神圣感。而内廷的宫殿布局比较紧凑,由于是起居寝兴之所,所以室内多使用隔扇和各种罩类分隔空间,里面的陈设不仅仅是单调的宝座屏风、甪端香几之类,还增加了诸如插屏、挂对、多宝格、桌案、椅凳、架格、炕床等多种家具以及陈设在家具之中的各类文玩杂宝,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清雕花木锤花柱体现古人什么智慧

楠木最好,但木材名贵难求,工匠活细急切难以完工。杉木也行,但木材易朽蛀,工匠活好做不伤工具,能较快完工。这古代大宅建造用料也靠经济实力,用银子去撑台面

一、根雕

根雕,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根雕工艺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意为在根雕创作中,应主要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辅助性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

二、圆雕

圆雕作品又称立体雕,是指非压缩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

圆雕的手法与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写实性的与装饰性的,也有具体的与抽象的,户内与户外的,架上的与大型城雕,着色的与非着色的等;雕塑内容与题材也是丰富多彩,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动物,甚至于静物。

三、浮雕

浮雕是雕刻的一种,雕刻者在一块平板上将他要塑造的形象雕刻出来,使它脱离原来材料的平面。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其压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近年来,它在城市美化环境中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浮雕在内容、形式和材质上与圆雕一样丰富多彩。

浮雕为图像造型浮突于表面(与沉雕正好相反),是半立体型雕刻品。根据图像造型木料深浅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浅浮雕是单层次雕像,内容比较单一;高浮雕则是多层次造像,内容较为繁复。浮雕的雕刻技艺和表现体裁与圆雕基本相同。

四、福建龙眼木雕

福建龙眼木雕是福建木雕中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也是中国木雕艺术中独具风格的汉民族传统工艺品,福建优秀民间雕刻艺术。因其使用的雕刻材料是福建盛产的龙眼木而得名。龙眼木(即桂元树)材质坚实、木纹细密,色泽柔和,老的龙眼树干,特别是根部,虬根疤节、姿态万状,是木雕的好材料。龙眼木雕在清代已有发展。

龙眼木雕以圆雕为主,也有浮雕、镂透雕。作品经打坯、修光、磨光、染色、上漆、擦蜡、装牙眼等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打坯方式尤为特殊,最著名的术语称:“五头抱一头”即膝盖头、手腕头、两肩膀头和头部都挤于一块的姿态,这是刻小件作品的特征,是放在一个近80厘米木墩上,用脚板挟住加工件,抡杆下刀的。雕刻大件作品时,通常使用斧头砍劈出坯,熟练的技工有“一斧抵九凿”之功,即几斧就能砍出作品的动态轮廓。

龙眼木雕造型生动稳重,布局合理,结构优美,既有准确的解剖原理,又有生动的夸张变形。刀法上既有粗犷有力的斧劈刀凿感,又有浑圆细腻娴熟的刻画。人物形神兼备、衣纹流畅、富有不同的质感。产品色泽古朴稳重,具有“古董”之美。

五、乐清黄杨木雕

乐清黄杨木雕,中国民间雕刻艺术,以黄杨木为材料的一种观赏性的圆雕艺术。

乐清黄杨木雕创始于宋、元,流行于明、清。乐清木雕门类齐全,在秉承传统、保持黄杨木雕的原有风格和神韵的基础上,大胆突破,推陈出新,已由"单体雕"发展到"拼雕""群雕",由普通"圆雕"发展到"劈雕"、"根雕",技艺更趋精湛,作品更臻完善。

六、浙江东阳木雕

东阳木雕(Dongyang woodcarving)中国民间雕刻艺术之一,因产于浙江东阳而得名。

被誉为中国木雕之乡的浙江东阳,有千余年的木雕历史,北京故宫及苏、杭、皖等地,都有精美的东阳木雕留世。东阳木雕,是以平面浮雕为主的雕刻艺术。其多层次浮雕、散点透视构图、保留平面的装饰,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又因色泽清淡,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格调高雅,又称“白木雕”(示以木材的天然色泽,不同于彩绘),自唐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工艺之一,被誉为“国之瑰宝”。

其工艺类型有无画雕刻与图稿设计雕刻两类,均注重创意和“绘画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东阳木雕的题材内容多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图案装饰丰富而有变化,“满花”中还穿插着内容丰富的雕饰,加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在艺术手法上,东阳木雕以层次高、远、平面分散来处理透视关系并以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或鸟瞰式透视为构图特点,它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可以比西洋浮雕更为丰富,它可以不受“近大远小”“景清”“远景虚”等西洋雕刻与绘画规律的束缚,充分展示画面内容,可谓“画中有画,景中有景”。

东阳木雕的传统风格主要有“雕花体”“古老体”,以后又产生了戏文化的“微体”、“京体”、画谱化的“画工体”。据认为,“画工体”讲究安排人物位置的疏密关系,人物姿势动态变化多而生动,景物层次丰富,又有来龙去脉、重叠而不含糊。

七、潮州金漆木雕

金漆木雕是一种广东潮州汉族民间艺术。最初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建筑装饰艺术,流传到南方后又受到某些地方特色的影响,形成一种木雕流派。它历史悠久,早在明清两代就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历史上分潮州和广州两大类,潮州地区最为著名,因而又通称“潮州木雕”。潮州金漆木雕多以樟木或杉木为基本原料,加以生漆和金箔。雕刻形式有浮雕、立体雕和通雕等。表现内容多为“三国”、“水浒”的情节,“二十四孝图”及一些民间故事,体现当地人的忠孝、趋利避害意识,有较强烈的地方文化特点。

金漆木雕是木雕艺术的一种形式,它以木雕为基础,髹之以金,自明代开始逐渐形成定式。明初的木雕多为平面雕饰,至万历年间始向单层镂通发展。清代是这一艺术形式发展的鼎盛时期,不少达官贵人对“金碧辉煌”情有独钟,于是,所营建的祠堂和豪宅,无不以金漆木雕装饰。现存的金漆木雕代表作最早的有开元寺的大殿龛桌和圆雕贴金千佛塔;较完整的建筑有晚清时期的潮州“已略黄公祠”等。

八、福建莆田木雕

福建莆田木雕,滥觞于唐代,明清时期日益兴盛,与浙江东阳木雕、浙江乐清黄杨木雕、广东潮州木雕并称为“中国四大木雕”。其中,莆田木雕雕刻工艺主要以立体圆雕、精微细雕和三重透雕等为主,东阳木雕以平面浮雕工艺见长,乐清木雕以黄杨木圆雕工艺闻名,潮州木雕则以金漆木雕工艺知名,各有自己的特色。莆田木雕在清末民初时达到了第一个艺术高峰,此时市场也较繁荣,木雕佛像、建筑装饰雕刻等普遍受到民众的欢迎。改革开放后,莆田木雕产业化发展,声名进一步远扬,并带动了古典工艺家具、玉雕、宗教雕像、竹雕、漆器、金银首饰等相关工艺领域的发展。时至今日,莆田木雕产业规模急剧扩大,并在2003年荣获“中国木雕之城”这一全国性的专业荣誉称号,成为全国最大的木雕工艺品、佛像和家具的集艺术之乡的集散地。今天莆田木雕的生产品类大致有三类:木雕工艺品、佛像与仿古家具,且分布在不同的区域:木雕工艺品与佛像生产、销售主要集中于莆田黄石镇的工艺美术城中;家具的制作基地则位于下辖县、具有“中国古典家具之都”称谓的仙游。

“莆田木雕”在明代形成了造型简洁、明快清新的艺术风格,清代进入结构考究、装饰华美、繁复厚重的辉煌时期。业内人士认为,莆田木雕是历代艺匠文化理念和审美情趣的积淀,其传统工艺有圆雕、透雕、浮雕、根雕,品类有佛像、仕女及花乌山水摆件、家具、把玩杂件等,造型千姿百态,做工精细,极具实用、观赏和收藏价值。

九、大理剑川木雕

剑川县素称“木匠之乡”,木工艺人擅长雕刻各种人物、花鸟、山水以及龙凤吉祥如意等图案,用以装饰门窗、家具等。剑川木雕继承和发扬了优秀的民族木雕艺术,产品选用优质的红木、西南桦、缅甸红木,以及天然植物漆和闻名于世的彩花大理石,使产品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工艺价值和收藏价值。

剑川木雕做工精细、用料考究,集明、清各式木雕之精华,造型美观大方,高雅别致,坚硬柔韧,抗腐蚀、不变形,再现了优秀的民族木雕艺术。剑川木雕有豪华典雅、富有民族气息的客厅家具类;古朴高雅的嵌石餐厅家具类;栩栩如生的九龙壁画、九狮壁画、花鸟壁画类;各型座屏、挂屏、屏风类;园林古建筑的格扇门、窗、挂帘以及各种民族旅游产品等几百个品种。

十、宁波朱金木雕

宁波朱金木雕是浙江省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大约有1000余年历史。汉唐以来,随着木结构建筑的发展,出现了彩漆和贴金并用的装饰建筑木雕。公元759年,唐代高僧鉴真和他的弟子,在日本建造了招提寺,就采用了很多朱金木雕装饰,其中的讲经殿、舍利殿等朱金镂雕风格与现存国内的宁波阿育王寺的木雕装饰十分接近。据说是因为鉴真和尚在东渡之前曾在宁波阿育王寺居留考察了相当长时间,阿育王寺的木雕装饰风格受到鉴真的欣赏并带至日本。

朱金木雕的人物题材多取自戏曲京剧人物的服饰、姿态、称之谓“京班体”。据传宁波曾出现过众多的朱金木雕的高手,其中有一位徐莜照师傅,大可雕超过1丈,小可造1寸的人物。可见其木雕手艺极为娴熟。朱金木雕的“京班体”构图格局,均采用立视体,将近景、中景和远景处理在同一画面平面上,前景不档后景,充实饱满,井然有序。与传统中国画的“丈山、尺树、寸马、分人”的比例概念相反,人马大于房屋建筑。石头长树代表山,长草代表石,有鸟有云即为天空,有景为陆地,有船为江河,颇有装饰性。诸如“武士无颈、美女无肩,老爷凸肚,武士挺胸”,这些程式化的民间表现手法,使宁波的传统朱金木雕妙趣无穷。

十一、安徽徽州木雕

徽州木雕是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之一,与具有徽派风格的石雕、砖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木并称徽州三雕。徽州山区盛产木材、建筑物绝大多数都是砖木石结构,尤以使用木料为多,所以,就有了木雕艺人发挥聪明才智的用武之地。旧时,徽州木雕多用于建筑物和家庭用具上的装饰,其分布之广在全国首屈一指,遍及城乡, 民居宅院的屏风、窗棂、拦柱,日常使用的床、桌、椅、案和文民用旦上均可一睹木雕的风采。

徽州木雕的题材广泛,有人物、山水、花卉、禽兽、鱼虫、云头、回纹、八宝博古、文字锡联,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以人物为主的有名人软事、文学故事、戏曲唱本、宗教神话、民俗风情、民间传说和社会生活等题材;以山水为素材的,主要是徽州名胜,如黄山、新安江及徽州各县具有代表性的山水风光;以动物、花木、图案为内容的,一般呈连续图样形式,亦能独立成画。

徽州木雕是根据建筑物体的部件需要与可能、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表现手法。木雕在徽派吉建筑上,通常用于架梁、梁托、檐条、楼层拦板、华板、窗后、栏杆等处、雕花撰朵,富丽繁华。木雕的边框一般又都雕有缠枝图案、婉转流动,琳琅满目。木雕既考虑美观,又重视实用,大凡窗子下方、天井四周上方栏板、檐条,采用浮雕较多;在梁托、斗拱、雀替以至月梁上使用圆雕较多。

关于清代家具木雕代表作品和清代家具雕刻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