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岩传说文献?
花山岩位于宁明县城西南约25公里处的明江河畔左江风景区内。花山,壮语称为pay laiz(岜莱),即画得花花绿绿的山。花山岩画是左江流域岩画群的代表,也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单体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岩画。
花山岩上的壁画形形色色,专家学者对此也是各有各的看法,而关于花山岩的传说也为之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左江岩画的名气?
左江岩画在连亘左江数百公里的悬崖峭壁上,共发现岩画79个点、178处、280组。其中宁明花山岩画是左江岩画的代表,距崇左市区50多公里。距南宁160公里,画面宽约170米,高约95米,共有111组画面,图象1900余个,以规模宏大、场面壮观而居左江岩画之冠,堪称世界岩画史上的珍品。长期以来,学者们对这些岩画的年代看法不一,比较一致的认为是,左江岩画是战国至东汉时期(公元前475~公元220年)壮族先民骆越人的创作。学者众说纷纭,各有所见,使花山岩画更显得扑朔迷离。
为什么说将军崖岩画是世最早的全影式文哲学文截?
为什么说将军崖岩画是世界最早最科学的全影式哲学文献?
因为,该岩画刻是世界原始石器时代的文物之一,而且是仅见到的成文的哲学文献。首先,该岩画是禾苗结椭圆猫虎头图,是错画,符合《说文》“文,错画也”这一鉴定“文”字的标准,证明其是文献;其次,该岩画内容为土地长禾结子(籽),是繁体"学(學)”字这一客观、陆地(六F)制约主观脑"子"的意思,证明其是学问;第三,该岩画开始刻有一把直角三角形刀,代表的法纪、军武,斤斤计较,要收割后面的禾结子庄稼,就等人动手,而将军崖山上刻一人用手牵着一条狗,管这幅岩画,意思是控制狗(十一),停止工作的"十”,解放意识的“一",并用属相的狗(十一)制约龙的猪属相"口(十二)”,也就是用"扌(手)制约“斤(三角形刀)"的“折”,制约猪“口"十二”,解放“二”,即为“哲”字。所以说,该岩画的标题是"哲学文献",也是该岩画叫"将军崖岩画"的由来:“将军",即制约"军"队,动脑子的哲(靠思考、判断)人。
这哲学文献是什么意思?该岩画右下刻一双人眼,观看宇宙和大地,证明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把世界科(禾斗)学地高度概括是什么?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椭圆宇宙图式。
这如山铁证,确凿地证明了中国不是没有哲学,而且是在最早的原始科学社会就有了非常科学的哲学,是现在和将来指导世界建设科学社会的指路明灯。
(刘树成 述陈博文)
于2017.8.20.8点
红山白庙子岩画符号的含义?
在内蒙古赤峰市举行的首届红山文化国际高峰论坛上,考古专家称,近期在赤峰市翁牛特旗白庙子山中发现了新石器早期的北斗七星岩画。
在白庙子山中已发现有可辨的独立石岩画10组,其中一块砂岩黑石南北长310厘米,形如巨薯,经雨水冲洗后,显露出北斗七星及一些奇异图形的岩画。这块巨薯形岩画石的朝天一面有清晰可见凿磨出的19颗星体,北斗七星图在岩石面北部,岩画上北斗七星的总长度为119厘米,最大星穴直径6厘米、深度5厘米,每颗星体形状似倒放的馒头,外大、内小,星体表面圆润、光滑,并有自然色包浆。
根据天文学家测出的十万年前至今星体的变化轨迹,考古学家推断出岩画北斗七星属一万年前北斗七星的形态。日前实地观测了岩画的凿磨方法与风格,认定白庙子山巨薯石上的北斗七星岩画是新石器早期先民们的作品。
据专家称,新石器早期北斗七星岩画的出现迄今国内罕见,它为验证天体演化、推测古代北斗七星的变化轨迹提供了珍贵史料。
海南首次发现古代岩画!“中国第一黎乡”还藏着多少宝藏?
昌江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西部,一侧临海,坐拥风景如画的棋子湾,昌化、海尾、沙鱼塘、新港4个天然渔港;南北紧邻奔流不息的昌化江和珠碧江,江畔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越往东南方向地势越高,东南部的王下、七叉山区集中有霸王岭、黄牛岭等24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境内最高峰猕猴岭就位于霸王岭,海拔1655米。
资料图原始的热带雨林是最大的宝库,植物在这里恣意生长,小动物们在这里跑跳撒欢。位于昌江东南部的霸王岭是海南岛典型的热带雨林分布区之一,境内分布着特有天然南亚松林、雅加松林、陆均松顶级群落林、野生青皮林以及最古老的野荔枝林。霸王岭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栖息着珍贵的海南长臂猿,被称为“绿色宝库”“物种基因库”。资料图昌江有山亦有水,全省第二大河昌化江流经该县叉河、七叉、王下、十月田、乌烈、昌化等乡镇,至昌化港入海,昌化江沿岸山河秀美、木棉林立,形成了风光旖旎的“十里画廊”,并在每年春季形成“昌化江畔木棉红”的绝美景观。另外,还有秀丽的南尧河、形态各异的喀斯特溶洞(皇帝洞、地下宫)等美景,共同构筑了昌江独特的生态人文景观。资料图资料图据李超荣介绍,被称作“海南第一洞”的信冲洞也在昌江县,洞口距离昌化江仅约1公里。1995年,信冲洞脊椎动物化石首次被当地村民发现,2006年经海南文体厅、海南文物考古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和昌江县博物馆联合发掘,共发现包括巨猿、剑齿象、中国犀、鬣狗、硕豪猪等在内的近20种哺乳动物化石和若干其他类群化石。经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自旋共振(ESR)法测定,信冲洞动物化石年代距今40万年。其中,中华花龟化石的发现,为琼州海峡形成年代乃至南海更新世海平面变化的研究积累了珍贵材料。巨猿牙齿化石的发现,为寻找海南古人类和旧石器时代考古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资料图偏僻山村中保留古老的文化李超荣对王下乡拥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昌江东南角的王下乡,坐落在崇山峻岭之间,这里山水秀丽,空气清新,素有“海南的香格里拉和小西藏”之称,然而,崎岖的山路一度阻碍山里的人们走出去,也让山外的人进不来,遇到大雨、山洪,王下乡几乎与外界隔绝。2007年12月13日,李超荣及考古团队走进了神秘的王下乡,随后,李超荣团队在钱铁洞遗址进行勘探和采样时,发现了化石标本。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对化石标本进行了检测,初步测定遗址绝对年代距今5.5至6.5万年前,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资料图“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现,钱铁洞旧石器时代遗址是海南最古老的人类居住的洞穴遗址,对研究海南的史前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为研究中国旧石器文化的分布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说到这里,李超荣激动了起来,因为这表示,钱铁洞的考古发现将海南岛的历史往前推了约5万年。王下乡在世人眼中偏僻异常,经济落后;对于考古学者来说却是闪烁着文明星火的历史宝库。王下乡是“中国第一黎乡”,为民族考古学提供了许多研究资料。昌江王下乡的洪水村,至今保留着黎族“活化石”——船型茅草屋;昌江石碌镇的保突村至今仍传习着黎族原始制陶技艺;昌江七叉镇的保山村,流传着超过3000年历史的黎锦工艺,保留了黎族利用大自然的材料染色的技艺,以及手搓去籽十字棍等纺织工艺。这些保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帮助考古学者了解黎族文化,再现古代黎族的劳作和生活。“当时我们白天在2万多年前的神仙洞(钱铁洞旧石器遗址)考古发掘,晚上回到茅草屋宾馆就餐住宿,享受着田园般的生活,值得自己以后好好回味。”据李超荣教授回忆,当时一位考古队员还风趣地讲:“能在北京住五星级宾馆的很多,能入住‘茅草屋’宾馆的人却很少啊!”美好时代下讲好昌江故事海南考古在风雨中走过70年,从筚路蓝缕到不愁吃住,一路折射出海南在经济、物质、文化上的巨大变迁。以前住茅草屋,不通信号,考古发掘经常就地取材;现在来昌江考古,不需要再住茅草屋了,随身能携带手机,考古队挖掘遗址的工具、方式也有了改进。资料图李超荣来昌江王下乡考古十几年,亲眼见证王下乡的蝶变。近年来,王下乡充分利用原生态的生态资源、深厚的黎族文化,以及李超荣发掘的厚重的考古文化,探索出一条融合生态和文化的旅游之路,陆续建设了王下乡博物馆;依托“王下乡·黎花里”项目打造了美丽乡村大炎村,打造考古遗址公园,复原海南远古人类生活;建黎族文化研究中心和科普基地,探讨黎族人起源......资料图据悉,昌江作为承担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全省为数不多的各类环境资源要素兼具的市县,充分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03年,昌江在全省率先探索“生态移民”模式,将王下乡牙迫村整村搬迁到石碌镇水富村,既实现“人退山绿”目标,也彻底改变了这个昔日贫困封闭的黎村面貌。2006年,昌江又大刀阔斧创新改革,率先在全国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把王下、七叉等贫困地区的5000多名孩子迁到县城读书,结束了王下无高中生、无大学生的历史,为全省乃至全国有效探索出一条斩断穷根和保护生态共赢的实现路径。什么是岩画?有哪些功能?
岩画一般指在岩石上面雕刻出来的图案或文字,他是一种石刻文化。
我国学者多用“人类童年的语言”来形容岩画。岩画多见于早期游牧名族或其他人类群聚的地方,那时没有文字,人们只会用简单的线条或图案在岩石或山体上面雕刻下了一些简单的图案来表达或记录生活,他是人类早期的文化生活表象,同样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所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岩画遍布世界各地,也是人类进程的一种发展体现。我国著名的岩画地区有宁夏的贺兰山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