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第一部诗话是什么?
《六一诗话》
欧阳修 《六一诗话》作者是宋朝的欧阳修,我国最早的诗话,开后代诗歌理论著作新体裁。
《六一诗话》的言说方式正是“泛应曲当”,随事生说,各则诗话条目之间的排列并没有固定和必然的逻辑联系。但另一方面,《六一诗话》却又有其一以贯之的诗学主张。
原书只称《诗话》,后人称引时名之为《六一诗话》、《六一居士诗话》、《欧公诗话》、《欧阳永叔诗话》、《欧阳文忠公诗话》等。古代诗论专著,一卷,宋欧阳修撰。作者曾自注:“居士退居汝阴而集,以资闲谈。“《六一诗话》是文学理论史上以“诗话”为名的第一部著作。
宋代文学批评的总体特征?
宋代文学批评的特征:
1、继承唐代文学批评的革新精神,反对晚唐五代以及西昆体的华艳颓靡的文风。重视李杜诗歌、韩柳古文传统。要求文学作品关注现实,发挥社会教化功能。
2、围绕苏黄诗风的论争,是宋代文学批评的主要内内容。
北宋后期,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占文坛的主导地位。南宋时期,围绕江西诗派的论辩,就构成了诗歌批评的主要内容。陆游、辛弃疾等程度不同地提出了批评,严羽注意到诗歌创作规律、特点,从美学的角度评价苏黄“以文为诗”的特点。
3、诗话批评的发展
宋代诗话,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样式,得到了可观的发展,成为诗歌评论的主要样式。
郭绍虞《宋诗话考》考证,宋代诗话共139部。欧阳修《六一诗话》,是宋代第一部诗话。著名诗话:
张戒《岁寒堂诗话》姜夔《白石道人诗说》叶梦得《石林诗话》严羽《沧浪诗话》
赵匡胤建立宋王朝以后,出于巩固政权的需要,推行优遇文士的右文政策。文武官员,从中的需要,推行优遇文士的右文政策。文武官员,央到地方,多用文士,因而大办学校,大开科举,央到地方,多用文士,因而大办学校,大开科举,大力提倡读书,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办学、读书、科举之造就了一大批大官僚、大学者、大文豪、大诗人,热,造就了一大批大官僚、大学者、大文豪、大诗人,而且多数作家兼官僚、诗人、学者于一身,而且多数作家兼官僚、诗人、学者于一身,为宋代学界、文坛、诗苑带来了蓬勃兴旺的繁荣景象。文坛、诗苑带来了蓬勃兴旺的繁荣景象。
☆
中国第一部文学理论批评专著是何书?
文心雕龙。
中国第一部文学理论批评专著是《文心雕龙》,作者为刘勰,成书于南朝齐和帝中兴元年及中兴二年间(501—502)。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文学的特点和规律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精湛透辟的见解,富有独创性,因此它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体系严密系统阐述文学理论的著作是什么?
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体系严密系统阐述文学理论的著作是《文心雕龙》。他提出系统的文学理论和明确的文学史观,联系时代文学的背景情况,对每个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给出了简单的评论。论述了先秦、两汉、魏、晋、宋历代文学发展的变化,建立了最早的文学大纲,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
中国古代封建时期有没有批判封建制度的文学作品?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孙悟空。相比现代,古人有太多的压抑和不自由,因此在那个令人窒息的时代,他们创造了孙悟空。这种沉闷背景下,文学是创作者的天堂。
文学作为创作者的一种自我书写,潜移默化中无不或深或浅渗透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纯粹的审美是不存在的。经过历史长河的挑拣,流传至今的文学作品多因其思想及艺术的高度融合而熠熠生辉。透过这些作品,我们不得不提到这些文学作品中的政治性。
古代封建作品可以说经历了一个由沉默不敢言到呐喊大驳辩的阶段:元明清前文学作品的"怨"是克制而隐忍的,元明清始,文学作品的"怨"是蓬勃而恣肆的,引起其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社会环境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给了文学发展以极大自由,学界有中国文化"轴心时代"之说。进入秦汉大一统时期,焚书坑儒,罢黜百家,中国开始了漫长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之路。唐宋,文学的自由得到了松绑,唐朝迈向封建社会之极盛。降宋,文学体裁逐渐自由化及市民文学兴起,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侧面折射出封建社会专制统治力威严的下降。北宋婉约词对权贵雅士沉溺酒色姿态之铺陈,南宋豪放词对家园尽毁之无力无奈,封建社会的颓态初现。元、明、清,封建社会的丧钟逐渐响起,杂剧、小说等市民文学如雨后春笋般勃发。封建制度之颓在后期必然要进行一番挣扎,反映在政治上即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度达到巅峰。政治和思想的双重高压绷紧到一定程度势必会引起受压迫者的反抗,在文学作品得以中尽显。从元开始,对统治者及上层权贵的批判由文绉绉的劝谏与隐性批驳转化为毫无顾忌的批判与讽刺。大厦将倾之势在戏曲、小说中尽显,文人利用他们敏锐的政治嗅觉写出了封建社会的暮年。
元曲中,关汉卿《窦娥冤》中的窦娥是一个严格遵守孝道、贞节等伦理观念的善良女子,即使经历了失母丧夫的打击、高利贷的毒害、泼皮流氓的欺压,仍然没有悖逆封建的伦理纲常,贪官污吏的毒刑和判决毁灭了她心中最后的希望。她觉醒后的反抗是临死前的三桩誓言:"一腔热血飞白练,伏天降下三尺瑞雪,楚州大旱三年"。一个遵守伦理纲常的女子丧生于她所维护的封建秩序中,窦娥的悲剧形象是对元代社会最有力的控诉。白朴《墙头马上》传达了青年要求婚姻自由的坚强意志和对爱情的忠贞的思想。"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裴少俊、李千金的自由结合反抗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教。他们不顾家长的压迫,坚持不屈,裴少俊进士及第后,他的父亲就改变了对他们的态度。大团圆的结局,既是一种对婚姻自由的美好希冀,同时也揭露了作为封建礼教的代表者的虚伪和势利。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同样塑造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感情真挚热烈的女性形象。倩女魂魄的自由和在床上的病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床上的病体是当时女子在礼教抑制下精神痛苦的真实再现,肉体的不自由和魂魄的自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通过倩女魂魄对爱情的大胆追求,最终魂魄与身体合一,爱情得以圆满。备受压迫的社会生发了创作者和普通民众更多美好的向往,这些朴素的愿望在当时都是一种奢望,我们可以感触到那个时代的僵硬。
明传奇以汤显祖《牡丹亭》为代表,身心俱受压抑的太守之女杜丽娘游园中入梦与风雅文士柳梦梅相遇,并得成云雨之欢。梦醒后的杜丽娘惆怅难安,"情不知所起"而相思成疾,病体难愈终至香消玉殒。三年后,杜丽娘梦中之人柳梦梅偶得佳人自绘画像,丽娘也以游魂之身再入人世,寻找梦中姻缘。杜丽娘与柳梦梅在他人帮助下终于打破重重爱情障碍,起死回生,最终得成眷属。在那个鼓吹"存天理,灭人欲"的时代,杜丽娘"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至情是对冰冷理学最有力的撼动。
明清小说的批判力度更甚,明代以《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最为典型。清代有《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红楼梦》深刻揭露封建制度的崩溃之势。总之,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像元明清时代的文学般,能够在广泛的领域深刻揭露和攻击封建制度,这些文学作品是反映当时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
《儒林外史》中批判的三类人物分别是什么?
我是文子心语,回答这个问题。
十八世纪中叶,我国文坛上出现了两部影响深远的作品,除《红楼梦》外,还有《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一书为作者吴敬梓赢得了不朽的身后名,因为它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可谓是“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儒林外史》除了开篇的塑造的“敷陈大义”的王冕、真儒名贤杜少卿等理想人物外,还重点批判了深受科举制度之无害的几类人物。
把科技制度作为荣生之路的可怜又可笑的人物:周进和范进周进,一直考到60岁还是个童生,只能靠在村子里教书糊口,受尽了年轻秀才和得势举人的侮辱和嘲弄。后来他连塾师也做不成了,只好去给商人记账。可当命运发生喜剧性的变化,他中了举人、进士,奚落过他的梅玖冒充是他的学生,周进在村塾中写下的对联也被人揭下来裱好,薛家集也开始供奉起他的长生禄位。
范进,一生考了20余次,到54岁还是童生,进考场时“面黄肌瘦,发白胡须”。他考取秀才并中了举,竟然突然发了疯,半天才清醒过来。范进中举后,他的丈人胡屠夫以及邻里,立刻从鄙薄变成谄谀;乡绅张静初忙送银子、赠房产。只两三个月,“范进家奴仆、丫鬟都有了,钱米是不消说了”,范进的母亲也为着瞬间发生的剧烈变化而惊讶、困惑、惊喜。“大笑一声,往后便跌倒”“归西天去了”。
周进、范进的悲喜剧,辛辣讽刺了弄得人身魂颠倒的科举制度。而在命运转变中,环绕在他们周围的各类人物的色相,则表现了科举制度对,各阶层人物的毒害以及造成乌烟瘴气的社会风气。
在不顾品行而疯狂追逐功名富贵的社会环境中,人生发生了扭曲和变化:匡超人在《儒林外史》中,作者用五回的篇幅,描写了匡超人如何从一个淳朴的青年而堕落成为无耻的势利之徒。
匡超人出身贫寒,在流落他乡时,一心惦记着生病的父亲。但他逐渐发生了变化,先是受马二先生的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唯一的出路,考上秀才后,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养”,以明示自居,以此作为追名逐力的手段;后又受到衙吏潘三的教唆,做起了流氓恶棍的营生。社会给了他这样三条路,他便巧妙的周旋其间,一步步走向堕落:他吹牛撒谎,停妻再娶,卖友求荣,忘恩负义,成为一个衣冠禽兽。
匡超人,在他侍奉久病父亲时,他敬事兄嫂、亲睦乡里,表现出人性的纯良时,他只是个卖豆腐的小百姓;而当他变质之后,他却拥有了荣耀和幸福,“高兴长安道”,便洋洋得意了。
一旦功成名就,就用无厌的贪求来攫取财富,压榨百姓的掠绅:王惠、严贡生王惠由举人而进士,补授南昌知府,一到江西就打听“地方人情,还有甚么出产?词讼里可也略有甚么通融?”为了实现“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发财梦,他把原任知府里的“吟诗声、下棋声、唱曲声”换成了“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合成的人无一不知道太爷的厉害,睡梦里也是怕的”。
严贡生利用自己的特权和与官府的关系,无耻的讹诈和欺压百姓。一口新生的小猪,误入邻家,他声称寻回来“不利市”,逼着邻家买下。待邻家把猪养到百多斤时,一次误进严家,严贡生又把猪关了不还,还把来讨猪的邻居打折了腿。
当然《儒林外史》还写了一些非常典型人物,比如被科举时文异。化了的读书人的迂腐熏人的灵魂马二先生;科举制度下的派生物而产生的一些沽名钓誉的所谓“名士”娄三、娄四公子等等。
《儒林外史》俯仰百年,写了几代儒林士人在科举制度下的命运,他们为追逐功名富贵而不顾“文行出处”,把生命耗费在毫无价值的八股制艺、无病呻吟的诗作和玄虚的清谈之中,造成了道德堕落、精神荒谬、才华枯萎,丧了独立的人格,失去了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