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的短篇文言代表作是什么?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蒲松龄狼的白话文?
原文:
《狼》
蒲松龄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既走,又从之。屠无机,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即竟归。
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之,则死狼也。仰首审视,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可笑矣。
《狼》的白话文:
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只剩下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但两只狼还是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害怕受到狼的攻击,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屠夫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砍断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为什么说蒲松龄的《吴令》是最讽刺的一篇小说?
蒲松龄这篇《吴令》的短文确实充满了讽剌,但还有更深的含意,想必大家读后都会心领神会。
把《吴令》翻译成白话文,梗概如下:
吴县老百姓都信奉城隍,每年城隍过生日,都要花费巨资大操大办地举行祭祀活动。年年如此,已经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习俗。
吴县的县令是个清正廉洁为民造福的好官儿,他对这种封建迷信铺张浪费耗费民财的现象深恶痛绝。这一年,他在街头遇到了抬着城隍神像游行祭祀的队伍,想到这正是个拨乱反正的好机会,便指使手下把神像拉倒,痛打二十大板,并且发表讲话,号召百姓别干这些劳民伤财的傻事,别说城隍不能为大家办什么好事,既便能办,也不可能愿意耗费民众的血汗钱来做这种形式上的无用功。
百姓觉得,县令说的有道理,确实是发自肺腑的为大家着想,便废除了这种陈旧腐朽的封建习俗。
不料,时隔不久,县令在一次登高时不慎失足摔死了。接着百姓们便听到城隍庙里传来争吵声,好像是城隍和县令两人在打架,并且一连几天争吵不止。
百姓们不忘县令的功德,为了避免让县令为难,便集资给县令修了一座庙,这才结束了双方的争吵。新修的庙也叫城隍庙,每年春秋两季,百姓们都去庙里祭祀。
于是,吴县就出现了两座城隍庙。
以上,就是《吴令》这篇短文的梗概。它到底在讽剌什么,又揭示了什么道理呢?
一、讽剌了封建愚味思想在人们头脑中的根深蒂固。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约定俗成的习俗,既麻木愚味了民众,也白白浪费了民众的血汗钱,确实是一件坑民害民的陋习。二、想彻底根除愚昧必须快刀斩乱麻,采取雷霆手段。类似于县令拉倒神像且痛打二十大板,然后耐心地向民众宣讲腐朽观念带来的危害。使人们提高认识,清醒头脑,少做那些麻木无聊低极趣味的蠢事。三、短文最后揭示出来的东西,才是最为宝贵的画龙点睛之笔。县令反对人们搞封建迷信劳民伤财腐朽没落的那一套,但他死后却又多出来一座城隍庙,百姓们春秋两季还要大搞祭祀活动。这与县令的初衷岂不是背道而驰么?与时俱进,不忘初心。《吴令》这篇短文虽然短小,揭示出来的道理却以短见长以小见大。此处无声胜有声,确实值得后人揣摸解剖,回味无穷。
屠自后断其股的其什么意思?
“其”在这里做代词,意思为:它的,在此句中代指狼。 该句语出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中节选篇章《狼三则》,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选段原文如下: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白话文释义: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
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
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
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儒林外史反映了18世纪的风俗画是蒲松龄?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作者不是蒲松龄。
《儒林外史》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这部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
蒲松龄的代表作是清初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蒲松龄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是什么?
蒲松龄的作品主要有《农桑经》、《聊斋志异》。
1、《农桑经》
《农桑经》是清·蒲松龄编著的一部子部著作。《农桑经》约成书于康熙十四年(公元1705),是其中的代表作。《农桑经》分为《农经》和《蚕经》部分。《农经》采用月令体裁编写,到九月而止。据作者说是在韩氏《农训》的基础上增删而成。
2、《聊斋志异》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
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