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万国建筑群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啊?请告知?
万国建筑群位于黄浦江西岸的外滩南北全长4公里,是上海的重要象征。主要是在上海外滩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这一段是外滩建筑群的精华所在。这一片建筑位于南京路的东端接外滩,大多具有100到120年的历史,都是上海的优秀典型建筑,多为20世纪初的折衷主义风格和巴洛克风格。这些建筑大多都有爱奥尼克式的柱子,显得庄重,再加上线条一般都是鲜明的很,当然细腻的雕刻也是少不了的,尤其是窗户上的,刚柔相结合,的确是经典。 在上海外滩,矗立着一片租界时期的房子,号称“万国建筑群”。上海人向来把它们看作上海的标志建筑。 它们见证了上海沦于异族之手的那段岁月,见证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耻辱年代,可是,百年沧桑之后,它们仍然矗立在黄浦江畔,却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它们成了上海的荣光。 成群的金发碧眼的洋人在“万国建筑群”之间穿行,看到他们百年前的先人留下的杰作,他们心中大概不无骄傲之情吧?而在今天,在上海,在中国,他们依然可以像他们侵华的先人一样耀武扬威。 在这段1.5公里长的外滩西侧,鳞次栉比地矗立着海关大楼、和平饭店南楼北楼、原汇丰银行大楼等52幢哥特式、巴洛克式、罗马式、古典主义式、文艺复兴式、中西合璧式等各种风格的大厦。这些大厦虽然出自不同建筑师之手,风格迥异,但是建筑格调统一,建筑轮廓协调,在黄浦江西岸划出了一道优美的天际线,享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盛名。 外滩位置 外滩曾经叫做黄浦路、扬子路、黄浦滩路,1945年改名为中山东一路。外滩曾经是各国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文化中心。这里聚集着当年各国的领事馆,各大金融机构。这些建筑构成了著名的“万国建筑博览”。哥特式的尖顶、古希腊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阳台,尽收眼底。从来没能把目光从那精致的建筑细节上挪开过。虽然都是当初各国各自建造的,但这里建筑风格非常万国建筑群协调地聚集在浦江沿岸,与江对岸浦东的现代化建筑争相辉映,共同谱写上海的辉煌篇章 昔今日的建筑,在精心的维护下,如今依然光彩依旧,各大银行入驻于这些往日的金融中心,并且越来越多的时尚酒吧国际品牌也来外滩,让她了频添了几多时尚的味道。特别是那些搂与楼之间的街道,印证着新与旧,历史与现代的变迁,别有风味。当你站在和平饭店老式的大门旁边遥望江对面高耸的金茂大厦和东方明珠的时候,你闻到了历史与现代的奇妙味道。 复兴外滩 黄浦江边,万国建筑群组成的外滩,曾经是上海繁荣的标志,是上海乃至远东的金融中心。如今,它却只能作为古迹观赏,而不能像当年那样成为上海的灵魂。许多人为之扼腕叹息。不过,东华大学和河南科技大学教授、美国实用动力中国大区总工程师潇然博士却提出一个大胆计划,将万国建筑顶升6米,赋予旧外滩新的生命,让复兴后的外滩跟上大上海前进的步伐。 外滩“逃离”上海格局 漫步上海外滩,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在这一条弧线上,鳞次栉比地矗立起52幢各种风格的大厦,有英国式、法国式、西班牙式、希腊式、文艺复兴式等。它们的设计师不同,时间也各异,但其建筑格调基本是统一的,因此成为上海具有“万国建筑博览”标志性的建筑群之一,并一跃成为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上海飞速的发展,带来了日益密集的商业开发和逐年膨胀的流动人口。这些都令只有2公里的狭长的弹丸之地,面临着地面拥挤、观光区狭窄、城市天际线被纷纷林立的高楼大厦破坏,以及很难营造进一步的发展空间等等窘况。万国建筑群夜景 如今上海外滩仅仅作为外地人拍照留念的地方,上海人却很少光顾这里,因为在外滩外边建了高大的防洪墙,外滩亲水的感觉没有了。宁波外滩改造项目设计总监、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马清运则表示,上海外滩建筑发展到现在,基本上没有介入到生活格局中来,它除了给那些银行提供了一个有历史感的地址和给外地人提供拍照留念的地方外,没有任何价值。上海外滩的建筑有20万平方米的话,那么,上海就有20万平方米没有加入到晚上7点半以后的生活中。因此,上海外滩必须植入新的商业功能,成为晚上可以亮着灯的生活场所,进入到上海人的生活中来。商业功能曾是旧外滩的灵魂,它必须回到今天外滩的体魄中来。必须强调,如果外滩到最后仅成为外地人去旅行拍照的地方,本地人反而不愿意去,这简直是一种讽刺。 顶升外滩让灵魂回归 复兴外滩的实施方案,计划将外滩中山东一路沿线的23幢大楼组成的西式建筑群全面依次升高约6米至外滩防潮堤平行或稍高,与现今的防汛墙成大体水平面,再在两公里的外滩十车道之上铺就新的架高的地平面,与临江的防波堤连接,建成一个临江的约10万平方米的,集观景、休闲、步行街、绿化带和商业设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功能的广场。如此一来,从浦西外滩建筑升高后的一层走出,经过新建的外滩广场便能像从前一样直接看到黄浦江江面了。而底层的架空区域则可用于设置车行道、停车场、临街商业等等。顶升后的外滩建筑群预计可增加7万-14万平方米的底层面积(依顶升后建筑物增加的层数而定),加上新增的广场,可以创建十几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按照外滩黄金宝地的平均楼市价格5万-6万/平方米计算,将产生40亿-70亿人民币的经济价值;如果将这些面积用来出租作商铺,按照人民币80元/平方米/天的价格计算,每年可回收10亿-20亿的租金;另外,还由此产生每年100亿-200亿人民币的间接商业价值。外滩寸土寸金,而顶升增加十几万建筑平米却不用买一寸土地,因为所有建筑物的底座和道路已经在那里并属于他们的业主了。这和在城市的任何地方买地建新设施完全不同。 然而,复兴外滩真正意义并不只是这些用数据表现的商业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带来的长远的社会和人文价值。潇博士强调说,在保护建筑物的同时,恢复对上海本地群众休闲和商业吸引力的外滩,加上黄浦江、陆家嘴风景和古西洋建筑群等绝无仅有的先天优势,外滩复兴后的繁荣一定会超过上海任何一个去处,并真正成为上海的象征,这就是外滩原有的灵魂。一个亲近自然、流水和绿色的城市之价值是无法仅用一个相同规模的钢筋混凝土城市之价值来衡量的。 优秀建筑 外滩1号 亚细亚大楼 曾用名:麦克倍恩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主要使用单位: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 位于中山东一路延安东路口的亚细亚大楼,有“外滩第一楼”之称。建于1913年。原为7层,后加了1层。外观为折衷主义风格,正立面为巴洛克式,柱式以爱奥尼克式为主,底层拱圈用镇石,外墙用石面砖。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万国建筑群 外滩3号 上海总会大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61年由在沪英侨发起创设,当时为英国总会所用,又叫上海总会,也称上海俱乐部。1910年1月,在原址建新楼,成为当时重要的社交场所。 新楼建筑为横直线条三段式处理,二层至三层中段增加了6根爱奥尼克柱头,为整幢大楼增加了立体感,大楼南北两侧对称,顶端各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窗户形状变化多端,细部雕刻细腻优美。大楼的室内装潢由日本建筑师设计,装饰华丽,长达34米的酒吧由黑白相间的大理石装饰,在当时闻名于世。大楼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外滩4号 有利大楼 曾用名:友宁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 1922年,旧屋拆除后建新楼。系上海第一幢钢框架的大楼,据说钢框架是向德国著名的克虏伯工厂订制。大楼高6层,正立面仿文艺复兴风格,外装饰为巴洛克式,大门两旁有修长的爱奥尼克式柱,外墙用花岗岩贴面。整座建筑开间大,楼层高。 外滩5号 日清大楼 又名:海运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华夏银行上海分行。 1921年日清洋行在中山东一路5号新建大楼,1925建成,由英商德和洋行设计,6层钢筋水泥结构建筑,从表面上看,该大楼的基本构造与上海的其他近现代建筑没有太大的差异,但其线条处理以横线条为主,具有近代日本西洋建筑的特征。 外滩6号 中国通商银行大楼 又名:元芳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香港侨福国际企业有限公司。 此楼原是一幢3层砖木结构的房子,东印度式建筑风格。1906年拆旧建新,由英商玛礼逊洋行设计,为假4层砖木结构,大楼外观呈英国哥德式建筑风格。装饰上具有欧洲宗教建筑色彩,青红砖镶砌,众多细长柱子钩勒墙面。后因维修时用水泥粉刷墙面,除框架外,原先的外貌已不复存在。大门入口竖有罗马廊柱。底层、二层为落地长窗,券状窗框,两肩对称。上层为坡式屋顶,并有一排尖角形窗。四楼南面为平台,是观光黄浦江的胜处。 外滩7号 电报大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泰国盘古银行。外滩电报大楼 外滩中山东一路的7号大楼,原是旗昌洋行的产业,轮船招商局将它买下后,即归属下的电报总局使用,故称 “电报大楼”。为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假5层砖石结构。以变化多端的古典式柱子,装饰从2楼到4楼的窗框,使建筑的立面富于变化和充满立体感。同时在顶层两边建有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屋顶,使整幢大楼颇具艺术韵味。在外滩的建筑群中,电报大楼体态虽然不大,但其建筑艺术的特征别具风格。 外滩9号 旗昌洋行大楼 又名:港监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招商局(集团)上海分公司。 1901年,轮船招商局将旗昌洋行的旧楼拆除重建,由通和洋行设计,为三层砖木结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东向外滩为主立面,以正大门为中轴线,两侧形成对称。大门两侧各有2扇罗马拱券型的落地长窗,2、3层有内阳台,以古典式柱子作支撑。楼内的木制楼梯扶手处有雕花,拦杆也十分精致。 外滩12号 汇丰银行大楼 又名:汇丰大楼、市府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为上海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现在使用单位:浦东发展银行。 外滩大楼群建筑中最显眼的一幢大楼,建于1925年。外形接近正方形,高5层,中部加上隆起的建筑为7层,上有一半球形屋顶。钢框架结构,外形呈仿古典的砖石结构,内部处理采用古典主义的形式,如爱奥尼克式柱廊,藻井式天花板等。室内装修考究,大厅内的柱子、护壁、地坪均用大理石贴面,不仅装有暖气,还安装了当时最先进的冷气设备。 外滩13号 海关大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上海海关。 建于1927年。建筑风格为欧洲古典建筑和近代建筑相结合的折衷式。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沿外滩高7层,用金山石砌筑。西部一直延伸到四川中路,高5层,二层以上用红机砖砌筑。沿外滩大门前为希腊多立克式柱廊,入口为大厅,内有繁复的石膏花饰和脚线,镶金和彩色马赛克的平顶。最高处为钟楼。 外滩14号 交通银行大楼 又名:上海总工会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上海市总工会。 交通银行新大楼1948年10月竣工,是上海解放前外滩最后建成的一幢楼。由鸿达洋行设计,大楼主体6层,中间为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正面和侧面均以垂直的线条来突出建筑的立体感。底层门框用黑色大理石作贴面,其余墙面均以白水泥粉刷。大门原为转门,入内是彩纹人造大理石铺成的过道,两侧靠墙为环状扶梯。扶梯用大理石作台阶,紫铜作栏杆。经扶梯上2楼平台,过4扇铝框玻璃门,进入高大宽敞的大厅。大厅由36根大理石柱作支撑。大楼内有库房、发电机、空气调节机、2部奥的斯电梯。整幢大楼的内部设计强调实用。 外滩15号 华俄道胜银行大楼 又名:华胜大楼、中央银行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上海外汇交易中心。 1902年竣工,由德国建筑师海因里希·贝克设计,项茂记营造厂施工。外观呈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复古建筑风格。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是以沉砂垫层代替打桩。外墙以釉面砖与花岗石镶嵌,大门左右有4扇券窗,2、3层立面惯以6根爱奥尼克立柱,3层檐下及柱顶均饰以欧洲神话人物头像的雕塑。进入正门,一条对称白色大理石扶梯直通2层营业大厅。大厅中央高达3层,用彩绘玻璃作天棚,室外阳光可透过天棚照到厅内。2、3层四周有精致典雅的彩绘玻璃回廊,营业大厅的沿廊壁上有雕刻精美的人物浮雕。 外滩16号 台湾银行大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招商银行。 建于1924年。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幢带有日本近代西洋风格的建筑,同时又广泛吸取各国建筑的长处,成为一个多种风格建筑的混合体。 外滩17号 字林大楼 又名:桂林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建于1921年,由德和洋行设计。大楼总高10层,三段式立面。底层立面用拉毛花岗石作贴面,正大门两侧各有一扇落地的罗马拱券长窗;中部立面3至7层,建筑外观采用近现代派简洁明快的设计手法,但饰以古典柱式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浮雕,使单调的平面增加了一丝活泼;上段立面,两侧为券式窗洞,中间树以双柱,形成内阳台。屋檐下原有8个裸体人物雕塑,后被水泥封末。顶部的南北两侧建有塔楼。字林大楼是近现代主义风格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结合较成功的一幢建筑。 外滩18号 麦加利银行大楼 又名:春江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1923年。文艺复兴时期折衷主义风格建筑,底层以花岗石作贴面,显得匀称协调而又给人以资本雄厚的感觉。第二层,外墙处理简洁,由巴洛克粗大石柱支撑,层次富于变化。 外滩19号 汇中饭店大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和平饭店南楼。 1906年拆旧建新,由祥泰洋行工程师施高塔设计,6层砖木混合结构,总高30米。外观呈文艺复兴样式的建筑风格。外墙用白色清水砖砌成,镶以红色水砖做腰线。门窗有圆弧拱,也有平拱。正大门为转门。屋顶建有花园,花园的东西两侧各建一座巴洛克式凉亭,夏秋季节可以坐在东侧的凉亭内观望黄浦江潮水。1911年,上海各界人士曾在这幢豪华饭店庆贺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 外滩22号 沙逊大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和平饭店北楼。 建于1929年,由公和洋行设计,是上海近代建筑史上出现的第一幢完全意义上的近现代派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厦高10层,局部13层,另有地下室,地面至顶端的高度为77米,是当时上海最高的建筑。立面以垂直线条为主,在腰线和檐口处有雕刻的花纹。外墙除第9层和顶部用泰山石面砖外,其余各层均用花岗石作贴面。 外滩23号 中国银行大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中国银行上海分行。 1937年建成,是外滩(中山东一路段)众多建筑中唯一一幢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大楼,是上海最成功的摩天大楼之一。分东西两幢大楼,西大楼为4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东大楼是主楼,高15层,地下层2层,共17层,钢框架结构。采用中国民族风格方形尖顶,其他栏杆及窗格等处理富有中国民族特色,每层的两侧有镂空图案,中国银行大楼是近代西洋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结合较成功的一幢大楼。 外滩24号 横滨正金银行大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分行。 建于1924年。楼高7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日本近代西洋风格建筑。原先是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底层石块为贴面,横线条清晰,产生明朗而轻快的感觉。二层至五层之间仿古典主义巨大石柱给建筑增加了庄重和典雅之感。 外滩27号 怡和洋行大楼 又名:外贸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上海市外贸局等。 始建于1920年,竣工于1922年11月,由马海洋行设计。外观为仿英国复古主义派建筑风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5层(1983年又加盖2层)。建筑平面呈凹字形,西面凹进,朝东立面呈三段样式。1、2层为一段,门和长窗为罗马拱券形,大块拉毛花岗石作外墙贴面,平整石块铺砌大门台阶,门的两侧装有一对壁灯。3至5层为第二段,有4根巨大的科林斯立柱作为装饰和支撑,立柱间为阳台和石栏杆。5层以上为第三段,层顶有较宽檐口,顶部为大平台,平台前有栏杆,中间是石屏,紧贴石屏建有一座圆顶,圆顶中心插有旗杆。 外滩28号 格林邮船大楼浦发银行大楼 又名:广播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上海广电集团。 1920年建成。总体为近代复古主义建筑,大门和边门均设计为罗马拱券,两侧建有花岗石古典柱式;从地面勒脚至二楼外墙用花岗石作贴面,造成一种厚重而又古典的情调。在临外滩的屋顶上设计了屋顶亭,形如远洋巨轮上的了望台,这种设计使此楼成为上海为数不多的仿生建筑之一。 外滩29号 东方汇理大楼 又名:东方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中国光大银行上海分行。 建于1914年,由英商通和洋行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典型的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入口拱门上方有一卷涡状的断山花,流露出法国情调巴洛克式的设计手法,中部是爱奥尼式巨柱,横竖向三段式处理明显。 外滩33号 英国领事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初建于1849年,1852年翻建,1870年毁于大火。现在的建筑为1873年建造。具有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主楼高两层,整个建筑平面为正方形,层顶用中国蝴蝶瓦,为了让底层有良好的通风,台基较高,立面上门窗较多,且多采用圆拱和平拱。 北苏州路20号 百老汇大厦 又名:上海大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上海大厦饭店。 建于1934年,22层,高88米。早期现代派风格的八字式公寓结构,外部处理与内部装饰简洁明朗,外观气势雄伟,现为三星级饭店。该大楼曾为北外滩的制高点,其18楼宽敞的观景平台,是鸟瞰外滩全景的佳处地点。 外白渡桥北堍黄浦路15号 礼查饭店 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浦江饭店。 建于1910年。外貌采用英国新古典主义建筑形式,楼高6层,是一座钢筋混凝土和砖木混合结构的建筑。五层窗旁建有大弧形拱券,三四层部分装饰爱奥尼克式大柱头,窗樘发券,有的采用弧拱,有采用平拱,整幢建筑凹凸面多,进深很深,故室内光线较暗。
上海外滩四大建筑典故?
亚细亚大楼
亚细亚大楼建成于1916年,高8层(初建时为7层,1939年加盖1层),由麦边洋行出资兴建,英商马海洋行设计,华商裕昌泰营造厂建造,建筑面积11723平方米。因其为当时外滩最高建筑,又是外滩1号,人称“外滩第一楼”。1917年,经营“壳牌”石油的亚细亚火油公司购买了大楼产权,将其作为华北总部。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大楼,平面呈“回”字形,使建筑物尤如井壁,外观为折衷主义风格,尽显华丽高贵的气派。
解放后,上海冶金设计院、上海市房地产管理局、上海市丝绸公司等入驻。1996年起曾为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上海银行等机构使用。
中山东一路2号:上海总会大楼
外观华丽的上海总会大楼
上海总会大楼建于1910年,地面5层,地下1层,由英国著名建筑师忒莱特设计,华斯·艾斯金公司承建,建筑面积9811平方米,是上海最早采用水泥为建材的建筑。
建筑外观为典型的英国复古主义样式,爱奥尼克式柱、芒萨尔式楼顶以及顶部南北两端各有一座巴洛克风格的瞭望亭,凸显大楼巍峨挺拔的身姿。
解放后,该楼曾改建为海员俱乐部。1971年改为东风饭店。1980年代,上海第一家肯德基餐厅即开业于此。现为外滩华尔道夫酒店。
中山东一路4号:有利大楼
有利大楼
有利大楼建于1916年,高6层,入口处为7层,英商公和洋行设计,华商裕昌泰营造厂建造,建筑面积13760平方米,为中国第一幢钢框架结构高楼。
大楼整体设计仿效文艺复兴风格,采取新古典主义与近现代主义相混合的折衷方式,线条流畅,外观优美华丽。
外滩4号地块的业主原为英商天祥洋行。1914年,洋行联合多家机构共同投资兴建该楼,取名“Union Building”,中文译名“联合大楼”。后来,大楼产权几经转手,直至1936年,为英国有利银行购得,更名“有利大楼”。
解放后,该楼曾为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等使用。
中山东一路5号:日清大楼
1925年完工的日清大楼
日清大楼始建于1921年,1925年完工,高6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由日本在华最大的航运企业——日清汽船株式会社投资兴建,英商德和洋行设计,建筑面积5484平方米。
当年建造时,由于资金不足,日清株式会社采取合资的方式,与一犹太商人联建,各造3层。因此,大楼外观揉合了日本近代西洋建筑与欧洲复古主义建筑的风格。
解放后,该楼曾为上海海运局等多家单位使用。
中山东一路6号:中国通商银行大楼
中国通商银行大楼
中国通商银行大楼始建于19世纪中后期,原为东印度式样三层砖木结构建筑,1906年翻建,由英商玛礼逊洋行设计,改造后为假4层哥德式风格的市政厅样式建筑,建筑面积4541平方米。
大楼原址为“会德丰拍卖行”所在地。1872年左右,该地块产权被轮船招商局收购,并由中国通商银行迁入办公。
解放后该楼曾为长江轮船公司使用。
中山东一路7号:电报大楼
20世纪初的电报大楼
电报大楼建于1908年,为假五层砖石结构,英商玛礼逊洋行设计,建筑面积3538平方米,是外滩建成较早的新古典主义建筑。
此楼以富于变化的古典柱式和美轮美奂的窗框装饰图案,烘托出整体的立体感。在顶层两边设计了带有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屋顶,优雅的外观令人印象深刻。
大楼的名称源自其使用者上海电报局。电报局成立后就在外滩7号轮船招商局所属的大楼内营业。不久,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和英国大东电报公司也搬入办公。20世纪初拆旧建新,建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电报大楼,并仍归上海电报局所用。
现为泰国盘古银行等使用。
中山东一路9号:招商局大楼
招商局大楼
招商局大楼建于1901年,仿文艺复兴式3层砖木结构建筑,通和洋行设计,建筑面积1360平方米。
大楼底层外墙由花岗石砌成,正门两侧为高敞的罗马式拱券形落地窗。二、三层为清水红砖外墙,原有科林斯式双柱外廊,后被改建为房间。如今,正门门楣上当年建筑时镌刻的“轮船招商局”5个大字仍依稀可见。
大楼原是美商旗昌洋行的产业,1891年,为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购得,作为办公之用。1901年,招商局将旧楼拆除重建。
现为招商局集团使用。
中山东一路12号:汇丰银行大楼
1923年建成的汇丰银行大楼
汇丰银行大楼建于1923年,为英国新古典希腊式建筑,由英商公和洋行建筑师威尔逊设计,英商德罗·考尔洋行承建,主体5层,中部穹顶2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23415平方米,是外滩占地最大、门面最宽的建筑。
整栋建筑物体态雄伟,中部的穹顶设计形似罗马万神殿建筑,外立面采用“三段式”仿古典砖石结构,典雅庄重,粗犷豪放。楼内装修考究,入口处有一八角形门厅,其顶部绘有彩色壁画,除中央一幅取材于希腊罗马神话的镶嵌画外,其余的八幅马赛克画,分别以设有汇丰银行分行的8个城市:上海、香港、伦敦、巴黎、纽约、东京、曼谷、加尔各答的主要建筑为背景。
解放后,该楼曾作为上海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现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使用。
中山东一路13号:海关大楼
1927年建成的海关大楼
海关大楼建于1927年,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观呈希腊式新古典主义风格,出自汇丰银行大楼的设计者威尔逊的手笔,可谓是汇丰银行大楼的“姐妹楼”,与其齐肩并列,相得益彰。
大楼分东西两部分,建筑面积39162平方米。东部面临黄浦江,高11层(包括顶部钟楼3层)。西部高5层,向北延伸到四川中路。
高耸的钟楼和海关大钟一直是上海的标志。现为上海海关等使用
中山东一路14号:交通银行大楼
1948年竣工的交通银行大楼
交通银行大楼建成于1948年,楼高6层(中部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装饰艺术派风格,由鸿达洋行设计,华商陶馥记营造厂建造,建筑面积9485平方米,是解放前在外滩建造的最后一幢高层建筑。
底层大门的门框用黑色大理石贴面,庄重华贵,大楼其余的墙面均涂以白水泥,形成色彩上强烈的反差。二楼大厅四周墙体均用红色瓷砖铺就,地坪也采用红色地砖,置身其中,一股热烈奔放的气息扑面而来。
现为上海市总工会使用。
中山东一路15号:华俄道胜银行大楼
落成于1901年的华俄道胜银行大楼
华俄道胜银行大楼建于1901年,3层砖石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新古典派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德商培高洋行设计,华商项茂记营造厂承建,建筑面积5018平方米。
尽管大楼仅有3层,但却拥有多个上海第一:上海首座用天然石料堆砌的建筑;上海第一幢使用瓷砖(白色釉面砖)作为外墙装饰材料的建筑;上海最早采用地砖的建筑(楼内地面用意大利进口彩色地砖铺垫,后被拆除)。
现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等使用。
中山东一路16号:台湾银行大楼
1924年重建后的台湾银行大楼
台湾银行大楼建于1924年,日本近代西洋建筑风格,英商德和洋行设计,建筑面积4008平方米。
建筑主立面配有4根欧洲古典主义式柱,使其整体富有欧洲古典建筑风格,尤如一座简化了的希腊神庙。但柱头装饰设计却趋现代感,可见设计者广泛吸取了各种建筑样式的优点。
现为招商银行上海分行使用。
中山东一路17号:字林大楼
1923年竣工的字林大楼
字林大楼建于1923年,高8层(连同顶楼下的夹层,顶部塔楼和地下室,实为11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英商德和洋行设计,美商茂生洋行承建,建筑面积9043平方米。
大楼底部一、二层贴以粗糙的大石块,中部三至七层采用近现代简洁明快的设计手法,装饰有古典柱式和文艺复兴式浮雕,使单调的平面增加了一丝活泼。顶部南北两侧建有巴洛克式塔楼。
1900年,字林洋行入驻外滩17号时,这里只是一栋3层的“东印度式”砖石建筑。1923年新楼落成后,《字林西报》社只使用其中的三个楼面,剩余的都用于出租,其最主要的租客即是1921年诞生在上海的友邦人寿保险公司。
1998年5月13日,外滩17号友邦大厦正式启用。
中山东一路18号:麦加利银行大楼
1923年落成的麦加利银行大楼(摄于1990年代)
麦加利银行大楼建于1923年,高5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英商公和洋行设计,英商德罗·考尔洋行建造,建筑面积12257平方米。
大楼外墙设计采用“三段式”,底层为花岗石贴面,坚固厚实;一对通贯二至四层的爱奥尼克式大石柱使建筑外观简洁明快。现在顶部的三角形屋顶是后加的。
解放后,该楼曾为中波轮船股份公司等使用。
中山东一路19号:汇中饭店
汇中饭店
汇中饭店建成于1907年,砖木混合结构,高6层,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英商玛礼逊洋行设计师司高塔设计,华商王发记营造厂建造,建筑面积11607平方米。
大楼的白色砖砌清水外墙与镶红砖腰线,使其与众不同,引人注目。刚建成时,六层顶上有屋顶花园,东西两端还各有一座巴洛克式凉亭,但都在1914年的大楼火灾中烧毁。重修时,改建为平顶。饭店内有120套标准客房,配备独立的卫生设备。
解放后,曾由上海市建筑工程局等单位使用,1965年改建为和平饭店南楼。现为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
中山东一路22号:沙逊大厦
1929年落成的沙逊大厦
沙逊大厦建于1929年,因是英籍犹太人维克多·沙逊(人称“跷脚沙逊”)的产业而得名。大厦高10层(局部1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英商公和洋行设计,华商新仁记营造厂承建,建筑面积36317平方米,是上海第一幢完整意义上的近现代派建筑。
大厦具有芝加哥学派建筑风格,平面呈“A”字形,外观简洁,富于垂直感。东部屋顶为金字塔形,高19米,表面覆以紫铜皮,显现墨绿色,在外滩众多建筑中别具一格。
大厦落成后,主要由华懋饭店使用。1956年,沙逊大厦改称“和平饭店”对外营业。现为和平饭店。
中山东一路23号:中国银行大楼
1937年落成后的中国银行大楼
中国银行大楼建于1937年,钢框架结构,分前后两部分,前部主楼17层(包括地下2层),后部辅楼中间高8层,两边各为6层和4层,建筑总面积32548平方米,主要由建筑师陆受谦设计,华商陶桂记营造厂建造,是外滩建筑群中唯一一座中国设计师的作品。
大楼立面以垂直线条为主,视觉简洁。屋顶为平缓的四方攒尖顶,暗绿色的琉璃瓦和檐部的斗拱装饰体现出浓郁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
现为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使用。
中山东一路24号:横滨正金银行大楼
1930年代的横滨正金银行大楼
横滨正金银行大楼建于1924年,钢筋混凝土结构,高6层,英商公和洋行设计,英商德罗·考尔洋行承建,建筑面积19359平方米。
大楼为新古典主义商业性建筑,以正门为纵轴线,左右对称。底层以拉毛的花岗石贴面,古朴、自然;二至五层之间用两根爱奥尼克柱式,增强了建筑的层次感与立体效果。
现为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使用。
中山东一路26号:扬子大楼
建于1920年代的扬子大楼(摄于1990年代)
扬子大楼约建于1920年,钢筋混凝土结构,高7层,新古典主义风格,英商公和洋行设计,建筑面积5561平方米,因是扬子保险公司投资兴建,并作为公司总部而得名。
外立面为两端对称状,底层为平梁式入口,二层装饰半圆形券窗,三至五层饰通贯壁柱,六层中部为爱奥尼克式双柱柱廊。
现为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使用。
中山东一路27号:怡和洋行大楼
1922年落成的怡和洋行大楼
怡和洋行大楼建于1922年,钢筋混凝土结构,高6层,英商马海洋行设计,华商裕昌泰营造厂建造,建筑面积14300平方米。
大楼仿照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样式,平面呈“凹”字形,整幢建筑外墙使用花岗石垒砌。一、二层门窗采用半圆拱形配以粗凿的石壁,具有浓厚的古罗马建筑风格。三至五层中部贯以4根科林斯式大理石圆柱,石雕的窗框,宏大的气势中不乏细腻的处理。1983年,在顶部加盖两层,改变了原来的建筑式样。
解放后该楼曾为上海市外贸局使用。
中山东一路28号:怡泰大楼
1922年建成的怡泰大楼
怡泰大楼建于1922年,钢筋混凝土结构,高7层(其中地下2层),英国新古典派文艺复兴式样,英商公和洋行设计,建筑面积12825平方米。
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狭。底部两层外墙用大块花岗石砌成,室内装饰采用大理石楼梯、马赛克地坪、硬木拼花地板。从远处望去,大楼形如远洋巨轮上的了望台。
解放后,该楼曾作为上海广播电影电视局、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的办公场所。现为上海清算所使用。
中山东一路29号:东方汇理银行大楼
充满法国古典主义风格的东方汇理银行大楼
东方汇理银行大楼建于1914年,钢筋混凝土结构,高3层,典型的法国古典主义样式,英商通和洋行设计,华商协盛营造厂建造,建筑面积2772平方米。
设计师运用夸张的手笔,将短檐、波浪形墙面、浮雕、爱奥尼克式柱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解放后,长期为上海市公安局交管部门使用。现为中国光大银行上海分行使用
中山东一路33号:原英国领事馆
1873年重建后的英国领事馆
该楼建于1873年,为典型的英国文艺复兴式2层砖木结构建筑,由英国建筑师克罗斯曼和伯依斯设计,占地38559平方米。
建筑外墙为清水砖墙,典雅朴素;屋面为四坡式,覆以蝴蝶瓦,做工考究;底层的券廊、落地窗与二层的廊式内阳台使其处处渗透着秀美匀称的气息。在主楼北侧还有一2层砖木楼房,有廊与主楼相连。临江一侧是2.5公顷的宽阔大草坪,绿草茵茵,参天大树环抱四周。
解放后曾为国际旅行社上海分社使用。
注:由于历史的原因,外滩建筑所在的地块产权几经更迭,个别建筑在建造时占有多幅地块,建成后仅使用其中一幅地块的门牌号码,由此造成外滩建筑群门牌编号的“断码”现象。如汇丰银行大楼原址为黄浦滩路(今中山东一路)12号,为建设新厦所需,汇丰银行收购了毗邻的10号和11号地块。待1923年汇丰银行新楼落成后,其即以黄浦滩路12号作为门牌号,原有的黄浦滩路10号、11号便从此消失。
风景园林设计研究生就业怎么样?
风景园林专业的就业前景是断崖式的,只要找到工作的大部分就会很牛。业务技术能力稍微差一点的同学很难就业。因为怎么说讷,国内大型的园林公司并不是很多,但是园林事业小单位是很难承载大型项目的。很多活儿基本上都被国内外大型公司和各个城市设计规划院做了。小公司做的都是分包的小项目,专业性并不是很强。所以并不需要特别资深的人士。所以是金子就会被认可哦。
风景园林专业想要就业本行业的话,首先就是要考研考研考研。选择大型景观园林公司上班、国内做的比较好的,有土人啊、东方园林啊、上海的日清啊等等都是比较牛的存在。或者是去建筑相关的行业、中建中铁旗下的子单位和子项目遍布全国乃至全世界,风景园林也都是可以考相关单位的,不用愁工作。当然他们的用人条件也是比较苛刻。悄咪咪的说,个人特别喜欢土人的设计理念,学长说,土人现在内荐比较好进,有导师推荐或者内部学长学姐引荐的话,进去会更容易一些。
要么还可以考规划院。运气好的话跟着项目领导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包括组织能力、策划方案、统筹各政府类部门的衔接工作,这些都是比专业还要可贵的东西。如果你只是技术强的话,不太爱参与组织的话。也有可能分配到非常细分的工作。我的导师就跟我说过他以前在规划院,每天流水作业画窗户,天天都是窗户,他就崩溃了。后来辞了,考了学校。感觉更喜欢和人打交道。
还有就是从事相关专业,进入高校做教师,走学术方向。这个的话,也是比较难的。国内的高校虽然很多,但是相关专业的老师并不是很空缺,要考的话也是比较难。要是本校老师认可你的能力,学校缺相关专业老师,从讲师开始做也是不错的选择。
上海陆家嘴几幢摩天大楼的设计者都是谁?
提及著名设计师,不得不由让人心生崇拜。因为他们是这个世界的稀罕物,简单一个比喻,恐怕全世界的建筑设计大师的人数还没有全世界的国家首脑人物加在一起的人数多!这就是我对于设计师的第一印象了,而提到上海陆家嘴摩天大楼的设计师,据我了解比较著名的有如下几位:
金茂大厦
设计单位:由美国最大的建筑师-工程师事务所之一的美国芝加哥著名的SOM设计事务所设计规划。由前任设计合伙人,Adrian Smith主创设计。
设计师:阿德里安·史密斯(Adrian Smith)
个人简介:阿德里安史密斯生于1960年,在1984年8月19日在芝加哥,从伊利诺伊大学毕业 。曾在世界著名设计事务所SOM中工作,但2006年离开该事务所,自己创办公司。
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建筑师之一
个人成就:史密斯设计的建筑遍布全世界,包括上海的金茂大厦、美国特朗普国际大厦、美国迪尔伯恩中心大楼、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大楼、美国波士顿Rowes码头等。曾在2004开始担任迪拜塔的主设计师,2014年1月4日高828米的迪拜塔竣工,因此摘得世界第一高楼设计师的光环,
东方明珠
设计单位: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师:江欢成
个人简介:(1938.11.23--)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城北人。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总工程师,江欢成设计事务所所长。
个人成就:第一次成功地将30米天线卫星地面站设计在软土地基上,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是世界第三高大楼金茂大厦(420米高,88层)业主的设计顾问组和SOM的设计代表组的负责人。由他总负责设计的东方明珠塔(463米),在造型、结构及功能等方面,得到国内外普遍好评;总负责设计的558米高世界最高塔雅加达塔,在和世界第一流建筑师的竞争中一举中标,为我国建筑设计开拓国际市场作出了贡献。
环球金融
设计单位:日本森大厦株式会社
设计师:威廉·佩德森
个人简介:先后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建筑,1966年获得罗马建筑奖并移居罗马。1976年,他与好友尤金·科恩以及谢尔登·福克斯一起创办了KPF(KohnPedersen Fox)建筑师事务所,并担任设计负责人。现在,KPF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高层建筑设计机构之一。
个人成就:参与设计了很多世界各地的高层建筑,如法兰克福的德国DG银行总部、蒙特利尔的IBM总部、位于芝加哥的瓦克大道333号办公楼,还有现在正在建设并即将完工的韩国首尔三星总部大厦。
上海中心大厦
设计单位:美国SOM建筑设计事务所、美国KPF建筑师事务所及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等多家国内外设计单位提交了设计方案,美国Gensler建筑设计事务所的“龙型”方案及英国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尖顶型”方案入围。经过评选,“龙型”方案中标,大厦细部深化设计以“龙型”方案作为蓝本,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施工图出图。
大家看了我所分享的资料有什么想法呢?还有那些请大家也一起分享一下。
外滩的建筑属于谁?
1.外滩1号 麦克倍恩大楼
麦克倍恩大楼→亚细亚大楼→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
建成于1913年。1966年前,英国壳牌公司和荷兰皇家石油公司的子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长期租用这幢大楼的底层。1996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入驻至今。
2.外滩2号 上海总会大楼
上海总会大楼→日军海军武官府→国际海员俱乐部→东风饭店
该楼建于1864年,是外滩著名的建筑。上海总会曾是英国在沪侨民的俱乐部,重要的社交场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总会被关闭。敌伪时期曾为日均海军武官府。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了这幢大楼,改建为国际海员俱乐部,大门上加装了挑出的大雨蓬。1971年改为东风饭店。
3.外滩3号 友宁大楼
友宁大楼→有利大楼→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外滩3号
建成于1916年,随即被华商保安、保家等保险公司联合租赁。租赁者于1922年出资重建。1953年,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租用该楼。2004年改建为高档购物消费场所“外滩3号”。这是英资公和洋行在上海设计的第一个作品,也是上海第一幢钢框架结构大楼。
4.外滩5号 日清大楼
日清大楼→招商局办公大楼→上海轮船公司→商务楼&高级餐厅
建成于1925年,由日资航运企业日清汽船株式会社和一个犹太商人合资建造。1990年代,海运局迁往东大名路新楼,2006年被改造成高级餐厅。
5.外滩6号 中国通商银行大楼
拍卖行→中国通商银行大楼→长江轮船公司
建成于1897年,原来是一家拍卖行,3层殖民地式建筑。因旁边的小路是元芳弄,所以该大楼也曾被称为元芳大楼。
外滩7号 大北电报公司大楼
旗昌洋行→电报大楼→新通商银行大楼→泰国驻上海总领事馆
建成于1908年,原是旗昌洋行的产业。该楼的设计者为英资通和洋行,是一幢典型的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大楼,横、竖三段式手法处理十分明显。
7.外滩9号 招商局大楼
旗昌洋行大楼→招商局大楼→名牌店
19世纪远东最著名的美国资本企业旗昌洋行于1846年将总部迁至此地。1877年,旗昌轮船公司,连同在外滩9号的办公室大楼卖给1873年成立的受李鸿章保护的中国官商合办企业轮船招商局。现已成为夏姿上海旗舰店。
8.外滩12号 汇丰银行大楼
汇丰银行大楼→市府大楼→上海市档案馆
大楼由著名的英资建筑设计机构公和洋行设计。是远东最大的银行建筑,仅次于英国的苏格兰银行大楼的世界上第二大银行建筑,被认为是中国近代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的最高杰作,至今依然被公认为是外滩建筑群中最漂亮的建筑。
9.外滩13号 海关大楼
海关大楼→上海海关
1857年,外国人在此地建成一座中国衙门式的关署。由公和洋行设计,建筑风格总体上属于古典主义,大楼高8层,上面有高大的钟楼,10层楼高,是仿美国国会大厦的大钟制造的,是亚洲第一大钟,也是世界著名大钟之一。
10.外滩14号 上海市总工会
宝顺洋行→德华银行→交通银行大楼→上海市总工会
最初是英资企业宝顺洋行的产业,19世纪下半叶被徳华洋行买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大楼被交通银行上海分行接管。1951年,交通银行总行迁回北京,外滩14号则由上海市总工会进驻,大楼由囟牙利鸿达洋行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1947年,这里被建为装钸艺术运动主义风格的6层大厦,也是外滩建筑群中最后建成的一座。
11.外滩15号 华俄道胜银行大楼
华俄道胜银行大楼→国民党中央银行→上海航天局→上海外汇交易中心
大楼的设计者为德资的倍高洋行,建筑属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复古风格。
12.外滩16号 台湾银行大楼
台湾银行大楼→招商银行上海分行
台湾银行原为日商银行,是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之后,日本在台北开设的,1911年又在上海设立分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将台湾银行划归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所有。
13.外滩17号 友邦大厦
字林大楼(桂林大楼)→友邦大厦
原为《字林西报》大楼,是上海第一幢高层建筑。大楼室内白色大理石地坪,黑色大理石墙面,金色马赛克穹庐顶,十分气派。
14.外滩18号 麦加利银行大楼
麦加利银行大楼→春江大楼→名牌店
建于1923年,是一栋有着84年历史的市级经典保护建筑,位于外滩南京东路口,原名麦加利银行的外滩十八号楼,曾是英国渣打银行驻中国的总部。
15.外滩19、20号 和平饭店
中央饭店→汇中饭店→和平饭店
现为和平饭店,分为南楼和北楼,南楼原为汇中饭店大楼,北楼原为华懋(mào)饭店大楼。
16.外滩23号 中国银行大楼
中国银行大楼→中国银行上海分行
建成于1937年,外滩众多建筑中唯一一幢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大楼,是上海最成功的摩天大楼之一。
17.外滩24号 横滨正金银行大楼
横滨正金银行大楼→中央银行大楼→人民银行华东区行→工商银行上海分行
是1924年横滨正金银行在中国上海所建的分行大楼,由英资公和洋行设计建成,属于日本近代西洋风格建筑。
18.外滩26号 扬子大楼
扬子大楼→农业银行上海分行
建成于1920年,因“扬子水火保险公司”得名,现使用单位为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
19.外滩27号 怡和洋行大楼
怡和洋行大楼→上海市外贸局
大楼的设计者为英资思九生洋行,呈复古主义派的建筑风格,建筑平面呈凹字形,西面凹进,朝东立面呈三段样式。
20.外滩28号 格林邮船大楼
格林邮船大楼→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
外观设计为新文艺复兴式,顶层建有塔楼。
21.外滩29号 东方汇理银行大楼
东方汇理银行大楼→东方大楼→光大银行上海分行
大楼的设计者为通和洋行,大楼的建筑风格为法国典型的古典主义,雕刻精美。
22.外滩33号 半岛大酒店
英国驻沪总领事馆→上海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用房→半岛大酒店
建成于1873年,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最古老的也是唯一一座19世纪建筑物。起初的领馆建成于1849年,在1870年的一场大火中烧毁,到1873年新大楼重建完工。
日清设计在业内口碑如何?
上海老牌住宅设计公司,住宅建筑设计的黄埔军校。老板宋照青老宋业界大佬。
优点是去干2-3年后跳槽上海的同类住宅设计公司随便跳,缺点是进去全靠自己悟性,基本没人带,需要能够熬下来。加班多,女孩子慎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