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乔治鲁奥代表作品赏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乔治鲁奥的画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 1、油画《老国王》是谁画的?
- 2、Chapter 26.鲁奥——《小丑》【一幅画开启的世界】
- 3、乔治·鲁奥 | 继伦勃朗之后最伟大的宗教画家
- 4、卢奥是什么画派
- 5、怎样评价乔治奥威尔的《A Hanging》?
油画《老国王》是谁画的?
老国王 【类别】油画 、 名画
【作者】 乔治·鲁奥
【规格】76.8×54厘米
【属地】现藏匹兹堡卡内基学院
【简介】
表现主义绘画以德国为中心,但它的激发剂还要归因于荷兰画家凡·高的艺术,这是史家所公认的事实。可是法国的野兽派绘画给表现主义的影响要更直接,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野兽派画家乔治·鲁奥的创作就是一具明显的实例。
法国画家乔治·鲁奥(1871.5~1958. 2)原是法国象征派画家莫罗的学生,与马蒂斯是同路人。他出生于细木工家庭。据说在凡尔赛军队强攻贝尔维尔那年,他母亲躲在地窖里,一颗炮弹落在邻居房上,爆炸声吓惊他母亲,于是加速了分娩,这位未来的画家就这样来到了世界上。他先在巴黎装饰艺术学校夜校部学画,后来在玻璃制作坊当学徒,在那里接触了修理中世纪教堂玻璃窗画的作业。这门技艺对他以后的绘画有极大的影响。从此他热爱玻璃镶嵌工艺,并成了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
1891年乔治·鲁奥在莫罗的画室学习,莫罗死后,他曾被任命为陈列莫罗作品的美术馆馆长。他与野兽派画家的志同道合,是于1898年在接受凡·高、高更和塞尚的艺术影响下开始的。鲁奥的宗教感情是他的社会道德观变化的表现,他曾憎恶法国社会道德的腐败现象。在经常出入巴黎地方法院时,看到一些"失去上帝恩宠的人们",因而在他的画上增加了色衰的妓女、落网的歹徒、冷酷的法官等形象。1914年开始创作油画,色彩用得很厚,还用黑线勾轮廓,形体被大大减化,而且画得很大。这些形象也象他年轻时熟悉的玻璃窗画一样,所画题材也都离不开宗教,如《圣容》、《耶稣遭受士兵们的嘲笑》、《耶稣和大祭司》等。画上的基督形象是一种悲剧的面具,而且轮廓画得很粗。
这一幅《老国王》也非常典型,它体现出彩色玻璃窗画的特色。颜色很厚,黑色勾轮廓,老国王的侧面形象显得忧伤,不象国王,倒象个苦难者的化身,与基督受难像差不多。这幅画的制作年代应是1916~1917年,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间,鲁奥反复修改了这幅画,借以寄托画家对苦难人民的同情。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我是荒原里受苦难人的沉默的朋友。我是永恒苦难的常春藤,它攀缘在这被弃的墙上,墙内是反叛的人们藏着他们的罪恶与善行。作为基督徒我相信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联系他的作品,再来看他的创作思想,与其说鲁奥是野兽派画家,不如说他是表现派画家更恰当些。
1947年,鲁奥把自己认为不是他的代表作品共315幅画公开烧毁。晚年,在他的画上增加了一种绿色和一种黄色。对于耶稣形象,他仍依依不舍。此幅《老国王》有76.8×54厘米大,现藏匹兹堡卡内基学院。
Chapter 26.鲁奥——《小丑》【一幅画开启的世界】
【日本】高畑勋 著
普利司通美术馆那幅《郊外的基督》,让很多人都成了鲁奥①的爱好者。它描绘了月光下照耀下偏僻无人的郊外景象。其间,有个小小的、穿白衣的男人,领着两个孩子伫立在那里,似乎正在祷告。站在画前,你会觉得自己内在的什么被涤荡了,可以把一个被净化的自己领回家去。这是曾经以迅疾薄涂的笔触朝社会发泄强烈愤懑的鲁奥,向着日后运用厚厚的色彩描绘深刻寂静的画作,开始蜕变转化的重要之作。并且打从一开始,它就是简直令人生畏的杰作。与《郊外的基督》并列悬挂的,是这幅《小丑》,自五十年前开馆以来,就始终挂在旁边。在我心中,这两幅画是无法分割的。
画中这位美丽的女子,在某个时期曾是我心仪的对象。我一次次凝望着她,印象虽经历过各种改变,却从未把她看作过男性。当然,“pierrot”(小丑)是个阳性名词。我虽明知这一点,也依旧不肯承认他是男人。为什么我会这样想呢?因为,这幅画实际是张菩萨像。
乔治·鲁奥,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也被称为“20世纪最杰出的宗教画家”。他的画,多数运用单纯简洁的基础性图形,然后像彩色玻璃镶嵌画那样,以粗壮的黑线在边缘勾勒出轮廓。中间部分,则厚厚地涂上一层又一层颜色。那饱满浮凸的色块,处处散发着深刻或者说美丽的光芒,使人为之迷醉。我所喜爱的鲁奥,无论画的是何主题、是何内容,他的配色、诸种色彩,及复杂的材质感,都以其压倒性的存在感捕获着我的心神。它引起了一种几乎可以称作“神圣官能性”的愉悦感受,常常在距离抽象画仅有一纸之隔的地方才停下脚步。他的笔下,无论风景还是花朵,全都带有一种宗教感。这话,许多人都曾讲过。然而所谓“宗教感”,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鲁奥并不是将宗教作为一种绘画题材,去描绘基督教规定范式下故事性的宗教画。包括系列画作《受难》在内,他画了大量的耶稣像,其中多数呈现出来的,都并非我们惯见的那个瞬间。倒不如说在画中,耶稣极其日常地与人们打着交道。他对孩童慈爱,与人们交谈,有时则像《法庭上的基督》那样,混在旁听席的人群里,注视着虚伪的审判如何进展。《郊外的基督》亦然,如果你不知道题名,恐怕不会留意到巴黎的偏僻郊外,被画得像个小圆点一样的男人就是耶稣。关于这幅画,鲁奥本人也曾对福岛繁太郎解释说:“我在偏僻的街道上,画了一对贫穷的父子。”福岛是一位全家所有人都与鲁奥有过交往的收藏家。而且到了晚年,鲁奥也画过几张构图极为单纯、明亮光辉的黄昏景色。在那洋溢着光明与至福的风景中,有个像是耶稣的人物,与众人一起被画成了一个小小的圆点。
我们从鲁奥的这些绘画当中,确实感受到了“宗教式”的触动。那些特质,究竟是不是属于天主教呢?法国某著名美术研究家曾提出过这样的疑问:“那些连基督徒也不是的日本人,能理解鲁奥的艺术吗?为何鲁奥那样受日本人喜爱?”可是我倒想反问:鲁奥的画,算是一般意义上的天主教艺术吗?
近乎没有宗教信仰的日本人,不管是米开朗基罗还是鲁本斯②,实际上都没有从那些大画家的宗教画中获得过什么宗教式的触动,只有对杰出画作本身的感叹。无论是气度非凡、端坐天庭宝座的基督,还是被钉在十字架上、逼真地流着鲜血的基督,望着这名男子,我们并没有被唤起什么宗教情感。反倒是鲁奥的绘画有种巨大的力量,几乎跟基督毫无关系地激发了潜藏在我们内心的、难以说得清缘由的信仰心。也正因如此,以《受难》为首,鲁奥的大量佳作才被送往日本,画展一办再办,他才被日本人一直喜爱至今,不是吗?
那么,鲁奥的绘画究竟为何具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呢?这个问题,根本不可能解释得清楚。不过我想,至少可以确定,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鲁奥的风景和人群中的基督,会与你我凡人在一起,一起烦恼,一起祈祷。或许,我们在其间感受到一种好似日本佛陀般的存在,内心涌起了亲近之感,才愿意被鲁奥的绘画世界所拥抱吧。
《小丑》中那张细长的面庞,占据了纵长75.2厘米的画面的一半以上。人物闭着眼,仿佛正承受着悲伤。因为是正面像,这张大大的脸庞与观者完全正对。如此,你马上就能察觉,这和面对一尊佛时的感受十分相似。这张脸,虽双目低垂,却意识到对面你的存在;表情悲伤,却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和佛陀一样,为了他注视之下的我们。
正如我觉得这名小丑是个女子,许多人也一直以为观音是个女人。双目低垂,双手合十,持祈祷姿势的千手观音等,都是“菩萨”。所谓菩萨,不是已经抵达了解脱境界的佛陀,而是寻求开悟、自身尚在努力修行的人,他们并非女性。不过虽说不是女性,感觉却像日本的许多佛一样,不是以男身男相来普度众生,而是以大慈大悲的母性救苦救难,陪伴我们,接纳我们,与我们一同烦恼悲忧,一同行人间路。观音和地藏等,都不是只顾自己走在成佛途中的菩萨。京都永观堂里的回头阿弥陀如来像,也是回身温柔地张望等待着落在身后的众生。就连佛僧运庆③雕刻的大日如来像,亦眉目低垂,在为众生祈祷。西洋中世纪的基督像与东南亚的佛像,却都自信满满,双目炯炯圆睁,呈现出男人的模样。这点可谓大大不同。当然,其他地域的佛像,也多是持冥想、祈祷之姿。但日本的佛像,却不知哪里稍显抽象化,不强调人的属性及生动个性的一面,这点也令我们观者愿意双手合十,顺从地去敬拜它。
鲁奥笔下多描绘滑稽演员或小丑,也有人将这些丑角理解成遭受羞辱的耶稣。鲁奥确实既有这样的作品,也有看起来不具这种倾向的作品。而不管哪一类,滑稽演员与小丑都确实是我们人类存在面貌的一种象征。其中,也包含耶稣。然而,像《小丑》这样只描画脸部的、双目低垂的正面人物像,仅此一幅,再无其他。像《受难》系列里的第23号《思索,深邃的目光》那样的基督像,在原本的版画当中,眼睛也是睁开着的。垂下眼帘的小丑和女丑角,虽说有那么几幅,但全都不是正面像,那份忧愁的悲绪,都是朝向其自身的。而这幅《小丑》却属于例外。因此我无论如何都觉得,《小丑》与《郊外的基督》这两幅画被挂在一起,绝非偶然,而是有着更深刻的意义。我认为这位小丑,她就是菩萨。
乔治·鲁奥 | 继伦勃朗之后最伟大的宗教画家
乔治·鲁奥
Georges Rouault
1871年5月27日 1958年2月13日
乔治-亨利·鲁奥,法国野兽派、表现主义画家。
他从中世纪教条的哥特玻璃装饰画中汲取灵感,他常用浓重的黑色线条勾画出人物的轮廓,作品通常含有强烈的宗教情绪,表现真诚的信仰,反对一战前夕欧洲社会的罪恶、腐败。
作品名称: Face à face (Face to Face), from "Miserere et Guerre"
日期: 1914 1927
实际尺寸: 67.3 x 82.6 cm
材质: 蚀刻版画
画作细节
出生于巴黎的一个穷人家庭,14岁开始在玻璃厂做学徒,学习如何修复玻璃及在玻璃上作画。他在业余时间在夜校学习美术,1891年进入法国美术学院,成为居斯塔夫·莫罗的学生,并在莫罗去世后担任居斯塔夫·莫罗美术馆馆长。
作品名称: Head of a Clown
日期: 1907-1908
实际尺寸: 48.9 x 61.6 cm
材质: 纸板油画
作品名称: Ecce Homo
画作细节
作品名称: The Holy Face
画作细节
作品名称: Paysage biblique
画作细节
作品名称: Hiver, Lepre de la Terre (Winter, Leper of the Earth)
创作日期: 1922
实际尺寸: 51 x 36.5 cm
材质: 蚀刻版画
画作细节
鲁奥是介于野兽派和表现派之间的画家,他的画风强悍、粗犷,但并不野蛮和随意。他在画画过程中还是非常强调画面的构成,面面的黑白配置合理协调,构图坚固稳定。他构图的经验和能力,来源于他早年从事中世纪彩色玻璃窗的修复,那些装饰绘画构成对他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晚年他由于感觉自己时日无多而烧掉了自己的300幅未完成作品。
更多欣赏
本平台所推送的内容属于原权利人所有
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卢奥是什么画派
卢奥是野兽画派
乔治·卢奥(GeorgesRouault 1871-1958)1871年5月27日生于法国巴黎。画家,野兽派代表人物。卢奥的作品始终蕴含着深沉的宗教情节和意味,显得格外明净超脱。真可谓,洗尽铅华、归于平淡。
他的画用各种颜色交叠渗他的画用各种颜色交叠渗透,造成厚重丰富的肌理和斑斓多变的色彩效果,给人以犹如岩石般的质感之美,耐人玩味。在到了晚年时的1950年左右,他不再用刮刀刮掉颜色,而是不断地将颜色一层层追加上去,画面产生浮雕般的视觉效果,更加凝重沉实。
卢奥作品中色彩的对比是强烈的,红黄蓝绿等有彩色与黑白等无彩色的卢奥作品卢奥作品中色彩的对比是强烈的,红黄蓝绿等有彩色与黑白等无彩色的运用营造出夺目装饰效果,并透露出某种深沉含蓄神秘幽邃的宗教意味。他的作品充满了悲剧的美,是崇高的几近丑的艺术、是悲怆、是沧桑之美,作品张扬着老辣古拙撼人心魄的力量。强悍恣肆的笔触,粗涩斑驳的肌理,强烈醒目的色彩,映照着卢奥自信执拗,含忍豁达,虔诚深邃,超凡脱俗,特立独行的性格魅力。
在艺术之路上,他用在艺术之路上,他用宗教般的狂热苦心求索,终到晩年修成正果。卢奥别具一格的作品终于在世界美术史上赢得一席之地,他是多少个世纪才能产生的一位伟大而又纯粹的画家。
1971年是乔治·卢奥诞生100周年,1971年1月1日,法国邮政发1971年5月27日是乔治·卢奥诞生100周年,1971年4月3日,法国邮政发行了1971年度一套三枚的“绘画艺术系列”邮票,其中第三枚就是“绘画艺术系列,乔治·卢奥绘画作品:空想”绘画邮票,见本页右上角所示。以纪念这位画家,野兽派代表人物。
怎样评价乔治奥威尔的《A Hanging》?
一个揭露历史的剧。讲的是外国侵略,当地人和侵略者对无辜人民的迫害。病态而冷漠的社会。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年6月25日-1950年1月21日),英国著名小说家、记者和社会评论家。
他的代表作《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是反极权主义的经典名著,其中《一九八四》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英语小说之一。
1903年生于英国殖民地的印度,童年耳闻目睹了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尖锐的冲突。与绝大多数英国孩子不同,他的同情倾向悲惨的印度人民一边。少年时代,奥威尔受教育于著名的伊顿公学。后来被派到缅甸任警察,他却站在了苦役犯的一边。
20世纪30年代,他参加西班牙内战,因属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派系(第四国际)而遭排挤,回国后却又因被划入左派,不得不流亡法国。
二战中,他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从事反法西斯宣传工作。1950年,死于困扰其数年的肺病,年仅47岁。乔治·奥威尔一生短暂,但其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审视和记录着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做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预言,被称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
乔治鲁奥代表作品赏析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乔治鲁奥的画、乔治鲁奥代表作品赏析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