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繇写餽字的书法是什么名字?
钟繇写餽字的书法是《荐季直表》
楷书是谁创造的?
楷书这种书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并不是某一个人发明创造的。楷书的形成是在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书家钟繇,一直被后世公认为楷书从创造者,其实是不对的。钟繇只不过是把当时的楷法发挥的最好的,是当时楷法的集大成者。
长沙吴简
1984年开始有少数的吴简出土问世,在这些吴简当中就有一些楷书初期的文字。而后来长沙古井中发现的吴简更是让世人瞩目,出土了近十万枚吴简,楷书、隶书、行书、草书都有。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吴国还是相对保守的,钟繇是魏国的,因此说明当时的楷书还是已经普遍开始修行了。
出土的吴简当中以《朱然名刺》为最佳,楷书笔意最高,隶书笔意最少。横画末笔顿笔下敛,竖画有垂脱之态,撇画挺劲,捺画有三折过的笔势,折笔方峻呈圭角,而且结字剞侧而显姿态,十分接近后世成熟的楷书。
钟繇的楷书是后世所公认的,也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钟繇并不是楷书的创制者,但他是文献记载中以楷书闻名于世的书法家。钟繇对楷书的贡献在于他对楷书的加工整理和提倡推广,于是后人就把楷书的发明权归到他的名下,供奉他为“楷书之祖”。
钟繇传世的楷书作品为《宣示》《力命》《荐季直》《贺捷》四表,都是小楷。钟繇的楷书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还不能完全把隶意清楚,比如体型较扁、“字细画短”、“长而逾制”之类,另外就是笔画较直,迟涩,转折还没有那么流便,所以后人评价钟繇的书法是“容貌若愚”“大巧若拙”,有着高古的意趣。正是因为钟繇的楷书中还存在着隶意,因此被后世称颂为古雅,同时也为王羲之留下了对楷书完善美化的余地。
王羲之的楷书更加内敛,笔法称为“内擫”。跟钟繇的楷书相比,羲之的楷书笔画之间的结构关系更加紧密,体态匀称整饬,他将楷书的笔法、笔意、结构推入到形巧而势纵的新境界。王羲之的楷书与后世的楷书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这是楷书的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所以说楷书不是某一个人发明创制的,而是文化发展的结晶。
为什么一些人说钟繇是“楷书之祖”?
楷书,历史上曾称正书。那时的正书,不是今天所说的正书,现在的正书是篆隶楷的总称。
楷书的雏形,可以追溯到东汉,其来源,有说是隶书,有说是行书,总之,它是由隶书的俗写体发展而成的。
现在所见篇幅完整的书法作品,年代最早的,是钟繇写于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的《贺捷表》,即得知蜀国大将关羽被杀的喜讯后写的贺捷表奏。不想一代名将,竟以这样一件经典作品,在书法史上留了名。
传世的钟繇楷书,都是给朝廷的上表,这表示当时比较郑重的文件,也可以用楷书这种新书体了,说明楷书地位提高了。
钟繇的楷书,尚处于楷书的最初阶段,并不成熟。其横画的收笔采用了顿势的收笔,使用了硬钩,捺画写得直利,点画已是敛笔顿按,这些,有的是吸收了隶书俗体的写法,有的是进行了加工改良,而且在结字上呈现出欹侧之势,又显得端正匀称。
前些了,出土的文物中发现很多吴国简牍,其中也有楷书,但书写年代晚于钟繇,其笔画纵粗横细,不如钟字硬瘦,结字也不如钟字欹侧多姿,显得更为保守。
我们说钟繇是“楷书之祖”,并不是说是他创造了楷书,而是他在前人基础上进行了总结改造,而成为这些人的代表,并有当世最早的完整的楷书作品留传下来。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书法史上最经典的小楷作品都有哪些?
书法史上最经典的小楷作品都有哪些?
小楷,在中国传统书法中,是最主要的书体,所有的读书人都必须掌握。从有字迹流传下来的三国时期的钟繇开始,小楷就成为了主流书体。现存著名的小楷有:钟繇的《贺捷表》《荐季直表》《宣示表》。小楷作品优秀的实在太多,不能尽数列举。下面给大家介绍最负盛名的十件小楷作品。
第一件,王羲之《乐毅论》。第二件,王献之《玉版洛神赋十三行》。第三件,王羲之《黄庭经》。第四件,文征明《琴赋》。第五件,虞世南《破邪论》。第六件,欧阳询《心经》。第六件,钟绍京《灵飞经》。第七件,赵孟頫《道德经》。第八件,文征明《草堂十志》。第九件,赵孟頫《汲黯传》。第十件,文征明《老子列传与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合辑。以上排列仅依个人喜好,并不能代表公论。
在浩瀚的书法史上,优秀的小楷数不胜数!区区十件,岂能尽其详!即便是清代一些作品,名望比不上那些超一流的大宗师,而其作品毫不逊色。如成亲王的《洛神赋》。刘春霖《秋声赋》等。挂一漏万,所列仅冰山之一角。为识者所诮!
历代小楷书法的最强分别是谁?按照朝代分别举例说明?
说到古今小楷书法,最著名的列举如下:
魏时有楷书鼻祖钟繇,其书作有《季直表》、《宣示表》和《贺捷表》。
东晋时有书圣王羲之,其代表作有《黄庭经》,又称《换鹅帖》,此书作法度森严,秀美开朗、气韵飘逸。
唐代有钟绍京的《灵飞经》,此书流畅飘逸、变化多端、秀媚舒展、沉着遵正、风姿不凡,气韵灵动。
南宋有姜夔的《王大令保母砖题跋卷》,此书庄典雅庄重。赵孟頫的《汲黯传》敦重典雅、结体妍秀。
明代有文微明的《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草堂十志》、《琴赋》和《老子列传》。
清代有成亲王爱新觉罗的《洛神赋》。
当代有卢中南先生,其作品有《书学》犹为端庄秀美。
以上书作图片附下,以作参考。
临钟繇《宣示表》六个月,今天写《喜雨亭记》,请指教?
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临钟繇《宣示表》六个月,今天写《喜雨亭记》清指教。”看了你的《喜雨亭记》这个书法作品,我觉得还是非常满意的。无论是单字还是章法,都做到了小楷书法,的,基本要求了,这已经很不错了。
而且苏轼的《喜雨亭记》这篇文章不但文笔优美,意义也值得我们了解一下。
苏轼是宋神宗嘉佑二年(1057)的进士。这一年,因苏轼与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三人中举而轰动京城,可是刚刚中了进士的苏轼,却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于是,父子三人便回家到四川为母亲服丧三年。嘉祐六年24岁的苏轼(1061年)回到汴京开封,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今陕西凤翔)府判官。这是他中进士后的第一次正式受命为朝廷的地方官员。
苏轼到任凤翔的第二年,就开始着手负责修建官府使用的官邸,还植树栽花,并在官邸的北面建了一座亭子,作为公务之余的休息之所。凤翔的官邸环境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
不巧的是这年春天以来,三个月都没有下雨,而亭子建成后,从农历四月初二开始,农历四月十一日、农历四月十四日,连续下了三场好雨,春苗久逢甘露,民众欢呼雀跃,从县城到乡下,一派喜乐的气氛,做为地方长官,苏轼也与民同乐,非常高兴,就把这个亭子命名为“喜雨亭”,并写下《喜雨亭记》这篇文章,估计也刻了一个碑作为纪念。
你选苏轼《喜雨亭记》这篇文章,作为书法创作题材,我觉得,这是小楷书法最佳的书法题材之一,值得我们创作这样的内容。
《喜雨亭记》虽然是一篇散文,但是,文章的气息却如诗歌一样美妙,我们也不能不感觉到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那种诗意扑面而来了。
从你是书法学习来看,绝对不是从零开始才写成这样的,学习《宣示表》六个月,应该之前书法的基础已经很不错了,至少也有5年以上学习书法经历了。
如果没有前期的书法功底,要想把钟繇的《宣示表》一个帖只临摹了六个月,就写到你今天写到这个程度,无论如何我是没有法相信的。
就算是天分很高的书法爱好者,如果从零开始学六个月,就是学的很好,也不免要留下稚拙的痕迹的。何况《宣示表》里的很多字《喜雨亭记》里都没有,临摹六个月就创作,一定会捉襟见肘,无法从容而下笔。
你的小楷《喜雨亭记》的创作说明:书法的基础一定要好,首先就应该在一个字帖上把书法的基本功做扎实,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只有把一个字帖写好写到一点的程度,才能在学习下一个字帖的时候,就会更容易成功。例如弘一法师学《始平公造像记》就临摹了一遍,便学会魏碑体书法了。有人说弘一法师是书法天才,其实,书法功底好学习字帖的能力,达到一遍而会,这是完全可能的。
赵孟頫也说过,得古人真迹数字,终夕临摹便可成名。赵孟頫的这个说法也是符合这个规律的。
我们把这个书法学习定律就叫做“临摹不含糊定律”。
如果临摹字帖的过程中从来都不含糊,那么,一般来说多会学的很扎实,所以,基础就好。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学习书法的朋友,总是学这个字帖那个字帖,也学了真不少,但是到创作的时侯总是捉襟见肘,东拼西凑,即没有书法的扎实感也没有学到书法味道,原因就是临摹字帖的时候,总是含含糊糊的。所以,上一个字帖含含糊糊的毛病没改,下一个字帖临摹的时候还是含含糊糊的,总抓不住一个字帖的要领。所以,就会留下一系列的后遗症。
钟繇的《宣示表》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个成熟的楷书,也是王羲之反复学习过的一个字帖,据说,现在流传下来的这个本字,是王羲之临摹的。所以,《宣示表》有楷书鼻祖,楷书皇冠之称。
今天我们临摹《宣示表》最大的感觉,肯定就是没有唐代楷书那样规整严密,而是有一种疏松自在的烂漫,这正是楷书的最高境界:书写的自由性。
我们学习书法的都知道有个“上追魏晋”的说法。为什么要上追魏晋?原因就是要从唐楷的法度森严中,再回到魏晋时代烂漫自由之境界,这是一个超越和反超越的辩证关系。
如果说魏晋书法是质朴无华的书法,那么,唐楷就是雕梁画栋的书法,如果唐楷是宫殿,魏晋书法就是山房。辉煌的宫殿固然富丽堂皇,但是没有山房的质朴和自由。
所以唐楷以后的书法逐渐馆阁体化,而魏晋的书法仍然是质朴无华的深山高士。如果唐楷与人的本性隔着一层,而魏晋书法就是字如其人的一种自然面对。
所以,学习《宣示表》我们比较难以把握的就是书法的自然书写的那种质朴味道。
我觉得,你的《喜雨亭记》已经在一般的书法意义上说,应该基本没有什么大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要加深对书法味道的理解,真正写出像魏晋书法那样大自然书写性,才是最高的努力目标。
例如,你的章法安排是有行无列的章法,这个章法也是《宣示表》的章法格式。这种章法看起来自由疏朗,但是,不容易做到上下关系和字体关系的统一和谐。
你的章法处理非常干净自然,这需要一定的功夫才能做好,所以,也不是学了六个月就能做好的。
如果有一点小小的建议,就是章法要与文章内容联系起来。如果文章内容是紧张气氛的,那么,我们就不能布局太疏朗了,反之,如果文章轻松了快,布局也应该不要屈促匆忙。
这篇书法在章法安排上,还可以有更自觉地题材处理手法,强化一下书法意境的表达。
此外,个别字的结构处理,还不够完美,例如,该避让的地方就要按照避让原理处理,该穿插的地方就要有穿插的味道。还有个别的笔法还要注意笔法本身的结构,这样书法的味道会更好。
由于字太小,不能具体一一评论,请谅解。下一步就是要继续深化笔法、结构、意境三大艺术要素。我觉得只要喜欢书法勤奋刻苦,你的书法会有更好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