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马口不是我真姓歌曲名?
《七子之歌—澳门》是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的主题歌,由李海鹰作曲,歌词是闻一多创作的《七子之歌》组诗作品中的一篇。
七子之歌和和平宣言的背景资料?
《七子之歌》是近代爱国主义诗人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组诗作品。诗人在这一组诗作品里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等七个被割让、租借的地方,比做祖国母亲被夺走的七个孩子,让他们来倾诉“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悲哀之情,“以抒其孤苦亡告,春怀祖国之哀忱”,从而让民众从漠然中警醒,振兴中华,收复失地。全诗整体构架均齐、各节匀称、富于建筑美,韵律回旋起伏、一唱三叹、饶有深致。
其中,《七子之歌·澳门》被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改编选做主题曲,由于该纪录片的影响力故而在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主题曲。
背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世界各地200余名二战老兵聚首北京,共同签署《北京和平宣言》。
《北京和平宣言》全文不足百字:昨天,六十年前,我们作为军人,亲历了一场世界大战;今天,六十年后,我们作为幸存者,是那场战争的最后见证人;明天,为了子孙后代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郑重留言:“热爱生活,珍惜和平”。宣言内容以中、英、俄、法、西五种语言镌刻在高10米,长60米的“北京和平墙”表面。
宣言寄托了老兵们的情感,希望青年人能理解战争与和平的重要意义。和平与生活密切相关,只有和平才能保证生活,这就是和平宣言的主旨:‘热爱生活,珍惜和平’ 。
七子之歌中文版原唱?
七子之歌的原唱:容韵琳!
《七子之歌—澳门》是由闻一多作词,李海鹰作曲,容韵琳演唱的歌曲,亦是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的主题曲,该曲创作于1998年。
2019年6月,该曲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歌曲歌词: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
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
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七子之歌香港澳门作者的资料?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七子之歌 澳门》是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所作的《七子之歌》中“七子”之一.写作这组诗篇的时候,正值闻一多在美国纽约艺术学院留学期间。在美国已经生活了将近三年的他,多次亲身体会到种族歧视的屈辱,他所看到和听到的一切都激发起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加上三年背井离乡的经历,使他更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也使他更加深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因此,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一方面怀念和赞美祖国,一方面抒发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而这组《七子之歌》就是在这种背景中诞生的。就在写完《七子之歌》的第二天,闻一多就在写给好友梁实秋的信中将之称为“国家主义的呼声”。
闻一多的生平简介和主要事迹?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生于湖北黄冈浠水。家传渊源,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1923年9月7日,闻一多诗集《红烛》出版。1946年7月15日,中国诗人、学者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演说,随即在昆明街头被暗杀。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早在20世纪20年代,他的诗集《红烛》及后来的《死水》出版,成为现代诗坛上的经典之作,闻一多也成为饮誉一时的“狂放”诗人。
闻一多先生更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大学者。自从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潜心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对《诗》、《周易》、古代神话、《庄子》、楚辞、金石、甲骨文以及唐诗等均有很深的研究,并著有《天问疏证》、《九歌·九章解诂》、《离骚解诂》、《诗经新义》等书。他对《周易》、《诗经》、《庄子》及楚辞的研究,被郭沫若先生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