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体现诸葛亮品质的代表作品 出师表中哪一句最能体现诸葛亮的精神

出师表中哪一句最能体现诸葛亮的精神?巜隆中对》、《出师表》《诫子书》《诫外甥书》《将苑》(又名《心书》)《便宜十六策》两部兵书----《兵要》《心战》《兵法二十四篇》等。《诫子书》和《诫外甥书》对教育后代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再如巜诫外甥书》中提到的人应当有远大的志向,是三国时期(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今汉长...

出师表中哪一句最能体现诸葛亮的精神?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表明了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精神品格。1.《出师表》创作背景: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蜀汉建兴元年(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

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建兴五年(227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之前上书后主,即这篇《出师表》。2.《出师表》简介:《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 夺取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多以四字句行文。

诸葛亮留下了多少著作?最推荐哪本?

诸葛亮在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个神奇的人物,人们把他当作智慧的化身。主要著作有:巜隆中对》 、《出师表》 《诫子书》 《诫外甥书》《将苑》(又名《心书》)《便宜十六策》 两部兵书----《兵要》《心战》《兵法二十四篇》等。

在诸葛亮留给我们的这些宝贵文化遗产中,《诫子书》和《诫外甥书》对教育后代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比如《诚子书》中提到的"俭以养德”丶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等,对今天我们修身养性,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很有指导意义的。再如巜诫外甥书》中提到的人应当有远大的志向,在实现远大志向中要有坚韧不拔,不怕挫折的精神等,对今天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从现实意义的角度,我首推《诫子书》和《诚外甥书》两篇。

诸葛亮代表作有几部?

1、《出师表》

《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多以四字句行文。

2、《后出师表》

载于三国时期吴国张俨的《默记》,一般认为是诸葛亮的作品,《出师表》(《前出师表》)的姊妹篇。

这篇文章立论于汉贼不两立和敌强我弱的严峻现实,向蜀汉后主刘禅阐明北伐不仅是为实现先帝的遗愿,也是关系到蜀汉的生死存亡,不能因“议者”的不同看法而有所动摇。全文以议论见长,传达出一股忠贞壮烈之气。

3、《诫子书》

这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此文曾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4、《兵法二十四篇》

这是重要的蜀汉军事著作之一。据说为三国时期蜀汉名相诸葛亮晚年时所著,上面记载了诸葛亮几十年来行军打仗,治国安邦的经验。

在五丈原之战中,诸葛亮在死前曾将此书和造用“连弩”之法等毕生所学传授给了姜维,使姜维成为了诸葛亮最有力的继承人。

5、《便宜十六策》

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蜀汉军事著作。由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所著的重要兵法。诸葛亮在《便宜十六策》中所提出的一系列治国治军原则,为后代的人们所推崇,可谓是千古治国治军者的经典。

读了《诸葛亮从师》你认为诸葛亮身上有什么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水镜先生知道了诸葛亮三件事:第一件事说明他孝顺母亲,第二件事说明他善良正直,第三件事说明他待人诚恳

请点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司马懿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纵观三国,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才加入刘备阵营,稳定而后动,隆中对确定了接下来的历史发展趋势,虽然水镜先生对此评述:“卧龙虽遇明主,却不逢时啊!”此后数十年间,深知蜀汉偏安一隅,夙兴夜寐,七擒孟获,奠定蜀汉大后方的稳定,可以直面最大争议来实现先帝之遗愿,先后五次举兵北伐,最终病逝五丈原。杜甫有诗歌云:“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先是有“卧龙凤雏”,后来又来了一个“幼麟冢虎”,龙凤麒麟和老虎,都不是凡俗动物,所以代表的人物亦非庸常之辈。不过前三者,都不是在最好的状态:比如诸葛亮是卧龙,而非飞龙;再比如庞统是凤雏,也不是凤舞九天的百鸟之王状态;姜维的幼麟,也不行,是幼小的,没有长成气候,暗示姜维的功业非常有限。因为前三者各有不足,导致三大祥瑞共聚蜀汉,同样也没有搞出三国第一帝业,建立之蜀汉,也不过是偏安一隅,生存艰危。由此可见,诸葛亮出山之前已经有了郭嘉等辅助曹操一统北方。当然最后取代曹魏,使得三分天下皆归晋的是冢虎司马懿家族,使得阴谋家拥有三国的最终解释权。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总体来说,关于司马懿也有顺治军常败,算不上军事家;治国大乱,算不上政治家;专坑老板,算不上谋士。司马懿装病、坑老板、害同僚,黑厚学高手,可以叫阴谋家野心家。

一、论品格声望,诸葛亮完胜之。诸葛亮因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给后人树立了万世师表。公正廉洁自律,为蜀汉之治理,为实现先帝遗言。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极大的改善了蜀汉之军备物质、运输便利,直至后世也誉之为世间奇品。面对曹操的猜疑心忌,司马懿“勤于吏职,夜以忘寝”,使得多疑的曹操能够心安。曹操死后,凭借和曹丕在太子府的私谊,司马懿在魏文帝时青云直上。他曾两次留镇许昌,被皇帝当作萧何重用。魏明帝曹睿即位后,司马懿获关中军政大权。在成功地耗死诸葛亮之后,司马懿成为曹魏的重臣,以及两朝托孤大臣。此时的司马懿,匍匐兼卑的人生,却最终成就了权臣。

二、论知人善任,司马懿引而不发似乎更加厉害。蜀汉早年的关羽败走麦城,北伐魏国时马谡错失街亭,都说明了诸葛亮在知人善任方面错失一棋;其后的魏延造反与其长期不被任用不无关系。相对而言,蜀汉偏安,不像魏国占据中原之利,人才济济,而且加之诸葛亮事必躬亲,导致后来人才匮乏。晋书说,司马懿“外宽而多内忌”,司马懿率数万讨伐辽东公孙渊,但是长远看来,这也是司马懿最大的“隐忧”,试想司马懿如果能够有高标遗产于后事之师,那么就不用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更不会出现西晋的短暂统一,便重新陷入五胡乱华的时局。

三、论内政治理、外交策略方面。诸葛亮在内政上是最为世人称道的。在蜀地原刘璋的基业上靠法治的严明,一系列务农、息民政策使蜀国积蓄了与曹魏抗衡的实力。在刘备伐吴兵败而死,他能继续勉励推行联吴抗曹操是非常之功、大智之举。

而司马懿呢,著名的曹操大规模军士屯田,是由于司马懿的倡议而邓艾等具体创办实施的。司马懿在主政时期推广此策,大兴军屯,广开漕渠,以利百姓,为统一中国打下良好的基础。曹操死后,交代曹丕留心司马懿,然而后继者魏明帝奢侈无度,好修宫室役者万余人,雕玩之物,动以千计,司马懿“皆奏罢之,节用务农,天下欣赖。”

应该说诸葛亮面对的困难、事物要比司马懿艰难得多,复杂得多,所以内政、外交方面诸葛亮略胜一筹。

四、在坚韧忍耐上,司马懿无出其右,但军事上稍逊一筹。上方谷之战是魏蜀交战双方的拐点。从此,司马懿再也没有勇气面对诸葛亮,一味坚守不出。诸葛亮给他送去女人的衣服羞辱他,他心中大怒--乃佯笑曰:“孔明视我为妇人耶”。这种忍耐非常人所有。其后一直坚病不出,数十年如一日,更是世间少有。

因此,蜀汉两军对垒,司马懿与诸葛亮多次交手,几乎都是采取避而不战、坚守不出的策略,不敢与诸葛正面对战,不是一般的怂。他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避免“敌国破,谋臣亡”的结局,二是的确是打不过诸葛亮,不论诸葛亮如何激将,司马懿始终不上当,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可见在军事方面,两人都是运筹帷幄的谋士,诸葛亮在多次战役中为蜀汉占得先机。

同样时期的人物,同样的善用权谋,可一个是使民族受益,疆域稳固。另一个却是残杀同胞、导致贼寇横行。高下立判,诸葛亮的境界远非司马懿能比。空城计诸葛亮妙计骗过司马懿。总而言之,诸葛亮是个治国奇才,他是个深得民心的政治家,他的鞠躬尽瘁、万世师表,他在后人心目当中的声望与形象,这些都是司马懿所无法企及的。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