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张茜荑代表作品 《沂蒙》剧中的心甜还演过什么啊

刘松仁关咏荷谢祖武李立群杨佩佩(台湾台视)张庭谢祖武首次合作《乘龙快婿》合作:焦恩俊赵雅芝萧蔷倪齐民许效舜黄文豪王中皇桑妮(中视单元剧)《别说爱我》[饰演林宜青]合作:邱心志艾伟潘仪君梁家榕(中视单元剧)《缘债(情人)》[饰演罗欣亚]合作:刘德凯柯淑勤汤志伟林心如(台湾华视)与刘德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合作1996年《胭脂花红》[饰演林...

《沂蒙》剧中的心甜还演过什么啊?

孟霞电视剧作品

《红七军》 饰:罗美秀 总导演:吴子牛 合作演员:张晋 韩雯雯

《神医大道公》饰:郑贵妃 导演:刘仕裕(香港) 合作演员:郑少秋 郭冬临 廖佳怡 陈佳佳

《外乡人》 饰:梦娜 总导演:管虎 合作演员:黄渤 郑则仕 丁嘉丽 马少骅 王讯

《爱神的黑白羽翼》饰:游雅 导演:吴大健 合作演员:阮伟旌 聂玫 何明翰

《沂蒙》 饰:心甜 总导演:管虎 合作演员:迟蓬 马少骅 赵锦焘

《局中局》 饰:小芳 导演:刘江 合作演员:于何伟 许晴

《我想有个家》 饰:积穗 导演:郭少雄 合作演员: 纪源 郑铮

《春蚕织梦》 饰:董秀莲 导演:刘仕裕(香港) 合作演员:刘晓庆 郭晋安 张茜

《争霸传奇》 饰:东施 导演:蔡晶盛(香港) 合作演员:陈坤 郭羡妮 刘松仁 冯绍峰 严勤

30集《秋霜》 饰:银花 导演:范秀明(香港) 合作演员:刘孜 于小伟

张庭演的电视剧有哪些?

电视作品 1989年 《养子不教谁之过》 合作:王杰 方文琳 马维君 (电视处女作)(台湾华视) 1990年 《戏说乾隆》 [饰演 小鱼儿] 合作:郑少秋 赵雅芝 黄文豪 江淑娜 (影片类型:大陆(北影)与台湾(飞腾)合拍电视剧) 1991年 《江湖再见》 [饰演 常可喜] 合作:刘松仁 关咏荷 谢祖武 李立群 杨佩佩 (台湾台视)张庭谢祖武首次合作 《乘龙快婿》 合作:罗时丰 曾国城 (台湾台视) 1992年 《军官与淑女》 [饰演 黄雅琳] 合作:焦恩俊 钱小豪 涂善妮 林千钰 庹宗康 (台湾华视)张庭焦恩俊首次合作 《梦醒时分》 [饰演 夏莲] 合作:任贤齐 邵昕 桑妮 林秀君 陈莎莉 车轩 倪齐民 与任贤齐、邵昕、倪齐民首次合作 《刘伯温传奇之神弓传情》[董秋仪] 合作:张复健 王美雪 杨仲恩 游安顺 1993年 《美人天下》武则天(7张) 《聊斋—倩女幽魂前传》 合作:谢祖武 焦恩俊 罗嘉良 邱心志 邵昕 俞小凡 陈孝萱 翁家明 堂娜 顾冠忠 发行:1995年 台湾单元剧 分为:牡丹灯笼 狐媚 鲁公女 珊瑚 花妖 火妖 邱心志首次合作 导演:鞠觉亮 《包青天之天伦劫》 [饰演 季明月] 合作:杨庆煌 何家劲 范鸿轩 金超群 傅雷 ——导演:孙树培 1994年 《黄飞鸿与十三姨》 [饰演 楚云] 合作:张晨光 涂善妮 林以真 马景涛 任贤齐 龙龙 陈莎莉 《火鹤》 [饰演 柳无霜] 合作:汤志伟 邵昕 俞小凡 傅娟 赵学煌 涂台风 与汤志伟首次合作 1995年 《苍天有眼》 [饰演 小倩] 合作:焦恩俊 涂善妮 倪齐民 顾冠忠 (台湾华视) 《妈祖拜观音》[饰演 妈祖] 合作:焦恩俊 赵雅芝 萧蔷 倪齐民 许效舜 黄文豪 王中皇 桑妮 (中视单元剧) 《别说爱我》 [饰演 林宜青] 合作:邱心志 周筱云 陈庭威 (中视单元剧) 《台北灰姑娘》 [饰演 杜小双] 合作:邱心志 艾伟 潘仪君 梁家榕 (中视单元剧) 《缘债(情人)》 [饰演 罗欣亚] 合作:刘德凯 柯淑勤 汤志伟 林心如 (台湾华视) 与刘德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合作 1996年 《胭脂花红》 [饰演 林彩娟] 合作:焦恩俊 林炜 俞小凡 归亚蕾 (台湾中视) 花系列作品 《山水有相逢》 合作:张晨光 叶全真 (台湾中视) 《大家有缘》 合作: 王中皇 龙韶华 李承泰 李芳雯 赵树海 1997年 《金色夜叉》 [饰演 丽子] 合作:林瑞阳 杨烈 龙劭华 (台湾中视) 《生生世世情》 合作:林瑞阳 萧蔷 陈莎莉 杨林 (台湾华视) 《罂粟花》 [饰演 杜鹃] 合作:艾伟 柯淑勤 杨贵媚 梁家榕 葛蕾 李天柱 (台湾中视) 花系列作品 1998年 《太阳花》 [饰演 亮亮]合作:林炜 江宏恩 梁家榕 王淑娟 席曼宁 李天柱 王耀庆 (台湾中视) 花系列作品张庭在台湾人气最高的一部剧 与江宏恩首次合作 《欢喜游龙》 [饰演 多罗格格] 合作:张卫健 江淑娜 翁家明 陈莎莉 张茜 何美钿 黄海冰 (台湾华 《花姑子》花姑子视) 与张卫健、黄海冰首次合作 1999年 《君子兰花》 [饰演 常欣欣]合作:王耀庆 陈冠霖 孙鹏 杨庆煌 崔佩仪 伊正 江宏恩 涂善妮 (台湾中视) 花系列作品 《夺情花(浪漫情花)》合作:林炜 艾伟 潘仪君 陈莎莉 梁家榕 (台湾华视) 花系列的最后一部,并且也是华视版的唯一一部 《神捕》 [饰演 海棠]合作:郑少秋 黄文豪 俞小凡 何晴 黄海冰 翁家明 张茜 车轩 中国飞腾影业出品 2000年 《绝色双娇(偷龙转凤)》 [ 饰演 芊芊]合作:焦恩俊 牛莉 牛青峰 宋丹丹 吴孟达 张佳楠 傅艺伟 2001年 《少林七嵌》 [饰演 白雪格格]合作:元彪 杨童舒 童安格 李立群 郑嘉颖(港台、内地合拍剧) 《穿越时空的爱恋》 [饰演 小玩子(仙仙郡主)]合作:徐峥 李倩 杨俊毅 万弘杰 刘莉莉 与徐峥首次合作 2002年 《火帅》 [饰演 杨排风]合作:张铁林 黄海冰 卢星宇 杨旻娜 与张铁林首次合作 张庭黄海冰继两次合作后首次演情侣 《皇后进宫(不爱江山爱美人)》[ 饰演 芊芊]合作:吴大维 牛青峰 含笑 宋丹丹 牛莉 吴孟达 张佳楠 《壮志雄心》 [饰演 苏兰]合作:任达华 陆毅 米卢 杨晨 沈傲君 达式常 乔振宇 韩晓 姜华 卢星宇 (央视) 中国首部足球题材电视剧,为了迎接世界杯而拍 唐季礼导演 2003年 《情人看招》 [饰演:陈敏欣]合作:刘耕宏 林炜 梁家榕 黄文豪 (台湾华视) 来内地发展后首次回台拍剧 《聚宝盆》 [饰演 陆春香]合作:张卫健 范冰冰 梁冠华 寇振海 彭丹 与寇振海首次合作,唯一一部在剧中没有被寇振海害的戏 2004年 《花姑子》 [饰演 花姑子]合作:邱心志 沈晓海 王艳 寇振海 王艺璇 《绝对计划》 [分饰 凌灵&罗琳]合作:胡兵 黄奕 翁家明 TAE 马可 韩晓 戴军 曹曦文 寇振海 《满汉全席》 [饰演 陆美美]合作:徐峥 张铁林 李琦 汪芫 《铁齿铜牙纪晓岚(三)》 [饰演 陆琳琅]合作:张国立 张铁林 王刚 《夜光神杯》杯仙(小瑶)《宋莲生坐堂》 [ 饰演 无双]合作:张国立 张铁林 王刚 邓婕 苗圃 王耀庆 2005年 《断肠剑(盲侠金鱼飞天猪)》 [分饰 金鱼&真琴公主]合作:保剑锋 郑则仕 韩雪 何润东 孙兴 陈展鹏 《大冒险家》 合作:吴镇宇 黄子华 陈慧珊 曾江 马苏 《夫妻时差》 [ 饰演 林楠]合作:COLIN KEN BENNETT 蒋欣 丁志诚 《夜光神杯》 [饰演 杯仙(小瑶)]合作:郭晋安 刘涛 李铭顺 陈龙 陆明君 林明伦 林湘萍 2007年 《老师错了(双双对对)》 [分饰 双双&对对]合作:施易男 张晓龙 白冰冰 王馥荔 王皓 (央视与台湾中视合拍剧) 参演电视剧(20张) 2010年 《美人天下》 [饰演武则天]合作:郑国霖 李小璐 明道 杨幂 佟丽娅 电

你的个人文章的风格是什么?

【阅读欣赏类话题】

谢邀。这是一个提示给写作者自我认识、寻求改进的话题。我是一个坚定的文体论者,先以书信体开始练笔。湖北的咸宁和十堰,都曾是特殊年代中央文化部五七干校园区,我的父亲和姐弟都去过;去年我姐说:"大人和孩子按月统一交12元。每天都是红薯、米糕、米饭,海带萝卜丝汤和南瓜汤。因为伙食太差,连里编了一个顺口溜。都咽不下去,谈不上饭量。"尤其父亲从1969年9月27日至1974年12月12日住在咸宁向阳湖和十堰丹江口,与我的通信,被报告文学作家称作我的函授大学。我称这些万金家书是昏天黑地时的最明亮灯盏,我之所以靠写文章安身立命,就是因为那个时候与父亲的通信打下的坚实基础。这些信我视若无价之宝,频遭动乱以及住址搬迁也终于保存了下来一一看我履历,的确如此:

李兰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闻专业高级编辑。历任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报刊社总编辑。其间,援藏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担任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红十字会通志·1904-2015》执行主编、总纂。出版专著《兰颂特写》《兰颂手记》,发表报告文学《首漂大界河》《三极上苍鹰》,叙事长诗《汪洋台》;CCTV文本《冰雪火》荣膺中国电视文艺奖星光杯,CNTV博客被评为中国网络电视台年度十大人气精英博主之一。1969年10月起李又然给长子李兰颂写的百余封信和一部自传,父子天各一方单凭书写捱到重逢的语境,纳入文集多为公共或民间珍藏:即以李又然反战抗战著译真版原件考和李又然当时当地名家日记信札考支撑,旨在揭示文学史和教科书无尽谜底。

贾宏图序:父与子:"万金家书"是"函授教材"一一为李又然之子李兰颂新书作序想到的按语:全文载李兰颂散文集《兰颂特写》(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6月第一版),后由《哈尔滨日报》文化副刊转载(1993年7月4日星期日第六版),并被收入作者序跋集《活过·爱过·写作过一一我和朋友们的文学生活笔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第一版);原标题为《文化味及其他·序〈兰颂特写〉》,现标题为编注者所拟。

1985年的某一天,当李兰颂懵懵懂懂地走进松花江畔哈尔滨日报社那座七层大楼,在四层的一个房间里干起打水扫地拆信封编稿子的活计时,他的大作家的父亲李又然已于前一年的冬天,在北京与世长辞了。

李又然,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早年留学法国,并加入法国共产党中国支部,与罗曼·罗兰有过通信关系。回国后,在上海参加革命文化活动,与鲁迅曾有交往。继而转赴延安,经毛主席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著译甚丰,并扶植许多文学青年。艾青在狱中创作的《大堰河,我的保姆》,鲁藜在窑洞创作的《延河散歌》,都是经他推荐,终于得以发表。

父亲李又然头上的这一个个光环,对儿子李兰颂来说,几乎都是阴影。当他还未出生,父亲因系胡风及鲁藜案而被审查;就在他两岁时,父亲竟被栽赃诬陷为"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骨干",随之被错定为大右派⋯⋯从此,幼小的李兰颂便开始了远离父母、颠沛流离的生活。在辽宁农村度过童年的重要阶段后,在北京街头当过报童,在哈尔滨干过跟马车、汽车和火车的装卸工。

直到1979年初,李又然恢复了名誉和地位。这之后,李兰颂很快由电工走进机关,但他只去北京和父亲见过四次面;他每次的探亲假,都将个人档案被记载的人物逐一采访,其中有丁玲、江丰、陈企霞、艾青、萧军等,并到各大图书馆搜集李又然著译的真版原件,为出文集和写论文作准备。

李兰颂、贾宏图早年照

然而李兰颂的血管里毕竟流着李又然的血。在他和父亲分离的十三年间,父亲给他的"万金家书"即百余封信和一部自传,就是李兰颂全部的"函授教材",而这之后的四次见面,则是"面授"和"答辩"。李兰颂终于从一所无名的又是最有名的大学毕业了。他从他的父亲导师那里学来的不仅是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写作技法,还有人生观和艺术观。

李兰颂就是带着这些最重要的遗产走进报社大楼的,他当然比大楼里许多年轻人要"富足"得多了。所以,他总是出手不凡。尽管为别人做嫁衣的工作限制了他的才华的显示,但他还是不可抑制地偶尔露峥嵘。我在无意的浏览中,发现凡是署李兰颂名字的大小文章总有一种"异味"一一和报社所有记者都不同的味道。当时我还一时无法界定这种味道的类别。后来,我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李兰颂的一篇杂文《市民荣辱论》,使我吃惊不小,我在心里说:这小子不可小看!后来这篇杂文得了奖,还被收入《中国青年杂文选》。

现在,当我十分兴奋地看完兰颂的这本文稿时,我似乎可以说出他文章的味道了,这便是一种"文化味"。如果具体地解释一下,那便是他文章中的历史纵深感、知识和信息的饱满以及一种书卷气息。这是一种悠长的清香,像浓茶,像烈酒,而不像漂着几点油星和几叶葱花的清汤。

在李兰颂多篇专访中,几乎每一篇你都可以闻到浓郁的"文化味"。写文化名人的那几篇,自然不必说。从《您心中啊⋯⋯》我们感受了丁玲先生虽九死而犹未悔的如火的爱国情思。《江河之爱是大海》,是我看到的最好的悼念生父的散文之一,可以和陶斯亮的《一封终于发出的信》相媲美。就是那篇《总指挥总是你》,写的是城市建设的总指挥赵书然,而笔者不仅着眼他的建设功绩,而是着意点染赵书然的艺术家气质:他赞扬齐白石敢用反差强烈的色调;他欣赏米开朗琪罗将一座大山雕成群像的气概;而这正是一个文化大都市建筑师最重要,最让人信赖的素质。在那篇写中央电视台导演张子扬的专访中,他第一个透露了张子扬要漂流黑龙江的打算,不是渲染其新闻性,而是着重写张子扬和漂流同伴张茜荑的艺术经历,从文化人类学和文化形态学的视角,说明他们漂流的意义。

还有一点要说到,李兰颂的这些有味道的文章写得很精细。做工精细,才能色香味俱佳。在那篇《杂文家与杂文》中,他写了陈凤翚拿着一把小黑折扇,而他拿着一把大白折扇,在边扇边谈中,他在思索用哪把扇子更好。他领悟到"粗俗的不一定强劲,文雅的不一定脆弱"这一哲理。他在写姜昆之女姜珊的专访中,特意写上姜珊的母亲李静民,跑到楼下用塑料袋罩上女儿的自行车鞍座,防止雨淋。这一细节使读者自然会感受到再天才的孩子也离不开亲人的培养和关照。

李兰颂的"文化味"来源于他的底蕴。这一方面是家传,即很大程度是他父亲李又然给他的"万金家书"一一近百封信和一部自传一一李兰颂全部的"函授教材"以及"面授"和"答辩";而更重要的还是后学,李兰颂的博学多才是下过一番苦功夫的,这当然也包括他丰富的社会经历。我在欣赏和钦佩兰颂同志的同时,还有一丝隐忧。现在许多有潜质的青年记者,不重视读书,而是整天泡在会场、酒宴之中,多了些俗气甚至是流气,而少了书卷气。我为他们惋惜。

如果说,在开始读这本《兰颂特写》时,我还对这个书名有点疑义的话,那么现在,我可以说,这确实是本《兰颂特写》,别人谁也写不了。我只是有些不满足,希望兰颂还要写得更多一些,更好一些。要知道,要成为如父辈们的一个"家",一个"大家",那是很不容易的。无论是你,还是我,都还是刚刚开始。

贾宏图 1993年6月1日 松花江畔

卉苗菁彩的有关作品有哪些?

卉苗菁彩目前在网络上只有一部作品《穿越之细水长流》

阿里山的姑娘原唱中文版完整版?

1949年电影《阿里山风云》之主题歌《阿里山的姑娘》,填词者为邓禹平(四川人,定居台湾),作曲者或为知名导演张彻 (杭州人,从上海去台湾,后定居香港),首唱为女主角张茜西(四川人,定居台湾,后移居香港)。

1952年著名音乐家黄友棣将之编曲为《阿里山之歌》---邓禹平词、黄友棣编曲、青山唱(根据《黄友棣作品全集-独唱篇》)。

后来有人将《阿里山之歌》改名为《高山青》(一品文化【怀念国语歌全集】第261-263页)并明载为邓禹平词、黄友棣编曲、青山唱,此乃目前传唱、歌手们所采用之《高山青》。

中文名

阿里山的姑娘 或(又名 高山青)

原唱

庄雪芳、张茜西

作词

邓禹平

作曲

张彻

歌曲介绍

歌曲《阿里山的姑娘》,产生于1949年的大陆。1984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由奚秀兰演唱后,在中国内地开始广为传唱。而真正的阿里山姑娘指的是阿里山邹族原住民,如今阿里山姑娘一般都在阿里山邹族文化部落里面。《阿里山的姑娘》又名《高山青》是香港导演张彻唯一创作的曲子,受欢迎的程度很高,虽然不是真正的民谣,但总被误以为是台湾高山族的传统民歌,其实只是应用高山族山歌的曲式所谱写而成的创作歌曲,还曾一度传为周蓝萍所作,后经证实,才知为张彻的作品。

高山青,涧水蓝。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唉。

高山长青,涧水长蓝。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围着青山转唉。

啊,啊,啊,唉,唉,唉。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围着青山转唉。

高山长青,涧水长蓝。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围着青山转唉。

啊,啊,啊,唉,唉,唉。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围着青山转唉。

高山长青,涧水长蓝。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围着青山转唉。

创作背景

在上世纪60-70年代,由于它是唯一以高山族曲调描述山地风情、人物的名歌,又使用铃鼓和小鼓等乐器,因此在当时的国语流行歌曲中独树一格。「高山青」最早由青山演唱,曾经风靡一时,由于歌词内容盛赞高山族,因此也被其他高山族歌手如施孝荣等重新翻唱过。

1949年,上海国泰电影公司导演张彻率摄制组到台湾拍摄电影《阿里山风云》,电影急需一首主题歌,张彻让一同前去的邓禹平写歌词。邓禹平从来没去过阿里山,他回忆以前和女友在家乡山水间嬉戏的场景才写出了这首歌。

《阿里山的姑娘》原名《高山青》,歌曲与台湾有关系的是他们在当地采风用了当地土著的歌调,但词曲均以创作为主,这一创作套路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就是因为让听众领略了原汁原味的台湾风情。在电影拍摄过程中,解放军过了大江,1949年电影拍完时,摄制组已不可能返回大陆,结果他们留在了台湾,后来成了台湾电影界的中坚力量。

《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曲有众多的歌唱家参与传唱,歌唱家朱逢博使这首小调式的歌曲变成了大气磅礴的舞曲,而且音乐结构非常完整,焕发出独特的光彩,唱出了劳动人民和自然融为一体的深厚感情。二胡曲《阿里山的姑娘》由赵国良先生改编和演奏,改编和演奏都很成功,奏出了台湾山地同胞载歌载舞的情景和高山族音乐的原生态之美,与二胡曲《阿美族舞曲》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