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李贽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明代思想家李贽的思想是什么?李贽为什么是怪老头

明代思想家李贽的思想是什么?对封建礼教和道学家的虚伪有所批判和揭露,李贽早年曾经自发的反宗教者倾向。李贽也基本上持唯心主义先验论”李贽在否认孔丘思想为绝对真理的论证中,提出了真理具有相对性的思想。李贽坚持功利主义,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社会生产关系变化的具体反映具有启蒙精神脚塌实地的学风对晚清学者影响很大”...

明代思想家李贽的思想是什么?李贽为什么是怪老头?

李贽(公元1527——1602年),原名载贽,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福建泉州人。他祖父曾经航海经商,父亲以教书为业。他本人作过二十年小官,晚年专门讲学、著述,对封建礼教和道学家的虚伪有所批判和揭露,因而遭到迫害,自杀于狱中。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

李贽早年曾经自发的反宗教者倾向。但后来受到王阳明与佛教禅宗的影响,接受了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他否认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把“德性”即“心”看成是决定一切的本源,把佛家所说的“真空”作为最高的精神本体,称之为“妙明真心”。李贽说:他所看到的山河、大地、天空,“皆是吾妙月真心中一点物相耳。”(《焚书•解经文》)但是,在李贽的体系里,也蕴含着,唯物主义思想因素。如,他在批判程朱理学的“理在气先”的客观唯心论时,就认为宇宙最初只有天地、阴阳气的对立,“有天地然后有万物”,“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焚书•夫妇》)。没有什么凌驾于上的“理”、“太极”,所以他的宇宙观是自相矛盾的,但基本倾向唯心主义。

在认识论上,李贽也基本上持唯心主义先验论。他认为“天下无一人不生知,无一物不生知”(《焚书•答周西岩》),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他还把“格物致知”说或是空对空的无物无知,既否认了认识对象的真实性,又否认了认识的可能性。李贽在否认孔丘思想为绝对真理的论证中,提出了真理具有相对性的思想,认为正确和错误是相对的,是随时代变迁而改变的,这在当时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但他不了解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不承认真理有一个客观标准,因而陷入了相对主义之中。

李贽坚持功利主义,尖锐地批判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反动说教,他认为,“趋利避害”,“人人同心”,人有私欲,是“自然之理”,认为道学家鼓吹的“无私之说,皆画饼之谈”,是自欺欺人的。他还认为,天理就是人欲,它们并不绝对对立,这对批判宋明理学有十分突出的作用。

明朝十大思想家?

(一)李贽: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

(二)黄宗羲: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

(三) 顾炎武:社会生产关系变化的具体反映具有启蒙精神脚塌实地的学风对晚清学者影响很大;

(四) 王夫之:王夫之的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五) 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

(六)王守仁: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和军事家;

(七)陆王心学: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八)张居正: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内阁首辅,明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

王畿 (1498—1583),中国明代思想家。字汝中,号龙溪,学者称龙溪先生。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师事王守仁。为王门七派中“浙中派”创始人。

明朝李贽思想的时代影响是什么?

李贽的思想的时代影响是什么?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李贽的思想主张。

李贽是明朝的思想家、文学家,福建泉州人,号百泉居士、温岭居士。

李贽的思想主张跟现代的思想主张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也可以说现在的政治主张有大部分是借鉴了李贽的思想主张。比如说男女平等,跟现代的思想主张一样,在古代能有人提出男女平等很是不可思议,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都是男尊女卑的时代,女人的地位很是底下,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女人要讲究三从四德、讲究从一而终、女人的品德好坏就要在其嫁人之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要裹小脚,在丈夫死后不能改嫁,要立贞节牌坊。但李贽对男尊女卑大肆批判,提倡男女平等。在李贽看来女人干的活不比男人干的少,为什么男人的地位高上,而女人的地位低下,很是不公平。

李贽对重农抑商也有很大的看解,觉得商业不比农业差,商业的发展能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批判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控制,提倡商业的作用。

李贽的思想很现在的思想相同点都是反对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贪婪、血腥进行无情的批判。

李贽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认为一个人的政治见解和思想,不应该盲目的,反对程朱理学的思想统治,冲破封建思想的制约。

李贽提倡婚恋自由,提倡自由恋爱,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思想。

李贽的学说让他处在时代矛盾的交点上,理解了他的思想,就能理解晚明的政治走向、思想变迁的一个关键。

如何评价李贽?

评价李贽,先看看他做了什么?明朝给他安的罪名是什么?

李贽(1527 —1602),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宏父(宏甫)居士、思斋居士。晚年常住在湖北麻城龙湖,又号龙湖叟等等。

童年时,母亲早逝,七岁,跟父亲白斋公读书,十二岁即作《老农老圃论》,综合《论语·子路》中樊迟问稼与《论语·微子》中子路问荷蓧老人两件事,赞扬关心农事的樊迟,讽刺轻视农事的孔子。

李贽年轻时颇遭困顿,为了生活,参加乡试,中举人。出任河南辉县教谕,擢升南京国子监博士,为父亲守孝期满后任北京国子监博士、礼部司务,迁南京刑部员外郎、刑部郎中,后出任云南姚安知府,任期未满,辞职不干了。

大概李贽的“离经叛道”,就是从他辞职以后,专攻学术论道开始的吧。

李贽做了什么

一、辞职后先在黄安(今湖北红安)好友耿定向的天窝书院治学。两人思想严重分歧,耿定向以礼教正脉自居,认为孔子是“万世师”,孔孟之道是“万事宪”,“天下尊之则治,违之则乱。”李贽则认为“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特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严重的思想分歧难以互融,李贽又移居麻城(今湖北麻城),出游武昌、北京、大同讲学、传播自己的思想。在麻城讲学时听课者众多,也有很多妇女听课,当地政府认为有伤风化,遂即“逐游僧(李贽后来去发,号秃翁),毁淫寺”以“维持风化”,焚毁李贽营建的骨塔,拆掉李贽居住的芝佛院,李贽事先得到消息躲了起来,才免遭攻击。

二、李贽认为,《六经》、《论语》、《孟子》不过是史官过度褒扬崇拜主子之词,或是大臣们极力赞美国君之语。要么就是迂腐糊涂的弟子死记硬背老师的话,有头无尾,记前忘后,私自揣度记录下来的东西。后人竟然相信这全部出于圣人之口,一定是圣经。把它当做万世不变、至高无上的理论,其实是道学家宣扬自己说教的借口。

三、李贽认为,百姓之所以不能安居乐业,不得安生,是贪暴帝王、官吏骚扰、假仁假义的儒者祸害的结果。所谓 “仁者”,自以为是地忧虑天下人不得其所,便急急忙忙要“给”天下人安生之境地,便用“德化”、“礼治”禁锢人们的思想,用政令、刑法约束人们的行动,其实这样反而让天下人大失其所了。

四、李贽认为,千古以来,只有君臣而无朋友,君主是龙,有逆鳞,触之必死,但死谏之人却一个接一个,为什么?可以博得谏臣之名,何况万一不死获得帝王奖赏,还能得到大福呢。所以人追求名利之心胜过避害之心。

五、李贽骂道学家是“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的两面人;

李贽反对儒家的“践迹”、“执一”,提出对于过往之“迹”,“不必践、不可践、不当践”;

李贽认为“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若谓二生于一,一又安从生也?”

李贽认为“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说人分男女可以,说见识分男女是不行的,说见识有长短可以,说男子见识长、女人见识短是不行的。)

李贽的思想理论,主张认识还有很多,基本上属于“惊世骇俗、离经叛道”之类的。但正像他认为孔孟之道不能作为“万世宪”,他的学术理论政治主张也有认识不足和相互矛盾之处。

如李贽在《忠义水浒传·序》中说:“……则谓水浒之众,皆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可也。然未有忠义如宋公明者也。今观一百单八人者,同功同过,同死同生,其忠义之心,犹之乎宋公明也。独宋公明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卒至于犯大难,成大功,服毒自缢,同死而不辞,则忠义之烈也。”

说水浒一百单八人皆有忠有义之人,都有“义”是可能的,都“忠”却未必;同情宋江心在朝廷,这不和自己蔑视礼教、轻视伦理纲常相互矛盾吗?

明朝给李贽安的罪名是“惑乱人心、狂诞悖戾。敢倡乱道、惑世诬民。”李贽最终被捕入狱,在狱中夺过狱吏的剃发刀自而死。

评价:李贽著述甚丰,是一位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是晚明思想启蒙运动的一面旗帜,他尚“真”弃“假”,毫不留情地投刺“无所不假”、“满场是假”的社会现实,反对儒家的泛道德主义,自建了以“童心说”为核心的新思想体系。他的“离经叛道”使他处于时代矛盾的焦点上,严重触犯了统治阶级赖以稳固加强统治的“儒学”,使朝野思想体系引起剧烈震荡。

李贽终生在为争取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而“离经叛道”。他蔑视传统权威,敢于掀翻圣坛。认为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思想,不应盲目信服前贤。

在中国的思想史上,再过千百万年,李贽依然会占据重要的一席之位。

李贽是不是儒家?

谢邀,几年前,因友人推荐两株古银杏,拜谒商城黄柏山脚下的法眼寺,偶然发现紧邻寺院东侧的竟是一座新建的李贽书院,青砖灰瓦,很是精致。谁说晚明无烈士?李贽就是一位铁骨铮铮的烈士,76岁的老人,被腐儒以逆经叛道的罪名打入大牢,听说要遣返回家,夺下剃头匠的刮胡刀,自抹脖子,流了两天血才死。问李贽是不是儒家,咋讲呢?李贽是把儒家祖宗八百代都骂过的人,但他是明代人,所谓宋明理学,把儒家这块豆腐硬是酿成了腐乳,所以李贽自幼攻读儒家经典,考中了举人,而且长时间担任教谕和国子监博士,也就是专门讲儒学的砖家叫兽,为什么端着儒学的碗,骂着儒学的娘呢?个人认为至少有三个原因。一是文化背景,李贽是福建泉州人,泉州啥地方?海上丝路的起点,商贾云集之地,那是个资本主义晨风吹进小农经济菜园的窗口,这个文化背景使李贽看待晚明昏暗的朝廷有了不一样的眼光。二是时代特征。李贽人生主要经历在明万历年间,这位首尾不见的神宗皇帝28年不上朝,居然在位48年,玩的就是一批义正辞严的东林党人和一批操控朝纲的阉党之间制衡的把戏,结果是党争中大明的江河日下,奄奄一息,这怎能不让一位脚踏实地的有识之士急火攻心。三是个人性格。李贽有颗祟尚自由的心,为人坦率耿直,可以说口无遮拦。他自称儒释道三家都不信,但政治上他主张无为,经济上注重功利,貌似道,55岁辞官没回家,而是跑到麻城芝佛院讲学,还剃了个光头,别人以为他做了和尚,其实他只是不想回家。他骂儒家,却崇尚阳明心学,并提出″童心说″。阳明心学应该是儒学的一个分支,童心说又象老子赤子说和儒家仁学的混合物。你说他算不算儒家呢?个人觉得他应该是被西学吹醒了,道学惹烦了的儒生,古称狂狷之士,现在叫无敌愤青。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